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社大豆面积常年在1万亩左右,由于品种退化混杂,栽培粗放,产量低面不稳,亩产只有100斤上下,面积也逐年减少,到1976年全社大豆面积只有1000来亩。为了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改变低产面貌,公社农技站于1977年引进省农林科学院培育的大豆新品种郑州135,由方庄大队第一生产队试种15亩,单产346.5斤,比农家种牛毛黄、平顶式增产30%以上。1978年该队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6年以来,杂交水稻在我县由小面积试种到大面积示范,不论是春稻或是麦茬稻均获得显著增产。1977年县稻麦原种场种植春稻南优2号14.2亩,平均亩产1348.5斤。1978年在特大旱灾影响下又涌现出不少高产田块。文殊公社良种场种植南优2号和威优2号春稻92亩,平均亩产1128.2斤,并且该社农科站种植  相似文献   

3.
我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经过1977年的多点示范,表现为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78~1981年,推广面积从100多万亩扩大到200多万亩,亩产连续四年稳定在800斤以上水平.1981年种植236.9万亩,单产847斤,总产20亿斤,单产和总产都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大面积推广杂交中稻的几年中,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高邮县1981年种植37.68万亩,单产916斤.该县郭集公社13500亩杂交中稻,单产1006斤.泰兴县永安公社胜利大队,1980、1981连续两年种植700多  相似文献   

4.
去年,我省种植单季杂交水稻近80万亩,平均亩产接近800斤,比常规水稻品种普遍增产。同时涌现了亩产900斤以上的地、县,千斤以上的公社,1200斤左右的大队,生产队和亩产1300斤以上、稻麦相加亩产达吨粮的高产典型。铜山县张集公社孟庄大队、国营东辛农场,丹徒县大港公社东方红大队等单位的高产田,亩产均超过了1500斤。据初步统计,全省1500斤以上的田块有13.4亩,1400—1499斤的有9.1亩,1300—1399斤的有229.8亩,1200—1299斤的有76亩(统计到的  相似文献   

5.
1977年我县沙尖子、五里甸子公社引入美国“韦恩”大豆品种,共6000斤。1978年在两个公社进行试种,种植面积6200多亩,平均亩产350-400斤,比当地四粒黄品种增产30%。产量最高的五里甸子公社夹皮沟大队二队,80亩韦恩大豆平均亩产490斤。经过两年试种,韦恩大豆粒小、浅黑脐,生育期120-130天,株高130厘米左右,秆硬、抗风力较强。分枝较多,结荚多,最多一株结荚140个,三粒荚多,结荚较均匀。出油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市广大干部和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把油菜种好”的教导,1974年对油菜进行了大面积试种,获得成功。全市试种的三万六千九百一十七亩油菜,在大面积间套种的情况下,混算平均亩产油菜籽五十三斤,并出现许多高产典型。旅顺口区海鹰公社科研小组一亩三分地油菜,平均亩产三百四十斤。金县友谊公社光明六队五亩五分地,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七斤。复县示范场二亩四分地,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五斤。庄河县小孤山公社农场大队四十五亩三分地,亩产二百七十六斤。新金县泡子公社谷泡子大队后袁西队五亩五分地,亩产二百三十八斤。金县董家沟公社城南大队一百六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四十斤。  相似文献   

7.
徐州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邳县联防公社农科站一亩南优2号,亩产1529.3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三个大队大面积亩产1300多斤。  相似文献   

8.
<正> 水稻是我社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3万亩,现已全部实现原种化。1979年全社水稻平均亩产816斤,较1978年亩产680斤增产20%,比1977年亩产600斤增产36%。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公社试验场划出26.2亩种子基地,每年种植2.2亩穗行24亩穗系,可收穗系种两万斤左右。育苗时把穗系种子分配到十三个生产大队,由大队统一繁殖原种。每年原种面积1200余亩,可收原种70—80万斤,除满足94个生产队用种外,还可支援兄弟单位20—30万斤良种。  相似文献   

9.
马坝晚占1号是华南农学院和曲江县农科所合作育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1979年定型并进行了试生产。在曲江县农科所(马坝)种植6.65亩,平均亩产812斤。初步确认了该种耐肥、高产的特性。1980年晚造在马坝公社马坝大队示范,种植460亩,平均亩产560斤。1981年曲江县扩大种植6000亩,其中列入中间试验重点示范的2000亩。1980年参加广东省晚造优质品种区域试验,马坝晚占1号亩产760.53斤比对照种双竹占548.67斤增产211.86斤,增产38.61%,名列第二位。米质经(81)粤粮农字209号文鉴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本区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万亩左右。1977年以前,双三制面积大,油菜以育苗移栽为主(移栽苗占70%),亩产不满百斤。1978年推广杂优稻后,早茬增多,油菜直播面积增加(占71.6%),单产随着提高,达161.6斤。1982年,油菜面积猛增到21767.1亩,直播油菜占96%,平均亩产高达312.03斤,并出现了亩产近400斤的高产片和超500斤的高产田。  相似文献   

11.
朝阳县十二台公社1978年种植棉花一万亩,其中有1280亩棉花常年没有打药,利用自然天敌控制蚜害,棉花长势良好。1978年6-7月我们到十二台公社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一、十二台公社1975年在南大营子三队有30亩棉花利用了自然天敌防治蚜虫,棉田没有受害。1976年南大营子五队有100亩棉花没有打药,棉花已经卷叶,瓢虫把蚜虫吃光后叶片又展开了。到1977年该社棉蚜生防面积发展到  相似文献   

12.
1976—1977、1977—1978年度,我们把分期播种方法应用于良种良法的研究.1976—1977年度参试品种有我院新育成品种(系)宁麦3号、4号、5号,宁麦7317小麦和早熟3号大麦;1977—1978年度又增加了我省主要推广品种浙114元麦和扬麦3号、泰山1号小麦.播种分四期:Ⅰ.10月26日,Ⅱ.11月5日,Ⅲ.11月15日,Ⅳ.11月25日.小区行长12尺,行距0.7尺,7行区(1976—1977年度为6行区,行距0.8尺),小区面积0.1亩.未设重复.开沟条播,播量根据种子发芽率、千粒重,按每亩20万基本苗计算.施肥量接近丰产田水平.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春小麦高额丰产形态生理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一些国营农场,亩产小麦1,500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涌现。为了研究这一地区春小麦高额丰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1976—1978年间,我们在柴达木盆地香日德农场,与该场干部工人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春小麦高额丰产的试验研究,连年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6年首次获得19.68亩平均亩产1,534.6斤的高产,另有1.45亩亩产1,632.8斤;1977年亩产超过1,500斤的总面积有101.9亩,有三块试验田(1.121亩、1.0亩、1.032亩)亩产分别达1,765.5斤、1,737.5斤、1,727.1斤;1978年由于运用了前两年的经验,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市1974年试种了二万六千七百四十八亩“门源”小油菜。经过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的努力,战胜了低温、干旱、病虫等自然灾害,基本试种成功。其中,兰家区试种了二千六百四十五亩,平均产油菜籽五十五斤七两;灯塔区西马峰公社野老滩大队,在高粱地隔台套种“门源”小油菜八百三十七亩七分,平均亩产油菜籽五十斤三两。沙岭区太子河公社光辉大队在水稻上茬种了七亩五分地油菜,平均亩产一百九十四斤一两。华子镇后华子一队清种一点八亩油菜,平均亩产二百零五斤。地处高寒、冷凉的东部山区社、队,不仅试种油菜成功,也获得了可喜的收成。兰家公社末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在我县大东公社南严大队已试种了两年.1977年在中心生产队试种90亩,平均亩产1158.7斤,比常规水稻每亩增产308.7斤,其中40亩高产田,亩产达1386.5斤.1978年在不同劳力、茬口、肥力水平的10个生产队试种646亩,平均亩产1081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309—322斤,其中中心生产队166亩杂交稻平均亩产1208斤.两年试种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无论早茬晚茬、肥茬薄茬,杂交稻都比常规稻显著增产.现就高产栽培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我省1965年在各级党委的重視和領导下,有計划、有組織地大面积推广了农垦五十八,証明这个品种非但适宜于作单季晚稻栽培,也适宜于作为双季晚稻,并且还可以取得較高的产量。据初步統計,全省双季晚稻共种植农垦五十八有七十万一千亩,平均亩产五百斤上下,一般比当地原有小紅稻、小麻稻、白壳籼等品种,增产两成到一倍以上。在大面积、大幅度增产的同时,涌現了不少“赶早稻”、“超早稻”的公社和大队。在沿江圩区,如蕪湖县的易太公社种植的四千二百亩,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其中四点二亩丰产田,亩产高达八百六十六斤;当涂湖阳公社,种植了三千零八十亩,平均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小麦丛矮病的发生和危害小麦丛矮病在安阳地区早有零星发生,没有造成大的危害,未能引起重视。近年来,出于耕作制度的改革—棉麦套种和三种三收的推广,以及1977年麦播偏早等原因,1978年小麦丛矮病在某些社队严重发生。据安阳地区12个县、市的90个公社统计,发病面积达50万亩,其中基本绝收的近400宙,发病株率达50%左右的近3000亩。安阳县辛店公社齐庄大队,有20亩棉麦套种田,病株率达95%以上,麦收平均亩产7.5斤;曲沟公社洪岩大队,有20亩小麦因丛矮病危害,平均亩产只20斤左右,减产严重。  相似文献   

18.
1965年我省扩大推广单季晚粳农垦五十八共八十二万亩。在各級党政的正确領导下,广大干部群众高举毛泽东思想紅旗,积极努力,普遍获得了大幅度增产,一般亩产七、八百斤,比当地品种增产三、五成,高的成倍增产。各地还出現了不少大面积的高产典型。例如,圩畈地区的蕪湖县保丰公社四千多亩,平均亩产八百斤左右。巢县环城公社岗岭大队六百八十五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斤,其中三百三十亩亩产超千斤。江淮丘陵地区滁县滁东公社買郢大队六百三十七亩,平均亩产八百五十斤。寿县保义公社塘郢大队七百二十亩,平均亩产七百五十斤。皖南山区黟县际联公社中街生产队二十六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一十四斤。泾县百元公社叶村生产队二十八亩,平均亩产九百一十二斤;淮北平原地区的凤台县示范繁殖农場二十五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斤。丰产喜訊頻传,到处人心振奋,大大开闊了人們的眼界,解放了思想,原来对推广农垦五十八有“三怕”:一怕产量不高,二怕耗肥太多,三伯难掼难打。現在变成“三信”:一信农垦五十八确实高产,二信只要狠下功夫,低产能变高产,三信有了打稻机,脫粒并不难。称它是“增产稻”,是晚稻的“挂帅品种”,把扩大种植农垦五十八列为重要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滨海县盐碱地利用ILSA—80/120型暗沟犁开暗沟,排盐降碱种植水稻,汪庄大队开暗沟105亩,水稻平均亩产635斤;东关大队112.4亩水稻平均亩产697斤.  相似文献   

20.
东亭3号原名73—208,是我县东亭公社农科站1970年选用日本品种短银坊与新太湖青杂交的的低世代材料“短新3号”,经江苏省农科院和上海核子所用γ射线加微波处理,于1973年育成.1976、1977两年参加苏州地区后季稻新品种联合试验,各点产量名列第一、二位.1978年参加江苏省后季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16个点平均亩产800.7斤,居参试13个品种的第二位,比对照品种南粳33增产7.7%;比沪选19增产1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