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平  杨婵容 《农业考古》2006,(5):201-204
中国是茶叶之乡,是最是发现、利用、种值、加工、销售茶里的国家。中国茶叶很里就饮雀四海,并和丝绸、瓷器一起,成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商品。在中国茶叶外销史上,相对,中美间的茶叶贸易发展迅速,而成为早期中美关系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在此以时间为主线,就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传入美国的情形,中美茶叶贸易的规模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这里,我们把农业教育现代化作为一种推进农业教育从旧模式向新模式演变的历史进程来看待,其主要特征一是以农业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为培养目标,引导、促进和保障农业的现代化,趋向于建立一种与农业发展目标一致、协调的体系;二是以民主、法制化的制度规范农业教育,不断提高农业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不断更新设施和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三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持农业教育的发展,充实农业教育的内容,改变农业教育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农业教育现代化作为一种教育改革运动,要不断树立新的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巩志 《农业考古》2004,(2):35-37,68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是生活艺术。当代茶圣吴觉农在《茶经述评》中给茶道下的定义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一种生活形态,上升为文化现象时,必须有伦理的、哲学的、思想的等诸种文化因素的渗透、积淀,并凝结为核心和灵魂,茶文化也如此,中国古代即重视茶文化思想的研究与总结。唐末的刘贞亮有“茶十德”之说,当代茶文化专家庄晚芳提出“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茶文化专家张天福也提出“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他们都是对中国茶文化思想作总体的归纳和阐发,主要发掘古代文人茶文化的独特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呈现出不同形态。它自殷周、唐、宋一直至今,长盛不衰,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姻,是文学艺术与社会风尚的融汇。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中国茶文化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品质,对中国人的人性、思想、感情和行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种全球化趋势最早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全球化思想包括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社会主义中国不应该回避,而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发展,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是无废物、无污染、附加值高,效益好的产业.中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利用玉米资源,搞深加工,尤其是向能源替代,化工领域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珍稀蔬菜的含义目前栽培的珍稀蔬菜,有些是从南方运到北方市场,就把它叫做南方菜;有些是从国外引种到我国的,就把它叫外来菜或称西菜、洋菜;有些是专门供应贵宾的,就把它叫做特供菜,也有把它叫做名特菜的。其实名特菜,是在一些特定的气候、水土环境下,经过长期的驯化栽培,形成了具有特殊风味的美食,其他地区要引种栽培,有些是不可能的,有些虽能引种栽培,但其品质、风味,均不能与名特产地相比美。前者如涪陵的榨菜,它是生长在长江和乌江的汇合处,该地区温度大、云雾多、阳光弱,一般地区很少有这样的特殊环境,所以要引…  相似文献   

8.
我国养鸭史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群  李士斌 《农业考古》1994,(1):307-309
我国养鸭史初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李群,李士斌鸭是世界上饲养最多的家禽之一,尤其在我国,是我国人民生活所必需的肉、蛋资源的重要来源,年饲养量都在亿只以上,为提高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作出了贡献。一、鸭的起源与...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在世纪之交,我国畜牧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什么?怎样保证畜牧业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是当前我们必须认清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对我国畜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使畜牧业持续发展问题作一探讨,目的在于认清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兰花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小明 《农业考古》2001,(1):276-277,280
兰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主要指的是兰科植物中的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等五种。兰花在我国分布较广,以西南地区为最多,其次在东南地区。兰花以其层出不穷的花艺,变幻莫测的叶艺而倾倒了不少爱花之士,从而使兰艺名扬海内外。目前,兰花家庭栽培较为普遍,而在广州等地,种植规模更大,有许多专门的兰圃。我国有众多的兰花爱好者,他们已成立了许多兰花协会,专门研究艺主技术,探讨兰文化,而且每年都组织不同规模的兰花展览,以宏扬祖国的传统兰文化,促进艺兰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古代的兰惠 兰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是十…  相似文献   

11.
宁波天——阁园林艺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波天-阁藏书楼庭园是古典园林的一种形式。藏书楼的格局,体现了名称的精深寓意。天一阁原本是一个简单的江南私家园林,而在历代修葺过程中,不断扩充发展,从而形成现在的集藏书、书法、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于一体的书城。园林的命名不仅是个简单的称呼,而且是统领整个园大规则设计的总纲;对古典园林的保护,除了保护原貌外,还应积极地充实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丽  陈士军 《甘肃农业》2006,(7):148-14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选择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等相互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从面积和产量上看,我国是世界第一产梨大国,梨的生产面积、产量在世界上都是最多的,世界上产梨的国家有76个,遍及五大洲,面积达1600千公顷,产量1600万t,我国梨的产量为780万t,约占世界产量的48.5%。河北是我国产梨大省,商品产量在180万t,占我国梨总产量的1/3,其次是山东、湖北、安徽、陕西、辽宁、江苏等。  相似文献   

14.
赵晶  霍贵成 《饲料博览》1999,11(8):14-15
1 前 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连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到农业总产值30%以上,成为振兴农村经济重要的新的增长点。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的脱贫致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畜牧业,利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畜牧业可以利用秸秆、秕壳等农业副产品,满足市场对肉类的需求;发展畜牧业是实现种地养地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从畜牧业自身的优势来讲,畜牧业是一项投入少、周转快、效益高的项目,“要想富,抓畜牧”已成为贫困地区人们的共识。另外,畜产品…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上畅销的主要特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川豫 《农友》2002,(11):8-8
特菜是指大众菜之外的具有丰富营养,并兼有预防和辅助治疗某些疾病作用的蔬菜品种。目前市场上受欢迎而且畅销的品种是:降火、味甘带微苦的苦瓜,有食疗保健作用的丝瓜,有消暑利尿、消肿的冬瓜。可预防高血压的小洋葱,有暖胃益肠、通便化痰、降压补脑作用的茼蒿,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带着对人民浓厚的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好方法,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情”指的是感情。感情,是构成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意识形态。“理”指的是理论、道理、伦理、哲理、法则、法律,以及党性、原则、方针、政策、路线等较广的范畴。在认真做好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情”与“理”融通,这对消除矛盾,加强团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粮食与主要食物的供求关系初步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粮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告别了饥饿和贫困,迈向小康。但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预期,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近年来出现了粮食连年减产、市场大起大落的现象,其背后是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巨大压力:耕地面积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总产量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是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本文全面分析了粮食供求各环节的现状,对改进粮食的安全效率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王明美 《农业考古》2006,(1):238-238
陈文华先生是我国农业考古这一学科的开创者。他专业功底扎实,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数十年笔耕不缀,著述颇丰,在史学界、尤其是农业考古领域,可谓闻名遐迩,声名远播。如今,早就学业骄人、早已功成名就的他,又向史学界奉献出另一部学术力作——《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真真切切地填补了我国农业文明史一个空白。真是可喜可贺,可敬可叹!  相似文献   

19.
曹建强 《农业考古》2001,(1):243-245
汉代的仓是地面粮食贮存建筑的统称。形式上包括仓、禀、 等。仓一般指长方形建筑,禀在建筑形式上与仓无异,它主要用于贮米, 是圆柱形,贮粮贮米皆可。 汉代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特别是东汉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加,要求粮仓的储藏技术也相应的提高。汉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各种形式的粮仓。从中国农业博物馆藏的汉代陶仓模型中可见一斑。 汉代出土的陶仓禀模型,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和平房式两类。 阁楼式 一般分为两层,北方、南方都有,往往是地主宅院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农业梦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梦想,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它是强国梦,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是文明梦,体现了贵和尚中、海纳百川的精神;它是幸福梦,体现了追求个体全面发展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