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机械制图在未来教育领域中依然是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应用模型制作增加学生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目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品质不断进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模型制作的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结合实物提高学生想象力,将二维图纸信息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给相关专业基础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机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开设的特点及存在的困境,提出利用"互联网+",以云课堂作为学习平台,以课程的重、难点作为突破口,通过制作微课程、微视频开展线上线下学习,师生共同评价学习过程的过程考核机制,将线上作业测试与在线答疑解惑进行有机结合,循序渐进,满足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需求,不但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差异,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兆晶  王娟 《河北农机》2020,(3):46-46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对于从业者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要求.网页的后台源代码基础为HTML语言,应用HTML语言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简单灵活,方便快捷,且语言可拓展性强,受应用平台的限制少,优势明显.对于制作人员来说,掌握并且能熟练应用HTML语言是基本要求,而要想制作出创意性网页,还必须学习应用网页制作工具、网页动画制作工具、图像设计工具等现代化工具.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为例,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共享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共享课程资源平台,结合"321"教学模式(三层二重一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自行下载预习课堂教学知识点,在理实一体化的课堂上完成任务,动手操作,直观高效,课后还能借助平台的知识点拓展,实现知识能力的延伸训练。课堂教学中采用工作页形式进行工作过程导向化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软件操作与车间现场实操融合在一起,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我校"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教改课程的改革实践,开展了基于泛雅SPOC在线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并设计了以工作页为导向的"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过程,引入了"全面化、全程化、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针对"机械制图"课程学习,学生出现三维空间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3D技术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工程制图课程模块与3D技术相结合,以"问题"为主线,融入自我设计、动手制作、知识讲解、拓展思考四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传统单片机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并以"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为例详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该课程改革可提升学生对单片机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双在线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不仅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还是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灵魂课程。该课程所需的知识涵盖了高数、复变函数、模电、数电等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课程内容具有多、难、杂的特点,且理论性强、抽象性高,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此,课题组将实际的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跨学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工+商"跨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将TRIZ工程理论应用于"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线上学习平台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技术+管理"的双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势必要与信息化手段相融合。《液压与气动技术》是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结合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特点及《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特点,在"课前导学、课堂讲解、课后拓展"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雨课堂平台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手段,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利用雨课堂平台数据,采用过程考核评价手段,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分析课程特点以及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并设计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以期帮助教师线上线下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学生学情和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将"线上线下"移动教学互动和翻转课堂先进教育理念引入到高职《机械基础》课程.从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性质、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机制等工作进行阐述,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更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翻转课堂在机电类其它专业课程的实施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机械制图与CAD技术"课程的特点及云班课的使用优点,对基于云班课的"机械制图与CAD技术"混合式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机械制图与CAD技术"课程中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新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并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张玲  郭承育  赵琦 《农业工程》2019,9(1):88-9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提出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的微生物污水处理综合性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以“曝气生物滤池(BAF)实验”为例,对高校环境类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性实验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或者授课教师自行录制视频音频和制作动画等方式供学生进行课前学习,通过使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督促学生完成课前视频学习和习题作答,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在课堂中通过合理组织课堂活动提升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后通过即时评价系统设计问卷,并通过二维码或者网络链接的形式发布给授课学生,用于反馈本次课程教学效果。“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方便学生使用电脑或者手机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参与在线讨论。通过“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为高校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的特点和要求,将3D打印技术引入专业选修课《创意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配合课内教学体系,设置了"初-中-高"三层次课外创新制作项目,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微课已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观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的本质属性和内涵,在"掌握学习理论"指导下,展示微课在工学任务型"机车检修"课程中的实践。它包括确定微课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科学制作微课,微课上传,评价与反馈等环节。  相似文献   

17.
李元源 《河北农机》2019,(10):57-58
高职项目化课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兼顾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也会出现学生自主学习性低等问题。多维融合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优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主导的理念,所以本文结合"课堂派"学习平台,最大化发挥移动学习的优点,构建了基于"课堂派"的多维融合教学模式,并从教学设计及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教学模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一直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参与度和课程教学成效的一大痛点。笔者立足学生学情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需要,借助"轻游戏"教学理念,以"三视图"教学为例,基于Flash研究开发了一套"机械制图"互动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软件并用于教学实践。试验结果表明:该信息化教学软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学习参与度有效果,为其他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终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移动学习如何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有效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提出将移动学习与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结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扎实的工匠精神为目标,以"移动终端+互联网"为平台进行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微课作为在线学习、远程学习的资源正在逐步应用到开放教育领域的实践之中.文章针对"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实验项目进行Proteus电路仿真实验资源的开发,然后设计并制作用于实验教学应用的微课视频.通过学校Bb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具体教学实践,利用软件统计与调查问卷的方式,验证了该实验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实验教学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