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21,(5)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的一种常见疾病类型,也被称之为产后瘫痪。其疾病主要症状为奶牛的体温迅速下降,出现吞咽困难和行动困难,呈现卧地不起的姿态,四肢开始失去知觉,体内的血钙水平迅速下降。奶牛的生产瘫痪比较容易出现在高产奶牛身上,初次生产的奶牛发病率较低。其病因构成较为复杂,只能根据奶牛发病的具体症状对其进行治疗。对产后瘫痪的奶牛进行及时的治疗并在日常的管理中做好积极的防范措施,不仅能保障奶牛的健康,更能够确保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奶牛生产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防止措施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奶牛生产瘫痪和奶牛酮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生产瘫痪和奶牛酮病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多发病。两种疾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临诊时两种病容易混淆。1两种病的相同点(1)都属于产科病;(2)都发生于高产奶牛,特别是3~6胎次的高产奶牛,低产奶牛极少发生;(3)都属于营养代谢病,因营养失衡引起;(4)都有瘫痪症状,卧地后不能自行起立;(5)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2两种病的不同点2.1发病原因不同生产瘫痪系因血钙降低所致,并兼有血磷血镁降低的原因;奶牛酮病系分娩前后血糖浓度突然急剧降低所致,也可能与大脑皮层缺氧有关的。2.2发病时段不同生产瘫痪在产犊后1~2d发病,最短的在产后数小时…  相似文献   

3.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  相似文献   

4.
<正>酮病是反刍动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生成障碍而发生的以硐血、酮尿、酮乳和低血糖为特征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分别以消耗性症状或神经性症状为其主要特征。奶牛发病后产奶量明显下降、发情延迟、受胎率降低,所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有些病牛久治不愈或反复发病、终致淘汰,给奶牛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8)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奶牛采食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类饲料,致使其瘤胃内容物异常发酵生成乳酸并大量蓄积而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性疾病。病牛以消化紊乱、瘫痪和休克为主要特征。该病以采食量大的高产奶牛最易发生,产前、产后数天内多发,特别急性的常无任何症状,于采食后35 h死亡,一旦发生该病,将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制约奶产业的快速发展。文章对该病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以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养殖中常遇到的疾病之一,防治不当,易致奶牛死亡,给奶牛业造成很大损失。笔者根据十多年奶牛临床诊疗经验,对奶牛生产瘫痪病的病因、症状、防治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防治奶牛生产瘫痪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奶产业发展过程中,养殖户由于受到养殖场地、资金、技术的限制,许多营养代谢性疾病常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制约着奶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对奶牛生产瘫痪这一常发病的病因、机理、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仅供参考。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重要代谢疾病,该病又称乳热、分娩  相似文献   

8.
<正>生产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乳热症,中兽医称为胎风或产后风,是奶牛分娩后72h内多发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它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是一种营养代谢病,其发病后会造成奶牛的消化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奶牛出现瘫痪甚至死亡。对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剖析,可以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5,(12)
2011-2013年调查了得力康凤翔、岐山5250头奶牛,奶牛临床瘫痪综合症疾病总发病率3.2%(168/5250)有11种之多。春季发病率最高,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发病率最高为生产瘫痪,占发病数的29.1%(49/168),其次为风湿性轻瘫21.4%(36/168),创伤性网胃心包炎为11.3%(19/168),蹄炎性瘫痪为8.9%(15/168)等。主要原因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和代谢性障碍、运动不足及继发慢性消耗性疾病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5,(12)
德宏奶水牛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德宏州用本地的德宏水牛与印度的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杂交育成的一种奶、肉、役兼用的水牛。育成的奶水牛,在用于挤奶的同时,还可役用。产后酸中毒是近年来在奶水牛产后发生的一种疾病,患病奶牛都发生于产后3 d内,而且都是高产或有难产史的奶牛。该病发生迅速,病初奶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肌肉震颤,瘤胃蠕动音减弱,步态蹒跚,站立不稳,喜卧。后期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流涎,瘤胃蠕动音消失,病牛趴卧不起,排水样稀便,有酸臭味,有的有时有血丝。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牛死亡。  相似文献   

12.
李增池 《畜禽业》2012,(4):74-75
<正>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突发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其特征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大多发生于3~6胎(5~9岁)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此病大多数发生在顺产后的头三天内(多数发生在产后12~48 h),而且多数发病牛膘情较好,有此膘肥体壮牛亦易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创伤性心包炎是由于金属物混杂在饲料内,多系继发于创伤性网胃炎之后,来自网胃内的尖锐金属异物,刺空胃壁及毗邻的膈肌而刺人心包引起心包感染发病,病牛精神浓郁,下坡运动时病牛表现疼痛,呈现不安,退让起卧时谨慎,甚至呻吟,如不及时治疗,大多数病牛以死亡告终。  相似文献   

14.
奶牛生产瘫痪和奶牛酮病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多发病。两种疾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临诊时两种病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5.
张蕾  金霞  李伟 《畜禽业》2010,(6):82-83
<正>奶牛乳房炎是指奶牛的乳房受到了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炎性疾病,是奶牛的多发病。奶牛乳房炎不仅造成产奶量下降、奶品质降低、奶牛过早淘汰,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因为病牛的乳汁含有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残留药物等,对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4,(2)
<正>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物理因素或化学刺激引起的奶牛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的疾病。不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严重的或者治疗不当的可造成乳腺坏死,继而造成奶牛非年龄老化而淘汰,经济损失相当严重。为摸清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提供科学和防治对策,我们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17.
母猪瘫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1? 发病时间与症状   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d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乳热也叫生产瘫痪,是奶牛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虽然有年龄和品种的原因,但主要是日粮营养不平衡造成。常在分娩前后突然发病。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且多出现于3-6胎的高产胎次,并且受干奶期饲喂水平的影响较大。患过产乳热的奶牛以后产犊时容易再发此病。作者在临床上采用补充血钙浓度疗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7,(11):40-41
秋季正值奶牛繁殖季节和泌乳高峰期,季节性高发病可导致奶牛综合生产性能,特别是泌乳量大幅下降。结合规模化奶牛养殖生产实践,总结出秋季重在抓好"环境控制、季节性高发病综合防治"两方面管理,提出实用性经验措施供业内同仁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1 发病情况及症状 2006年5月份,环翠区羊亭镇一奶牛饲养户的的一头奶牛产犊后,为预防感染,自行注射青霉素1600万U,30%安乃近50mL,用药15min后,奶牛全身出汗,肌肉震颤,后站立不稳,自行卧地,两眼睑肿胀,并大量流泪,乳房由红白相间地充血,迅速变成弥漫性绀紫,呼吸急促60次/min,心搏动105次/min,体温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