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肥水利用的影响,在驿城区水屯镇开展了"小麦-玉米"节水节肥效应研究。通过研究滴灌、喷灌、微喷和地龙四种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氮肥增效、灌水利用效率等节水节肥增效技术的影响可知,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提高灌水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效果,且有利于实现作物高效用水节肥一体化。因此,实现"小麦-玉米"节本高效最佳的途径就是灌水与追肥同步进行,即水肥一体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种植适宜的灌溉方式。【方法】设计滚移式喷灌W1、指针式喷灌W2、浅埋滴灌W33种灌溉方法,并对比研究各种灌水方法对土地水分和紫花苜蓿产量以及灌溉用水效率等的定量影响。【结果】浅埋滴灌处理在苜蓿生长期内0~100 cm土壤含水量都显著高于滚移式喷灌处理和指针式喷灌处理(P<0.05),浅埋滴灌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浅埋滴灌四茬总产量为15 094.10 kg/hm2,较滚移式喷灌和指针式喷灌提高了7.15%、6.67%。四茬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40.59%、41.29%。浅埋滴灌的纯利润为6 263.56元/hm2,较滚移式喷灌、指针式喷灌分别提高了37.86%、34.69%。【结论】浅埋滴灌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增加种植紫花苜蓿的利润,水资源短缺地区选用浅埋滴灌作为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3.
阳原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常年干旱少雨,极大地限制了全县农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尽快改变当前春玉米种植的现状,使节水灌溉技术在阳原县得以快速推广,该文以阳原县气候特征和水资源状况为基础,结合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需水规律,深入分析了阳原县春玉米节水灌溉制度,并详细阐述喷灌、滴灌等六种节水灌溉技术,为阳原县春玉米种植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部分地区作物种植具有多样性,通过对喷灌和滴灌在地埋管网布置上的共通性,灵活应用地面灌溉形式,使喷灌和滴灌共用一套地埋管网系统,解决了每年不同作物需要不同节水灌溉形式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我旗玉米中低产田改造和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该技术包含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带种植和全程机械化两个集成技术。适合所有耕地,尤其是在干旱的沙坨、盐碱地等中低产田及地势起伏无法进行喷灌、修畦田的地区。一、生产技术(一)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带种植技术玉米大小垄浅埋滴灌带种植技术是指在幅宽120cm内,以小垄35cm种植双行玉米,以大垄85cm作为间距,在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探索实现节水压采与稳粮增效新举措,自2020年9月开始河北省重点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示范推广浅埋滴灌技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阐述了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的严峻形势,介绍了小麦玉米浅埋滴灌技术内容、技术要点,分析了技术优势,研判了小麦玉米浅埋滴灌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目前,较为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有三种,即地面灌溉技术、喷灌技术以及滴灌技术。基于此,对其进行阐述,并以小麦滴灌技术为例对滴灌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30a来甘肃省灌溉农业区科技成果的全面回顾,指出今后我省灌溉农业区应推行有限灌溉、生物节水技术、培育节水耐旱新品种、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土壤局部湿润灌溉技术、间歇灌溉技术、保墒膜上灌溉技术、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日光温室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地膜覆盖节水技术和免冬灌技术、滴灌喷灌等设施节水技术、物化学制剂保水技术、节水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调控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的灌溉技术及节水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冬小麦需水规律入手,结合冬小麦种植管理经验,系统总结了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4种小麦灌溉技术要点以及多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通辽市大力推广的无膜浅埋滴灌节水技术,在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建立完整的节水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玉米节水高效种植模式,设置4个不同灌水量处理,通过测定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测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生育期有效降雨量(≥5 mm)为284.4 mm,单次滴灌量30 mm (总灌溉量189 mm)的处理,玉米各项生长指标表现最好,有效穗粒数、百粒重、产量等指标高于其它处理,经济效益提高较显著,是适宜的灌溉水量处理。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20,(5)
正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是根据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改进的一项新型实用技术模式,即在玉米宽窄行种植且不覆地膜的前提下,利用改进后的浅埋滴灌播种机具,在窄行间将滴灌带浅埋于土壤2~4厘米处,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1技术优势1.1节水、节肥相对于大水漫灌和低压管灌模式,无膜浅埋滴灌只是在窄行至宽行两侧20厘米部分湿润土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丰产潜力,提高小麦品质,近年来金塔县通过开展小麦浅埋式滴灌栽培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示范,取得了增产、节水、节肥、省工、增效的效果。本文从播前准备、机械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技术管理中注意的事项5个方面总结了金塔县小麦浅埋式滴灌栽培技术,以期为金塔县小麦浅埋式滴灌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破解当前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量下降、技术创新不足等制约小麦产业发展的问题,实现小麦集约化生产、小麦与经济作物倒茬轮作、一年两茬两种两收,在提升小麦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同时,更好地解决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中的连作障碍问题,在甘肃省河西灌区和沿黄灌区探索应用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种植中,优质的品种、科学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施氮量等关键要素对产量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应用小麦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取得了“三节”“三抗”和“三增”(节水节肥节种子、抗寒抗旱抗倒伏、增产增收增效益)的良好效果,值得在甘肃省河西灌区及沿黄灌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旱地玉米节水灌溉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玉米节水灌溉方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渗灌、膜下滴灌、喷灌、隔沟灌较对照(传统沟灌)生育期提前,分别增产25.7%、28.3%、11.7%、4.2%。分别节水82.9%、78.6%、48.6%、42.8%。综合结果得出,膜下滴灌、喷灌和隔沟灌节水灌溉方式可在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 c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16.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生产质量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玉米栽培为例,分析了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加速各种技术的普及应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缺乏,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求成为了急需解决的课题。四团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在结合了团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广小麦浅埋式滴灌技术,不仅解决了小麦的节水灌溉的问题,而且大幅提高了小麦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李英 《农家顾问》2014,(5):35-35
<正>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选择适于西辽河平原春玉米生产的灌溉方式,于2018—2020年在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采用3种灌溉方式——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开展试验,探究其对春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吐丝后,通辽市和赤峰市浅埋滴灌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浅埋滴灌下,玉米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较膜下滴灌、传统畦灌分别高9.31%、15.25%和13.45%、29.07%,叶片干物质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分别提高15.17%、32.38%和6.93%、47.82%。在3种灌溉方式下,春玉米吐丝前、吐丝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总的来看,浅埋滴灌下春玉米的产量较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平均增产3.43%和7.43%,膜下滴灌较传统畦灌平均增产3.87%。在灌溉水利用效率上,浅埋滴灌和膜下滴灌均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在氮肥偏生产力上,除2018年兴安盟试验点外,浅埋滴灌均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综合产量、水氮高效利用等因素,浅埋滴灌的灌溉方式为西辽河平原和拟生态区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从山东省东昌府区的水肥一体化应用现状角度入手,就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说明。【方法】明确小麦、玉米两种作物在栽培过程中的节水灌溉要点,确保淡水资源和养分能够针对性地供给。【结果】通过应用该项技术能够达到满足小麦和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养分需求,一次铺设滴灌带有利于两茬作物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成本。【结论】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节水和节肥效率显著,值得在今后小麦、玉米栽培管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