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的高产优质影响很大,不同地域,不同生态环境其发生发展规律也不相同,本文着重对豫南稻区生产危害较大的主要病虫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螟虫、稻纵叶暝、稻飞虱等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探讨,从栽培措施、环境控制、药剂防治等方面阐述综防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稻病虫危害对水稻的高产优质影响很大,不同地域、不同生态环境其发生发展规律不同,本文着重对水稻生产危害较大的主要病虫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探讨,从栽培措施、环境控制、药剂防治等诸方面阐述综防技术.  相似文献   

3.
水稻病虫害要以预防,根据病虫害与水稻、有益生物和环境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一、综合防治技术 1、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寻求丰产栽培与控制病虫害发生技术的一致性。在水稻病害虫综合治理系统中,提倡选用抗虫品种,搞好控害丰产栽培,推行科学的水肥管理等农业措施,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丰产技术协调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总结“九五”期间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国内水稻生产因稻米消费市场变化引起的结构调整、品种多元化、增效简化栽培等重大变革凸现的病虫害新问题,按照生产无公害稻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产值等协调并重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5.
一、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水稻主要的病害种类有稻瘟病、恶苗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种类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稻蝗等. 二、农业防治 在水稻无公害栽培中,农业防治是根据有害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危害与有关农业因素的关系,在保证无毒、丰产、优质栽培的前提下,结合各项农业措施的改进与提高,对水稻农田生态系统调控达到控制某些有害生物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淑霞 《新农业》2005,(9):39-39
“东北春小麦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是“十五”攻关项目。2004年度示范区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课题的要求,选择和推广优质、多抗、高产的小麦品种,利用生物农药防病治虫。在病虫害的突发期少用、精量使用化学农药,达到防治病虫害,夺得小麦丰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质安全,通过采用重大病虫监测,运用高效、低毒农药和“一喷多防”“一药多用”“治前控后“ 技术措施,在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等4种病虫防控减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的防控减化技术区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农药品种数量减少7种,防治次数减少1~3次,农药折纯使用量减少46.10%~93.84%,产量增加2.23%~8.81%,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是实现了对水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宿豫区水稻病虫害监测及多年资料综合分析,提出了该区水稻病虫害的科学防控技术措施:严格加强植物检疫、选用多抗优质品种、清除田间杂草、改进栽培方法和集中连片种植等农业措施以及种子消毒、科学用药防治(特别强调选准药剂、适时用药和提前预防)等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有机水稻生产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其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是有机水稻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田间试验,重点研究分析了水稻生产中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有机耕作措施,对纹枯病、螟虫、稻飞虱、杂草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品种选择、鸭稻共作、灯光诱杀技术、调整种植密度、辅助喷施生物农药等有机耕作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及杂草的危害,从而实现有机水稻持续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以形成适应当前优质 低氮肥 湿润灌溉 放宽防治指标生产性配套措施控制病虫害的相关技术,为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病虫对水稻的危害也随之增加。不施肥的水稻,不论防治与不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以及纹枯病的危害都最轻,在3个不同施氮量试验中,每667 m2施氮12.5 kg与施氮7.5 kg相比,病虫的危害都明显上升,且达到显著水平。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每667 m2施氮12.5 kg的产量损失率最高,达22.7%,而施氮10.0 kg和7.5 kg的小区,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6.5%和9.1%。施氮量较多,病虫的危害也较重。大田验证结果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由广东省农业厅和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成的课题组采用专家访谈法,针对农业部门各级干部、大型农机经销商、农民进行访谈调查,对广东省农机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取得的绩效和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访谈研究,为广东省农机补贴政策调整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Camellia L.)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西南部、东南部省区。通过查阅文献及植物标本,对广东省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共4个亚属、10组、48种,占中国山茶属种数的20.6%;在广东省分布广泛,多集中于北部山区;在广东省的垂直分布海拔范围为50~1 800 m。  相似文献   

13.
南药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药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是采用广东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平台在windows环境下构建完成的。首先将数据输入Ms Exeel2000,然后导入数据库管理平台。本数据库共收录南药植物558种。本系统能够任意查询南药所有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名、种名,并能显示植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长环境、药用价值以及图片。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南药植物资源信息共享,对生产、科研、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广东省1种新记录归化植物南美天胡荽(Hydrocotyle vulgarisL.)以及海南省2种新记录归化植物——芦莉草(Ruellia tuberosaL.)和钻形紫菀(Aster subulatus Michx.).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树木学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广东省禾本科一新记录属——雀麦属(Bromus L.)及一新记录种——雀麦(Bromus japonicus Thunb.),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监测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分区的指标体系,划定了化州市36个耕地质量监测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化州市耕地质量监测分区方案符合化州市耕地质量的实际需要,将为华 南地区耕地野外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为广东省及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分别采用叶片浸渍法和叶柄浸渍法测定了华南地区6 个桃蚜种群对7 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 果表明、6 个桃蚜种群对吡虫啉产生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倍数在28.0~51.5 之间。湖南郴州市尧广东韶关市尧广东梅 县和惠州市惠阳4 个监测点的桃蚜种群对硫丹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或者敏感性下降(抗性倍数分别为3.6尧3.8尧5.1 和 7.2)。广州市天河区小白菜和惠州市惠阳区甘蓝上的桃蚜种群对联苯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9.6 和7.7)、湖南郴州市监测点甘蓝上的桃蚜种群对丁硫克百威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8.1)。其他监测点的桃 蚜种群对硫丹尧毒死蜱尧联苯菊酯尧丁硫克百威尧抗蚜威和烯啶虫胺均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在10.6~28.0 之间。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归化植物一新记录属--假酸浆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广东省茄科归化植物一新记录属——假酸浆属(Nicandra Adans.)及一新记录归化种——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ides(L.)Gaertn.〕。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19.
曾宪锋  邱贺媛  庄雪影  张奠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75+686-675,686
报道了广东省2种新记录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大翼豆(Macroptilum lathroides)。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20.
广东槭树科2种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广东槭树科2种新记录植物:五裂槭(Acer oliverianum pax)、稀花枫(Acer pauciflorum W.P.Fang).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