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敏感性现状,从有代表性的苹果种植区采集、分离了47个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sp.Piricol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47个菌株的EC50值在0.0054~3.3253mg·L-1,平均值为0.4359±0.1902mg·L-1。其中,菌株XX2B(EC50为3.3253mg·L-1)对戊唑醇的敏感性较低,QF2(EC50为0.0054mg·L-1)对其最敏感,其毒力倍数是XX2B的620.38倍。山东省、河南省和辽宁省的苹果轮纹菌对戊唑醇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5715±0.4612mg·L-1、0.4119±0.2157mg·L-1和0.2667±0.2083mg·L-1,表明辽宁省的苹果轮纹菌对戊唑醇的敏感程度最高,山东省的敏感性最低。但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数苹果轮纹病菌菌株对多菌灵表现敏感,建立了以敏感性苹果轮纹病菌菌株的EC50平均值(0.2582±0.1208)mg/L为准的敏感性基线;11.11%的菌株已产生2~4倍的低水平抗药性,抗药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山东西部区域。  相似文献   

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建立了以敏感性菌株EC50平均值0.1115±0.0485mg·L-1为标准的敏感性基线。在所测定的菌株当中,84.51%的轮纹病菌菌株对戊唑醇表现敏感,15.49%的菌株对戊唑醇已产生2~5倍的低水平抗药性,抗药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山东东部区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我国主要苹果产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克菌丹和代森联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我国6个省份的106株苹果轮纹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Spearman’s秩相关系数法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别进行两两相关分析,比较了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甲基硫菌灵对苹果轮纹病菌的EC50值介于0.814 5~10.700 8 mg·L~(-1),平均为(3.357 9±0.160 7)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仍然较为敏感。克菌丹的EC50值介于1.672 2~38.487 3 mg·L~(-1),呈不连续单峰曲线,有敏感性下降的菌株XY7(采自河南信阳,EC50为38.487 3 mg·L~(-1))出现。剔除该菌株后,剩余105个菌株对克菌丹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偏正态分布,EC50平均值为(10.268 1±0.460 0)mg·L~(-1),可建立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克菌丹的敏感基线。代森联的EC50值介于1.276 3~32.132 4 mg·L~(-1),平均为(15.511 9±0.710 7)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建立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代森联的敏感基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和代森联、克菌丹和代森联之间的敏感性不存在相关性,但甲基硫菌灵和克菌丹的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同一种杀菌剂的EC50平均值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克菌丹和代森联的敏感性水平相对较高,并建立了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克菌丹和代森联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的敏感性现状,建立敏感基线。【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和陕西等地的106株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比较了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腐霉利对供试的106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的EC50值差别不大,在0.327 0~3.322 8 mg·L-1,平均EC50为(1.289 1±0.060 0)mg·L-1,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以作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其中,陕西省的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程度最高,其他依次为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和河南省,山东省的敏感性最低,山东省的EC50平均值是陕西省2.63倍。【结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水平较高,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所测得的EC50平均值可作为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6.
戊唑醇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常用药剂,为评价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5个省(区)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采用药剂和紫外线诱导戊唑醇的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抗性菌株,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敏感,平均EC50为(4.517 3±1.270 6) mg/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分布,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因此,将该EC50作为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根据FAO抗性分级标准,未发现抗性菌株。通过药剂逐代诱导获得抗性菌株6株,抗性倍数介于5.64~10.13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质量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1株抗性菌株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紫外线诱导获得8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88~15.60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质量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3株菌株抗性可以稳定性遗传。说明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敏感,抗药性风险低,生产上可继续使用戊唑醇防治香蕉弯孢霉叶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分析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及敏感性水平。【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对海南省8个火龙果种植市(县)采集到的59株火龙果溃疡病菌的EC50值,采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范围为0.2540~2.2233μg·mL-1,EC50均值为0.9841μg·mL-1;以58株菌株EC50连续性正态分布时的均值0.9627μg·mL-1作为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均对吡唑醚菌酯表现为敏感;除乐东和白沙地区间敏感性差异显著外,其他地区间敏感性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海南省火龙果溃疡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小,对吡唑醚菌酯仍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芒果炭疽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评价菌株的抗药性,从国内及国外芒果产区采集芒果炭疽病病样分离、纯化病菌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对丙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123株芒果炭疽病菌菌株对丙环唑的EC50值为0.022.48 mg/L,平均值为(0.53±0.47)mg/L,菌株最大EC50值是最小EC50值的124倍;芒果炭疽病菌不同菌株的敏感性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存在抗药性群体,具有极大的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1株采自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通过紫外线诱变野生敏感菌株获得抗药性突变体,然后进一步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抗性菌株对其他一些交菌剂的交互抗性,并比较其与敏感菌株之间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51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EC50值分布于0.011~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柑桔轮斑病菌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9种杀菌剂对分离自重庆的WZ1菌株及分离自陕西的DS3菌株的抑制效果,并对2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29种药剂中,咪鲜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氟硅唑和双胍·咪鲜胺对WZ1和DS3菌株的有效中浓度(EC50)<0.1 mg/L,抑制作用均强;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丙环·嘧菌酯、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烯肟·戊唑醇、苯甲·烯肟、吡萘·嘧菌酯、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咯菌腈、唑醚·戊唑醇、氟吡菌酰胺·肟菌酯和戊唑醇对WZ1和DS3菌株的EC50<1 mg/L,抑制作用较强;DS3菌株已经对甲基硫菌灵和苯菌灵产生了抗药性,相应的EC50分别为3 596.628 4和115.555 2 mg/L;DS3菌株对氟啶胺、抑霉唑,WZ1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敏感性下降较明显,可能存在抗药性风险。DS3菌株β-tubulin基因第599位碱基由T突变为A,相应β-tubulin第20...  相似文献   

11.
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是新疆枣上危害严重的病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7株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均可抑制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EC50平均值分别为(1.010±0.691)、(0.764±0.178)、(0.776±0.421)μg/mL。戊唑醇、异菌脲和咪鲜胺的EC50频数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其平均EC50值可以作为敏感基线。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显示,戊唑醇与异菌脲、咪鲜胺及咪鲜胺与异菌脲对链格孢菌株的抑制效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0.084、0.161。综上所述,3种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因此,生产中可以将3种杀菌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7年8-10月从山东主要苹果产区轮纹病果上分离获得83个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sp.piricol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菌灵对83个菌株的EC50值呈单峰频次分布,分布在0.0196~0.4867mg·L-1,均值为0.1080±0.0152mg·L-1;在83个菌株中选择对多菌灵最敏感的泰山海棠菌系进行重复测定,将其EC50平均值0.0428mg·L-1确定为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基线;通过Duncan氏新复极差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都处在较高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  相似文献   

13.
从萝芙木的果实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LG-A、LG-B、LG-C、LG-D与LG-E,以5株内生真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微量滤纸片法,研究了5株内生真菌发酵乙醇粗提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与苹果果实链格孢菌的抑菌活性,以期筛选出具有农用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菌株。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一步测定了菌株LG-B与LG-D乙醇粗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株LG-B与LG-D对3种苹果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G-B与LG-D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较好,菌株LG-B对苹果腐烂病菌的EC50仅为16.2mg·L~(-1),LG-D对苹果腐烂病菌与苹果轮纹病菌的EC50分别为21.0mg·L~(-1)和52.8mg·L~(-1)。  相似文献   

14.
经不同生物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分析,为田间有效药剂筛选及配套使用技术提供重要依据。采用平皿法,试验并分析丁子香酚、梧宁霉素、多氧霉素、中生菌素、蛇床子素、宁南霉素生物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种生物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毒力效果,但不同杀菌剂间的毒力差异较大。丁子香酚对苹果轮纹病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仅为0.2162 mg/L;其次为梧宁霉素、多氧霉素、中生菌素,EC50值分别为4.0992 mg/L、10.9849 mg/L、18.8762 mg/L;蛇床子素和宁南霉素效果较差,EC50分别75.3819 mg/L和75.9982 mg/L。  相似文献   

15.
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对多抗霉素的抗药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对多抗霉素的敏感性,建立了以敏感性菌株EC5o平均值(18.0206±10.2356)mg/L为准的敏感性基线.结果表明,90.48%的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菌株对多抗霉素表现敏感,9.52%的菌株对多抗霉素已产生3~6倍的低水平抗药性,抗药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济宁、潍坊、烟台、淄博等6个市.  相似文献   

16.
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苹果主产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苯并咪唑类、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和咪唑类杀菌剂敏感性的现状,旨为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以及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抗药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于我国苹果主产区的117个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菌株进行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并对随机抽测的28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17个供试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为100%,均为高水平抗性菌株(HR)。随机抽测24个菌株的β-tubulin基因,其中23个菌株的β-tubulin蛋白第198位氨基酸从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另外1个菌株ZG4-7的第200位氨基酸从苯丙氨酸(Phe)突变成酪氨酸(Tyr)。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ρ,后同)为0~0.843 0 mg·L~(-1),平均EC_(50)值为0.155 5 mg·L~(-1),75.21%的菌株对戊唑醇表现出低水平抗药性,设置质量浓度为5 mg·L~(-1)时,对供试群体的平均抑制率为92.72%。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供试群体对咪鲜胺的敏感性较强,平均EC_(50)值为0.011 9 mg·L~(-1),设置质量浓度为0.5 mg·L~(-1)时,咪鲜胺对供试群体的平均抑制率为95.02%。【结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表现出高抗性;对DMIs类杀菌剂戊唑醇表现出低水平抗性,但已产生高水平抗性菌株;对咪唑类药剂咪鲜胺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戊唑醇与代森锰锌对苹果3种主要病菌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戊唑醇与代森锰锌混配对苹果轮纹病菌等3种苹果主要病菌的抑制作用,找出2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为田间使用提供依据,采用共毒系数法测定了戊唑醇与代森锰锌不同配比对苹果轮纹菌、苹果炭疽菌和苹果腐烂菌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代森锰锌以1∶4比例混配对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共毒系数分别为351.42和405.82;戊唑醇∶代森锰锌以4∶1比例混配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共毒系数为169.49,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嘧菌酯与戊唑醇组合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嘧菌酯、戊唑醇及其组合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戊唑醇对黄瓜白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3.383 2μg·mL-1和0.995 7μg·mL-1;嘧菌酯与戊唑醇(质量比1∶2)对黄瓜白粉病菌的EC50值为1.069 8μg·mL-1,表现为相加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嘧菌酯和戊唑醇单剂在150 g a.i.·hm-2剂量下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2.67%和74.88%。嘧菌酯与戊唑醇(1∶2)组合在67.5、112.5、157.5 g a.i.·hm-2剂量下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0.99%、80.85%、83.82%,防效与剂量呈正相关。与单剂相比,嘧菌酯与戊唑醇组合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显著提高,且用药量显著降低。建议田间按照嘧菌酯与戊唑醇(质量比1∶2),推荐使用剂量为157.5 g a.i.·hm-2,科学用药,降低抗...  相似文献   

1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杨梅褐斑病菌Mycosphaerella myricae的抑菌活性,测定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并进行了部分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强,EC_(50)为0.96mg/L;百菌清的活性最弱,EC_(50)为69.24mg/L;其余药剂的抑制活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氟硅唑腈菌唑抑霉唑戊唑醇咪鲜胺喹啉铜代森锰锌多菌灵,EC_(50)在3.25~68.73mg/L之间。供试100株病菌对嘧菌酯的EC_(50)在0.15~2.17mg/L之间,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其平均EC_(50)为0.97±0.22mg/L,可作为该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嘧菌酯对杨梅褐斑病具有很好的田间控制效果,其防效显著优于喹啉铜和多菌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我国杧果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和台湾等8省(区)的104株杧果枝枯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杧果枝枯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EC50范围为0.005 6~1.285 2μg/mL,平均值(0.395 5±0.230 2)μg/mL,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29.5倍。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分布近似单峰曲线,EC50平均值可作为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基线。根据抗药性分级标准,104株菌株中,均未出现抗性菌株。该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不同菌株的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性,存在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