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琪 《畜禽业》2024,(3):38-41
牦牛虽然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防控优势,但仍会感染各种疫病。分析了现阶段九寨沟县牦牛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从牛场选址、防疫设施、免疫接种、饲养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为牦牛疫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促进牦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0,(9)
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控措施进行简要概述,以供青海省的牦牛养殖人员做参考,促使其可以依照对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情况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做好对此类病菌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21,(9)
近年来,西藏地区的牦牛巴氏杆菌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给饲养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地理情况和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阐述了牦牛巴氏杆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一步探讨了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1,(8)
牦牛是青海地区养殖业的传统项目,也是很多青海牧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保证青海牦牛养殖的质量与效益尤为重要。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属于牦牛养殖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也被称为传染性坏死性鼻炎,属于鼻气管炎的一种,当牦牛出现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时候,容易出现上呼吸道黏膜发炎水肿、体温上升、呼吸困难等,对牦牛的正常休息与采食影响非常大。所以养殖户需要更加重视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做好防控措施,以防疾病传播。概述了青海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探究青海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是牦牛的起源地,在牦牛的养殖过程中,牦牛繁育是比较关键的环节。优良的牦牛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以及育肥性能好等品质。对青藏高原牦牛的繁育技术展开探究,希望为青藏高原牦牛繁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21,(9)
由于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卫生环境,再加上不科学的喂养方式导致了犊牦牛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此类疾病的存在,不仅影响到牦牛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犊牛的成活率,严重降低了畜牧业主的经济收入,同时也给当地的经济收入带来了损失。因此为了防控犊牦牛呼吸系统疾病,对该病的诊断方式、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德吉  刘力  央珍 《畜禽业》2011,(6):8-10
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病亡率高,对食草动物危害尤为严重。人类炭疽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骡、驴等。炭疽不仅严重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也是生物战剂的首选菌种,可导致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积极预防炭疽病具有重大意义。就炭疽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炭疽病的诊断与防治等做了较详细的阐述,为农牧区动物炭疽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21,(2)
为给甘孜州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对该病的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1,(5)
目的对四川省道孚县牦牛梨形虫的感染情况进行分子检测,研究中药对牦牛梨形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9年4、5、6、7、9、10月每月定点自道孚县采集临床健康牦牛全血共173份,蜱虫199份,采用以18S rRNA为靶基因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梨形虫检测,应用体式显微镜对蜱初步进行形态学鉴定。选择有梨形虫感染、年龄、体型相似的牦牛3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10头,分别为空白组、阳性药物组和药物1、2、3组,用药前及用药后50 d,对牦牛进行梨形虫感染率检测、称重并采集牦牛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中药防治效果。结果 173份牦牛样本中检测出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59份,平均阳性率为34.10%;5、6月份牦牛梨形虫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青年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犊牦牛组和成年组(P0.05);小于100 kg、100~200 kg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均显著高于200 kg以上的牦牛(P0.05);鉴定虫种1个,均为中华泰勒虫;采集的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均为微小扇头蜱。各药物组牦牛梨形虫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药物组1、2牦牛梨形虫阳性率与阳性药物组相比有所降低;各药物组牦牛平均日增重(ADG)均高于空白组,药物组1、2牦牛ADG显著高于阳性药物组和空白组(P0.05);用药前35头牦牛中10头牦牛RBC、HGB低于参考值,用药后阳性药物组和药物组1、2、3牦牛RBC、HGB均达到参考值;空白组牦牛RBC未达到参考值,HGB达到参考值。结论道孚县牦牛梨形虫感染率较高,不同月份、年龄段、体重间存在差异,优势虫种为中华泰勒虫;传播媒介主要为微小扇头蜱;中西药结合防治牦牛梨形虫病效果显著;百部、青蒿均有防治牦牛梨形虫病的效果,为道孚县牦牛梨形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某牧民家的1~3月龄犊牦牛发现腹泻为主症的疾病,传播极快,为查明发病原因,采集了犊牦牛的腹泻粪便样本11份,先用酚-氯仿法和Trizol法提取腹泻粪便的总DNA和RNA,然后用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沙门氏菌(Salmonella)和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特异的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牛轮状病毒检出率为72.7%(8/11),其余病原检测均为阴性。结合临床,明确了该病例中的犊牦牛腹泻主要由牛轮状病毒(BRV)感染引起,为犊牦牛腹泻疾病的针对性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泌乳类型的牦牛乳的组成特性,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了全奶牦牛(n=10)和半奶牦牛(n=5)乳中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结果显示,半奶牦牛与全奶牦牛乳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均十分接近,二者乳中仅甲硫氨酸含量和共轭亚油酸比例存在差异。牦牛乳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包括谷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等;共检测出14种脂肪酸组分,比例高的依次为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肉豆蔻酸。半奶牦牛乳的组成表明在天然放牧条件下其泌乳机能仍十分旺盛。  相似文献   

12.
麦德牦牛是优良草地型地方品种,因长期原始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封闭的自然经济条件、生存环境恶劣等原因,导致麦德牦牛品质逐步退化,生产性能下降。为保护麦德牦牛优良特性,防止麦德牦牛群体生产性能品质退化,现将麦德牦牛品质退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分析如下:1麦德牦牛品质退化的原因在麦德牦牛品种主产区,对麦德牦牛分布情况、畜群结构、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实地调查整理。1.1生态环境的改变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麦德牦牛进行各种生理机能调节来适应自然环境,这样就改变了麦德牦牛原有的遗传特性,也改变了牦牛品质特性。这是导致麦德牦牛品质…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高寒牧区,牦牛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恶劣,饲养管理粗放,一直存在着母牦牛受胎率不高,所生产的犊牦牛成活率低,且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周期长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目前牧区实际,为提高牦牛繁殖成活率,对母牦牛孕产期护管及犊牦牛培育提出几项技术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1母牦牛的妊娠期1.1母牛在妊娠初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较慢,其营养需求较少,为此,对妊娠初期的母牛不再另行考虑,一般  相似文献   

14.
谢荣清  杨平贵 《畜禽业》2006,(10):32-33
对红原县分户经营条件下的牦牛群结构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3岁以下、3~12岁、13岁以上牦牛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1.56%、65.76%、2.68%;适龄母牦牛比例达48.61%,5岁以下阉、公牦牛和非生产性牦牛比例分别占28.40%和45.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牦牛牛皮蝇感染情况的调查报告。方法选择某养殖场内饲养的500例牦牛为研究对象,调查500例牦牛的牛皮蝇疾病感染情况,并将被感染的牦牛,采用硬币法将其分成2组,每组为2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的感染防治措施,观察组有针对性的感染防治措施。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疗效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该次调查报告研究表明,该饲养场内牦牛的感染率为20%,感染瘤总数为155个,平均的密度为5,感染的范围为0~55。同时,牦牛瘤易寄生多发感染部位依次为背部、腰部、肩胛、臀腿部及颈部。针对养殖场内饲养的牦牛,为了降低牛皮绳的感染几率,就需开展有针对性的感染防治措施,以降低牦牛感染牛皮蝇疾病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根据高原牦牛的生长特性,分析营养补给、母体泌乳、日常饲养管理等对牦牛繁殖性能产生的影响,并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总结提高高原牦牛繁殖性能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21,(10)
目前,牦牛的生产值约占西藏农业产值的55%,牦牛的培育对于总体的生产而言非常重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出现了草地资源锐减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牦牛生产的经济收益,牦牛短期育肥技术的发展受到限制。对西藏牦牛短期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青海牦牛养殖逐渐趋于集约化和规模化,这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而在养殖过程中,各种牦牛病症逐渐发生,其中以传染性鼻气管炎较为常见,青海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生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对青海一规模化养殖场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20,(10)
立足川西北牧区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及保护条件,认真分析牦牛养殖业发展困难,并结合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工作职能和研究基础,提出采用牦牛冻精实施牦牛复壮工程建议。同时实施牦牛高效繁殖和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助推牦牛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21,(7)
目的通过检测稻城县牦牛血清中的布鲁氏菌病抗体,了解当地牦牛布病的感染情况,从而为稻城县牦牛布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对牦牛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次检验,检测结果为阳性和可疑血清,用试管凝集试验再次检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牛即为布鲁氏杆菌病感染牛。结果稻城县牦牛布病抗体检测总阳性率为3%。其中3个不同乡镇的牦牛血清样本中有2个乡镇检测出阳性样品,赤土乡检测出5个阳性样品,阳性率3.55%,傍河乡1个阳性样品,阳性率3.57%,香格里拉乡0个阳性样本,阳性率0%。结论基于对稻城县牦牛布病抗体进行检测与分析,发现稻城县部分地区牦牛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