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拓宽蚕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解决传统工业方法制备的蚕豆蛋白溶解性差的问题,本文以传统的碱溶酸沉法提取的蚕豆蛋白为原料,采用限制性酶法对其进行增溶改性工艺优化,并对改性后的蚕豆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是提高蚕豆蛋白溶解性的适宜用酶,酶解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4、酶加量(ES)0.1%、温度58℃、pH值7.5、酶解时间30 min,此条件下蚕豆蛋白的溶解性达到99.73%。改性后的蚕豆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显著提高,泡沫稳定性在碱性条件下显著提高,持水力在pH值为2~12的范围内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采用不同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及复合酶)对鲢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限制性酶解改性,在酶解过程中,通过对水解度、蛋白分子量大小、肌原纤维形态学变化及功能性质进行测定与观察,探究其功能性质随改性程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酶解的进行,鲢鱼肌原纤维长度逐渐变短,蛋白的溶解性逐渐增加,酶解80 min时,肌原纤维主要以1~3个肌节形式存在,3组蛋白质的溶解性分别达到61.2%、36.9%和58.4%;3组酶解蛋白的乳化性和起泡性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复合蛋白酶酶解40 min时乳化活性及起泡性最大,分别达到65.5m2·g-1和110%,胰蛋白酶改性20min时蛋白乳化稳定性最好,可达46.6 min,远大于未酶解蛋白的14.7 min。分子量分布及SDS-PAGE图谱显示,蛋白平均分子量均为20~30 k Da,水解度均低于5%。综上,酶的选择对溶解性的改善至关重要,而乳化性及起泡性的改善不仅需要对酶进行筛选,还需对水解度进行严格限制,保持酶解后蛋白具有较大的分子量,避免酶解过度。本研究结果为蛋白质乳化性和起泡性的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燕麦蛋白的理化性质,本研究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燕麦蛋白,并分析不同pH值与温度对燕麦蛋白溶解性、ζ-电位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电点附近(pH值5.0),燕麦蛋白的表面电荷数最低,蛋白粒度较大,溶解性和乳化性较低。当pH值远离等电点时,燕麦蛋白的表面电荷增加,蛋白粒度逐渐减小,溶解度升高,乳化性也随之升高;随着温度升高(55~95℃),燕麦蛋白聚集体解离,粒度变小,溶解度增加,稳定性变好;温度进一步升高(121、130℃),燕麦蛋白重新聚集形成粒径较大的聚集体,溶解度降低,稳定性变差。本研究结果为燕麦蛋白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蚕豆蛋白富含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采用超声提取和水提取的方法提取蚕豆蛋白,研究了NaCl浓度和pH对蚕豆蛋白提取率、沉淀、功能性的影响。在pH值为8~12,超声提取和水提取均有较高的提取率。蚕豆蛋白的等电点在pH4.0~4.2之间。在pH4溶解性和乳化性最低,pH值在4~12时溶解性和乳化性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 pH值为12时溶解性和乳化性最高。NaCl浓度从0 到 1.0 mol/L,溶解性和乳化性升高;当NaCl浓度继续增加,在pH 4、pH 7溶解性和乳化性随之下降。在相同的NaCl浓度和pH值时,超声提取比水提取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高。该研究为蚕豆蛋白的提取工艺的确定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花椒籽蛋白质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清  宋燕  刘翔 《核农学报》2013,27(7):988-995
本研究以花椒籽为原料,采用盐提法提取花椒籽中蛋白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Central-Composite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NaCl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pH值对蛋白质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所得的最佳工艺条件可靠,其最佳工艺条件为:NaCl浓度0.79mol·L-1,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35℃,料液比1∶17.5,pH值8.78。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花椒籽粗蛋白得率为18.92%。  相似文献   

6.
花生蛋白粉溶液流变学特性及功能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旋转粘度计对花生蛋白粉溶液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花生蛋白浓度、pH、温度对其溶解性、粘度、起泡性、持水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在4.2~5.3范围内为其等电点,此时花生蛋白粉的溶解性、粘度、起泡性、持水性最低,在其两侧这些特性逐渐增强;随着温度升高花生蛋白粉的粘度、持水性下降,而起泡性增加;当温度超过70℃时,为花生蛋白溶液大幅度变性的临界温度,其溶解度显著下降,3%花生蛋白粉溶液的起泡性最高。花生蛋白粉的粘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为非牛顿型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大米发泡蛋白酶法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米浓缩蛋白为原料制备大米发泡蛋白。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米发泡蛋白的酶解法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大米发泡蛋白的蛋白质得率、氮溶解指数、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优化的工艺条件是碱性蛋白酶/底物 0.01943 U/g、反应时间57 min、料液比1︰7.27、温度60℃、pH 7.5。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大米发泡蛋白发泡力为131 mL,起泡性为162%,起泡稳定性在30 min内保持100%,大米发泡蛋白的得率为34%,蛋白质纯度为88.05%,在pH 2~12范围内氮溶解指数均高于90%。  相似文献   

8.
邵平  孙培龙  孟祥河  姜绍通 《核农学报》2007,21(3):268-272,280
对小麦面筋蛋白进行琥珀酰化和蛋白酶复合改性以提高其溶解性及其他特性。对复合改性面筋蛋白与原面筋蛋白、琥珀酰化面筋蛋白、碱性蛋白酶改性面筋蛋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pH 3~11、水解度4%~12%的范围内,复合改性面筋蛋白的溶解度亦随着水解度的增大而增大,比原面筋蛋白、酰化面筋蛋白、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改性产物都高。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则先增加后降低,在水解度4%时具有较佳值,但在各水解度下较单一改性的面筋蛋白产物都要低。添加复合改性面筋蛋白面团黏弹性和面包口感较好,内部结构均匀、细腻。  相似文献   

9.
花生蛋白营养丰富,但因功能性质差,导致其在食品工业应用受限。低温等离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无危害技术,越来越受人关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barrier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技术由于具有适应频率宽,可在较大空间内获得高密度非平衡等离子体,并且工艺简单、快速高效、节能环保,是近年来蛋白质改性研究的热点之一。采用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体对花生蛋白溶液进行改性处理,研究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花生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低温等离子处理时间为2min时,花生蛋白溶解性和持水性达最大,与未处理样品相比分别提高了24.8%和79.6%;同时,花生蛋白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和持油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借助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表面疏水性分析低温等离子对花生蛋白结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处理并未改变花生蛋白的分子量分布;低温等离子处理后,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增加,α-螺旋和β-转角的含量降低,蛋白的有序结构被破坏,结构由紧密变松散;花生蛋白表面疏水性显著提高。低温等离子处理是一种改善蛋白功能性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方式对苦荞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热处理对苦荞蛋白(tartary buckwheat protein)功能特性的影响,该文以苦荞蛋白为原料,通过不同热处理(湿热、干热、微波)方式,测定苦荞蛋白的水化性、乳化活性、起泡活性、体外消化率、抗氧化性、胆酸盐吸附能力等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的变化,确定了能够最大限度保持或改善苦荞蛋白功能特性的加热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传统加热方式(湿热和干热)和短时微波(2 min)处理对苦荞蛋白的功能特性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湿热处理可以提高苦荞蛋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牛磺胆酸钠吸附能力,较未处理的苦荞蛋白分别提高了28%、22%、22%、23%、9.75%、28%。干热处理可以提高苦荞蛋白的持水性和还原力,较未处理的苦荞蛋白分别提高了31%、16.34%。短时微波处理(2 min)时,苦荞蛋白持水性提高了51%。而长时微波(4、6 min)对苦荞蛋白性能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在苦荞蛋白的加工过程中,可以选择传统加热方式或者严格控制微波时间,避免长时微波加热对苦荞蛋白功能特性的破坏,为进一步研究苦荞蛋白在功能食品的应用上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辣椒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辣椒籽蛋白并利用响应面优化法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p H值,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根据所得试验结果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p H值11,提取时间13.31 min,超声功率336.21 W,料液比1∶35.85,在此条件下蛋白的预计提取量为5.90 g/(100 g)。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影响辣椒籽蛋白提取量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探讨,结果由大到小依次为:p 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超声辅助法使得蛋白提取量增加了0.81 g/(100 g)(占传统方法提取量的15.46%),蛋白纯度提高了5.47%。  相似文献   

12.
含纳他霉素的紫胶保鲜蜡配方及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紫胶蜡液的稳定性及抑菌性,确定紫胶保鲜蜡的配方和工艺条件,该文研究了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对蜡液稳定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助剂及乳化时间的优化及纳他霉素的加入温度和浓度试验。确定含纳他霉素的紫胶保鲜蜡的配方及生产工艺为:紫胶12.0%、吗啉2.0%、丙二醇1.0%、氨水1.2%、油酸1.8%、乳化温度为(115±2)℃,搅拌速度为900 r/min,乳化时间30 min,当温度降至60℃时加入600 mg/L的纳他霉素,分散15 min,降温至30℃取出,高压均质(压力50 MPa)2次。该紫胶保鲜果蜡为棕褐乳液,稳定性好,干燥速度快,涂果后亮度高且持久。应用该保鲜果蜡贮藏的柑桔,在温度5~10℃,相对湿度为60%~65%条件下贮藏45d,表面新鲜饱满,与对照相比,失重率降低了5%左右,好果率提高了40%左右。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花生浓缩蛋白功能性的影响,以期为不同制备方法制得的花生浓缩蛋白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脱脂花生蛋白粉(DPF)为原料,通过等电沉淀、乙醇浸提、等电沉淀与乙醇浸提相结合及碱溶酸沉技术制备花生浓缩蛋白,并分别测定其蛋白功能性(蛋白溶解性、吸水性、持油性、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凝胶性质)。结果表明:碱溶酸沉技术制备的蛋白溶解性、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最好;而乙醇浸提制备的蛋白吸水性、持油性和凝胶性质要显著性的高于其他方法制备的蛋白产品的;不同方法制备的花生浓缩蛋白的乳化稳定性均明显低于对照(DPF),尤以碱溶酸沉技术制备的最低。因此可知,乙醇浸提制备的蛋白适用于对吸水性、持油性和凝胶性质要求较高的食品中;碱溶酸沉技术制备的蛋白适用于对起泡能力要求较高的食品中。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鱼糜漂洗水中蛋白质的洁净回收,同时达到净化鱼糜漂洗水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该文针对分级等电沉淀回收蛋白质之后的低蛋白浓度废水,研究了蛋白-壳聚糖絮凝过程,探索了主要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对絮凝过程的影响;并根据Box-Benhnken设计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狭鳕鱼鱼糜漂洗水中蛋白质等电点主要集中在4.30和5.50,分级回收后蛋白质的回收率达到77.7%。其中絮凝时间、壳聚糖用量和脱乙酰度、絮凝温度和p H值对壳聚糖絮凝蛋白质均有影响,而絮凝温度的影响更多体现在50℃以上的较高温度区域。根据响应面分析结果,在脱乙酰度95%,反应时间90 min,p H值8.04,壳聚糖用量369 mg/L,温度19.6℃的条件下,可获得94.75%的蛋白总回收率,废水中蛋白质量浓度降至0.37 mg/m L以下。研究结果为富蛋白生产废水处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运输时间和温度对生猪应激及猪肉品质的影响,该文以三元杂交猪杜长大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运输前、运输3、6、9h以及运输温度-10~0℃、0~10℃、10~20℃、20~30℃等条件下生猪的血液生化指标、宰后猪肉p H值、肉色等指标。结果表明:运输6 h后三元猪出现应激反应,9 h以后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0.05),运输6 h以上三元猪与运输3 h相比,宰后45 min p H值显著降低(P0.05),肉色分级显著升高(P0.05),肉品质降低;运输温度低于10℃时三元猪出现应激反应,-10~0℃时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0.05),-10~0℃和20~30℃条件下宰后24 h p H值显著高于0~10℃和10~20℃(P0.05),肉品质降低。因此,为防止生猪运输应激及改善猪肉品质,生猪运输时间应小于6 h,运输温度为10~20℃。该研究结果对屠宰行业减少生猪应激提高猪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花椒籽粗蛋白酶解产物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配制0.5%、1.5%、2.5%的粗蛋白酶解液,以0.04%的乳酸链球菌素(Nisin)溶液和无菌超纯水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测定各组在不同时间的菌落总数、感官评价值、p 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和汁液流失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花椒籽粗蛋白酶解产物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增长,延缓p H值、TVB-N值和汁液流失率的上升,降低脂质氧化速度,各指标均显著优于阴性对照,保鲜效果与阳性对照相近。综合各指标发现,采用2.5%的粗蛋白酶解液处理冷鲜猪肉,贮藏至第9天,菌落总数为5.48 lg(cfu·g-1),pH值为6.71,TVB-N值为19.8 mg·100g~(-1),其保质期比阴性对照延长6d。本研究表明花椒籽粗蛋白酶解物是一种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具有开发价值的新型天然保鲜剂。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的功能性质,该文引入大豆可溶性多糖(soybean soluble polysaccharides,SSPS),构建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可溶性多糖体系(SPI-SSPS),研究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处理对SPI-SSPS功能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0,60,100,140和180 MPa的 DHPM压力处理SPI-SSPS,探究不同压力对SPI-SSPS起泡特性、乳化特性、溶解性、粒度分布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HPM处理能提高SPI的溶解性和起泡特性,且SSPS的存在能显著提高DHPM对SPI功能性质的改善效果(P<0.05)。100和60 MPa的DHPM处理能使SPI-SSPS呈现较高的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分别为未处理样品的1.2和2.4倍。140 MPa的DHPM处理使SPI-SSPS溶解性较强,为未处理样品的1.8倍。然而,DHPM处理会显著降低SPI-SSPS的乳化特性、粒径和表面疏水性(P<0.05)。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SPI-SSPS的粒度和表面疏水性逐渐降低,在180MPa的DHPM处理下SPI-SSPS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低的荧光强度。综上所述,DHPM结合SSPS改性技术可用于改善SPI的功能性质(如溶解性、起泡性),促进SPI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SPI的功能性质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辣木叶粉为原料,采用超声盐提的方法提取辣木蛋白质,以超声时间、提取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液p H作为考查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组合试验来研究其辣木蛋白质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粗蛋白得率的因素依次为p H提取液浓度超声时间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破碎30 min,提取温度60℃,提取液为0.7%氯化钠溶液,p H 11.0,粗蛋白得率为10.28%。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提高成熟温度对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质降解与苦味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了5、10、15℃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p H值4.6可溶性氮含量、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和苦味程度的变化,并利用RP-HPLC对p H值4.6可溶性氮提取物肽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温度和时间显著影响干酪成熟过程中以p H值4.6可溶性氮含量、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等所体现的蛋白质降解程度。提高成熟温度导致p H值4.6可溶性氮含量、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增加,特别是15℃在成熟早期能较快增加干酪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RP-HPLC分析显示从5℃提高到15℃时,干酪p H值4.6可溶性氮提取物亲水性肽含量增加,疏水性肽含量降低。除5、10、15℃成熟2个月干酪具有非常轻微的苦味之外,15℃成熟干酪比5、10℃成熟干酪具有较强苦感,成熟4个月后,10、15℃成熟干酪具有中等较强苦味,且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为加快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辐照杀菌对鸡蛋蛋白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液态蛋蛋白液经辐照处理后有关特性的变化情况,为液态蛋的辐照杀菌技术应用提供试验依据。试验研究了不同辐照条件下鸡蛋蛋白液的pH值、色度、黏度、热变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的变化。试验表明,在辐照剂量0~3.0 kGy范围内随辐照剂量增大,蛋白液的pH值有所下降,但变化相对不大;蛋白液的黏度在辐照剂量0~0.4 kGy范围内随辐照剂量增大有较大下降,但剂量大于0.4 kGy 以后蛋白黏度随辐照剂量增大变化较小;蛋白液的色度随剂量增大无变化,但蛋液经加热凝固后,2.0 kGy以上剂量辐照组蛋白胶体颜色出现褐色,且随辐照剂量增大而加深;随辐照剂量增大,蛋白液起泡性能增强,但泡沫稳定性下降;随辐照剂量增大辐照后蛋白液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