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21,(1):84-93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蔬菜生产对农民增收、产业扶贫贡献较大。以河北省141个县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径向非角度、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局参比曼奎斯特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7—2018年河北省县域蔬菜全要素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空间自相关、局部相关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县域蔬菜全要素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局和局部空间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8年河北省各县绿色和非绿色蔬菜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均为正增长,其中技术进步贡献较大,技术利用效率则起拉低作用;投入偏向型蔬菜技术进步指数显示,河北省蔬菜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更多依赖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拉动不明显。从空间分布来看,河北省县域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地区间不平衡现象,且分布相对分散;局部空间相关分析表明,河北省县域绿色、非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局部地区均呈现出高高、低低、高低和低高的空间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及变化趋势,提高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为粮食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6—2016年广西14个地级市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经典收敛回归方法,对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分析其收敛情况.[结果]2006—2016年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1.5%,技术进步单轨损失是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衰退的主要原因;除南宁市、贵港市和百色市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进步状态外,其余11个地级市均处于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状态.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性,呈现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落后地区对先进地区的追赶效应,各地区间的粮食生产效率差距有望逐渐缩小并趋向于共同的稳态水平.[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应加强农业科研投入,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加大强农扶粮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升级优质粮食主产区,提高空间溢出效益;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促进资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与农地流转以来中国农业TFP的发展规律及增长源,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法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农业TFP的时空差异,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探究空间差异存在的内源构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呈持续增长态势,驱动要素主要是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中国7个区域农业TFP增长态势表现不一,各区域的增长来源也不尽相同;不同区域间农业发展潜力存在显著差异;7个区域农业TFP的总体差异存在逐步扩大的趋势,而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农业产业合作滞后于其农产品贸易,为了深化两国农业产业合作,亟待了解哈萨克斯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两国农业合作提供依据。利用2006—2019年哈萨克斯坦16个区域的农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该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变及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W”型波动趋势,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单轨驱动,技术进步的低贡献率阻碍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部、北部和南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3%、 0.2%、 1%,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东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3.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来源于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由于技术进步贡献率较低,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2.3%。基于此,建议中哈两国围绕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温室暖棚技术、畜牧养殖等方面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5.
6.
为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1997—2019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测算,基于时空角度探究其发展差异,并进一步从整体和区域层面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下游地区最高,中游地区最低,上游地区居中,该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绿色技术进步;长江经济带总体以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在样本期内均不存在绝对α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基于此,为了从整体及空间上进一步优化并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该区域农业朝着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提出落实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破解区域发展障碍、践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以河北省2002-2011年县(市)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和人均农民收入的数据为基础,对河北省县际农业经济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县际农业经济的指标均具有正的空间相关特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人均农林牧渔总产值相对于人均农民纯收入时空变化明显.最后提出了形成分布合理的农业经济综合体、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等促进河北省农业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碳汇视角和2015—2020年农业生产相关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对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主要动力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率;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广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明显降低;在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时,考虑碳汇的测算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农户养猪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吉林省1989-2005年农户饲养生猪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生猪生产效率进行分解分析,获取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饲养生猪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由于规模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而呈递增趋势,各市(县)生猪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其技术进步的变动趋势一致,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为样本,考察2001-200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通过对Malmquist指数的分解进行分析,研究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河北省蔬菜生产及其对京津的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食品之一,河北省由于其极好的距离优势,对京津的蔬菜供给起着巨大的作用。分析了2002—2010年河北省及各市的蔬菜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变化,以及对京津蔬菜的供给,认为河北蔬菜对京津的供给具有众多优势和巨大潜力,并提出了河北蔬菜对接京津市场的发展对策:抓质量,树品牌,建市场;加强政府推动对接京津市场;加强生产与流通基础条件建设;做好技术监管与智力服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析新时期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利用2005—2014年的宏观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在评价各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最高,中部地区则相对较低。2)我国的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相较于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3)东部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受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影响较大,其他区域则更容易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实行差异化的调控政策来提升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优化发达地区的产业布局,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水稻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日本(分为10个地区)水稻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Panel data),采用非参数的全要素生产率HMB指数方法对日本水稻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得到各个指数的变动趋势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本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在1998-2007年间呈现较大波动且总体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主要受纯技术效率、要素... 相似文献
15.
运用累加型LHM全要素生产率指标(additive luenberger-hicks-moorst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dicator)测度2001—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食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工业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3个子产业TFP稳步提升,但增长不一;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变化差异不大;从区域上看,宏观经济及农业资源禀赋的差异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TFP增长率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降低的趋势,食品制造业TFP增长率表现为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地区,饮料制造业TFP增长率表现为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地区。因此,应加快食品工业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优化发展环境及立足资源禀赋协调区域发展,以实现我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20,(1):55-61
农产品生产效率不高是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生产供需不平衡现象的重要原因。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建设为提高重要农产品生产效率提供了契机。基于安徽省2013—2017年的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安徽省大豆、棉花、油菜籽三大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技术效率变动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发现:从空间分布比较TFP均值,大豆生产区>棉花生产区>油菜籽生产区;从时序看,大豆技术效率变动呈凹谷状,技术变动呈凸峰状;棉花技术效率变动呈V型,技术变动正相反呈倒V型;油菜籽技术效率呈倒三角型,技术变动则高开低走。从要素看,技术更新慢、规模不经济。因此,提出推进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改革、推动农产品生产技术创新、加力政府宏观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非参数的HMB指数方法,利用1991-2005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大豆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技术进步和混合效率的增长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而规模无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阻碍因素.因此,今后为促进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应采取继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农业要素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农业要素收入份额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国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放宽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产出弹性为固定常数的假定,通过构建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农业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与...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9,(5):22-29
本研究聚焦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作物,测算得到3种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并划分种植区域,探讨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情况。研究发现: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但不同品种的增长驱动模式不同,且不同种植区的差异性明显。不同地区水稻和玉米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敛至稳定状态;但小麦技术进步呈现发散态势。3种粮食作物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趋向于自身的稳定均衡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