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春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2.
为制订贵州高梁优质高产的合理施肥技术,研究了贵州杂交高梁对氮,磷,钾素分的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高梁在出苗后80天干物质积累最快,日积累量达高峰;高梁对氮,磷,钾的积累表现为,出苗后60天,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率氮素达77%,磷素40%,钾素60%,随后氮,磷持续积累到成熟,钾在出苗100天积累达最大值后不再增加,高梁对氮和钾吸收速度基本相同,在出苗后60天达到高峰,此时每天的单株吸收量分别为氮3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春玉米不同类型品种和不同生产水平下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在紧凑型为1.00:0.18:1.57;在平展型为1.00:0.28:1.56.每生产100kg籽粒,紧凑型所需的氮磷钾数量为:2.14,0.39,3.36kg;在平展型则是1.92,0.543,3.00kg,对氮磷钾的吸收高峰期在拔节至吐丝期间,但因品种类型和栽培方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积累在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养分,在器官衰老过程中逐渐向籽粒转移,但茎杆和穗轴中的钾含量相对保持稳定,不同器官中养分的积累与再分配也因品种类型和栽培水平而异。  相似文献   

4.
三七吸收氮,磷,钾动态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缺乏对甘薯前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为甘薯生长前期氮磷钾缺素诊断积累资料。【方法】选取生长性状差异较大的2个甘薯品种,通过营养液砂培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CK, -N, -P, -K)和4次重复,薯苗移栽后在蒸馏水和1/2 Hogland营养液中分别预培养3 d和7 d,至3片新叶后开始处理,4周后甘薯出现明显缺素症状,取全株样研究氮磷钾缺乏条件下的生长性状、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分配和植株各部位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氮磷钾缺乏可显著降低甘薯茎叶和总生物量(P<0.01),其中以缺氮影响最大,缺钾次之,缺磷影响最小。氮钾缺乏可显著降低根系生物量(P<0.05 或P<0.01),缺磷对根系生物量无影响(P>0.05)。氮磷缺乏可显著降低甘薯的冠根比(P<0.05 或P<0.01),缺钾对冠根比没有影响。(2)氮磷钾缺乏均可显著降低甘薯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P<0.01),但以缺氮的影响最大,并显著低于缺磷和缺钾处理(P<0.01)。对主蔓长度的影响各不相同,缺氮可显著降低主蔓长度(P<0.01),磷钾缺乏对甘薯主蔓长度的影响与品种有关。磷钾缺乏条件下,匍匐株型品种苏薯11的主蔓长度显著降低(P<0.01),而半直立株型品种苏薯14的主蔓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3)甘薯第6—8功能叶片的SPAD值在氮钾缺乏时显著减少、磷缺乏时显著提高(P<0.01),净光合速率在氮磷钾缺乏时均可显著减少(P<0.01),气孔导度只在氮钾缺乏时显著减少(P<0.05)、不受缺磷影响(P>0.05),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受氮磷钾缺乏影响(P>0.05)。(4)氮磷钾缺乏可显著减少植株各部位相应养分含量(P<0.01),并对其它养分吸收产生影响。缺氮可显著降低地上部分叶片、叶柄和茎蔓的钾含量(P<0.01),促进磷在根系中的积累(P<0.01)。缺磷可显著减少叶片(P<0.01)和叶柄(P<0.05)的氮素含量以及叶柄和茎蔓的钾含量(P<0.01),增加钾素在根系中的积累(P<0.05)。缺钾可显著减少叶柄的氮磷含量(P<0.01),促进叶片和根系对磷的吸收(P<0.01)。(5)根据本试验结果,正常生长的甘薯叶片含氮量为25.0—44.8 mg•kg-1(平均为(34.9±9.1)mg•kg-1),含磷量为2.7—6.3 mg•kg-1(平均为(4.2±1.3)mg•kg-1),含钾量为17.4—32.7 mg•kg-1(平均为(25.2±6.3)mg•kg-1),当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0、1.3和5.1 mg•kg-1时甘薯会出现明显的氮磷钾缺乏症状。【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甘薯氮磷钾营养的前期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配施对鸦胆子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鸦胆子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鸦胆子叶、茎、根氮浓度,其中叶氮浓度最高,但对磷和钾素的吸收影响不显著。土壤氮亏缺时,植物将较多的氮、磷和钾素分配到根部。供磷和供钾水平对鸦胆子氮、磷和钾素的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均不显著,氮磷、氮钾和磷钾施肥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叶片氮、磷、钾浓度的大小受氮肥施用量的变化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鸦胆子植株对磷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氮最少,其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平均为1∶1.4∶1.2。  相似文献   

7.
8.
9.
干旱区滴灌春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方法]以新春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氮磷钾三因素大田试验(施纯N0、210、300、390 kg/hm2,P2O5 0、60、120 kg/hm2,K2O 0、45、90 kg/hm2),研究滴灌春小麦养分吸收规律.[结果]最高产量为7 529 kg/hm2,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6.63;、17.05;、58.62;.此产量下春小麦地上部的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307、60和350 kg/hm2.滴灌春小麦地上部氮磷钾吸收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氮磷钾吸收出现高峰期为出苗后26 ~57 d,即拔节期到抽穗期,这段时期N、P、K吸收量占整个生育期吸收总量分别为66;~79;、62; ~ 69;、66;~70;.[结论]滴灌施肥显著增加作物的养分吸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N、P、K养分吸收量增加,吸收速率和最大吸收速率增大,快速吸收起始时间提前,快速吸收持续时间延长.氮肥快速吸收起始时间最早,钾肥次之,磷肥最晚.  相似文献   

10.
钾营养对莲藕产量形成和氮磷钾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钾营养对莲藕产量形成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钾(-K)和施钾(+K)处理进行全生育期试验。【结果】莲藕移栽76 d后,+K处理叶片和叶柄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K处理,并均在97 d膨大茎成型后逐渐降低;膨大茎干物质累积速率和累积量在早期为+K处理低于-K处理,97 d后+K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速率明显加快,其累积量于139 d明显高于-K处理,160 d不同处理膨大茎干物质累积量趋于稳定,+K处理为1 204 g/株,比-K处理高19.7%。在97—160 d产量形成关键期,膨大茎中氮、磷和钾的累积量,+K处理比-K处理分别高32.8%、10.3%和74.2%,其中来自其它器官转移的氮、磷和钾,+K处理比-K处理分别高1.20、0.12和1.26 g/株,来自根系直接从土壤中吸收转运的氮、磷和钾,前者比后者高2.16、0.04和5.70 g/株。莲藕氮、磷、钾累积总量之比-K处理为1﹕0.14﹕0.90,+K处理为1﹕0.13﹕1.31。【结论】钾营养促进莲藕干物质生产和累积、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并提高莲藕各器官尤其是叶柄中钾的含量,在生育后期促进干物质和养分从叶片等器官转移并贮存到膨大茎中并最终增产。  相似文献   

11.
对长筒石蒜C-带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其染色体2 n=16。对于M型染色体,带纹主要以末端带为主;而对于T型染色体,主要出现了着丝粒带纹,同时也出现了随体带。同时,对于石蒜属染色体可能的进化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长筒石蒜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石蒜的繁殖速率。[方法]采用5种切割方法(C0~C4,C0为对照)处理长筒石蒜,进行扦插繁殖,通过统计子球数量和测量子球重量、鳞茎直径与重量,比较不同切割方法对长筒石蒜无性繁殖的影响。[结果]长筒石蒜母球经过C0~C4共5种切割方法处理,鳞茎数量分别增加了40%、331%、510%、737%、747%;切割次数越多,子球个头越小,但子球数量增多,因此,单个母球平均子球重量无显著差异;子球大小与母球重量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在保持基质一段时间低含水量以防止扦插鳞茎腐烂的情况下,长筒石蒜的繁殖效率以C3("*"字形6分法)和C4("米"字形8分法)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长筒石蒜生长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豆饼肥为主处理、以氮磷钾复合肥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 探讨施肥对长筒石蒜当年叶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长筒石蒜的叶长、叶数、株数、球数、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部分母球在10月中旬开始出叶,叶长和株数在秋季达到1个小高峰,冬季生长缓慢,1月中旬至2月中旬为子球、母球的高速出土期,3月为叶片高速伸长期,最高平均叶数12.5%叶,最高平均叶长42.6 cm,子球植株率54%.叶长、出叶动态呈双峰型,叶数动态呈不对称"S"型.2年的种球增殖率为35%.  相似文献   

14.
长筒石蒜花被片DNA的提取及ISSR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长筒石蒜为例,探讨了花被片DNA的提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其ISSR反应程序及体系。反应程序为: 94℃预变性3min,进入38个PCR循环( 94℃变性30s, 58℃复性30s, 72℃延伸90s),最后于72℃延伸7min。扩增反应总体积为20μL: 1×Taq酶扩增缓冲液, 1. 5mmol/LMg2+, 200μmol/LdNTP, 0. 5μmol/L随机引物, 0. 5UTaq聚合酶,DNA模板10~30ng。  相似文献   

15.
长筒石蒜切花衰败生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长筒石蒜Lycoris longituba切花衰败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生理、生化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为长筒石蒜切花保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花朵的开放和衰老,花瓣中的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逐渐降低,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膜相对透性逐渐上升,但衰老末期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与游离氨基酸总量之间不呈负相关。通过细胞超微结构检查,发现细胞呈现有序的死亡变化:薄壁细胞质体中的淀粉粒消失,出现大量的嗜锇颗粒,并出现液泡膜包绕线粒体的吞引现象,核凹陷,核膜破裂,质体解体,有大量的环状片层及吞噬体,质壁分离。表现出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并与生理学变化相一致。图3参14  相似文献   

16.
测定并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树龄构树叶中总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单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1)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质在3年生构树叶中含量高于10年生构树叶中的含量;(2)在不同树龄叶中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在4月份最高,此时干叶中总蛋白含量超过36%,鲜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超过14.8mg/g,以后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10年生构树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在冬季下降速度更快;(3)不同树龄构树鲜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不显著,也以春季最高,约为270U/g,以后逐渐降低,冬季SOD活性只有春季的30%左右;(4)3年生构树鲜叶单糖含量各季变化不明显,约为0.37%.10年生构树鲜叶春季单糖含量较高,可达0.60%,夏秋季略有降低,冬季单糖含量为0.22%,只有春季含量的35%,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银杏叶片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新梢叶片中氮、磷、钾、锌、锰,铜元素的含量随叶龄增大而降低;钙,镁元素的含量随叶龄增大而增加;在幼叶期,铁的含量随叶龄增大而减少,但在5月份后,铁的含量逐渐增加。根据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叶分析的采样时期。  相似文献   

18.
葡萄不同营养器官多酚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雯  房玉林  袁照程 《西北农业学报》2020,30(11):1666-1676
为确定不同葡萄品种的最佳采收时期以及葡萄不同营养器官的资源价值与差异,以‘赤霞珠’和‘北醇’为试材,测定不同营养器官多酚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营养器官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赤霞珠’品种表现为根系>叶片>新梢,‘北醇’品种表现为叶片>新梢,但多酚含量及季节性变化因品种而异。不同营养器官对DPPH·清除力(DPPH·)、羟基自由基清除力(HRSC)以及铁氰化钾还原力(FRAP)存在差异。DPPH清除力和铁氰化钾还原力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与总酚类似;各品种不同器官中HRSC的动态变化则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两个供试品种不同营养器官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酚类物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铁氰化钾还原力与总黄酮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云南松与旱冬瓜混栽对磷胁迫的反应。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云南松与旱冬瓜2树种不同栽植方式下云南松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供试营养液为Hoagland营养液,设置了缺磷(0 mg.L-1)、低磷(31 mg.L-1)和适磷(62 mg.L-1)3个水平。结果表明:(1)磷胁迫下,纯栽植或与旱冬瓜混栽,云南松幼苗的苗高、地径、根长、地上、地下和全株干重均低于对照,在低磷胁迫时差异不显著,缺磷时差异显著(P<0.05);随着磷胁迫程度增加云南松幼苗根冠比增加。(2)不同栽植方式对云南松幼苗的影响表现为,磷胁迫下,随着旱冬瓜混栽比例(0、1、2株)增加,云南松幼苗的苗高、地径、根长、根尖数、地上、地下、全株生物量、根冠比减少。磷胁迫可降低云南松幼苗的生物量,但它可通过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质分配来适应磷营养的胁迫;苗期混交旱冬瓜对云南松幼苗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对旱冬瓜的生长是有利的;云南松幼苗以降低地下部分的生长来适应磷胁迫下地上部分与旱冬瓜幼苗对光照和空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细叶百合生物量的生殖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野生环境中多年生球根类植物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进行了生物量生殖分配季节动态研究,各构件在不同季节生物量分配的平均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鳞茎>茎>叶>生殖构件;从蕾期至花期生殖构件生殖生物量分配增加近44倍,两性结构与雄蕊、雌蕊的生殖生物量比为9:5:1;不同季节生殖构件生物量分配与地下构件生物量呈负相关,与地上非生殖构件生物量分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