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土壤动物是森林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近10年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森林土壤动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植物的影响以及外来土壤动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展望了我国森林土壤动物的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研究应多关注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作用机制、森林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外来土壤动物入侵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土壤动物种类的研究范围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以期为我国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土壤动物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土壤动物等领域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窗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种中小尺度干扰,是促进森林更新、养分循环、功能提高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阐述林窗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以期为今后的林窗理论研究和森林经营实践提供参考。林窗生态学研究集中于林窗的形成、基本特征以及林窗对森林小气候和植物群落特征等地上结构与过程的影响;近年来,林窗对细根与枯落物分解、土壤碳氮动态及酶活性以及对森林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影响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的时空尺度较小且不够全面、深入。今后应着重研究林窗如何调控林分结构和森林生态服务过程与功能,重点阐明林窗对土壤碳氮分配、循环和固持,细根分解及根际效应等地下生态过程,以及对动植物与微生物生理生态学的影响与影响机制;同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时空尺度,并加强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宏观与微观尺度等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森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凋落物组分从植物体返还到土地为地表分解者提供物质基础,是森林植物和土壤生态系统之间养分循环与能量传递的主要环节之一。文中通过整理现有森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凋落物对土壤水文、土壤碳库、土壤养分、土壤酶活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土壤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分析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未来有效利用森林凋落物、提高土壤生态功能和更好地经营森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森林是一种再生资源,生长周期长、投资大、收效慢,并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不仅涉及到气象、土壤、植物、动物、矿产、环保等多种学科,而且它是一个运用林业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经营森林,发挥森林总体功能和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所以,森林经营方案的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林场能否保护、发展、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森林经营方案能否贯彻执行。要编制科技含量高、符合林场实际、具有操作性的森林经营方案,需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 森林资源是编制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经营模式对东北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合理确定东北天然次生林的经营模式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哈尔滨市丹青河林场的传统森林经营(FM1)、目标树森林经营(FM2)、调整育林法森林经营(FM3)和无干扰森林经营(FM4)4种经营模式的东北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经营模式林分中设置3块(上、中、下坡各1块)50 m×50 m样地,并将每块样地划分为25个10 m×10 m样方,在每个样方中心采集0~20 cm土层样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4种经营模式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差异,并探讨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碳源种类利用的影响,以及4种经营模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结果】FM1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最弱且与其他3种经营模式差异显著,FM4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最强,FM2和FM3 2种经营模式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处于FM1和FM4之间,且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化学性质对不同经营模式林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有重要影响,其中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机碳和碳氮比是主要影响因子;4种经营模式林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FM1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最小,FM2和FM3次之,FM4最大,这可能与4种经营模式不同的采伐抚育措施有关。【结论】从仅考虑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角度出发时,无干扰经营是东北天然次生林最佳的经营模式;但综合考虑森林经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林地的更新状况,调整育林法是东北天然次生林最优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采伐作为森林经营主要的措施之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森林土壤功能演变。合理采伐能改善森林土壤功能,进而促进森林的恢复、更新和演替,维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文中在介绍土壤功能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森林土壤功能(水分和养分循环、碳存储、缓冲与过滤、植物生产和动植物栖息地功能)对采伐方式和强度的响应,并探讨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维护和增强土壤功能,更好地经营森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促进养分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推动力。根据目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现状,文中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地理区域、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功能(促进碳氮循环)以及环境影响因素(植被类型、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人为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将来研究方向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今后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和森林经营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谈森林采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概念及研究意义,探讨了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因子,并着重论述了森林采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同时指出确定土壤呼吸对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经营方式的反馈作用,对选取适当的森林经营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公园入选标准和指令性文件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锐 《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64-64,36
论述了土壤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测试方法的重大进展 ,森林土壤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依据森林土壤功能与其组成、结构、性质一致性的原理 ,揭示并调控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功能的动态演化规律 ,合理地利用森林土壤资源、永续经营是森林土壤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伐方式对土壤结构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森林经营中,长期保持土壤肥力已成为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但伐区作业作为森林经营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皆伐迹地炼山和不同集材方式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曾有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主伐方式对土壤结构特性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研究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和混交改造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实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未经营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CK)、抚育间伐后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TH)和引入阔叶树的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M)为对象,于2014年5—9月,利用手拣法调查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研究不同经营措施林分内土壤动物的结构组成、空间分布、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55类1 405头,隶属2门4纲12目,优势类群为正蚓目、叶甲科幼虫、象甲科幼虫。总体上,经间伐和混交改造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显著高于未经营的对照林分(P005),TH内土壤动物密度亦显著高于CK(P005)。不同经营措施林分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均表现为沿土壤剖面位置上升逐渐增加的趋势,且M和TH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类群数及0~10 cm土层土壤动物密度显著高于CK(P005)。间伐和混交改造后,土壤动物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均有提高,其中M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显著高于CK(P005)。各功能群中,植食性土壤动物所占比例(4719%)最高,其次为腐食性土壤动物(3331%);捕食性(19类)和植食性(18类)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居多;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经营措施、土层和时间均对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组成和结构影响显著(P005),其中间伐和混交改造均可显著提高植食性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冗余度分析(RDA)显示,凋落物全碳含量(P=003)和C/N(P=008)对凋落物层大型土壤动物分布影响显著;而土壤含水量(P=0008)、pH(P=0012)和土壤密度(P=0062)对土壤层大型土壤动物分布影响显著。【结论】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间伐和混交改造后,林分结构和微环境的改善可提高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水平,尤其是部分功能群种类增加可能更有利于凋落物早期的粉碎和分解。  相似文献   

12.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主体,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 。植被类型是 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和微生物特性的重要因子,研究森林植被类型对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丰富生物多样性及缓解全 球变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团聚体的相互影响及交互作用,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 重 要影响 。本研究重点阐述了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性、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研究进 展,并提出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森林是一种再生资源,生长周期长,投资大、收效慢,并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不仅涉及到气象、土壤、植物、动物、矿产、环保等多种学科,而且它是一个运用林  相似文献   

14.
以思茅松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不同间伐强度经营措施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分析,得出项目区内森林的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进而提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应采用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结合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不同森林经营措施下森林的多种功能与碳储量之间的平衡,在兼顾森林的多种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间伐强度,以提高森林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评价标准之一,文章以燕山北麓旺业甸人工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调查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群落结构、抵抗力和土壤状况等指标,并运用组合赋权法分析了近自然经营条件下森林健康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生产力、群落结构、抵抗力和土壤状况来看,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未经营。从不同林龄来看,华北落叶松林表现为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未经营,近自然经营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整体来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森林健康指数为近自然经营(7.48)﹥常规经营(7.30)﹥未经营(7.11)。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国内外相关湿地土壤动物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介绍了湿地环境下土壤动物生态特征(数量、类群和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因素,以及湿地生境下土壤动物的指示功能和调控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对未来湿地环境下土壤动物群落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应将土壤动物、植被状况、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加强全球环境变化与土壤动物之间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伐对森林土壤碳库影响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土壤有机碳(SOC)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样的森林类型和不同森林经营措施的干扰,使得森林土壤碳库维持机制以及碳固存过程的研究和森林土壤碳库的估算存在较大的变异。作为主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之一,采伐对森林土壤碳储量以及碳过程均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为深刻理解森林土壤碳库对于采伐干扰的响应,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不同采伐方式下森林土壤碳储量及其主要碳排放过程——土壤呼吸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采伐方式、森林类型、采伐剩余物管理以及微生物因子等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1)生物因子作为CO2产生的主体,在应对干扰时结构、功能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碳排放以及碳固定,但它们具体作用机制以及过程并不清楚,需展开进一步的调查;2)不同森林采伐方式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森林土壤的影响的复杂性,亟须在进一步加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森林土壤碳循环的过程或机理模型,为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的碳循环过程表达及碳计量提供技术支撑,以期为我国森林经营以及碳汇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森林是指以林木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包括乔木、灌木、草、藓、林地及其中的动物,“健康”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最佳。新疆林区树种单一,纯林比重大,影响了森林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搞好现有森林的经营,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森林健康。  相似文献   

19.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它改变了区域森林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对林内的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影响森林景观的人为活动的性质入手,将人类活动分为两类:土地利用和森林经营,分别阐述其研究现状.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通常使林区转变为非林区.森林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采伐和修建道路.采伐影响森林格局和动物生境,前者侧重于采伐参数和格局结构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后者着重于从动物生境保护角度设计采伐格局;修建道路会改变景观格局和过程,近期焦点为道路网空间结构特征与景观格局的关系、该关系在不同尺度下的表现规律及道路影响下景观过程变化.目前,在中国道路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本文对中国进行人类活动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人类活动作用的时空格局定量化是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前提,这方面研究较少,阻碍了研究的深入进行;2)目前,各种模型的开发、应用仍方兴未艾,模型验证及灵敏度分析是难点和热点,中国处在模型应用的起步阶段,亟待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空间直观模型;3)该领域开始从格局研究向过程研究深入(如景观格局与动物生境关系、森林格局与水文过程关系的研究),前者重点解决动物的迁移、分布和景观格局的关系,我国受动物行为学研究较薄弱的制约而仅限于生境描述和分析,后者从格局出发,以景观生态学的空间异质性理论,强调森林水文功能对采伐面积、强度、方式、伐区空间位置的响应;4)多数地区的森林景观动态深受政策影响,研究其对典型政府决策反应的方向和速率,能为森林经营和自然保护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