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了解7个产区火龙果的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为火龙果生产上合理使用农药提供参考依据.对7个产区抽取的175份火龙果样品进行113种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并对检出的农药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评估、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评估.72份样品检出农药残留(占41.14%),2份样品(1.1%...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黔东南州茶叶质量安全情况,本研究对黔东南州111份茶叶中的63种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分析,并按照膳食暴露评估和英国FSA(Food Standards Agency,英国食品标准局)风险排序体系对茶叶中检出农药进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茶叶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54.05%,检出农药22种,单项农药检出率为0.90%~31.53%。按照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判定,合格率97.30%;按照欧盟标准限量判定,合格率87.39%。根据膳食评估公式计算,所检出农药的慢性摄入风险(%ADI)为0.0037%~1.1780%,急性摄入风险(%ARfD)为0.03%~41.42%,表明黔东南州茶叶的慢性摄入风险和急性摄入风险都可接受。农药风险排序得出,农药在低、中和高风险水平的比例分别为45.45%、31.82%和22.73%,其中风险最高的农药是克百威。因此,黔东南州茶叶农药残留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茶叶质量安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气质联用仪测定稻田环境中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对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糙米、稻壳、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20 mg/kg,最小检出量为0.2 ng,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8%~109.5%,相对标准偏差在1.7%~19.7%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苯醚甲环唑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3~11.6 d和1.4~11.6 d;嘧菌酯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6~8.7 d和2.9~23.1 d。以推荐剂量600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900 g/hm2,最多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5 d时,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461 mg/kg和0.634 mg/kg,低于我国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中规定的糙米中苯醚甲环唑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和欧盟、美国规定的糙米中嘧菌酯最大残留限量5.0 mg/kg。  相似文献   

4.
茶产业是雷山县的支柱产业,茶叶品质独特。为了解雷山茶叶农药残留情况,对雷山市售茶叶采样59份,分别检测63个农药指标和1个化学污染物蒽醌。结果表明:59份茶叶中农药检出率55.9%,根据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判定,合格率100%。所检样品均未检出蒽醌。雷山县茶叶品质好,合格率高,但农药残留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建立GC-NPD测定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香蕉和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洗脱液为正己烷∶丙酮=9∶1。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出香蕉和土壤中两种物质的含量,两种物质在0.05~2 μg/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3和0.999 4。在香蕉果、肉和土中的最低检测浓度皆为0.05 mg/kg,最小检出量为0.05 ng,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4%~107.4%和93.4%~106.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  相似文献   

6.
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差异,采用与田间实际用药条件相似的离体叶段喷雾法比较了2014年河南、河北麦区的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EC50为53.93 mg·L-1,抗性水平为15.14,抗性频率高达93.57%;对嘧菌酯的EC50为0.235 mg·L-1,抗性水平为0.539,未发现嘧菌酯抗性菌株。嘧菌酯对三唑酮敏感菌和抗药菌的毒力分别是三唑酮的59倍和1 396倍。嘧菌酯与三唑酮之间无交互抗性,可见嘧菌酯具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全果和果肉中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在云南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研究了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消解行为并进行了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0.01~1 mg/kg添加范围内,氟唑菌酰羟胺和苯醚甲环唑在香蕉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5%~115%和7...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异丙甲草胺、嗪草酮和2,4-滴异辛酯的复配农药82%嗪·异丙甲·滴辛酯乳油在大豆生产上的安全性,本研究使用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对大豆、青豆、大豆秸秆和青豆秸秆中的异丙甲草胺、嗪草酮和2,4-滴异辛酯及其中间代谢物2,4-滴进行定量测定。并依据国家估算的每日摄入量与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评估这些农药的风险系数。结果表明:异丙甲草胺、嗪草酮、2,4-滴异辛酯及2,4-滴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3%~105.7%,相对标准偏差为0.9%~14.0%;4种除草剂成分在大豆和青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2,0.005,0.005和0.005 mg·kg-1,在大豆秸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4 mg·kg-1,在青豆秸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2 mg·kg-1。该方法可应用于测定大豆田间试验样品中异丙甲草胺、嗪草酮、2,4-滴异辛酯及2,4-滴的含量。良好农业规范条件下,大豆、青豆、大豆秸秆和青豆秸秆中的异丙甲草胺、嗪草酮、2,4-滴异辛酯和2,4-滴最终残...  相似文献   

9.
2015年,在中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安徽、湖北、江苏、广东和广西等地进行18.7 %丙环·嘧菌酯的水稻纹枯病防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8.7 %丙环·嘧菌酯在600-750 mL/hm2使用剂量下,纹枯病发病初期(丛发病率达5 %左右)时用药1次,隔10 d再用药第2次,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突出,且显著优于对照,对水稻安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芒果炭疽病为试验靶标,测定50%嘧菌酯WDG和250 g/L嘧菌酯SC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3次药后10天(采收期),50%嘧菌酯WDG 250 mg/kg和166.7 mg/kg两种处理的防效分别为为72.16%和63.19%,对芒果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照药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剂量166.7 mg/kg处理的防效为64.91%,两种剂型在相同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啶虫脒在辣椒上的残留行为研究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郇志博  谢德芳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0):2093-2097
建立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辣椒中啶虫脒残留的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测定了啶虫脒在海口和杭州2地辣椒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根据最终残留数据对啶虫脒在辣椒上的膳食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建立的分析方法各项指标符合农药残留测定要求;啶虫脒在海口和杭州2地辣椒中残留半衰期分别为6.2 d和15.4 d;最终残留量为0.11~0.49 mg/kg,风险商远小于1。  相似文献   

12.
采集吉林省主产区玉米280份,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3种真菌毒素含量,研究吉林省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污染和膳食暴露风险状况,评价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供试玉米中真菌毒素的平均含量为522.3μg/kg,真菌毒素污染种类分别是伏马菌素(97.9%)、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52.1%)和玉米赤霉烯酮(37.5%),平均污染水平分别为1269.1、284.2、42.8μg/kg。采用残留平均值计算成人和儿童经玉米摄入的伏马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玉米赤霉烯酮,结果无显著慢性摄入风险。以最大残留值计算摄入呕吐毒素的膳食暴露风险,成人和儿童无显著急性摄入风险。吉林省玉米中真菌毒素的污染呈多种类污染普遍的现象,居民通过玉米摄入真菌毒素的风险熵值很小,对人体健康潜在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杀菌剂及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所造成的真菌毒素防控效果及所用杀菌剂带来的潜在安全问题,对信阳、襄阳两地区小麦主栽品种连续两年分别喷施不同种类、不同次数的杀菌剂,通过LC-MS/MS测定小麦中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各杀菌剂残留量,分析不同杀菌剂对小麦中DON累积量的影响,并对小麦籽粒中杀菌剂的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50%多菌灵WP、25%氰烯菌酯SC、25%咪鲜胺EC、70%甲基托布津WP)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小麦中DON含量。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小麦中DON含量呈下降趋势(除多菌灵外)。喷施50%多菌灵1次小麦籽粒中DON含量明显增加,较对照增加7%(信阳)、18%(襄阳),当喷施次数增加至2、3、4次,籽粒中DON累积量分别降至对照的55%~65%、24%~39%及20%~27%。25%咪鲜胺EC喷施3次后籽粒中DON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继续增加喷施次数,DON含量并未显著降低。25%氰烯菌酯SC对DON防控效果最佳,喷施1、2、3、4次小麦籽粒中DON毒素降至对照的42%~58%、29%~49%、12%~21%及6%~10%。喷施70%甲基托布津WP对籽粒中DON的影响与25%氰烯菌酯SC效果相差不大,喷施4次可使DON降至6%~12%。4种杀菌剂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量均随施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多菌灵的残留量最大,当施药4次后,信阳、襄阳两地小麦中多菌灵残留量分别为502.54μg·kg~(-1)、547.38μg·kg~(-1),均超过国家粮食安全限量水平,而其余三种农药残留量较低,均在安全限量范围内。研究结果还发现,小麦籽粒中的杀菌剂残留量与毒素DON的累积水平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施药次数与其残留量成正相关关系。因而,长江流域及江淮地区等小麦赤霉病易流行地区,建议于小麦扬花期及时喷施2~3次防控效果良好的杀菌剂,既能达到防控真菌毒素污染又可避免杀菌剂残留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以保证小麦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小麦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特点及分布规律,选用不同种植区的79份和175份小麦品种(系)分别研究了小麦总膳食纤维含量和总阿拉伯木聚糖、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非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及其关系。结果表明,79份参试材料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0.2%,175份参试材料的总阿拉伯木聚糖、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和非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06%、26.88%和14.62%;品种对4个目标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麦区对总膳食纤维和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总阿拉伯木聚糖和非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影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非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与总膳食纤维含量、总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筛选出9个高膳食纤维含量的小麦优质资源,推荐毕2008-1和丰德存1号(膳食纤维含量高于12.0%,面团稳定时间高于20 min)作为小麦品质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广州地区丙环唑和矮壮素在叶菜的残留以及膳食暴露风险情况,对2016年第2季度广州市9个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芥蓝、菜心和普通白菜样品中丙环唑和矮壮素残留水平进行了分析。应用点评估和基于@Risk评估软件的概率评估方法 ,对这3种蔬菜中丙环唑和矮壮素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芥蓝、菜心、普通白菜中丙环唑残留均值为0.162 8~0.002 8 mg/kg,最高为芥蓝,与菜心和普通白菜差异显著,平均检出率为100%~70.25%,最高为芥蓝,与普通白菜差异显著。矮壮素残留平均值为0.010 9~0.001 0 mg/kg,最高为菜心,三者间差异不显著,平均检出率为14.99%~8.46%,最高为芥蓝,三者间差异不显著。通过膳食摄入3种蔬菜,丙环唑残留暴露急性风险熵为1.81~7.93,99%人群暴露慢性风险熵为1.02~25.03,0.1%人群存在芥蓝丙环唑膳食暴露慢性风险;矮壮素残留暴露急性风险熵为55.14~62.26,100%人群暴露慢性风险熵为3.26~8.11。3种蔬菜中丙环唑和矮壮素残留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开展了4%联苯菊酯悬浮剂在荔枝上的残留检测,然后根据残留检测结果和我国的膳食消费量评估了联苯菊酯按照推荐方式施用后对我国不同类型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还评估了对土壤非靶标生物蚯蚓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在荔枝全果中的半衰期为2.6~6.9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1.5~13.8 d;按照推荐施药方式(施药剂量:1000倍液,施药次数:2次,施药间隔期:10 d,推荐安全间隔期:21 d)在荔枝上施用不会对我国消费者存在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而且对土壤非靶标生物蚯蚓也是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