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化剂用于制作花生酱,可增加其稳定性,本文对可适用的乳化剂和总果类,添加方式和用量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单甘酯以2%比例、水浴65℃,选溶于花生油中再添加为宜。  相似文献   

2.
《花生学报》2009,38(1):46-48
农业行业标准——花生酱,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06年1月26日发布,2006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我国花生酱的生产与利用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同时推动花生酱产销加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花生中的红衣色素是一种可食用的天然色素,除具有一定的药理保健作用外、其还以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色调自然等优点而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现代食品工业,因此研究花生红衣色素的提取有重要的意义遥本文对花生红衣在不同溶剂、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和浸提次数等条件下分别进行色素的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花生红衣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消费花生酱最多的国家。美国年产花生约170—180万吨,其中有30%左右要加工成花生酱。美国所加工的花生酱主要是供国内消费,剩余的部分才出口,正常年景,美国每年要出口花生酱1.5万吨左右,占国际贸易量的60%以上,主要是销往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 美国的花生酱,几乎全部是油脂不分离类型的。有的加盐,有的加糖,拌以多种附加料,品种繁多。在各种牌子的花生酱中,以绅土牌和顶好牌为最著名,价格也比其他国家的产品高出一至二倍。  相似文献   

5.
牛磺酸花生露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目以花生和牛磺到为主要原料,采用微波烘烤脱除花生腥味;利用单甘酯、司盘、吐温和三聚磷酸钠等配成复合乳化剂,经粗磨、细磨、乳化和均质等生产工艺,制成牛磺酸花生露。该产品的保质期达1年左右。  相似文献   

6.
7.
李杨  张金凤  马雪  马松艳 《大豆科学》2019,38(3):449-454
为得到大豆芽花生内酯豆腐最优制备工艺,以绥化寒地黑土地产大豆、花生为主要原料,大豆经发芽脱腥、花生经烘烤处理,以葡萄糖酸-δ-内酯(GDL)作为凝固剂制作一种新型内酯豆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基料(大豆芽和花生)与水比例、大豆发芽时间、凝固剂(葡萄糖酸-δ-内酯)添加量,以内酯豆腐的感官评分和失水率为评价标准确定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大豆芽与花生配比为4∶1,基料与水配比为1∶6,大豆发芽时间为48 h,GDL添加量为2.3%,并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QDA)方法对比最佳工艺配方条件下生产的大豆芽花生内酯豆腐与市售内酯豆腐的风味特性(豆香味、花生香味、顺滑、细腻、弹性、涩味、酸味),结果表明:大豆芽花生内酯豆腐表面组织较均匀细腻、洁白、口感较好、营养丰富、且具有大豆和花生特有的香味。  相似文献   

8.
收获期对出口花生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表明,覆膜或裸栽条件下,不同收获期对花生荚果和籽仔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一定影响。适当提前收获不降低产量,但两种栽培方式的效应有所不同。籽仁品质方面,收获适当提前的粗蛋白和可溶性糖较低,而粗脂肪和油脂、亚油酸比值(O/L)则较高,覆膜与露地栽培大致相似,但各成分含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碱提酸沉法制取花生分离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花生饼粕中提取花生分离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花生分离蛋白工艺条件:浸提温度60℃,料液比1∶9,pH值9.0,浸提时间90min,酸沉pH值4.5。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42.5%,获得产品蛋白质含量为95.65%。  相似文献   

10.
出口优质花生的品种选择与匹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宫君秋 《花生学报》1997,(1):19-21,24
本文提出了我国花生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际贸易中对花生质量的要求和标准;阐述了适宜出口优质花生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提高出口优质花生栽培技术要点及建立面向国际市场的服务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花生菌核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花生菌核病〔Rhizoctonia sp(solani- )〕是我国北方花生上的一种新病害,一般减产10% ~20% 。自1993 年以来对该病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其病害主要特点是中后期病体上产生菌核,其病原分类地位属于半知菌类,无孢菌群,丝核菌属。以菌核为主于土壤中越冬,作为来年初侵染源,以病株上的病体,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再侵染。在我国北方产区始发期为7 月上旬,盛发期为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抗性较好的品种有鲁花12 号、02- 4、鲁花14、13号和79266 等,感病较重的品种有8130、93- 1和豫花5号等。用药剂防治,防病增产效果均较好,防病幅度为126% ~767% 、增产74% ~245% 。  相似文献   

12.
水相酶解提取花生蛋白质及油脂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花生采用水相酶解法制油与蛋白质提取,与水剂法相比能显著提高油反蛋白质得率;在对不同的酶对比使用后发现,使用包含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的复合酶效果比单一酶好;经优化实验得出酶处理的最适参数为:加酶量0.3%,酶反应时间4h、pH6.4、温度49℃,此条件下,花生油反花生蛋白质得率可分别达95.4%和74.6%。  相似文献   

13.
14.
本实验是在美国乔治亚大学食品安全和品质改良中心进行的。研究出一种裹衣花生新配方及加工工艺。对裹衣花生加工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裹衣花生的裹衣层重占50%为佳。膨松粉与裹衣糖浆的适宜比例为13:1。裹衣层间隔7分钟为宜。焙烤温度和时间对裹衣花生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裹衣占42% ,焙烤温度165℃、40 分钟和155℃、45 分钟较好;裹衣占58% ,温度175℃、45 分钟为好;裹衣占50% ,以温度175℃、45 分钟或165℃、50 分钟为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全省夏花生生产现状、发展潜力以及农业自然资源状况,选定了33个县市为代表点,并依据夏花生的生育规律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确定了16项气象和土壤因素指标,采用层次分析、聚类分析和线性规划等数学方法,作出了全省的夏花生种植区划和生产发展优化方案,将全省共划分为五个夏花生类型区,分别提出了1990、1995和2000三个年度的优化方案,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决策、规划和指导夏花生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田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花生宝可有效控制花生植株地上部生长,促进了光合产物向地下生殖体分配的比例,增加单株结果数和双仁果数,提高饱果率,降低公斤果数,一般可增产15%以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抑制型花生增产剂;花生宝适宜用量为3600g/hm^2,适宜喷施时期为7月15日左右。  相似文献   

17.
花生植株及其不同部位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植株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了花生植株中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条件与黄酮提取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植株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65℃,超声时间为20min,料液比为1g:40mL。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70-80年代在花生计划性高产栽培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每公顷产6000-7500kg花生大田栽培产量的重演性及措施与调控指标的可行性。结果4年产量基本达计划要求。栽培过程中着重抓好早播。即在大寒期间播种,播后喷除草剂覆盖地膜;整地时结合全层施肥,后期养根保叶,在4月下旬开始,每隔10天喷1次,共喷4-5次百菌清等,控苗保果,以荚果发育期平均单株主茎高35cm,分枝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引导和深化华南地区花生生产的区域分工,高效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提升花生产品的质量,基于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花生种植规模与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区相对集中,单产水平较低,增产潜力较大,花生用途区域差异明显,深加工已见雏形。受生态条件所限,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是珍珠豆型花生,其品质属食用高蛋白、油用高脂肪,且O/L比值普遍较高,有利于增强花生制品的稳定性。在空间分布上,花生蛋白质含量分布趋势不明显,而脂肪含量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花生O/L比值呈现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海南岛地区花生O/L比值偏低,这与生育期降雨量偏低有关。气候与土壤肥力条件是影响花生蛋白质、脂肪含量及O/L比值高低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