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林市在推广大豆"平播垄管"、"缩垄增行"、"早晚密"、"精量播种"、"三垄栽培"、"窄行密植"等栽培技术过程中,对大豆高产优质栽培进行不断研究探索,近几年逐步形成了大豆"大矮密"保护性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随着一些矮杆型品种的育成,又经过今年干旱的考验,这项栽培技术日臻成熟.大豆"大矮密"栽培技术,即是采用合丰51号等矮杆品种,实行130厘米大垄六行(三双行)密植,垄底全方位超深松,垄体分层一次性施缓释肥,原茬早播、浅播,旋转锄机械除草,中耕垄沟深松,机械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第二年原垄卡种大豆、小麦或大豆.大矮密栽培实行深层和原层耕作,实现耕作水利,是旱作保护性耕作栽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大豆栽培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杨岗镇在推广大豆"平播垄管"、"缩垄增行"、"早晚密"、"精量播种"、"三垄栽培"、"窄行密植"等栽培技术过程中,对大豆高产优质栽培进行不断研究探索,近几年逐步形成了大豆"大矮密"保护性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随着一些矮杆型品种的育成,又经过2008年干旱的考验,这项栽培技术日臻成熟.大豆"大矮密"栽培技术,即是采用合丰51号等矮杆品种,实行130 cm大垄六行(三双  相似文献   

3.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使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以机械深松、深施化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作为大豆主产区,该项技术已普遍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大豆"垄三"栽培的增产机理和主要技术措施和配套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2BD-7型多功能精密耕播机是与大豆“暗垄密”高产栽培技术相配套的播种机械,该机施肥采用滑刀式开沟器,可实现种、底肥的分层施撒;播种采用双条精量点播,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工序。生产试验表明,各行排量一致性、总排量稳定性均达到国标对播种大豆的播种质量指标。各项技术性能满足大豆“暗垄密”高产栽培技术所提出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整机工艺特点该机具吸收垄耕精播机和条播机的技术优点,把垄耕精播机的精量播种技术,分层施肥技术,垄体深松技术进行综合总结运用。可实现大豆三垄栽培;大豆窄行宽台侧深施肥栽培;小麦15公分和17公分侧深施肥宽窄行间作,具有一机多用,一机多能的技术特点。二、不同模式特点及应用效果1.三垄栽培该机具引进为M160拖拉机配套。即可进行常规65~75公分垄的三垄栽培作业,又可实现原茬起垄作业。(1)该机采用窝孔毛刷轮排种器,立式单片开沟器。单垄行距17公分。开沟圆盘直径为35厘米,夹角为14度。排种器是八一农垦大学专利产品,窝孔毛刷轮式,…  相似文献   

6.
大豆栽培制约其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不同的栽培方式对大豆的产量影响就很大.大豆的栽培方式从单一的平播后起垄开始,逐步发展到垄三、平窄密、小垄密、大垄密.栽培方式的发展受农业机械的影响,有很多看好的农业技术,没有相配套的农业机械和机具.大豆大垄精密零速播种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不相匹配的缺陷,使农技与农机更加有效的结合起来,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南麓,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虎林,古为肃慎地,是赫哲族世居地。虎林市地广人稀,是一个以农业、绿色食品产业、边境贸易、旅游业、等产业为主的新兴口岸城市。虎林市伟光乡在推广大豆"早晚密"、"精量播种"、"平播垄管"、"缩垄增行"、"三垄栽培"、"窄行密植"等栽培技术过程中,对大豆高产优质栽培不断进行研究探索,逐步形成了大豆"大矮密"保护性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随着一些适宜密植的矮杆  相似文献   

8.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这项新技术是在黑龙江省推广大豆精量种(精播和深施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借鉴了"八一"农垦大学研制"三垄"耕播机能进行土壤深松的作法,结合20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推广深松耕法的成功经验,使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有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大豆栽培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其中推广面积最大,对提高大豆生产水平有着决定作用的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大豆"垄三"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发展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使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以机械深松、深施化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作为大豆主产区,该项技术已普遍推广应用并  相似文献   

10.
大豆不同机具播法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不同农机具播法对大豆生产的增产潜力找出适合当地大豆种植的播种方法以发挥, ,高油大豆的最大增产潜力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垄三栽培大垄密平窄密机械精量 、 、 、点播大犁扣种对照5 个处理采取随机排列 、 ( ) ,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东北垄作区大豆机械化种植的农艺要求,优化组合大豆"垄三"栽培等多项农艺措施,设计了一种大豆变量施肥播种机,该机适用于大豆垄上栽培技术,可实现变量深施肥、高速气吸精密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为大豆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装备支撑。本文重点介绍了该播种机的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机构,并对该机的播种性能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大豆精量播种的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适应性,旨在为东北地区大豆精量播种机技术的改进和研发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摸索出"暗垄密"大豆机械化配套高产栽培模式,平均每667米2(1亩)产量达到225公斤,和一般栽培技术相比,每667米2增产33.75公斤.目前这套技术通过了鉴定."暗垄密"模式是指平播、窄行、密植,在总结三垄栽培模式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先进的大豆平播技术,平播以后不起垄台,但是采用深松、分层施肥和精量点播等垄上三项技术.专家指出,这项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有创新,对生产有指导作用,取得了节约成本、增产增收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东北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10~2011年试验表明,大豆"三垄栽培"和"大垄密"栽培模式,在施肥比例N∶P∶K=1∶1.5∶0.5,施肥纯量210~270kg/hm2范围内,大豆的产量与施肥呈正相关,其中"大垄密"增产6.0%~15.9%,"三垄栽培"增产9.7%~14.7%;在相同施肥量级的情况下,大豆"大垄密"较"三垄栽培"增产9.4%~12.3%。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友谊农场大豆种植在1.3米宽台密植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探索推广1.1米宽台密植栽培技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管理模式,统一技术措施,配套"马克"、"格兰"等进口播种机精量匀播,窄轮胎田间作业等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试验结果显示,1.1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与原垄卡、小垄密、1.3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抗倒伏、产量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正>东北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同时在不同生态地区研究组装并推广适宜的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大豆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与机械化,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 东北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同时在不同生态地区研究组装并推广适宜的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大豆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与机械化,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相似文献   

18.
2001年4月,我们利用八五二机械厂产5.4通用机进行了大豆"垄上三行"和"小垄密"播种机械改装,并利用改装机进行了多地块、多品种作业试验.  相似文献   

19.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开展了适宜的大豆品种和栽培模式筛选试验,对66个从中国引进的大豆品种和3种大豆栽培模式(三垄栽培模式、1.1m宽窄密栽培模式和平播栽培模式)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大豆品种产量表现好,公顷产量超过4500kg的有22个,3000~4500kg的有38个,绝大多数供试品种产量均超过了当地主栽品种。3种栽培模式产量结果表明,1.1m宽窄密和三垄栽培模式产量明显高于当地主推模式(平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2BLJ系列精密零速播种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大豆“三垄栽培”、“大垄密栽培”、“深窄密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的需要,为了提高播种均匀度,研制了2BLJ系列精密零速播种器。介绍了该播种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应用范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