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庆营 《齐鲁渔业》2007,24(12):5-5
海马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镇静安神、强身健体、舒筋活络、补肾壮强、消炎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素有"北方人参,南方海马"之说,又是珍贵的观赏鱼类和良好的装饰品材料,经济价值极高。我国沿海水域辽阔,人工养殖海马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 Kaup)属海龙科、海马属,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体较大,可达235 mm左右。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及台湾沿海。目前野生的海马日渐减少,已被列为《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二级保护动物。海马是最常见的水族箱养殖的观赏鱼类,大部分是从天然海域中捕捞的。采捕会对自然海域的生态环境和海马资源造成破坏。为减少对野生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相似文献   

3.
刘鑫  张东  林听听  周丽青 《水产学报》2020,44(6):907-914
为了解灰海马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便于今后开展灰海马的种质评价与鉴定、规模化人工繁育、亲缘关系研究及人工选育等工作,实验以雌雄灰海马的背鳍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浸泡和常规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借助Photoshop图像软件,将同源染色体配对、拼贴,做出染色体核型图。采用Image J软件的自定义曲线测量功能,以着丝粒的中心位置为起点,顺着染色体弯曲的形态,到染色体臂末端为终点,测量线段长度,得出图片中染色体的臂长,根据相同放大倍数下标尺的测量值,换算出染色体的实际臂长。根据臂比值,将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类后,得出灰海马的染色体核型公式。结果显示,灰海马的背鳍组织可作为其染色体制备的理想材料,实验选用的染色体制备方法能获得图像清晰、形态良好的细胞分裂相。此法简单、效果好,解决了海龙科鱼类染色体制备的难题;灰海马具有22对染色体,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44,雄鱼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sm+20st+22t,雌鱼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m+2sm+20st+21t,雌鱼存在性染色体异型的现象,因此灰海马的性染色体为ZW/ZZ型。  相似文献   

4.
用方正银鲫做母本,三杂交鲤[(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Fl×散鳞镜鲤]Fl做父本,在室内经人工催产、授精,孵化出异精雌核发育的子代(异育银鲫)。本试验亲鱼催产率83%,授精率60%,出苗率84%。  相似文献   

5.
黄光中 《内陆水产》1999,(11):21-22
水蛭,俗名蚂横,届环节动物门,蛙纲。医学所用蛙类主属颚蛙目中的医经科。目前,生产上养殖的大型品种有宽体金钱娃和柳叶虹等。水蛙干燥全体火药,富含水经素、肝素和抗血栓素等成分,有破血、逐淤、通经之功效,主治血栓病、无名肿毒、淋巴结核、以及跌打损伤、淤血阻滞等症,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近几年来,以水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已投入大量生产,成品已成为世界性紧俏药材。水蛙生产力强、繁殖极快、易于饲养管理,繁殖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少、效益高。因此,人工繁养水南前景广阔。l繁殖技术1.1繁殖习性水经雌雄同体、异体…  相似文献   

6.
乌鳢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均较高的名贵淡水鱼,由于人工大量繁殖中有许多问题仍没有解决,常规养殖仍靠捞取天然苗,养殖成本较高,给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带来困难,为了扩大养殖面积,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2000年5,6月份在金湖县水产试验场进行乌鳢人工繁殖试验,由于准备充分,试验获得了成功,投产10组亲鱼,获苗10万尾,现将试验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银皖鲫是以方正银鲫作母本,草鱼作父本,在适宜的温度下,经人工催产、受精和孵化,繁殖出的异源精子雌核发育的子代,亲鱼催产率100%。  相似文献   

8.
鳜鱼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又名桂鱼、黄鲈鱼。其肉质细嫩、味鲜美、少骨刺,素有“贵鱼”之称。由于鳜鱼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过去为养殖者所忌,列入“害鱼”之中,故未作人工养殖。自五十年代以来,国内许多水产科技工作者先后尝试对鳜鱼进行养殖试探,限于各种条件,迄今为止尚未见较完整的养殖技术加  相似文献   

9.
乌鳢人工繁殖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5月28日,选择17组乌鳢亲鱼,在孵化槽、产卵池进行人工催产孵化。用轮叶黑藻、水荷叶作鱼巢,一次注射DOM加LRH-A,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100%、82.9%、71.7%。共出苗20.8万尾。  相似文献   

10.
花(鱼骨)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2002年进行人工催产获得成功,利用养殖的子代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共催产942组,产卵828万粒,受精率83.9%,出苗568万尾,孵化率81.8%,为花(鱼骨)繁育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南方地区欧洲丁桂在人工养殖情况下,1年达到性成熟,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可进行人工繁殖,成熟亲鱼注射DOM LRH-A2就可产卵。2003年共催产亲鱼5批次,催产成功率为60%-100%,孵出水花60万尾,从水花至6cm左右鱼种的成活率为80%。初步确立了欧洲丁桂苗种规模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捕野生粗唇鮠成鱼,驯养培育半年,使之达到性成熟。采用鲤鱼脑垂体与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7℃~28℃的水温下,其效应时间为15 h,催产率达90%。粗唇鮠卵具强粘性,人工授精时用任氏液适当稀释,用网板粘卵,在“蜂巢式”孵化槽内微流水孵化。采用以上技术,卵的受精率为71%,胚胎发育时间为50 h。初孵仔鱼有3 d左右的附着期,出膜4 d后开口,其开口饵料为小型枝角类。  相似文献   

13.
真蛸人工繁殖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5年春、秋两季在福建省大成水产良种繁育试验中心开展了真蛸(Dctopus vulgaris)人工繁殖初步试验.引进本地海区真蛸亲体48头,获得受精卵216万粒,孵化出幼体139万头,在春季成功培育着底幼蛸121头.开口饵料配置试验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桡足类可作为真蛸幼体的开口饵料,以卤虫无节幼体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江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黄颡鱼(Pseudobagrus uachelli Richardson)的人工繁殖进行了初步试验,先用LRH-A2预备针催熟,再用1mgPG 2.5mgDOM 3.5μgLRH-A2混合催产,水温24-27℃下,效应时间为20-24h,产卵率可达97%,采用等渗液稀释磨碎的精巢,经人工授精,受精率达70%,采用塑料网片粘卵,在卵化环道内孵化,孵化率达94%,此外,对江黄颡自然繁殖的生态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滇池金线鲃全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 )、马来酸地欧酮(DOM)组成的混合催产剂对滇池金线鲃催产获得成功,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合的催产失败。采取两次注射催产效果明显,第一次用LRH-A2 2μg /Kg催熟,第二次用LRH-A2 8μg /Kg + DOM 3mg/Kg +HCG1000IU/Kg催产,效果较好;采取遮光孵化,孵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粗唇(鱼危)(Leiocassis crassilabrus Günther)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捕野生粗唇(鱼危)成鱼,驯养培育半年,使之达到性成熟.采用鲤鱼脑垂体与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7℃~28℃的水温下,其效应时间为15 h,催产率达90%.粗唇(鱼危)卵具强粘性,人工授精时用任氏液适当稀释,用网板粘卵,在"蜂巢式"孵化槽内微流水孵化.采用以上技术,卵的受精率为71%,胚胎发育时间为50 h.初孵仔鱼有3 d左右的附着期,出膜4 d后开口,其开口饵料为小型枝角类.  相似文献   

17.
采捕野生粗唇鮠成鱼,驯养培育半年,使之达到性成熟。采用鲤鱼脑垂体与释放激素类似物等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7℃~28℃的水温下,其效应时间为15h,催产率达90%。粗唇鮠卵具强粘性,人工授精时用任氏液适当稀释,用网板粘卵,在“蜂巢式”孵化槽内微流水孵化。采用以上技术,卵的受精率为71%,胚胎发育时间为50h。初孵仔鱼有3d左右的附着期,出膜4d后开口,其开口饵料为小型枝角类。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地区池养匙吻鲟人工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池塘人工培育的匙吻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的3尾雌鱼均能排卵,采取干法人工授精,共获受精卵27.2×10^4粒,受精率42.5%-80.3%,孵出仔鱼13.1×10^4尾,孵化率为12.2%-82.5%。结果表明,在福建省气候条件下,池塘人工培育的匙吻鲟亲鱼能够成熟并成功地进行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9.
巨魾人工繁殖初报与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魾(Bagarius yarrelli)为云南特有的大型底栖肉食性鱼类,分布于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水系.2012年3月24日人工繁殖试验成功,4月20日再次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获苗约1 000尾;观察记录了巨魾的胚胎发育过程.孵化水温27℃时,巨魾的出膜时间为20 h.  相似文献   

20.
丝尾鳠的驯养及人工繁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是分布于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水系的土著鱼类,近年来由于滥捕及澜沧江流域修建电站等原因,丝尾鳠野生资源日益稀缺,其市场经济价值和研究推广价值也随之提高.2005年起,在澜沧江的一级支流中采集野生亲本,并进行了驯养及人工繁殖研究.于2006年4月首次获得人工繁殖成功,至2009年已累计繁殖成功并培育出5cm以上苗种70余万尾.经过4年的技术改进,2009年催产6批、28组,催产率达到100%,授精率达到71%,孵化率达到88%.介绍了丝尾鳠从采集野生亲鱼到成功驯养的全过程,分析了采集、驯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成功驯养的基础上,探讨了野生丝尾鳠的人工催产繁殖及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