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2016 年“聊城于欢案”到2018 年“昆山砍杀案”、“福建赵宇案”以及“涞源反杀案”等 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系列案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我国现有的制度与当下的案件形态存在着不适应。今年我国两会,正当防卫问题也作为了最高 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要报告之一。  相似文献   

2.
刑法解释是否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罪刑法定观。而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直接影响法官适用法律。本文以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的关系为切入点,就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认为:罪刑法定中的“明文规定”不等于“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并不是仅仅强调形式合理性,要求解释尽量做到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统一;保障人权并不是刑法的首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玉梅 《甘肃农业》2004,1(10):100-101
本文通过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历史演进 ,刑法解释的诞生、存在的必要性两个方面的论述 ,意图来说明二者并不是互相排斥 ,而是相辅相成的 ;罪刑法定原则为刑法解释提供了存在的空间 ,同时也为其提供了诸多的限制 ;刑法解释有利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实施。因此 ,我们应规范、加强刑法解释 ,以使罪刑法定原则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一项公民权利。因其行使方式的特殊性,很有必要对其合法性要件进行研究探讨。本文就以刑法理论界比较有代表性的五件要件为基础。对正当防卫的条件稍作论述。  相似文献   

5.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新刑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可是要在现实中得到贯彻,必须树立应有的刑法理念,本文试从刑事立法理念和刑事司法理念两方面分析之。  相似文献   

6.
罪刑法定原则的完善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得到容忍,但其适用必须在罪刑法定所要求的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内,而不能无限制的适用。刑法解释(包括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都是为了追求刑法适用的妥当性,但其前提是应当在罪刑法定的"框架"内为之。刑法解释应该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解释方法以达到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平衡,在刑法解释中通过对立法目的的探寻可以保证司法者的解释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00,(6):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了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哪些工作时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解释如下: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一)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二)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三)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四)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五)代征、代缴税款;(六)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  相似文献   

8.
刑法第225条中关于非法经营罪有三处模糊性规定:作为构成本罪前提的“违反国家规定”这一空白罪状;描述客观行为的“其它”行为这一兜底条款;限定罪与非罪的“情节严重”这一概括性构成要件,这三个方面都会与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发生冲突。本文从罪刑法定原则层面就刑法第225条中的空白罪状、兜底条款和情节犯规定三个方面予以论述,认为刑法对非法经营罪的规定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9.
新《公司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了公司高管股份转让的"数额限制"。究其立法理由,我国学界有"防止内幕交易说"和"利益捆绑说",立法理由其实不成立;就本款规定的明确性及与其他法规的协调性等立法技术而言,也存在多项缺陷。综合考察域外相关规定的立法理由,我国本款规定存在缺陷,且其立法理由不成立,立法机关应修正立法理由并完善本款规定。  相似文献   

10.
刑法理论界对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中教唆未遂的内涵和外延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按照类型化思维,依法益侵害危险远近以及教唆犯罪的因果发展流程对其进行详尽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不作为犯尤其是不真正不作为犯历来是刑法理论中量刑争议的焦点,本文以义务违反标准来区分作为和不作为,并分析了不作为的行为性问题。在面对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问题时,以“保证人说”和“构成要件等值性判断标准”解决与罪刑法定中禁止类推解释原则的矛盾,阐述其可罚性问题,提倡用开放性构成要件理论解决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刑法第一百条的分析,认为它在本质上属刑罚的后遗效果。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亦有弊端。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306条规定的辩护人伪证罪对刑事诉讼基本结构、回避制度和证明规则造成了很大冲击,使辩护人和所有受刑事追诉者的正当权利受到威胁,同时也是对辩护权的侵蚀。通过从刑事诉讼程序法及其相关制度的角度对该罪进行分析,笔者以为该罪名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