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杂交稻陈种不但种壳色暗,无光泽,霉菌多,破、空壳率高,而且发芽势弱,发芽率低。为了掌握杂交稻陈种在发芽试验中适宜的浸种时间,笔者对杂交稻陈种在本地作连作晚稻栽培的最佳播种期间在室温下进行了不同浸种时间的发芽试验。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组合为汕优6号、汕优64,是1990年配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高低,一开始就成为杂交水稻扩大生产和经济潜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杂交稻生产上的当家组合汕优63,由于其母本的异交习性偏差,直接影响制种产量的提高,挫伤农户的制种积极性。近年来,国内一些科研、教育单位与生产部门合作,研制出一批多功能增效剂、增粒剂及调花剂等新型激素类药物,以提高杂交稻制种产量。本试验以汕优组合制种为对象,研究“AB型增粒剂”、“883丰产  相似文献   

3.
汕优149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育的抗病、优质、高配合力的新恢复系成恢149与珍汕97A配制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杂交稻新组合,汕优149于1993年和1994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稻中籼迟熟组区试、产量分别为8550kg/hm~2和860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4%和2.40%。1994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在成都、什邡、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特优524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1994和1995两年广东省杂交稻区域性试验资料以及1995和1996两年全国籼型杂交晚稻区域性试验资料,通过t检验、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特优524和对照种(汕优63、汕优桂33)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特优524的丰产性、适应性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种,而稳定性则次于汕优63,但好于汕优桂33,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迟熟高产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5.
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整齐度和发芽率是培育壮秧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在大面积生产上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浸种前晒种被农技人员普遍认为是能提高种胚的生活力和种皮通透性,从而提高发芽率的常用方法,并积极提倡农民使用。为了探讨晒种对不同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材料:杂交稻种(汕优63)、陈杂交稻种(汕优63)、籼稻种(桂朝2号)、粳稻种(扬粳201)。陈杂交稻种取自扬州市种子公司地下库,其余均取自仪征市种子公司  相似文献   

6.
浸种时间对杂交稻陈种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浸种时间对杂交稻陈种发芽的影响浙江省兰溪市种子公司卮剑锋,方守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因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年度间产量不稳定,造成丰年积压,灾年缺种。为了科学利用陈种子,搞好种子贮备,达到以丰补歉的目的,我们于1993年开展了试验研究。本试验系统研究了浸种...  相似文献   

7.
屈维彪  余小平 《种子》1995,(3):41-42
利用黔东南杂交稻大区多点试验资料和杂交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的试验观察结果,对Ⅱ优多系1号和汕优63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以及抗稻瘟性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Ⅱ优多系1号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种汕优63,平均高52.8kg/667m^2;Ⅱ优多系1号的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74655;对分蘖盛期的叶瘟、破口苞期剑叶瘟和穗瘟分别表现抗(R)、高抗(HR)和中抗(MR),进而表明Ⅱ优多系1号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早熟耐冷杂交籼稻新组合黔优107的选育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省高海拔地区水稻生产中缺乏耐冷杂交稻的状况,采用中9 A与自育恢复系黔恢107配制,选育出早熟耐冷新组合黔优107.经2002年和2003年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8 t/hm^2,比对照汕优晚3和金优77平均增产4.0%,抗冷性、抗病性比对照汕优晚3和金优77强,米质比对照汕优63、汕优晚3和金优77优.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贵州省高海拔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汕优晚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杂交稻汕优晚3在安顺地区中早熟杂交稻区主要农艺措施与产量的数学模型,解析了主要农艺措施的产量效应及交互作用。通过模拟寻优频数分析得出了与这一新组合特性相宜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 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育成的两个重要的超级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观察了在江苏省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的物质生产及产量表现特征,分析了超级杂交稻组合产量潜力发挥的限制因子。【结果】结果显示,杂交稻组合不论在常规密度还是在稀植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生产能力,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在大穗特征,但结实性未见明显改善,结实率偏低。常规高产品种在常规密度下也表现出较高产量水平,但在稀植条件下产量大幅下降。超级杂交稻的物质生产能力较汕优63有一定提高,特别是生育后期物质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明显改善了杂交稻抽穗后物质生产能力弱的劣势。无论正常密度还是稀植条件,超级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率无明显变化,显示出明显的类型特征。【结论】从以上结果可知,超级杂交稻实现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在于确保较高的群体颖花量的前提下,增加结实期物质生产,实现结实率的突破。适当降低密度,可增加结实期的物质生产量,从而达到改善结实特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徐宗俦  冯明友 《种子》1997,(3):61-64
通过对杂交稻组合“汕优桂41”的八代定向定型系统选育成功的常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安优粘”,经两年区域试验、两年生产试验、一年多点大面积生产示范,通过了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早熟、米质优异、产量高和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等特点,适于在黔中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和褐飞虱目前是我国水稻产区最重要的病虫害。汕优63曾经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组合,然而其易感白叶枯病、稻瘟病、褐飞虱和品质等问题导致其近年来在生产上基本没有了面积。本试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Bph15同时导入到汕优63的亲本明恢63和珍汕97B中,以改良汕优63的褐飞虱抗性;同时将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导入到已改良的珍汕97B中,使后者同时获得褐飞虱和稻瘟病抗性。褐飞虱苗期鉴定结果表明:改良的杂交稻(聚合Bph14,Bph15或单基因)的褐飞虱抗性较对照(汕优63)显著提高;穗颈瘟田间自然发病结果也表明:聚合Pi1、Pi2的杂交稻发病率仅为约6%,明显低于对照汕优63(约90%)。田间农艺性状考察也表明改良型杂交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对照基本一致,产量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仿。这些改良组合可以为进一步培育绿色超级稻提供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4.
汕优 608是黔东南州农科所育成的中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耐寒性强,抗病性突出,尤其适合稻瘟病地区种植, 生产面积在南方稻区正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5.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34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1998,24(6):782-787
以多个或具代表性的典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特征及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结果表明:就总体平均而言、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低于常规籼,粳稻品种,且组合间的变异大;亚种间杂交稻的产量源库特征为库容量大,结实期的物质生产优势明显,物质运转率低,光合同化物向经济器官的支转率低是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亚杂组合低于汕优63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的混杂问题,仍然是当前生产上的一个大问题。对于杂株的类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近年一些地方进行了调查研究,但是一般都不能指明在实际生产条件下不同的杂株率对产量影响的确切结果。本试验旨在通过对若干杂株率不同的杂交稻种子,在与大面积生产相似条件下的试验,研究杂株率对产量的具体影响,以期为生产上更好地利用杂交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超级杂交稻的优化(稀植、结构施肥)栽培试验于2002-2004年在长沙进行,以比较不同栽培方法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并以汕优63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法,两个供试品种的产量表现不同,其中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单产为8.20~10.37t/hm2,比传统栽培增产显著。主要表现为有效穗多,而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等产量因子差异不明显。汕优63采用优化栽培单产比传统栽培减产0.37%~8.8%。两种栽培方法间的茎蘖发生动态和单株分蘖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组合单株分蘖数优化栽培比传统栽培分别多110.36%和110.64%,但由于移栽密度不同,两种栽培方式间的单位面积分蘖数没有明显差异。两优培九采用优化栽培的在各个生育时期,植株体内的含氮量比传统栽培的高。  相似文献   

18.
自推广杂交水稻以来,各地当家组合更换了好几次,但所推广的杂优组合基本上都是野败型杂交籼稻。由于细胞质单一,长期种植会造成品种对病虫抗性的减退,导致病虫害加重,优势减弱,产量下降。现笔者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对如何优化杂交稻组合谈几点看法,供同行们参考。一、引进新的细胞质源,改变细胞质单一的局面。我县目前大面积推广的汕优63、汕优67、汕优  相似文献   

19.
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和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强优势籼型杂交稻组合汕优63(珍汕97×明恢63)产生的永久性籼籼交重组自交系(RIL)群体241个株系, 1999年在杭州对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 进行了评价, 以及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等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 分布频率大致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父本“9311”、母本“培矮64S”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为研究材料,采用14C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了“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能力与叶鞘光合产物的分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净光合速率均值比汕优63高0.10 µmol CO2 m-2 s-1,尤以第3期,即灌浆关键时期,极显著高于汕优63,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其叶鞘叶绿素含量的均值比汕优63高2.36 SPAD值,各期均高于汕优63,其中,第1、3期显著高于汕优63;其剑叶叶鞘的Rubisco初始活性和总活性与汕优63差异不显著,但Rubisco活化率均值比汕优63高1.52%,具有平均优势,其中第3期显著高于汕优63;其叶鞘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量即转化为经济产量的量比汕优63高;与父母本相比,其剑叶叶鞘光合能力的均值具有平均优势或超亲优势;水稻叶鞘完全具有同叶片一样的光合能力,只有值的大小差异;水稻叶鞘的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一般为10%~20%。两优培九叶鞘及叶片光合功能都较强是其具有超高产特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