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并优化七叶树花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色谱分离鉴定方法 ,同时比较研究新鲜、干燥的七叶树花及其干燥花苞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验证β-葡萄糖苷酶对其的增香是否有作用。运用GC-MS分别从新鲜七叶树花、干燥七叶树花和花苞的挥发油提取物中确证了44、27和34个化合物;证明β-葡萄糖苷酶可以增加七叶树花中某些香精成分的相对含量,但也使其中某些成分的相对含量减少。结果表明,七叶树花中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七叶树花挥发油进行良好的分离鉴定,同时实验首次对新鲜、干燥的七叶树花及其干燥花苞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和分析比较,并证明β-葡萄糖苷酶对七叶树花的增香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蒸馏时间对柠檬桉叶得油率及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馏时间是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叶油出油率及其化学成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采用GC-MS、GC对不同蒸馏时间收集的25年生柠檬桉叶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柠檬桉叶油水蒸气蒸馏0~2.0 h,得油率为1.220%(鲜叶得油率),柠檬桉叶油中共检测出42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在1.000%以上的共计6种,分别为香茅醛(58.188%)、香茅醇(12.959%)、新异胡薄荷醇(8.959%)、乙酸香茅酯(7.686%)、对?烷-3-8-二醇(3.062%)、1,8-桉叶素(1.665%)和异胡薄荷醇(1.005%),占挥发油含量的93.524%。对15年生柠檬桉挥发油GC结果显示,当蒸汽量90 m L/min,料液比1:1.8,蒸油时间在0~1.0 h得油率为1.156%,得到的挥发油中香茅醛含量为79.966%,新异胡薄荷醇和异胡薄荷醇含量为9.313%,柠檬桉油特征组分符合GB/T 22179-2008要求。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得到的挥发油相对较少,为了降低能耗,提取的柠檬桉油特征组分符合国家标准,建议工业上将蒸油时间控制在1.0 h。  相似文献   

3.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萼翅藤枝、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萼翅藤枝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2个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5.73%,主要成分有十四烷酸、壬醛、己醛、反-桂醛、癸醛等;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7个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69.37%,主要成分有反-桂醛、3-己烯-1-醇、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己烯醛、6-甲基-3,5-庚二烯-2-酮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理解木兰科喙木兰属3种植物叶挥发油成分的系统分类学价值,本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采自昆明树木园的山玉兰、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叶片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山玉兰、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叶片经SDE提取所得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山玉兰30种,馨香木兰29种,夜香木兰22种,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86. 98%、97. 94%和78. 97%。3种植物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各有异同,共有的化合物有α-蒎烯、萜品-4醇、9-木罗烯、α-胡椒烯、α-花柏烯、1,3-Benzodioxole,4-Methoxy-6-(2-propenyl)-、1 (10),4-杜松二烯、反式-去氢白菖烯、α-菖蒲醇、异石竹烯、匙叶桉油醇、8-epi-gama-Eudesmol、. tau-杜松醇、. tau-木罗醇和α-杜松醇15种。3种植物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这3种植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姊妹群,而另一类是仅包括与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亲缘关系都较为疏远的山玉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司马永康(2011年)有关喙木兰亚组(包括馨香木兰和夜香木兰)和优昙花亚组(包括山玉兰)的划分。显然,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征对木兰科喙木兰属植物种和种上等级具有一定的系统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新鲜碧桃花挥发油化学组成及β-葡萄糖苷酶对其是否有增香和增强抗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碧桃花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法提取新鲜碧桃花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从新鲜碧桃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2个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为醛、酮、酯类化合物;加入β-葡萄糖苷酶后反式-2,4-癸二烯醛、壬醛、苯甲酸乙酯、乙酸苄酯等香精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对伤寒沙门氏菌等4种供试细菌抑制作用未改变;因此,新鲜碧桃花中所含化学成分丰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β-葡萄糖苷酶对碧桃花有一定的增香作用,不改变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柳叶红千层枝叶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7.17%以上,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54.98%),α-松油醇(10.75%),α-蒎烯(10.64%),芋烯(6.55%)等。  相似文献   

7.
不同采收期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期(早、中、晚)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35%、0.41%和0.39%。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采收期蔓荆子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得到19、22和29种成分;虽然仅有5种相同成分:1,8-桉油精(1,8-环氧对薄荷烷)、反-水合桧烯、β-葑基乙醇、β-荜澄茄油烯和τ-萘醇等(在早、中、晚期样中这5种成分总质量分数分别为13.778%、12.871%和15.097%),但主体成分均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3个时期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9.6%、90.2%和94.1%)。不同采收期的蔓荆子挥发油主要成分各有特征:早期呈高蒎烷型,中期呈高乙酰氧基-对-薄荷烷型,晚期呈高对-薄荷烷(二烯)型;具代表性的首要成分分别为α-蒎烯(34.994%)、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63.943%)和dl-柠檬烯(4-薄荷烷-1,8-二烯,31.819%)。早期挥发油中质量分数较高的还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22.972%)、β-水芹烯(10.753%)、1,8-桉油精(8.151%)和桧烯(7.842%)等,而晚期有β-蒎烯(15.798%)、β-石竹烯(10.043%)和1,8-桉油精(5.927%)。此外,中期出现4种脂肪族化合物(占总质量的6.08%);晚期不含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而出现一些沸点较高的三环倍半萜类如δ-古芸烯(3.584%)、β-荜澄茄油烯(6.774%)。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松脂水相挥发物,并采用气质联用对其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级沉淀池(1#)水相中挥发物最高为3.18%,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44个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7.328%;第二级沉淀池(2#)共鉴定出41个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6.476%;第三级沉淀池(3#)共鉴定出36个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5.989%。1#、2#、3#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均为α-松油醇、乙酸松油酯、β-松油醇、1-松油醇、乙酸异胡薄荷酯、龙脑、4-松油醇、长叶烯8种物质。松脂加工水相挥发物主要以单萜及其含氧衍生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金间碧竹、孝顺竹、毛竹和麻竹4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获得16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132种化学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以TBHQ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4种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黄金间碧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0.827%),而毛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391%.4种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不同,竹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3-甲基-2-丁醇,麻竹竹叶挥发油含量最高达到46.25%;其他主要化学成分有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己-2-烯醛、橙花叔醇、植物醇、苯乙醛、天竺葵醛、植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异植物醇.4种竹叶挥发油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与挥发油的浓度呈正相关(r=0.91),其中黄金间碧竹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最强(IC50=2.705mg·mL-1),孝顺竹竹叶挥发油抗氧化活性较低(IC50=3.442mg·mL-1).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竹叶挥发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食品和药品的功能性组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气蒸馏的异叶南洋杉、大叶南洋杉和贝壳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36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8.21%,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35.38%)和芮木泪柏烯(33.57%);大叶南洋杉叶挥发油有27种成分被鉴定,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6.68%,其主成分为hibaene(77.88%);贝壳杉叶挥发油鉴定了37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7.44%,β-荜澄茄烯(56.34%)为其主要成分。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除主含萜类化合物外,还含烷、醇和酮等化合物,其中贝壳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醛、醚和酯,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呋喃类化合物。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中,含有α-蒎烯、柠檬烯、α-石竹烯、γ-依兰二烯、β-荜澄茄烯、杜松烯、匙叶桉油烯醇、α-杜松醇和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等9种共同成分,但挥发油的主成分类型和含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1.
萃取法提取薄荷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法和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从薄荷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SD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1.15%,SCDE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2.43%.GC-MS分析表明,SD法提取的薄荷油中含44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9.4%;SCDE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含38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2%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1.8%.  相似文献   

12.
引进亚洲薄荷在西双版纳小面积种植,研究了其生长适应性和得油率:亚洲薄荷在西双版纳适宜种植,一年可收二次;得油率最高达7.96‰;水肥不足和病虫害的危害使其生物学产量降低,影响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Linarin (acacetin-7-O-beta-d-rutinoside) from the flower extract of Mentha arvensis showed selective dose dependent inhibitory effect on acetylcholinesterase.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对切花保鲜的研究多数以香石竹、月季等为对象,并侧重于瓶插保鲜为主。对茶花切花保鲜,特别是从花枝选择、贮运到瓶插保鲜进行系列配套技术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为了开发茶花切花保鲜技术,自1986年起进行了保鲜剂筛选、花枝选择、贮运保鲜等一系列试验,已取得初步成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望春玉兰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水中蒸馏法蒸取木兰科植物望春玉兰的花蕾(辛夷)和鲜花的精油,用GC面积归一化法和GC/MS定性法进行其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望春玉兰花蕾含油量高达3.1%,有独特香气,主含α-蒎烯、桧烯、柠檬烯、桉叶油素、松油醇、依兰油烯和桉叶醇等成分,总量占全油93%以上。鲜花含油量约0.2%,香气宜人,主含α-蒎烯、桧烯、月桂烯、桉叶油素、松油醇、乙酸松油酯和依兰油烯等成分,总量占全油95%  相似文献   

16.
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花灌木—蒙古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莸属野生花灌木 ,聚伞花序 ,花蓝紫色、枝、叶、花具有香味 ,观赏价值高 ,叶、花可提取芳香油 ;全株入药。同时其适应性极强 ,生长迅速 ,在高寒干旱、盐碱等地区作为绿化 ,美化树种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穗状核桃雌花芽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穗状核桃雌花产生多花多果的现象,发掘四川核桃的特异种质资源,通过形态比较、石蜡切片和电镜扫描等方法,比较了穗状核桃优良资源的雌花芽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1)雌花芽着生方式分为呈聚生或散生,HSLH为串状结果,HSZML、CTYM和SQLG为穗状结果。(2)HSZML雌花芽、顶芽均为最大;SQLG雌花芽、顶芽均为最小。(3)3月上旬,雌花芽开始萌动,生长点顶端凸起,HSZML、CTYM和SQLG分化出不同方向的雌蕊原基;5月上旬,生长点向上生长,分化出多个叶原基,CTYM和SQLG顶端生长点逐渐伸长,形成雌花原基;7月下旬,CTYM和SQLG继续伸长生长;10月上旬,HSLH和SQLG已分化出4个雌花原基,HSZML和CTYM已分化出3个雌花原基。  相似文献   

18.
A field trial of salad oil application for the induction of male flower browning ofCryptomeria japonica was conducted. The browning effect of salad oil applied from a helicopter was found to vary from clone to clone depending on the earliness of male flower development. When applied at the flower initiation stage, salad oil turned male flowers to a brown color; when applied later, the browning effect of salad oil was not clea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depended on how close to the time of flower initiation it occurred. The harmful changes caused by salad oil solution were only observed on the leaves of Japanese plume-grass (Miscanthus sinensis), and no other effects on other plants were observed. Todd Davies for his warm hearted advice on English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秦岭山区金银花不同季节采收时期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以采收二白期和大白期花蕾入药质量最佳;叶以花期即初生花蕾时至花末期采摘,叶中的绿原酸含量最高,为最佳采叶期;藤中绿原酸含量嫩枝高于老枝,建议修剪时,应修剪枝条上部为最好;同株金银花植物中,药效成分绿原酸含量为:花蕾〉叶〉嫩叶〉老枝。这些为金银花最佳采收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芳香植物驱虫的特性,选择普列薄荷作为地被植物进行樱桃园地面覆盖,研究普列薄荷驱虫对樱桃叶片保存效果的影响,发现樱桃秋季存叶率高、叶片受病虫侵害程度轻,不需使用农药防治叶部病虫害,防止了农药污染,为樱桃的有机生产建立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