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温州蜜柑花芽形态分化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同时分析了8年生和2年生温州蜜柑树体秋春季叶片核酸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叶片RNA含量较高,在核酸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花原基分化初期,RNA含量和核酸总量均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花芽形成期DNA含量较低,形态分化期下降.束结果树叶片DNA含量高于成年树,且在核酸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花原基分化初期,结果树叶片RNA/DNA比值出现峰值,未结果树叶片RNA/DNA比值有相似变化,但峰值较小.核酸总量(包括RNA含量)及RNA/DNA比值结果树大于未结果树.  相似文献   

2.
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温州蜜柑花芽形态分化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同时用H2SO4—H2O2法分析了8年生和2年生树体秋春季叶片和茎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茎叶钾含量最高,氮次之,磷和钙较低,花芽分化初期,氮和钾含量均有峰值.未结果树氮峰值较低,钾较高,且峰值时间较迟.用80%乙醇加热法和蒽酮硫酸比色法分析了醇溶性糖,淀粉和全糖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醇溶性糖含量花芽形态分化前积累其后下降,淀粉含量秋冬和早春较低,花萼原基后上升,总糖含量花芽形态分化前同醇溶性糖相似,形态分化期波动大.未结果树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比结果树高,C/N比值比结果树高41.3%~63.3%.  相似文献   

3.
柑橘花芽分化期结果和未结果树氨基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冬春季结果树芽体发育, 同时分析了8年生和2年生树体秋春季叶片和茎氨基酸含量, 结果表明: 花芽形态分化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 上述组织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 含量高于1.2%的有脯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甘氨酸; 含量在1.2%~0.8%之间的有赖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吉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 含量低于0.8%的有酪氨酸、组氨酸、胱氨酸、蛋氨酸. 结果树脯氨酸含量秋冬季增加, 花芽原基形成前最高, 随后下降; 结果树茎中精氨酸含量在花萼形成期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 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及中等含量氨基酸花芽形态分化初期均上升, 花萼原基形成期后下降. 17种氨基酸及其总量结果树均显著高于未结果树.  相似文献   

4.
柑橘花芽分化期结果和未结果树氨基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冬春季结果树芽体发育,同时分析了8年生和2年生树体秋春季叶片和茎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花芽形态分化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上述组织均检测到17种氨基酸,含量高于1.2%的有脯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含量在1.2%~0.8%之间的有赖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吉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低于0.8%的有酪氨酸、组氨酸、胱氨酸、蛋氨酸.结果树脯氨酸含量秋冬季增加,花芽原基形成前最高,随后下降;结果树茎中精氨酸含量在花萼形成期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及中等含量氨基酸花芽形态分化初期均上升,花萼原基形成期后下降.17种氨基酸及其总量结果树均显著高于未结果树.  相似文献   

5.
苹果梨花芽分化期核酸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化测定的方法对苹果梨花芽分化的核酸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芽生理分化期核酸总量高,RNA高于DNA,RNA/DNA比值高,其核酸代谢模式为:RNA双峰,第1峰大于第2峰,DNA单峰,在RNA双峰之间,RNA/DNA呈双峰,蜂值出现时间与RNA双峰相同,第1峰远大于第2峰;花芽形态分化过程中,RNA和DNA变化动态相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呈增加趋势,RNA高于DNA,雄蕊和紫蕊分化期含量最高,形态分化结束时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苹果二倍体品种富士(Malus pumila cv.Fuji,2n)、三倍体品种乔纳金(Malus pumila cv.Jonagold,3n)和四倍体品种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4n)为试材,对不同倍性苹果花芽分化过程花芽中核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倍体与二倍体花芽中DNA、RNA和总核酸含量及DNA/RNA值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同一分化期,多倍体花芽中DNA、RNA和总核酸的含量比二倍体明显增加;但对花芽中RNA/DNA值的研究表明,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花芽的RNA/DNA值增高,但增高幅度不大,四倍体花芽的RNA/DNA值却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温州蜜柑花芽形态分化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同时用H_2SO_4-H_2O_2法分析了8年生和2 年生树体秋春季叶片和茎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茎叶钾含量最高,氮次之,磷和钙较低,花芽分化初期,氮和钾含量均有峰值.未结果树氮峰值较低,钾较高,且峰值时间较迟.用80%乙醇加热法和蒽酮硫酸比色法分析了醇溶性糖,淀粉和全糖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醇溶性糖含量花芽形态分化前积累其后下降,淀粉含量秋冬和早春较低,花萼原基后上升,总糖含量花芽形态分化前同醇溶性糖相似,形态分化期波动大.未结果树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比结果树高,C/N比值比结果树高41.3%~63.3%.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and nutrition in satsuma orange(Citrus unshiu Marc.)trees,the mineral elements and carbohydrate in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bearing trees(8-year-old)and non-bearing trees(2-year-old)were measured from September to April.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occurred from early March to mid-April.In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bearing trees K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N,while P and Ca contents were comparatively low.At the early stage of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K and N contents were both up to the highest value.Compared with the bearing trees,the non-bearing trees had lower N peak and higher K peak,which occurred at a later date.The 80%ethanol soluble sugar contents kept increasing until the stage of flower bud formation and declined thereafter.Anthrone and sulfuric acid colorimetry showed that starch content was low from September to early spring and increased at the stage of the interspace of flower bud formation.Total sugar content was similar to the ethanol soluble sugar before flower bud formation.Carbohydrate content in the non-bearing trees was higher than in the bearing trees and the C/N rate was 41.3%~63.3 0% higher.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瓜1~7d苗龄子叶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表明,子叶中淀粉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1~6d苗龄的可溶性糖含量快速上升,随后急剧下降.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苗龄1~5d也快速上升,随后也急剧下降.苗龄6、7d时的蛋白带比之苗龄5d以前少一条分子量较小的带.子叶细胞的DNA含量基本保持恒定,但RNA含量和RNA/DNA比值在苗龄5d前很快上升,随后急剧下降.这些结果暗示子叶为黄瓜幼苗花原基分化提供了所需的碳架和氨基酸等.子叶的生理生化状态与花芽的分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温州蜜柑叶片中氮、磷、钾的周年规律性变化;认为花芽形态分化期(一月)叶片营养组分与产量有直接相关;提出了丰产温州蜜柑一月份叶片氮、磷、钾的含量指标。 1、温州蜜柑春梢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氮素以花芽生理分化期(九月)为最高,幼果期(五月)次之,花芽形态分化期(一月)最低。当年开花结果多时,也有出现九月叶片含氮量低于五月,或五月叶片含氮量低于一月的情况。春梢叶片中含磷、钾量均以四、五月为最高,随着叶今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至翌年一月~三月为最低,在结果多时,也有出现九月叶片含磷、钾量低于一月的情况。 2、我们认为,温州蜜柑叶片分析的采叶时期以花芽形态分化期(一月)摘取去年春梢营养枝叶片为宜。此时营养组分对当年的产量有明显的正相关。而五月、九月叶片营养含量常因开花结果量多少而波动。 3、温州蜜柑的丰产营养指标,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初步认为,花芽形态分化期(一月)叶片含氮量应为2.7%(占干物质重)以上,至少不低于2.5%水平;叶片含磷量应为0.16%以上;叶片含钾量应为1.0~1.5%。氮、钾比率以1.91—2.80为宜。花芽生理分化期(九月)叶片营养含量与翌年产量尚看不出其相关性,但叶片含磷量高有提高翌年座果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孙阎  H.A.Цapeнк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12-4513,4585
[目的]研究三花龙胆花芽分化过程,阐明其花芽发育规律及花芽分化与外部形态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石蜡切片法对三花龙胆花芽进行显微观察。[结果]三花龙胆花芽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时期,即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花芽分化从5月初开始至6月上旬基本完成,历时约40 d。其植株发育到10~11节时,花芽开始分化,花芽分化与植高关系不大。[结论]该研究为制定三花龙胆丰产栽培措施、品种培育及花期调控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20.
6月份 做好夏蝗、一代玉米螟、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1)6月上旬是夏蝗防治的最佳适期,在蝗情侦察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及时防治可确保蝗虫不起飞危害.各区县除了国有荒地为区县植保站进行蝗虫监测及防治外,农田蝗虫监测及防治由农民自觉进行,若发生蝗情应及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汇报和咨询,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