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被近500位院士评选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首两大组成部分之一的“转基因杂交稻研究”,1998年再度取得重要进展。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进一步努力,业已成功配组出杂种优势较强的转基因杂交稻新组合和有苗头的转基因直播稻新品系。用带抗除草剂基因恢复系配制的转基因杂交稻新组合,解决了原有不育系有性不稳而造成的杂种第一代种子不纯的问题,1998年在隔离区种植67m’,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与用不带抗除草剂基因恢复系所配组合相似。转基因直播稻新品系在该所富阳实验基地隔离区进行小区试种,单产与现有直播稻品种相当…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徽两优6号在安徽的试种和示范表现,认为徽两优6号是一个高产稳产、抗倒伏、米质优的中籼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推广前景广阔。由于其易感稻曲病,建议在具有较高的栽培管理水平区域实施配套栽培技术和重点防治稻曲病。  相似文献   

3.
黄信恩 《福建稻麦科技》2005,23(2):28-28,35
Ⅱ优125系南平市农科所用自育恢复系南恢125与印水型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中晚籼杂交稻新组合。2001~2002年参加南平市晚稻区试.表现突出。2003年通过福建省区域性(南平市)审定。建阳市于2000年开始引进试种,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产量高、适应性广、稳产性好,在建阳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京福2优70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京福2A与明恢70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域试验,2005年入选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2006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并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稻组区试.邵武市种子管理站引进做中稻、烟后稻试种示范.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适应性较广、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5.
我国两系杂交稻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性进展,目前新育成了一批两系杂交稻新组合c为进一步了解、鉴定其丰产、稳产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进而为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的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河南省五一农场干1998年进行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互.l参试两系组合品种13个,对照品种2个,参试品种组合为:培矮64S/SOO、W95965/52O、89O65/6O5、蜀优4号、两代11、金两代36、34185/山青11、云光14、65002、65396、粤杂282、粤杂163、培矮645/湖平舢1号,第一对照为汕优63(“三系”组合),第二对…  相似文献   

6.
Ⅱ优125系南平市农科所用自育恢复系南恢125与印水型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中晚籼杂交稻新组合.2001~2002年参加南平市晚稻区试,表现突出.2003年通过福建省区域性(南平市)审定.建阳市于2000年开始引进试种,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产量高、适应性广、稳产性好,在建阳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新组合冈优2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叶大文(福建省寿宁县种子公司355500)同优22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和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同46A作母本,CDR22作父本测配而成的晚釉杂交稻新组合。寿宁县于1995年引进试种、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是个熟期...  相似文献   

8.
两优培九喷施"粒粒饱"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浙江省平阳县2000年开始引进试种、示范。试种、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抗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是目前作单季(中)稻栽培较为理想的组合。但其结实率相对较低,影响产量的提高。为提高两优培九的结实率,达到更高产的目的,2003年我们进行了两优培九喷施粒粒饱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又一新途径,它不仅可以克服三系杂交稻野败不育细胞质潜在的不良影响,不受恢保关系的制约,而且简化了繁育程序,降低了杂交种子的生产成本,受到普遍关注.金两优33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采用籼稻光敏两系不育系Hs-3与其自育的恢复系JXR-33配制而成的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05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4年在莆田涵江区中稻试种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等特性.  相似文献   

10.
泸优5648系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泸香90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5648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的杂交稻新组合,具有广泛的推广潜力和应用价值.该组合2003年参加品比试验和多点试种,同年在福建省第二届优质稻品种(组合)招标评选中中标;2004年参加福建省中稻优质组区试,表现突出,2005年续试与生产试验同步进行,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6015).  相似文献   

11.
Ⅱ优1273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1]。2003年起在沙县、泰宁、永安、建瓯等地示范试种,在尤溪作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2004年开始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该组合表现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米质较优、稳产性好等优点。200  相似文献   

12.
滇杂32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一型不育系黎榆A与优质抗病籼粳交恢复系南34配组育成的粳稻杂交稻新组合。在云南省粳型杂交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生产上较大面积试种示范中 ,表现出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稻瘟病、米质优、食味好等优点。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1999年在云南洱源进行优势鉴定 ,平均单产728.40kg/667m2 ,比对照合系22 -2增3.15 % ,位居15个参试组合 (或品种 )的第4名。2000~2001年参加云南粳稻杂交稻区试 ,两年平均单产650.78kg/667m2 ,比对照云光8号 (CK1)增8.26 % ,比对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子标记技术育成优质抗病杂交稻新组合中优218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中优218是用中国水稻研究所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的含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218,与印水型高异交率优质不育系中9A组配出的中晚兼用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连续多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区试、江西省区试和各地的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抗至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于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特优009是南平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009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了福建省区域性审定。在闽西北稻区试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为促进特优009示范推广,2002年在邵武市洪墩镇安排制种试验,初步观察了恢复系南恢009的特征待性,并总结出配套高产制种技术。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杂交新组合嘉优5号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嘉优5号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三系杂交梗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浙江省区试和各地试种示范中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适宜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嘉优5号的高产制种技术及其父母本的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国稻1号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22  
国稻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育成带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8006,再与印水型胞质不育系中9A组配的中晚兼用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国家南方稻区区试、江西省区试和各地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国标3级)、抗性强(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易于制种等特点.于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2004年10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7.
新香优80是湖南农业大学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宁乡县于1995年引入,经5 a试种、示范和大面积种植,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株叶型好、抗性强、米质优等特点,深受农民喜爱.  相似文献   

18.
Ⅱ优851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851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5、2006年2a参加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A组国家品种试验,表现突出。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7030)。建阳市从2004年引进试种,经4a多点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米质较优等特点,可在建阳市作晚稻及烟后稻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品种问两系杂交稻的研究成果开始转为生产力。湖北省光敏核不育系已配制品种间杂交组合在生产上试种、示范,湖北农科院配制的N5047S×R9-1、N5088S×R9-1等粳型两系法杂交稻组合,试种和示范已在万亩以上;广西农科院培育的籼型两系杂交稻KS-7×03、KS×03和KS14×03也示范千亩以上,比三系杂交稻增产10-13%;福建农学院培育的两系杂交稻“光优6063”,亩产631.1公斤,比目前大面积推广的三系早杂交稻威优64,增产18%以上;湖南、湖北等省配制的W6154S×特青,小面积试种,表现比汕优63增产5%左右。  相似文献   

20.
光身杂交稻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美国光身稻种质资源,培育出野败型三系光身杂交稻配套亲本光香A、B和光身R及光身光温敏核不育系光S,并用其配组率先育成一批三系光身杂交稻组合,如光香优德87、光香优602、光香优613等;还选配出一批非光身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如光香优7号、光香优13和光香优6号以及两系杂交稻组合光两优113和光两优193等.光身杂交稻及其配套亲本的选育成功,将进一步促进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可望实现我国杂交稻育种在米质、产量、抗性和适应性方面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