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过程中,由于猪群的密度高、饲养量大,导致寄生虫病极易流行传播。目前,对猪场危害较严重的寄生虫主要有疥螨、鞭虫、蛔虫、圆线虫等,猪场常用驱虫药物主要有多拉菌素、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及芬苯达唑复方驱虫药等。  相似文献   

2.
银川地区羊肝中阿苯达唑(丙硫苯咪唑)残留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苯达唑又称丙硫苯咪唑或丙硫咪唑,有时又称抗蠕敏,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驱虫效果好、范围广、毒性较低的兽用驱虫药。随着家庭舍饲养羊规模的不断扩大,饲养者为了减少因寄生虫导致的死亡并增加育肥效果,常把阿苯达唑作为育肥前预防驱虫或寄生虫病治疗的首选药,出现了滥用或超剂量使用的现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猪群的驱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科学选用驱虫药猪场应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且可以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主要有多拉菌素、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及新型的伊维菌素和芬苯达唑复方驱虫药等。单纯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而对在猪体内移行期的蛔虫等幼虫、毛首线虫等则效果较差,而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则对线虫、吸虫、球虫及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羊组织(肌肉、肝脏、肾脏、脂肪)、鸡组织(肌肉、肝脏)中氟苯达唑及代谢物2-氨基氟苯达唑、噻苯达唑及代谢物5-羟基噻苯达唑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氟苯达唑及代谢物2-氨基氟苯达唑、噻苯达唑及代谢物5-羟基噻苯达唑在0.02~1.5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9。方法的定量限为20μg/kg。在鸡组织(肌肉、肝脏)中,两种药物及其代谢物在20~800μ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其回收率范围在60%~100%之间;在羊组织(肌肉、肝脏、肾脏、脂肪)中,两种药物及其代谢物在20~200μ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其回收率范围在60%~100%之间;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5%、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0%。  相似文献   

5.
牛肉中阿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但是由于用药不当等原因,其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可能刺激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触发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肝功能异常。本试验基于5μg/kg的检验限建立牛肉中的阿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中残留的阿苯达唑及其主要代谢产物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经乙醚提取,乙腈和己烷萃取,由高效液相色谱(配紫外检测器)测定得到阿苯达唑及其亚砜与砜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1.8%~88.6%、78.1%~85.6%和83.1%~91.9%,变异系数分别为2.8%~9.2%、0.9%~4.9%和1.4%~4.8%。  相似文献   

6.
以阿苯达唑为原料,采用一锅合成法,通过氧化、酸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盐酸阿苯达唑亚砜。以丙酮为反应溶剂,当阿苯达唑和盐酸的投料比为30 g∶13 mL,阿苯达唑和双氧水的投料比为1∶1.01(n∶n),反应时间为30 min时,制备的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收率为95.78%,通过IR、1H-NMR1、3C-NMR和ESI-MS分析对其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7.
兔蛲虫病可引起病兔食欲下降,生长缓慢,全身消瘦,严重时会导致病兔死亡,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为了解药物对兔蛲虫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应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盐酸左旋咪唑、盐酸氯苯胍预混剂和芬苯达唑4种药物分别对20只兔进行了药物治疗对比试验,同时设置对照组,通过粪便样品寄生虫检测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4种药物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盐酸左旋咪唑和芬苯达唑驱虫效果明显高于生理盐水(P0.05)。结论: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对兔蛲虫病治疗效果最好,是值得推广的兔蛲虫治疗药物,可作为兔蛲虫病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试验为阜康市筛选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强的、安全高效的驱虫药物。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比较阿苯达唑+虫克星与单用阿苯达唑驱虫效果。结果:阿苯达唑+虫克星与单用阿苯达唑驱虫效果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驱虫,两次投药"的驱虫方案联合阿苯达唑+虫克星驱虫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苯达唑驱虫效果,从而为阜康市制定合理有效的羊驱虫方案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达到提高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药物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化学结构确证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纯度,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以及质谱(MS)等分析方法对盐酸阿苯达唑亚砜样品进行了结构测定.结果确证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结构为[5-(丙亚砜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醋盐酸.本方...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芬苯达唑(FBZ)原料药为对照,考察芬苯达唑微晶体对猪口服给药后FBZ的药动学特征。在0.02~2μg/m L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0。FBZ在猪血浆中的回收率均在70%以上,日内变异系数小于5%,日间变异系数小于10%。芬苯达唑原料组和芬苯达唑微晶体组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1.65 h和1.07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8.28 h和33.92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9.09μg·h/m L和41.12μg·h/m L。经统计学分析得知,T1/2α、Tp、T1/2β、AUC差异显著(P0.05)。表明芬苯达唑微晶体能够改变芬苯达唑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提高芬苯达唑的吸收速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有效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药物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化学结构确证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纯度,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以及质谱(MS)等分析方法对盐酸阿苯达唑亚砜样品进行了结构测定.结果确证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结构为[5-(丙亚砜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醋盐酸.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全面,为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生产和鉴定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家兔为试验动物,观察芬苯达唑微晶体对动物肠道寄生虫的影响。50只人工感染猪蛔虫的家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第Ⅰ组、Ⅱ组按体重5 mg/kg、10mg/kg不同剂量的芬苯达唑微晶体对家兔口服饲喂驱虫,同时第Ⅲ组、Ⅳ组按体重10mg/kg芬苯达唑及0.2 mg/kg伊维菌素口服给药作药效对照,并设空白组,分别于用药前3d和用药后5d取粪便进行虫卵计数。结果表明,各剂量组药物对肠道蛔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9.6%,100%,98.8%,99.7%,虫卵转阴率分别为100%、100%、90%、90%,芬苯达唑微晶体组对兔肠道寄生虫驱除作用要优于其他用药各组,10 mg/kg体重最佳,表明芬苯达唑微晶体能提高芬苯达唑的驱虫效果,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猪、牛组织(肌肉、肝脏、肾脏、脂肪、牛奶)中氟苯达唑及代谢物2-氨基氟苯达唑、噻苯达唑及代谢物5-羟基噻苯达唑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猪、牛组织样品经乙腈提取,加入Na_2SO_4盐析去杂质,异辛烷去脂肪,MCX柱净化。以0.02 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6 nm。结果表明,氟苯达唑及代谢物2-氨基氟苯达唑、噻苯达唑及代谢物5-羟基噻苯达唑在0.01~2.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猪、牛组织中方法的最低定量限分别为5、20μg/kg。猪、牛组织中氟苯达唑及代谢物2-氨基氟苯达唑、噻苯达唑及代谢物5-羟基噻苯达唑分别在5~200、20~200μg/kg的浓度添加水平上,其回收率范围在60%~100%之间,批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棘球蚴病的研究进展,包括甲苯达唑等苯咪唑类、吡喹酮、这些药物脂质体新剂型及中医药物的治疗效果,并简述了药物联用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测定了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对猪囊尾蚴组织匀浆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经物均能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提示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非竞争性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复合体,从而导致虫体因能量耗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难溶性兽药芬苯达唑(fenbendazole, FBZ)的水溶性和溶出度,提高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恒温磁力搅拌法,配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芬苯达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FBZ-Me-β-CD)。通过设计单因素正交试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产率为指标,研究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相溶解度试验,根据5种不同环糊精对药物的增溶效果,确定最佳包合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包合物的溶解度、包合率及体外溶出度进行检测;最后,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SEM)对包合物的物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搅拌时间3 h、转速600 r/min、主客摩尔比1∶3,温度50℃,最佳包合材料为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02 mg/mL,是芬苯达唑原药(0.3μg/mL)的4万倍。包合物的体外溶出度是芬苯达唑原药的7倍。包合物的平均产率、包合率分别为89.50%和29.20%,经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鉴定,芬苯达唑和环糊精处于非晶体结构的包合状态。【结论】本研究通过制备芬苯达唑环糊精包合物,提高了难溶性药物芬...  相似文献   

17.
奥芬达唑和阿苯达唑对猪囊尾蚴作用形态学比较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奥芬达唑和阿苯达唑对猪体内及体外培养的不同发育阶段囊尾蚴作用的形态学效果.结果表明奥芬达唑具有显著的疗效,优于阿苯达唑,且对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成熟期.提示奥芬达唑可能成为抗未成熟期猪囊尾蚴及治疗脑囊虫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阿苯达唑亚砜盐酸盐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通过系统适用性、专属性、检测限等试验,确定了阿苯达唑亚砜盐酸盐中有关物质的HPLC检测方法。色谱条件: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蒸馏水(40∶60),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显示:阿苯达唑亚砜盐酸盐在1.25~4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32μg/mL。在此条件下阿苯达唑亚砜盐酸盐与其合成原料阿苯达唑、合成中可能产生的阿苯达唑砜、降解产物分离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联合应用阿苯达唑(ABZ)和伊维菌素(IVM)在胃肠道线虫感染鄂尔多斯细毛羊体内的药动学互作关系,以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单独或联合应用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后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通过粪便虫卵检查法,选取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1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第1组口服给予阿苯达唑(15mg/kg),第2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第3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的同时口服阿苯达唑(15mg/kg)。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由颈静脉采集血样,分离血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阿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浓度,并用PK Solution 2.0药物动力学软件计算出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绵羊血浆伊维菌素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44.80ng/mL±6.12ng/mL、5 007.46ng.h/mL±1 301.42ng.h/mL和85.47h±5.03h,均显著(P<0.05)小于单独用药组的对应参数值67.62ng/mL±9.06ng/mL、7 125.08ng.h/mL±908.52ng.h/mL和113.39h±9.00h。口服阿苯达唑组绵羊血浆中仅检测到了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而未检测到阿苯达唑母药。联合用药后,除阿苯达唑砜的达峰时间(T max)显著推迟外,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的其他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联合应用IVM和ABZ可影响它们在胃肠道线虫感染鄂尔多斯细毛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且对伊维菌素药动学特征的影响尤为明显,在临床联合用药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在阿苯达唑作用下猪体内囊尾蚴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丙酮酸激酶(PK)、延胡索酸还原酶(FR)、异柠檬酸脱氢酶(ICD)、苹果酸脱氢酶(M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阿苯达唑可显著改变未成熟期及成熟期猪囊尾蚴的能量代谢。提示,阿苯达唑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干扰虫体能量代谢,阻断能量的产生导致虫体死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