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3414”设计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了配施不同的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Oryza sativa)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各处理产量差异达0.01显著水平,与处理6(N2P2K2)相比,除处理10(N2P2K3)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均达极显著水平;最大施肥量为N16.12kg/667m^2、P4.26kg/667m^2、K10.56kg/667m^2、相对应的最高产量为503.86kg/667m^2、505.61kg/667m^2、513.94kg/667m^2;推荐水稻施肥量为N14.22kg/667m^2、P4.14kg/667m^2、K9.65kg/667m^2,相对应的最佳经济产量为501.54kg/667m^2、505.49kg/667m^2、512.94kg/667m^2。  相似文献   

2.
高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46-148
研究了不同密度、氮肥运筹对多穗型高产小麦烟农19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多穗型品种烟农19的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之增加;随着氮肥用量后移,越冬苗数、返青苗数、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均呈下降的趋势,成穗率呈上升趋势;烟农19的基本苗为30万/667m^2时,基追比例5∶5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18480.16kg/hm^2。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与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稻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种施氮量、三种基本苗对机插超级粳稻武粳15产量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基本苗,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量,产量与各时期的干物重、LAI、茎蘖数、有效穗随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20kg/667m2及6万苗/667m2、22kg/667m2及4万苗/667m2、22kg/667m2及6万苗/667m2处理产量较高,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与之相反。可见,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增加基本苗或在较高施氮水平下减少基本苗,能够促进或控制群体总量的目的,增加有效分蘖的比例,建立合理协调的高光效群体,实现高产。综合来看,20kg/667m2及6万苗/667m2(A2B3)、22kg/667m2及4万苗/667m2(A3B2)、22kg/667m2及6万苗/667m2(A3B3)的处理,既促进了稻苗个体生长,又能协调群体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是较理想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氮素对超级稻的产量及各种性状有重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量的处理中,差异显著,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每667m^2施氮10-18kg,超级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等因素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18kg/667m^2氮素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6.4%。  相似文献   

5.
氮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质品种、W45为材料研究了不周施氮时期和不同施氮比例条件下水稻单株产量、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系数与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食味值与蛋自质含量、粉状粒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粉状粒百分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10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N1处理的稻米食味值最高。即种植W45水稻品种,在总施肥量P2O510.8kg/(667m^2),K2O10kg/(667m^2),N18.4kg/(667m^2)的条件下,如果只要求优质,应该选择N1处理的底肥:蘖肥:穗肥=7:3:0的施氮比例;如果只要求高产或既要求高产又要求优质,应该选择N10处理的底肥:蘖肥:穗肥=3:4:3的旅氮比例。  相似文献   

6.
氮素基蘖穗肥施入比例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基蘖肥施入比例,可提高水稻群体最高茎蘖数与齐穗期有效叶面积率、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穗肥施入比例,可提高水稻茎蘖成穗率与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净光合速率,可提高齐穗后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颖花量及收获指数随着穗肥施入比例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在每667 m2施氮(N)18 kg的前提下,氮素基蘖穗肥比例20:50:30的处理获得最高单产为每667m2 762.1 kg.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郯城县早播稀植、产量超过650kg/667㎡的高产麦田,种植密度已降至基本苗3万株/667㎡。该密度条件下,不同行株距配置试验结果表明,行距15.0cm×株距15.0cm的X_4处理是未来小麦生产中最可取的配置。它越冬前个体生长健壮,平均单株茎蘖数达到14.90个,成穗率高达80.58%,折合667㎡产量达到747.16kg,居4个试验处理的第一位,与目前生产中普遍采用的行距25.0cm×株距9.0cm—X_2(CK)处理比较,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1小麦烟农19特征特性。产量指标:667平方米产500千克。有效穗36-38万,每穗35-37粒,千粒重38-40克。出苗期为10月中旬,基本苗12-15万。越冬期(12月20日),6叶1心至7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每667平方米茎蘖50-60万。返青期,单株分蘖3~4个,667平方米总茎蘖数60-70万。拔节期.每667平方米总茎蘖80-90万,最高不超过100万。抽穗期,主茎绿叶4~5片,667平方米总茎蘖数50万左右。成熟期,植株落黄正常,667平方米成穗36-38万,每穗总小穗数20-22个,结实小穗18个左右。  相似文献   

9.
1小麦烟农19特征特性 产量指标:667平方米产500千克.有效穗36~38万,每穗35~37粒,千粒重38~40克.出苗期为10月中旬,基本苗12~15万.越冬期(12月20日),6叶1心至7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每667平方米茎蘖50~60万.返青期,单株分蘖3~4个,667平方米总茎蘖数60~70万.拔节期,每667平方米总茎蘖80~90万,最高不超过100万.抽穗期,主茎绿叶4~5片,667平方米总茎蘖数50万左右.成熟期,植株落黄正常,667平方米成穗36~38万,每穗总小穗数20~22个,结实小穗18个左右.  相似文献   

10.
进行中稻氮肥的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以6∶4的处理中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657.5 kg,显著高于基蘖肥与穗肥7∶3的处理,极显著高于不氮肥的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6,(2):12-13
本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探讨研究了水源灌溉保证地区种植杂交水稻不同时期控水晒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晒田处理产量最高,为813.2 kg/667m~2,比对照增产22.73%;其次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1叶处理,为782.6kg/667m~2,比对照增产18.11%;第三是茎蘖苗达预期穗数90%处理,为721.3 kg/667m~2,比对照增产8.86%;第四是茎蘖苗达预期穗数80%处理,为687.3 kg/667m~2,比对照增产3.73%;最低是对照不晒田,一直灌水处理,为662.6 kg/667m~2。由此可见,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或稍前晒田,能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产,可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的密度和株高正交试验,研究和分析在新疆博州棉田密度和株高对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最佳效应。主要采用了两因素三水平正交组合设计随机区组排例的方法进行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处理为(A282)667m^2折合籽棉产量达到378.33(kg),比其他处理组合增产幅度10.59~182.55kg,增产率幅度为2.88%~93.2%,产量最低的处理为(AIB3)667m^2折合籽棉产量195.78kg。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株高间和密度间差异均为达到了显著水平,处理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建议在667m^2株数1.6万株,株高控制在65cm情况下,棉花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适宜中筋小麦光明麦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光明麦1号群体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光明麦1号群体茎蘖数、籽粒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施氮水平下,基追比例为5∶5的处理成熟期茎蘖数和茎蘖成穗率最高;籽粒产量也显著高于基追比例为6∶4、7∶3、8∶2的处理。[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300 kg/hm2、基追比例为5∶5时,穗下节间长占总长比例最高,籽粒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将不同施氮量(6.5kg/667m^2、7.5kg/667m^2、8.5kg/667m^2)对K326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生育进程及大田生育期一致,较往年有所延迟;农艺性状以处理C(纯氮8.5kg/667m^2)和处理D(常规施肥)表现优于其他处理;在经济性状上,以处理C(纯氮8.5kg/667m^2)产量较高、产值最大、均价最高,分别为108.24kg/667m^2、1684.85元/667m^2、15.57元/b;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以处理C(纯氮8.5kg/667m^2)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用二甲四氯、“920”不同用量处理杂交中稻,研究其对生育期、干物质含量、节间长宽、经济性状、产量的影响,总结出用“920”、二甲四氯处理使水稻生育期延迟,有效茎蘖数及有效穗也随之减少、增加基部节间长度,不利于抗倒伏,喷施920能增加结实率,随着用量增大结实率降低,喷施二甲四氯能降低结实率:以每667m^2喷施二甲四氯400ml能增产,每667m^2喷施“920”2g减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上在栽后20d对超过预期镌数的茎蘖苗喷适量的二甲四氯,有一定的控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给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a以‘洛麦2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个行距和3个播量对其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小麦籽粒产量表现为行距15cm最高,较行距10cm和行距20cm高2.13%和8.84%,茎蘖数表现拔节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叶面积指数(LAI)表现越冬期和起身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花后30d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粒质量叶比和粒数叶比表现为行距10cm和行距15cm高于行距20cm,结实粒表现为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不同播量间,产量表现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高于375kg·hm~(-2)播量,分别较375kg·hm~(-2)播量高3.45%和5.92%,粒质量叶比表现为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显著高于375kg·hm~(-2)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无显著差异。不同行距下各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表现各有区别,产量以行距15cm配置播量150kg·hm~(-2)为最高,达8 750.43kg·hm~(-2)。在‘洛麦23'推广应用中,可以适当调控行距和播量,做到种法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在肥料、农技操作等都相同的前提下,以油研10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株7500/667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超出这范围后,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减少。试验的6种密度中,以双株75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为196.5kg/667m^2,与其他5种栽培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单株5000株/667m^2产量最低,为112.5kg/667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陕西咸阳地区小麦的适宜用氮量,在咸阳农科院试验田设置五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小偃22的分蘖成穗、株高、生育期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后冬、春分蘖数增多、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产量增大。春分蘖最多、株高最高为N2处理,生育期最长为N5处理,各施氮处理667 m2穗数、穗粒数均较不施氮肥处理增加,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笔者试验中施氮量为240 kg·hm-2时产量最高,但与施氮量在180 kg·hm-2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杂交籼稻新组合丰优香占优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丰优香占是一个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突出表现为米质优。与汕优63相比,相同栽培条件下,产量增加6%~8%。针对丰优香占分蘖性偏弱、成穗数较少的特点。确定其优质高产栽培策略:在发挥大穗优势的基础上,主攻足穗、争结实率,稳定提高干粒重。其栽培措施为:足肥稀播培育多蘖壮秧,8叶期秧苗单株带蘖力争达到3.0个以上,栽足基本苗争穗数,每667m^2栽1.5万~2.0万穴、6万~8万基本茎蘖苗,适当降低施氮量,中等肥力地区产量600kg/667m^2以上的适宜施氮量为13.0~15.0kg/667m^2,同时氮、磷、钾肥配施,多施有机肥保品质,实施无公害病虫防治,生产优质安全放心稻米。  相似文献   

20.
以晚粳稻新品种宁84为供试材料,于2015年在宁波进行了不同施氮量(0、12、15、18 kg/667 m~2)和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基蘖肥∶穗肥=6∶4、7∶3、8∶2、9∶1)对宁84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宁84在浙江省中上地力田块做单季晚稻栽培时,其最佳处理组合为施氮量15 kg/667 m2、基蘖肥∶穗肥=6∶4;在此组合条件下,宁84的经济性状较协调,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