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水稻冷害Ⅴ冷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稻作区1961-2006年每年7月10日-8月10日逐日平均气温、5-9月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发生的规律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6年间,在黑龙江省稻作区,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由北向南减少,北部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最易发生的地区,牡丹江半山区为延迟型冷害较易发生的地区,三江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易发生的地区,松嫩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轻发生地区。黑龙江省北部稻作区、东部稻作区和中部稻作区为障碍型冷害重发区,南部稻作区为中等发生区,西部稻作区为轻发区。  相似文献   

2.
冷害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寒地稻作区,低温冷害频繁发生。文章从水稻冷害田间诊断特点和防御技术方面,综述了寒地水稻冷害田间诊断和防御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褐飞虱是贺州市稻作区主要害虫,有繁殖快、抗性强等特点,防治难度大。影响褐飞虱种群的发生主要是气象因素。本文根据田间调查结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贺州市的气象观察资料,从温度、湿度的角度对贺州市早稻田褐飞虱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分析,旨在给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2007年5月份气候条件利于褐飞虱种群在田间快速生长发育和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4.
小粒菌核病对水稻危害程度的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粒菌核病是近几年在北方稻作区发生蔓延的一种病害,此病在查哈阳农场有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的趋势,可能成为今后危害水稻程度较重的病害之一。通过对小粒菌核病发病机理分析,认为该病的发生受田间菌核数量的影响,据此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鉴定凤营丝苗,莉苗占,农晶丝苗三个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在广西桂中稻作区种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等重要特征特性,为三个品种的引种、推广种植提供试验数据。2018年,柳州市柳江区通过对凤营丝苗,莉苗占,农晶丝苗三个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要点的总结,均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田间抗性好,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浓绿、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特点,适宜在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育适合中国华南及缅甸、越南等东盟国家稻作区种植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为杂交水稻在该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广西万禾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优质感光不育系博ⅢA与优势恢复系R638配组育成感光型杂交籼稻新组合博Ⅲ优638,于2013-2014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晚造感光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于2017-2018年在缅甸和越南进行试种。【结果】博Ⅲ优638于2015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米质优、田间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在缅甸、越南也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结论】博Ⅲ优638可在华南地区适合种植感光品种的稻作区种植,并可引种到缅甸、越南等东盟国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旱育秧强化栽培技术解决了本田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提高了田间小气候的通风和光照,使有效分蘖增加,成穗率高。特别在广安地区多山地和丘陵的稻作区,其增产效果明显,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谢家峰  陶定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852-852,857
芜湖沿江稻区 3种稻作制下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和发生级别及防治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发生相 ,笔者分析了芜湖沿江稻区稻作制变化与病虫历史演变规律 ,现阶段不同稻作制下病虫发生相 ,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总体防治技术 ,通过近10年的推广应用 ,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地处全国六个稻作区中的东北半湿润早熟粳稻区的最北部。属寒地稻作区。据文献记载,东北稻作区在全国冷害统计中,发生率最高、受害最大.特别是黑龙江省,平均3~5年发生1次。因为我省位于寒地,生育日数少,积温少,且垦区水田又多位于省二、三、四积温带,属于三冷地区即天气冷凉,生育日数很短,积温少;多是低洼易涝地,土地冷凉;水冷凉。建国后有记录的低温冷害年份垦区14次,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广东省杂草稻的发生与分布情况以及生物学特征,为广东省杂草稻的防治提供基本信息,通过采用目测法和样方法点面结合,调查广东省栽培稻田杂草稻的发生与危害情况,对调查的杂草稻生物学特征与其发生率、发生密度、综合危害指数综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杂草稻的发生率为0.00%~33.11%,发生密度最低的县(市)约0,最高约18株/m2,综合危害指数都在20%以上。以雷州、惠东尧封开和恩平最为严重,杂草稻密度依次为18.10、2.52、1.60、0.96株/m2,综合危害指数依次为56.00%、45.00%、29.20%和15.80%。杂草稻植株较高、分蘖较强、叶色偏淡、成熟早、易落粒、种皮红色、籽粒偏籼型,得出广东省不同稻作区杂草稻发生与分布情况依次为粤西南稻作区>粤中南稻作区>粤中北稻作区>粤北稻作区,且杂草稻发生率为直播田>抛秧田>移栽田。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芜湖县杂草稻田间发生和危害情况,开展杂草稻专项调查。经调查显示,杂草稻在芜湖县各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不同稻作类型田、不同栽培方式的田间均有发生,尤其在直播田中发生偏重。  相似文献   

12.
水稻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在我国各稻区,主要发生在东北,是寒地稻作区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多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带,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芦苇、碱草等。  相似文献   

13.
水稻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在我国各稻区,主要发生在东北,是寒地稻作区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多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带,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芦苇、碱草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西桂南稻作区具有代表性的藤县农科所为试验试点,对8个晚籼水稻新品种(含对照)进行了比较试验,以鉴定其丰产性、稳定性和田间抗性等综合表现,评价水稻新品种是否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荐审定。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省112个市(县)为基本单位,利用GIS平台软件分析研究了广东地方稻种资源营养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结果表明,西南稻作区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相对高于广东其他地区;中南稻作区高蛋白或低蛋白含量、高赖氨酸或低赖氨酸含量的水稻品种资源出现频率都较高,各级种质的蛋白质含量均十分丰富,说明该稻作区的各级资源营养品质的含量均十分丰富,是高营养品质水稻育种和生产的较佳区域。  相似文献   

16.
寒地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也叫鞘腐病,是寒地稻作区发病危害仅次于稻瘟病的第二大病害,防治效果不好,可减产20%~50%,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特别对于种子繁育田的影响会更大,带病的种子播后就会带菌,导致苗床病害的发生。全面研究细菌性褐斑病,对于防治该病正确做出田间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稻作区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玉米粗缩病在我市部分地区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稻作区,已成为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通过对稻作区玉米粗缩病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在生产实践中找到了该病的发生机理和规律,并初步掌握了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鸿华 《吉林农业》2011,(8):63-64,66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是新水稻品种选育和推广过程的必要试验程序。文章以广西桂南稻作区具有代表性藤县农科所为试验试点,对13个晚造感光水稻品种进行了试点试验,以鉴定其丰产性、稳定性、外观品质和田间抗性等综合表现,为桂南水稻品种审定和合理利用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稻瘿蚊生态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稻瘿蚊为害十分猖獗,已成为我县粮食生产的重要障碍.影响稻瘿蚊重发生的因素很多,如气候、稻作、栽培技术等.但稻作混栽,播插期参差,食源丰富,有利稻瘿蚊各代大量繁殖,是造成稻瘿蚊大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县低海拔稻区稻作混栽十分严重,在同一片稻区有双季稻、单季稻、再生稻等多种稻作混栽,稻瘿蚊从1~5代都能找到丰富的食物和为害对象田.  相似文献   

20.
冷害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东北稻作区,低温冷害频繁发生造成水稻减产严重,及时准确监测和预报冷害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冷害类型和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和科学的预防措施,为东北稻作区科学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