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玉 《福建茶叶》2016,(5):152-153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茶文化的兴盛和旅游行业的发展,茶文化与旅游自然结合到一起,形成独具民族韵味的茶文化旅游。本文以安溪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安溪茶文化旅游存在茶文化含量低、产品功能单一两个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深度挖掘安溪茶文化内涵、树立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打造体验式的茶文化旅游产品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旨在进一步开发安溪特色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于颖 《福建茶叶》2016,(10):125-126
本文通过分析安溪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指出其中的一些问题,阐述安溪茶文化旅游的优势特点,并提出合理的模式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胡赛强 《茶叶通讯》2010,37(3):36-38,40
介绍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类型,重点分析其主要特色,在研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地开发策略,为安溪茶文化旅游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贺 《福建茶叶》2016,(1):100-101
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符合现在旅游发展形势,能更好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本文对茶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也介绍了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一些思路,最后以信阳和安溪两个地方的茶文化旅游为例,分析了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5.
浅谈安溪的茶文化旅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南眉 《中国茶叶》2001,23(2):34-35
2000年12月17~19日,福建安溪茶都举办了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简称两节)."两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有: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落成剪彩仪式、大型民俗表演、茶王邀请赛、茶道表演、茶叶经贸订货会、经贸投资和旅游项目洽谈、茶叶和茶乡旅游产品展销、茶文化研讨会、铁观音杯"中华茶韵"摄影展、茶文化书画展、大型文艺踩街、万人烛光品茗会、茶乡观光旅游等,内容丰富多彩.茶乡观光旅游包括休闲度假游、古迹旅游、茶都观光、茶园生态游等.向国内外来宾展示了富有茶区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不仅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茶叶旅游资源,而且设计新颖别致,使人耳目一新.下面就安溪的特色茶文化旅游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养生旅游是当今文化旅游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茶文化景区投入到了茶文化养生旅游基地的打造中,比如武夷山、安溪凤山、漳浦盘陀等著名的茶园景区都先后开创了茶文化养生旅游新模式。但是,盲目开发、不科学的设计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从养生旅游的概念着手,对国内开展茶文化养生旅游的意义进行了阐析,最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内茶文化养生旅游的市场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茶文化迎来了新一轮的复兴风潮,更多的人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逐渐发展起来,将中国旅游与传统茶文化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丰富旅游形式,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拉动了中国旅游内需,吸引了更多游客的目光,提高了国内旅游事业的收益。目前,在我国很多区域都开发了茶文化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本文以安溪茶文化旅游为例,对其进行几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去过安溪两次,出席过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到过西坪、大坪考察,参观过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多年来也看过海内外关于安溪的报道和论文、文章。与全国主要茶区对比,我的评价是安溪茶文化与茶产业相互交融,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茶文化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安溪在全国茶产业、茶文化大县中名列首位。  相似文献   

9.
虎邱镇位于安溪县的西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海拔在210—1240m,年平均气温21℃,全年无霜期达350d。全镇茶园面积800hm2,是全国名茶黄金桂的故乡和特种茶佛手的发源地,也是安溪茶叶主产区、安溪茶文化和古迹朝圣旅游主要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旅游作为茶产业链延伸发展和三产融合的新兴业态,是推动茶产业结构性改革和助推实现茶产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安溪茶庄园旅游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旅游形象不鲜明、定位模糊和宣传效果较差的现象.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安溪茶庄园游客感知形象、游客文化认同和游客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构,结果发现旅游感知对旅游意向具有显著正...  相似文献   

11.
绚丽多姿的安溪茶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您有幸结伴到安溪做一次茶文化旅游,踏上这片飘香的土地,便能感受到古老茶乡浓厚的茶文化气息。令人神往的传说,韵味十足的茶诗、茶楹联,别具风情的茶歌、茶舞、茶艺表演、斗茶……。无不让您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恍如步入一个高雅的茶文化殿堂。“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这是唐代诗人翰林学士韩到安溪拜访同朝好友廖俨时留下的诗句,传递了古老茶乡悠久的茶文化信息。安溪茶歌“乡俗”世代相传,妇儒能唱,可谓“茶乡三月茶歌满,不辨红装与绿装”。安溪茶歌为闽南方言,委婉动听、内容丰富,年轻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成年人或打情骂俏、或表…  相似文献   

12.
任红星 《福建茶叶》2016,(8):373-374
安溪茶歌是安溪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安溪茶歌的音律及风格特征分析,以表现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就安溪茶歌与茶文化对安溪茶业的传播与发展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安溪茶歌是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溪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溪茶歌是安溪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歌颂安溪茶文化。本文对福建安溪茶歌的现状及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以及茶歌种类鉴赏,得出安溪茶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精神思想。同时茶文化的形式多样,极具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安溪茶歌作为一种古老的茶文化形式,在中国茶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安溪茶歌的音乐特征,发展现状,以及传承保护对策,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承,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就以安溪茶歌为例,对其音乐特征以及相关的传承保护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就安溪茶歌艺术来说,其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完善的茶歌内涵,不仅是对茶文化展现的基础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安溪茶歌艺术作为独有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内涵,了解安溪茶歌将为我们认知福建茶叶文明发展历史提供重要帮助和支撑。本文拟从安溪茶歌艺术的发展历程认知入手,结合安溪茶歌艺术的音乐特征内涵理解,通过对当前安溪茶歌艺术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认知和理解,从而探究安溪茶歌艺术的音乐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6.
陈鹏 《福建茶叶》2023,(4):70-72
茶文化旅游产业是茶业经济中的重要形态,茶业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发展动能的提升,能够为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认为,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紧密关系。在当前的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系统发展中,仍旧存在着一系列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和优化的问题,例如,茶文化旅游产品创新较少、茶文化旅游管理工作有待完善以及茶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足等。在未来发展中,有必要在明确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以创新为驱动,强化管理、提升宣传水平,为二者协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自5月1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揭开神秘面纱,浓浓的安溪茶文化氛围就吸引无数参观者。在联合国馆内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品茗区看到,前来品饮安溪铁观音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人还拿起相机,频频拍照留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文化包括众多形式,其中茶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安溪茶歌作为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其音乐特征与艺术价值研究,对中国当代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歌的创新传承,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安溪茶歌是中国民间劳动者智慧的结晶,富有极为丰富的生活气息以及地方民族特色。本文就以安溪茶歌为例,对其音乐特征以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桑丽 《福建茶叶》2023,(2):62-64
在茶叶产业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过程中,促使茶文化和旅游经济实现了充分结合,在不断尝试、探索中逐步形成了茶文化旅游新特色发展新路径。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日益提升,不断推进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会更好的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文化、旅游双重体验需求。本文主要立足新媒体发展背景,从新媒体特点以及茶文化旅游内涵出发,具体分析了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困境,并探索出新媒体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出路,希望能够更进一步探索出茶文化旅游经济新发展思路,使得茶文化旅游经济可以依托新媒体背景获得更好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金秋季节,晴空万里。10月19日,由福建省茶叶学会、安溪歧山保健茶厂、安溪茗苑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安溪首届“魏苗杯”铁观音条王赛,在铁观音的故乡一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举行。松岩村山谷中,彩旗招展,鼓乐齐鸣,人头攒动,云集了来自安溪、福州、厦门、汕头、深圳、台湾、日本等地的茶农、茶商和茶叶科技人员三千余人。福建省茶叶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心炯,代表评选活动领导小组致词。他介绍评选活动以弘扬中华茶文化,提高安溪铁观音声誉,开拓乌龙茶市场为宗旨。之后,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安溪乌龙茶稳定发展,荣获农业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