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马铃薯种植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四川省高原山区热量条件"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和平丘区"两熟有余三熟不足"的特点,利用马铃薯适应性广的特性,积极发展间套多熟种植,改只在春季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为春、秋、冬三季节种植的技术路线,高原山区改一年只种植一季马铃薯或玉米等作物为薯玉套作两熟;平丘区改"稻-油"为"稻-薯/油(菜)",改"麦/玉/苕"为"麦/玉/豆(苕)/薯";改川东、川南"麦/玉/苕"为"麦+薯/玉/苕",改"中稻-绿肥(或空闲)"为"稻-薯"两熟等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大大拓展了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充分挖掘了马铃薯的面积潜力,形成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阆中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8万亩,主要种植方式是麦/玉/薯、麦/玉/豆,玉米收获后至小春播种前尚有90天左右的空闲时间。为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阆中市农技站从2011年起在南充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的指导下,在彭城镇、二龙镇大力实施麦/玉/豆/豆旱地新四熟模式:即在小麦收后种夏大豆,玉米收后种秋大豆。2012  相似文献   

3.
广安区位于四川东部,常年种植大豆面积5万亩左右,主要种植方式为田边地角、玉米行间等增间套种,亩产为65kg左右。2007年以来,在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厅的帮助、指导下,广安区大力示范推广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加工增值。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是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副校长在传统“麦/玉/苕”模式的基础上,研究集成的旱地新型种植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在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条件下以冬大豆代替“麦/玉/苕”模式中的红苕。  相似文献   

5.
旱地“薯/玉/蔬/蔬”吨粮万元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旱地以往每年只种一季玉米或一季马铃薯,土地闲置严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四川马铃薯创新团队和该县农业相关部门通过深入调查,结合当地种植习惯,探索出"薯/玉/蔬/蔬"的吨粮万元种植新模式,实现了"1亩土地、1t产量、1万元收入"的"三个一"目标。  相似文献   

6.
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市农科人员将以粮为主的旱地三熟制创新发展为多种新的种植模式,如将“麦/玉/苕”三熟改为四熟至六熟制,作物也以原粮食型改为“麦/玉/豆”型、粮经型、粮油型、粮菜型、粮药型等多种模式,开创了我市20万亩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局面,适应了市场需求,实现了助农增收,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石国基 《农家顾问》2005,(10):37-38
近年,麦-菜-薯-棉-姜种植模式,在湖北管制州地区部分棉田种植成功,证明该模式每667平方米可产小麦250千克、小白菜750千克、主豆1000千克、皮棉80-100千克、生姜400千克,比传统棉麦两熟种植方式的效果约高2~3倍。该模式下仅充分利啊土地、季节、时间和劳力,还能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的整体经济效益:本模式中的土豆、小白菜和生姜等产品,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一年多熟种植模式发展现状、所需环境条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新疆地区当地有利的环境条件,重点介绍了一年多熟种植作物的品种选择,分析了一年多熟种植模式的社会、经济效应,建议走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在阆中市全面推广应用,改变了原旱三熟麦-玉-苕种植模式以大豆代替红苕而进行套种轮作的多熟种植制度。经过2005~2008年连续4年的多点大面积种植示范,该模式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有利于我市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初被四川省列为全省4个大豆核心示范开发的县市之一,农业部10月23日在我市召开了大豆测产现场会。2008年麦-玉-豆种植新模式的推广及技术措施的应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夏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生产复种指数,从合理安排茬口、品种选择、播种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总结姜芽—西瓜—芥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采用该种植模式,每667 m2年可获利18 460~21 860元,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王竹 《现代农业》2008,(12):19-19
针对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递增,而北方大豆主产区由于重迎茬严重已不宜再盲目扩大种植面积的现状,我们分析了在南方丘区发展套作大豆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麦/玉/豆”,并简要介绍了该模式的突出优势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来浙中南山区和浙西南丘陵地区的旱地新型多熟种植模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新型多熟种植模式具有明显的增值效果,增值幅度达30.6%~394.1%,其中冬作对全年经济效益贡献越来越大;新型多熟制可分为春玉米或棉花为主的两类种植模式。并结合试验研究着重从合理布局、秸秆还田、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新型模式的高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南阳盆地每年花生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260kg/亩左右,种植面积居河南省第二位,总产第一位,不仅形成了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和产品交易的区位优势,并且花生成为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鲜食“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一年四熟种植模式,比较了该种植模式与“蚕豆-春玉米/小豆”一年三熟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发现“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模式种植方法简单、操作易行,复种指数达300%,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民收益.分析了“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介绍了该种植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洛阳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体高效种植栽墙模式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粮经、粮菜、粮菌、粮烟、粮经菜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四熟甚至五熟、六熟等一系列高效种植模式。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市立体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67多万公顷,且分布范围广,遍及全市九县六区。其中,孟津县达1.48万公顷,偃师市1.9万公顷,新安县1.57万公顷,伊川、宜阳、洛宁、汝阳等县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弱感光型”品种发展广西红薯“一年三熟”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本辉 《广西农学报》2009,24(6):74-76,89
介绍"弱感光型"红薯品种试验示范情况及其栽培技术要点,提出在广西利用"弱感光型"红薯品种实现"一年三熟"的理念,并对发展广西红薯"一年三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麦——菜——薯——棉——姜种植模式,在荆州地区部分棉田种植证明:该模式每667m~2可生产小麦200~250kg、小白菜500~750kg、土豆750~1000kg、棉花60~70kg、生姜等400~500kg,总产值达5000~6000元,如加强管理,其产量产值将会更高,比传统棉麦两熟种植方式的效益高约2~3倍。  相似文献   

18.
多雨年份套作大豆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栽培管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西南丘陵和低山大部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二熟有余、三熟不足,是我国南方典型的旱作多熟生产区。近年来,因"麦/玉/豆"模式使得套作大豆发展迅速,该模式效益显著,农民乐意接受,自2002年在四川小面积示范成功后,面积逐年增加,2009年仅四川省示范推广面积就达480万亩。  相似文献   

19.
棉花是南阳盆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万hm2,其中冬小麦套种移栽棉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马铃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又一高产、高效作物,其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经济效益,在原模式预留的棉花带采用地膜覆盖间作一茬菜用型马铃薯,5月中旬马铃薯收后移栽棉花,该模式比传统冬小麦套栽棉花模式,可多收一季马铃薯,变一年两收为三收,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现将麦、薯、棉一年三熟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景洪市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模式多年来一直是一年二熟,即早稻和晚稻。这样的种植模式只能解决温饱,经济效益低。近年来,景洪市农技人员为了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本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域优势,结合品种特性及气候特点,从品种搭配、栽培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出“鲜食甜玉米-水稻-水稻”一年三熟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