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20年7—9月,在广东德庆县武垄镇田间调查广佛手黄龙病并采集疑似感病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样品进行检测,对检测出有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的样品进行症状描述与系统分析,同时,对染病广佛手带果枝条(分为老叶、近果叶、嫩叶、果蒂和桔络5个部位)的病原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并以德庆县高良镇树龄一致的感染黄龙病贡柑枝条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感染黄龙病的广佛手叶片表现为典型斑驳、轻微斑驳、轻微黄化、均匀黄化、变细变小和革质等症状,以斑驳症状为主,存在无症状感染的现象,未发现缺锌状症状;感染黄龙病果实表现为变小、硬化、畸形、果蒂黄化、果实基部黄化等症状,存在无症状感染的现象,未发现“红鼻子果”症状。染病广佛手枝条的病原时空分布是动态变化的,但与贡柑不同,同时,随着果实成熟并未在果实桔络中大量富集;与贡柑相比,染病广佛手同一时期同一部位的CLas浓度普遍较低,说明广佛手可能具有一定的耐病性。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就柑橘黄龙病的田间诊断问题于《广西柑桔》1995年第 1期发表了《谈谈柑橘黄龙病树的田间诊断》一稿 ,对黄龙病的症状及其与其他黄化现象的区别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年内又有贵州、湖南及我区桂北的诸读者来信或送标本来询问黄龙病的诊断问题 ,因难以一一作答 ,并为了提供给更多的读者参考 ,现就此问题再谈一点个人的意见 ,权作给有关读者的答复。1 “斑驳叶”和“红鼻子果”是田间诊断黄龙病树的可靠证据。这里的“斑驳叶”是指开始于叶片基部的黄斑与叶片其他部位的绿斑形成黄绿相间的黄化叶 ,而不是叶肉呈现黄色叶脉呈现绿色的缺素…  相似文献   

3.
正柑桔黄龙病是为害柑桔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病原为韧皮部杆菌引起的细菌病害,通过嫁接苗木和柑桔木虱等进行传播,对柑桔造成的危害极大,其防控技术要点如下:1柑桔黄龙病的田间症状柑桔类果树感染柑桔黄龙病后,在田间主要表现出4种症状。1.1斑驳状黄化新梢叶片转绿后,从叶片基部、边缘和主、侧脉附近开始褪绿,逐渐形成黄斑,与叶片其它绿色部分相连而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黄化叶片。1.2黄梢(均匀黄化)发病初期表现的一个典型症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切诊断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近年出现的疑似柑桔黄龙病,2019年12月从该县6个柑桔园中共采集12份(株)叶片样品,采用PCR和序列测定技术对叶样进行黄龙病菌检测.结果,从6份样品中检测到柑桔黄龙病菌亚洲种,即亚洲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表明吉水县已...  相似文献   

5.
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黄龙病症状识别 1.1 叶片斑驳 感染黄龙病的病树上叶片呈黄、绿相间的不均匀斑块,且主、侧脉肿大,叶片黄化不均匀;而因天牛、肥害、缺素等引起的叶片则是均匀黄化,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叶片黄化均匀与否.  相似文献   

6.
柑橘黄龙病菌主要致病种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Las)具有完整的Sec依赖型分泌系统,可分泌致病因子(效应子)作用于寄主靶标蛋白或基因,调控寄主的抗(感)病反应。为了研究黄龙病菌Sec依赖型效应子在柑橘中的致病机理及其寄主靶标基因,本研究中从感病‘锦橙’中克隆了Las病原菌Sec依赖型效应子基因SDE70(CLIBASIA02470)。生物信息分析显示,SDE70蛋白全长132个氨基酸,N端20个氨基酸为典型信号肽。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显示,该信号肽具有胞外分泌功能。亚细胞定位显示,SDE70::GFP融合蛋白在洋葱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积累。定量PCR分析发现,耐黄龙病酸柚显症叶脉中SDE70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显症叶脉,相反,易感黄龙病‘锦橙’显症叶脉中表达显著高于未显症叶脉;‘锦橙’根中SDE70表达量显著高于叶脉,而幼叶叶脉中显著低于老叶。SDE70在不同品种不同症状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筛选获得26个与SDE70互作的柑橘蛋白。GO富集分析表明,42.3%的蛋白质与细胞内...  相似文献   

7.
田间自然热罩治疗柑橘黄龙病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柑橘黄龙病防控新途径,利用夏秋季强太阳光照,开展自然热罩处理对田间柑橘黄龙病树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2012年和2013年8—9月,分别选取40株PCR检测结果为阳性、5~8 a生的芦柑病树为试验对象。按每5株为1组,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为覆盖热罩处理组,其余4组为对照组。处理组病树用聚氯乙烯薄膜覆盖,地面以土块压实,并在病树正上方的覆盖薄膜上打10个直径约2 cm的小孔,覆盖时间7 h(10:00—17:00),间歇处理3次;对照组病树不做热罩处理。以温度数据记录仪,每5 min记录1次处理与对照温度数据。处理前、处理后30 d和90 d,分别选10株处理组及对照组病树进行症状评价,按病情分级计算其病情指数并进行显著性分析。同时,处理前、处理后30 d和90 d,分别采集症状明显的叶片提取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病菌浓度。【结果】2 a处理结果表明,病树经3次间歇性自然热罩,90 d后症状明显减轻,抽生新梢,叶片正常成熟转绿,未出现新的黄化或斑驳等典型黄龙病症状,病情指数分别从67.00和68.33减为34.00和30.33,变化差异极显著;对照组病树病情持续加重,黄化症状更加明显,部分叶片出现木栓化,其病情指数分别从64.33和65.67增为89.00和87.00,变化差异极显著。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处理后90 d病菌浓度分别下降了85.36%和81.67%,其中27株降低了90%以上;对照组病菌浓度分别增加了22.86倍和25.50倍,最多的增加了95倍。【结论】通过3次间歇性自然热罩处理,90 d后田间柑橘黄龙病树症状明显减轻,黄龙病菌浓度也显著降低,平均下降达80%以上,最高下降了99.98%,其中有67.5%的病树病菌浓度降低了90%以上;而对照组病树除1株外,其余病菌浓度均不同程度增加,平均增加了20多倍。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接组织免疫印迹(Direct tissue blot immunoassay,DTBIA)和常规PCR技术,对采自广东梅州新建‘Cocktail’葡萄柚园内表现疑似黄龙病症状的样品进行检测。DTBIA检测发现疑似样品的韧皮部存在特征性紫红色反应,与黄龙病阳性对照反应一致。PCR检测发现枝条、叶片和果实样品中均检测出了黄龙病菌特异性条带,其中果蒂、中柱和种皮内病菌含量较高。进一步测序分析发现,来自‘Cocktail’葡萄柚病样的16Sr DNA和ef Tu基因与NCBI中的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对应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均为100%,证实‘Cocktail’葡萄柚感染了柑橘黄龙病菌亚洲菌株。  相似文献   

9.
最近,朱文灿同志在《关于赣州地区的柑桔黄龙病问题》(《中国柑桔》1981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赣州地区的黄龙病有别于两广,应属斑黄病。他的主要依据是赣州地区的叶片黄化只有“斑驳型”和“缺素型”,而不见“均匀黄化型”。 在柑桔黄龙病的防治工作中,识别病树是个很  相似文献   

10.
柑橘黄龙病病原菌为韧皮部限制性寄生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迄今为止尚未成功获得离体纯培养。因此基于特异性抗体的高通量血清学检测技术迄今尚未开发。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利用异源表达重组黄龙病菌外膜蛋白Omp_(CLas)免疫动物,制备并获得了特异性多克隆抗体(Anti-Omp_(CLas)-Pab)。本研究利用直接组织印迹免疫法(Direct tissue blot immunoassay,DTBIA)技术对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证实该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中国不同地理来源的柑橘黄龙病菌分离物;柑橘叶柄、叶片中脉、枝条、根部、果梗和种子中均存在黄龙病菌,其中根部和种子中的病菌含量相对较低,枝条和叶片中脉中的含量较高。该多克隆抗体的获得为后续快速检测试剂盒或试纸条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干枯病是发生在广东杧果产区杧果上的一种新病害,为明确该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稀释涂布法分离和纯化、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杧果干枯病病样中分离获得的菌株NY01,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体杆状,最适培养温度28℃,最适pH值7.0~7.2。刺伤接种到健康杧果叶片,4 d后叶片呈现典型病斑。以菌株NY01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的16S rDNA片段,经BLAST分析,菌株NY01 16SrDNA序列与Sphingomonas sanguinis(登录号KT766073)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99.6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NY01鉴定为血红鞘氨醇单胞菌S.sanguinis。血红鞘氨醇单胞菌能够引起杧果细菌性干枯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AIM: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 of serum melatonin (MT) and pathogenesis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 METHODS: Changes of MT level in sera of cirrhosic patients with HE and without HE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normal serum served as control. The change of serum MT level in exacerbation and remission in HE was also determined.RESULTS:MT level in patients with HE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r HE (P<0.01). MT levels of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 (P<0.01). They were (308.53±59.07) ng/L, (139.85±34.59)ng/L,(77.73±28.41)ng/L, respectively. Serum MT level in exacerb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remission (P<0.01), they were (301.52±66.42)ng/L and (147.81±23.31) ng/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elevation of MT content in sera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nset of hepatic coma.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适合宜昌市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2019年在夷陵区开展马铃薯新品种(系)引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个引进品种(系)都为早中熟品种;667 m~2产量为2 200~3 288 kg,除对照中薯5号外,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09HE039-1、华渝5号和08HE042-2;干物质含量以09HE039-1最高,为18.680%。建议扩大09HE039-1、华渝5号、08HE042-2和华薯9号品种示范,继续开展F04007、F04046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来源澳洲坚果种质的品质性状间差异,以不同地理来源的38份种质为材料,用NIRS DS 25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22项品质性状指标,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澳洲坚果种质的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0.51%~28.08%;硬脂酸的变异系数最大,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4.56%,其中脂肪、总糖、蛋白、棕榈酸、油酸、二十碳烯酸等6个性状是构成品质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38份材料分为3类,第Ⅰ类为高脂肪、高蛋白、高棕榈酸及高精氨类群,第Ⅱ类为高总糖、高二十碳烯酸类群,第Ⅲ类为高油酸类群。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贵州威宁原产梨种质资源"威宁大黄梨"(Pyrus pyrifolia)的越冬休眠特性,以及探索越冬休眠与抗氧化代谢之间的关系,在越冬期定期从30年生"威宁大黄梨"树上采集1年生营养枝进行室内培养,分析叶芽休眠状态,计算需冷量;同时,测定越冬期叶芽抗氧化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与叶芽休眠进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威宁大黄梨"叶芽需冷量为1 200~1 426 CH(7.2℃模型)、929~1 098 CH(0~7.2℃模型)和810.5~914.0 CU(犹他模型)。"威宁大黄梨"叶芽休眠进度与叶芽抗氧化酶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最为相关,且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45.51+1.92 x,(R^2=0.921 0,p<0.05;y指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位为U/g;x指叶芽潜在萌芽率,单位为%),即"威宁大黄梨"叶芽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反映叶芽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16.
甜橙无核品系"春蜜"(暂定名)发现于"春橙1号"果园,为探明"春蜜"的遗传背景,以"春蜜"和其他41份甜橙种质为试材,开展了叶片形态标记和SCoT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甜橙种质群体中,变异系数最大的叶片数量性状是叶质量、翼叶长和翼叶宽。叶身形、叶尖形、叶柄长、叶形指数、叶缘和叶基形相互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叶尖缺刻有无、叶质量、叶厚、翼叶长和翼叶宽相互之间有极强的相关性,是适合用于甜橙的叶片形态标记指标。42份种质采用优选的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15条引物进行SCoT-PCR,共扩增出95条带,多态性条带有62条,多态性比率为65.26%。基于叶片形态标记的和ScoT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均显示"春蜜"与"春橙1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结合"春蜜"的来源和选育过程,初步判定"春蜜"是"春橙1号"的无核优质芽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弄清不同地面覆盖对桂林沙糖桔园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荔浦县大塘镇万家兴果疏专业合作社4年生沙糖桔园,采用黑色地布与黑色塑料薄膜进行不同覆盖(地面全覆盖黑色地布,树盘行间1.5 m内和株间全部树盘覆盖黑色地布,树盘覆盖1.5 m×1.5 m黑色地布,树盘覆盖1.5 m×1.5 m黑色塑料薄膜)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结果表明,遇高温天气时,黑色地布覆盖均使树冠滴水线处土壤平均温度(0~25 cm深土层)升高,覆盖黑色塑料薄膜未对土壤温度产生显著影响;一般天气时,覆盖黑色地布和黑色塑料薄膜均未对土壤温度产生显著影响。地面覆盖后沙糖桔树冠滴水线处40 cm深处的土壤湿度均高于对照。不同地面覆盖对沙糖桔园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不同,其中,黑色地布全园覆盖的土壤各营养元素流失较少。不同地面覆盖对沙糖桔果实内在品质有显著影响,但对果面色差无显著影响,其中,黑色地布全园覆盖可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桂林沙糖桔园地面管理宜选黑色地布全园覆盖。  相似文献   

18.
由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的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杧果上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严重危害杧果产业发展。本试验获得了柑桔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菌株Xcm003 phd基因的全序列。序列分析显示,phd基因编码85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9.68 kD,理论等电点为9.39,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有6个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结构域。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X.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 LMG941的Phd蛋白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广西荔枝龙眼主产区965户农户实地调查,对比采用与未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农户户主基本情况及生产经营情况,并选取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的两个示范园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纵向对比分析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前后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965户农户中,仅有73户采用了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户主是男性、年龄46~55岁、受教育7~9年的农户倾向于采用该技术,家庭人口3~6人、种植年限较长、农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倾向于采用该技术。典型案例分析发现,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节本增效效果显著,采用该技术后,两个示范果园产量均增加22%以上,成本下降了4%以上,这对于周边农户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葡萄生产过程中由于气候或技术原因会产生大量非商品果,目前多以等外果廉价销售或遗弃田间地头,未得到有效利用。为此,以在桂林栽培的夏黑、巨峰和玫瑰香3个鲜食葡萄非商品果为原料,开展了葡萄非商品果酿制蒸馏酒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3个鲜食葡萄品种非商品果酿制蒸馏酒得率分别为9.7%、11.1%和10.7%,酒体澄清透明、清亮无杂质,无刺激感和异味,具有相应的葡萄品种香。该技术可为葡萄非商品果的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