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网乡村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取苏州吴江区的同字荡片区为典型案例地,运用APH法及矩阵分析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空间匹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较多区域存在供需不匹配现象,生态系统服务面临供需失衡且空间错位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片区生态源地,并借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出各源地之间、源地与需求地之间的生态廊道,以构建片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生态安全格局及生物廊道的构建对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镇江市为例,从地质安全格局、综合水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安全格局等3方面进行了镇江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识别了其中的较低安全和低度安全区域作为生态源地的基础,同时构建生态阻力面,以达到分析确定生态廊道的目的。结果表明:镇江市应重点加以保护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圌山生态公益林及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同时构建了一条贯穿镇江市东西且经过国家森林公园的适合生物栖息的生态廊道,可为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构建苏南水网乡村生态安全格局,对于水网地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吴江区莺脰湖片区为例,通过生境质量分析、景观连通性分析、生物多样性服务分析识别生态源地,借助MCR模型构建阻力面以生成廊道以及生态战略点,构建水网乡村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显示:从莺脰湖片区共识别生态源地11处,面积4.77 km2;生成生态廊道55条,总长度36.5 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11条,长度16.1 km;生成生态战略点16个。在此基础上,从加强生态源地保护、强化生态廊道连接、优化生态踏脚石建设等方面提出水网乡村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策略,为保护苏南乡村地区生态环境与景观风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概念的提出,是着力于生态系统的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人文生态安全生的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阐述了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设计与规划,以及建立景观生态安全的方法,以黄帝文化园为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通过干扰排除和空间格局的规划及管理、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结构上的完整性,实现了对此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和不断改善。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于对象的研究上具有针对性,研究尺度上明显具有区域性,研究问题方面则是系统性的。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持,景观生态安全上的优化,生态系统恢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是区域景观生态所强调的。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成为生态学、地理研究和城乡规划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以CNKI数据库中1999—2021年的557篇文献以及WOS中SSCI数据库的264篇文献为原始数据,基于CiteSpace软件对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和文献可视化分析,研究认为:1)国内外关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始于1999年,之后一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经历了缓慢增长、波动增长、快速增长3个阶段;2)发表文献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我国研究机构主要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3)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早期的“生态规划”“景观安全格局”及后期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等;4)在发文期刊方面,国际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被引频次最高,国内《生态学报》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3点建议:1)加强生态安全格局基本理论的研究,特别是针对生态脆弱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这2类生态安全受到威胁较为严重的区域,构建合理的安全格局仍需深入探究;2)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以更好解决各地区当前的“三...  相似文献   

6.
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保护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和控制其生态过程有着关键作用,对水源保护区的社会、生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昆明市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以景观格局优化理论为指导,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特征条件,构建了由2个核心区、3个生态源、5个关键点、9个斑块、11个生态廊道和众多生态楔组成的“两核三源五点九斑十一廊”的景观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旨在维持水源保护区景观生态多样性和异质性,实现水源保护区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原湖泊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旅游业的发展对高原湖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高原湖泊流域的开发与其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凸显,亟需开展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研究。以异龙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生态安全评价模型(ESI)对异龙湖流域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同时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以源地-廊道-节点的方式构建异龙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异龙湖流域中度安全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33.03%,较低安全区域占32.45%,不安全区域占20.36%,高度安全区域占14.16%,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34,总体处于中度安全状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一般;高度安全区域集中分布在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坝心镇的生态安全状况最好,其次为异龙镇,宝秀镇最差。异龙湖流域生态源地总面积为128.45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6.03%,呈现以异龙湖为中心、流域四周集中连片的分布特征,其中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在该流域生态安全保护中占主导地位。识别出18个生态节点,并提取出20条生态廊道;根据计算结果将异龙...  相似文献   

8.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探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研究其构建依据和方法,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阐述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梳理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依据与评价方法。其中,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依据主要包括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等,评价方法主要指生态安全评价法。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步骤、方法和特点,并从以下3个方面提出建议:1)改进、优化生态源地识别方法;2)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应与当前生态政策相结合;3) 注重生态安全格局有效性评价。研究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生态安全研究、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2012年人口容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是3.26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44 hm2,理论人口规模为1 318万人,现常住人口已经远远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所能够容纳的人口容量,生态形势严峻。按照目前区域生态赤字水平,北京市需要转移人口规模约411万人。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格局,划定林地、农田、湿地、海洋和草地生态红线,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和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建立包括旅游资源维、市场维、社会经济维及环境维的漳州区域旅游生态位指标体系。选取2011-2015年漳州统计年鉴及相关部门数据,测评漳州区域旅游生态位,结合聚类分析,构建漳州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漳州区域分为3层等级的旅游空间结构;市区旅游生态位居首位0.198 92,为第Ⅰ类核心区域;东山县、龙海市、南靖县和漳浦县为第Ⅱ类节点区域;平和县、长泰县、诏安县、云霄县、华安县为第Ⅲ类网络区域,本研究结果可为漳州各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与协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长株潭地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调控支持系统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给出了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方案,对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实现方法,并对2030年长株潭地区的农林景观格局进行了调整,实现优化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对怒江州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解译,通过3S技术手段,叠加其他相关数据,对怒江州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并进行生态系统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怒江州林地与草地两项占比达86.46%,建设用地占比仅0.27%,怒江州自然环境受制于特殊地形,并未遭到大程度的破坏;怒江州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轻微脆弱与轻度脆弱土地占比达52.34%,重度、中度脆弱土地主要集中在西北部较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总体保持在较好水平。基于MCR模型,以乡村绿化数据为生态源地,对怒江州绿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生态用地拓展的土地面积总占比达90.83%,表明总体生态格局较为安全,在未来城镇化、生态格局建设中具有较大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自然生态类型丰富多样,自然地理地貌差别巨大,生态服务功能分异明显,在该区域建设国家公园有重要意义。如何选择适宜区域进行国家公园建设,是现阶段的国家公园规划难点问题。采用土地利用现状、海拔、坡度、到自然保护区的距离、到湿地的距离、到城镇的距离、到铁路的距离、到公路的距离等指标因子,进行京津冀地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生态高度敏感区域和极度敏感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燕山和西部太行山山地区域,平原区在环渤海湾的沿海湿地呈现中-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现状的详细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稳定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在其绿地规划定额指标和生态建设目标控制下,涉及城市绿地空间结构规划、地域文化景观规划、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及生物多样性规划等多个方面。文中选取城市绿地空间结构规划这一内容,将GIS构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相关指标相结合,推导出研究区域内相对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为构建北京市通州新区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用货币直接或者间接衡量生态系统服务的各种指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DEM数字高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气象数据和水资源统计数据,利用InVEST模型评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储存三种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广东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山、海、水、路、城为要素,构建广东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建议,为广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生态可持续性、人类福祉及减贫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理论研究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山东省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现状,收集整理相关成果数据,通过ArcGIS平台融合分析,对组成全省生态安全框架的重要生态源地、主要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进行识别,评价生态安全格局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连通性等。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源占全省陆域面积的32.25%,包含生态源地图斑59块,主要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地、胶东半岛、南四湖和黄河三角洲区域;生态廊道总长度1.02万km,主要依托流域面积1 000km2及以上河流生态带;生态节点350个,主要分布在鲁北平原、胶东半岛东部沿海一线、鲁西南片区等区域,与生态障碍点分布高度重合。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分析其优化提升区域布局,探讨分类分区生态保护修复对策,以期为山东省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开展全省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