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重迎茬种植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减产6.1%-19.0%,大豆根腐病与孢囊线虫病危害加重发展蔓延、杂草数量较正茬豆田增加了69.15%,难治的阔叶杂草大量繁衍约占全田杂草68.37%。试验证明采取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石灰改土,大豆增产13.8%、11.8%、7.6%,是控制重迎茬危害可行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绿神"植物光合促进素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植物光合促进素在大豆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明确了不同浓度及不同喷肥时期对大豆光合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肥的各处理光合生理性状及产量均好于喷清水对照,结英期叶面积指数增加0.0797-2.5343,干物质增加16.11-86.13g/m^2,光合势增加0.74%-36.76%;净光合生产率增加0.62%-16.4%,产量增加1.72%-17.9%,各处理以1:800喷肥三次(分枝期、初花期、结英期)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邱振英  杜懋国 《大豆科学》1994,13(4):357-364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大豆采用带作少耕栽培,使垄体增大,耕翻次数减少,土壤保水能力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21.1%,带作穴播由于垄间距离增加,边际效应明显,株,行间相对风速分别增加36-89%和66-156%,冠层内CO2浓度提高10.1-40.0%,光合强度增加38.6%,光能利用率提高13.7%,耕层土壤温度提高0.1-0.6℃。半干旱地区大豆带作少耕栽培落花率减少年4.7%,落英率减少6.5%  相似文献   

4.
重迎茬大豆栽培施氮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重迎茬大豆根部易受病虫危害,吸收氮素营养和固氮能力减弱。通过施氮肥试验,研究出一整套重迎茬条件下施氮技术。重迎茬大豆施氮有增产作用,迎茬施氮增产1.9%-9.71%。适宜施氮量54kg/hm^2其中1/2作追肥;重茬大豆施氮增产7.22%-12.6%,适宜施氮量54kg/hm^2,其中1/3作追肥。在大豆出复叶时2次追肥施尿素可增产9.4%-12.5%。出现“黄萎”症状时喷施增产为12.7%-16.8%。建议生产上采用此技术。  相似文献   

5.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根瘤量及其固氮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顶式气室控制CO2浓度,对盆栽大豆进行试验测定,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根系,重点是根瘤量和根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促进了大豆根系生长,大豆根体积、主根长、根鲜重均呈增长趋势,根冠比增加。CO2浓度为450、550、650和750μmol/mol时,与大气CO2背景浓度相比,在初花期,大豆根瘤数分别增加6.1%、15.9%、19.2%和26.5%,其中主根根瘤数增加较为显著,至鼓粒期,根瘤数增加幅度为7.8%~48.0%,增幅较初花期大,其中侧根根瘤量增加更多。同时,高CO2水平下,根瘤鲜重的变化与根瘤数基本一致。4种高CO2浓度下,初花期根瘤比固氮活性提高10.1%~24.0%,大于鼓粒期的6.0%~13.4%的增加幅度;单株根瘤固氮活性初花期增加10.6%~55.7%,鼓粒期则提高了20.0%~73.9%。  相似文献   

6.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杰  张颖 《大豆科技》2002,(1):10-10,14
有机-无机复合混肥能够促进大豆的生长发育,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大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25.0kg增长11.1%,粗蛋白质提高1.04%,而粗脂肪下降0.2%,因此,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提高大豆产量和生产高蛋白大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多元大豆专用肥的施用效果,莆田市农科所在莆田市主要大豆产区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施用多元大豆专用肥比常规施肥增产20.7%-23.8%,肥料成本降低33.3%-40.0%,增收1382-1465元/hm^2.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大豆重迎茬级解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洪睿  刘英华 《大豆科学》1997,16(4):355-359
1995-1996两年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的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了大豆重迎茬缓解剂的筛选试验。试验表明,一些缓解剂对重迎茬大豆的根腐病或根蛇潜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大部分缓解剂能促进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和要瘤数量,增产幅度在3.6%-17.4%,其中大豆微复药肥Ⅰ号最好。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重迎茬条件下大豆施磷的增产效果,在满足施氮基础上,施磷有增产作用,迎茬增产16.6%-62.5%,重茬增产13.3%-49.5%。使用叶面施肥,可以弥补减轻根系吸收和运输功能减弱造成的损失,平均迎茬增产7%,重茬增产10.10%。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综合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生物肥、化学肥料组合施肥技术对大豆产量、经济效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施肥各处理较单纯化肥,产量提高1.70%-8.0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6-0.2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A处理比照增加18.8%。  相似文献   

11.
大豆经磁化处理后,可使大豆出苗势增强,出苗期提前,降低株高,早熟1-2d。还有提高结荚率、提高产量的效果。其中磁化时间20min,增产可达15.2%。  相似文献   

12.
孟英 《北方水稻》2004,(2):16-18
在30℃、20℃、15℃条件下,进行穞生稻、上育427、松97-98、牡丹江19、东农416的发芽试验,结果在15℃穞生稻的芽率仍高达91%,表现出很强的发芽能力;另外模仿秋翻整地,将穞生稻、上育427和松97-98分别放入地下10、20、30cm越冬,第二年春季正常播种、插秧,结果安全越冬后的穞生稻芽率和长势明显好于上育427和松97-98,两个试验均证明穞生稻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为黑龙江省培育高抗寒品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的喷施试验,表明“碧护”能显著提高香蕉的抗叶斑病力和抗寒力,消除或减轻田间肥害或药害,促进香蕉平衡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能,而对蕉株及其生长发育均无任何不良影响。“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使用是安全的,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WU Xue-ting(School of Aircraft Engineering,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00)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戊唑醇的室内毒力、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菌丝干重、菌丝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菌核致病力和菌丝体细胞膜电导率。结果表明:戊唑醇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EC50和EC90值分别为1.3μg/mL和11.2μg/mL;用戊唑醇处理后,菌丝体干重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菌核萌发率和致病力均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戊唑醇对菌丝体电导率无影响,但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表明戊唑醇通过抑制菌丝干重、菌核萌发率、蛋白质含量和致病力而控制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宝佳高科技有机液肥,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强水稻的光合效率,抑制病虫害,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张玉军 《北方水稻》2010,40(4):44-46
通过几年来生产实践,阐述建三江分局水稻旱育秧田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规范化建设、智能化监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模式化栽培体系,总结和探索黑龙江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生产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寒地水稻育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阿里亚娜、阿高斯、汉姆斯、范妮4个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高产稳产性试验,选出阿里亚娜为大面积推广品种,阿高斯为搭配品种,汉姆斯和范妮为继续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19.
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儿茶素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EGCG促氧化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细胞实验中EGCG的促氧化作用进行综述。EGCG在细胞培养基中发生自动氧化可以形成细胞外氧化应激环境,这种自动氧化受到培养基种类、EGCG浓度与处理时间、血清含量及p H值等因素影响。在细胞内,EGCG直接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和线粒体ROS,或者通过Fenton反应间接产生OH-。EGCG可以影响细胞内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与表面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传递,从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20.
嗪草酮及其混剂对马铃薯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嗪草酮(metribuzine)是近年来开发的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它能有效的防除大豆田及马铃薯田的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阔叶杂草[1]。嗪草酮的用量和土壤条件决定其除草效果,同时影响它对作物安全性。嗪草酮对大豆个别品种敏感,而且往往在低洼地多雨潮湿条件药害加重[2,3]。在我省低温、冷凉条件下,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