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公共滨水景观建设是城市综合开发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点,结合设计案例,从功能、文化、生态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设计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案,为城市公共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区域、生态廊道和文化载体,以郑州市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总体设计构思、景观分区、交通组织、新材料运用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将滨水景观与周边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3.
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西湖文化园为例,通过分析城市中央滨水空间具有的主要功能,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城市中央滨水公共空间的四个基本点: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实现滨水绿地生态职能、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开发和景观经济价值的合理利用。以期为今后城市中央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中具有观赏性和使用功能的一种城市公共绿地,在城市景观中变化比较大,特别是在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城市滨水公园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菏泽宋金河公园规划设计将当地人文、水环境、城市特色结合起来,以人为本,注重生态,遵循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满足人们休闲、游憩、交往学习的需求,在具有休闲娱乐的基础上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城市发展,创造更为人文的城市滨水公园。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近年来运河城市的运河滨水空间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联动性弱,如何统筹设计运河空间以提升运河活力成为值得思考的议题.以京杭大运河聊城段运河为例,通过对运河沿岸聊城一中校前集散空间景观效益差、空间利用率低、接送高峰期交通拥堵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从人为意识、功能需求、景观效益、历史文化4个方面对校前滨水空间做出优化,提出...  相似文献   

6.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良好的滨水生态环境是重塑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途径。以昆明市的母亲河盘龙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构建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体系;采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采集供需数据,结合雷达图将各河段的供需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盘龙江所有河段在调节服务方面的供给均大于需求;支持服务中的维持生物多样性维度有提升空间;文化服务需要提升,尤其应重点关注历史文化传承。基于供需匹配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滨水空间服务功能、开展滨水生态科普工作、重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滨水空间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休闲区滨水公园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解析,了解场地存在问题,结合滹沱河景区总体规划,在设计中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将滨水公园设计为"一线、一带、四区、九大景"自然式城市滨水景观;场地设计保持与外环境协调,划分成4个分区,即花卉观赏区、安静休闲区、生态湿地区、活力运动区;园内九景的设计结合场地特征基础,满足功能性、生态性、亲水性等,形成动静结合、景观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连续景观线,分别为城市广场、生态湿地、密林野趣、滹沱记忆、长岛清影、临水吟诗、瞭望自然、浪漫教堂、梦幻花镜;园内种植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将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滨水公园设计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8.
山地城市滨水空间由于涉及2类不同的地理空间而具有独特的景观个性。现代景观设计中,滨水绿地是城市公共开放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处于复杂地形上的滨水绿地则为景观设计提高了难度。绥江新城位于云南省东北角,毗邻金沙江,地形地貌复杂。以绥江新城滨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尊重场地复杂地貌现状的基础上,融合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创造富有山地城市特色的滨水绿地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9.
就现代生态理念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滨水景观展开了探讨,以有效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采用翻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合理规划景观格局;传承地域特色,延续地方文化;重视处理空间细部要素;生态化设计4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策略。提出了将生态理念渗透到滨水景观之中,有助于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为城市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滨水空间一直是城市居民和游客向往的热点活动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内水体与陆地之间过渡区域的滨水步道担负着景观对外展示、游览休闲空间和生态环境塑造等重大功能,是目前各个滨水城市都大力开发与建设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文章对滨水步道的相关概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总结,通过案例分析对国内外的相关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在倡导绿色低碳交通的社会背景下,对我国城市滨水步道的建设研究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1.
植物景观贯穿整个城市公共空间,在活化城市绿地空间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不同特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上也不尽相同。本文首先总结了植物景观的观赏特性,然后通过研究分析城市广场、城市道路和滨水空间这三种不同类型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的空间特点,提出了相适应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滨水RBD公园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居民和水、商业紧密联系的一种结合体,它不仅能改善城市的区域环境,还能带动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从现代滨水RBD的概述和发展特点着手,具体探讨了现代滨水RBD公园对城市休闲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水之间     
杜蔼恒 《广东园林》2008,30(2):10-15
通过对水陆边界形态的再设计,对公共绿化空间与自然绿化空间的再组织,打造具有现代城市艺术意义的滨水生态公园,并借此探讨城市与水体、人文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珠江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母亲河,珠江滨水区对广州城市景观、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珠江滨水空间并优化珠江两岸景观,才能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方法,以量化的手段揭示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与城市的结构关系和景观空间的建构问题,主要考察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的分布特征和景观空间的渗透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随之而来是城市中可利用的开敞空间亦逐渐减少。滨水景观作为城市中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创造出满足城市功能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当今景观设计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滨水景观的形态特征及设计原则,对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重视及保护,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滨水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苏州6个滨水公园和2个滨水街区为研究对象,在对主要滨水植物来源和典型滨水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策略,结果表明,苏州的滨水植物群落营建对乡土乔木、灌木的应用比例较高,现代滨水绿地和旱溪景观的草本植物以外来新品种为主;历史文化街区和湿地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地域特色明显,表达模式值得推荐,而现代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征表达不明显;最后,文章提出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心区滨水公园是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承载城市记忆,为市民提供亲水、休闲、娱乐功能的场所。广州的滨水公园在2000年后曾经历各种升级改造,但均未形成可持续的生态与景观效果。以流花湖公园品质化提升为例,探讨城市滨水公园在防洪排涝的前提下如何兼顾历史延续、景观营造和生态持续。项目首次采用了园林、水利、市政等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方式,提出了有序列地全面打开公园围墙,循序渐进地构建全园清水型生态系统,以尊重历史为原则的全园建筑整改,以及结合市民情感需求打造流花十景等策略,使一个封闭、衰退的老公园重新焕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18.
叙事是故事的呈现,用时间线索来排列景观的主题与空间,可以使景观的文化呈现更加直观和生动,使空间更具特色。将景观叙事引入到城市展园设计中,对于展园景观的营造、场地记忆的传承和城市形象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叙事主题的确定、叙事空间序列的编排、叙事修辞手法的使用三个方面对展园的景观叙事性策略进行分析,并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浙江园设计为例,对浙江园所运用的景观叙事组织结构、叙事载体和表达策略进行了归纳,以期为景观叙事在展园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景观改造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的内涵与特点、发展定位、生态景观环境的营造到旧城区城市肌理特征、空间形态特征的控制、历史建筑的保护、文化的再现与城市文脉的延续等方面,深入探讨滨水型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们根据地区特征,将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最具活力的要素,进行最佳组合的结果,是人们深思熟虑的愿望.在创造良好的城市滨水景观的同时,使城市滨水景观又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背景,使当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使外地游客领略到当地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