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为了探索以代乳饲料代替牛奶饲喂犊牛的经济效果,我们进行了这次试验。 1.试验分组,选择同一公牛、同品种母牛所产犊牛十二头,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中有公犊一头。试验期60天。 2.试验方法,试验1、2组的犊牛,前3天喂牛奶7.5公斤,4天后减量喂5公斤,增加代乳料,7天  相似文献   

2.
在完善牦牛犊代乳饲料配方、调整饲料加工技术、改进饲料饲喂方法的基础上,经过3年(2004~2006年)对332头健康的牦牛犊进行重复应用试验,经测定牦牛犊日增重、牦牛犊死亡率、母牦牛挤奶量等指标,表明用牦牛犊代乳饲料饲喂牦牛犊完全能代替牦牛奶,在保证牦牛犊正常生长发育(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基本一致(0.01≤P≤0.05))的同时,可显著增加母牦牛挤奶量(比半哺乳对照组平均增加挤奶量为0.929千克/头.天,比全哺乳对照组平均增加挤奶量1.836千克/头.天),减少死亡率2.15个百分点,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比半哺乳对照组增加经济效益1.68元/头.天,比全哺乳对照组增加3.694元/头.天)、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代乳粉是一种含有一定乳成分、无菌生产的,饲喂成本比全乳低的代乳饲料,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1传统的饲喂方式培育犊牛是奶牛养殖业的关键环节,加强犊牛的培育是提高牛群质量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我国在犊牛的的培育上多采用传统的饲喂模式,即用鲜牛奶饲喂犊牛,犊牛60日龄断奶。培育1头犊牛需消耗牛  相似文献   

4.
在完善牦牛犊代乳饲料配方、调整饲料加工技术、改进饲料饲喂方法的基础上,经过3年(2004~2006年)对332头健康的牦牛犊进行重复应用试验,经测定牦牛犊日增重、牦牛犊死亡率、母牦牛挤奶量等指标,表明用牦牛犊代乳饲料饲喂牦牛犊完全能代替牦牛奶,在保证牦牛犊正常生长发育(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基本一致(0.01≤P≤0.05))的同时,可显著增加母牦牛挤奶量(比半哺乳对照组平均增加挤奶量为0.929千克/头·天,比全哺乳对照组平均增加挤奶量1.836千克/头·天),减少死亡率2.15个百分点,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比半哺乳对照组增加经济效益1.68元/头·天,比全哺乳对照组增加3.694元/头·天)、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分组。选取健康、无病的20头饲喂完初乳(7天)的荷斯坦奶牛公犊。将犊牛按体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犊牛10头,其中试验组饲喂代乳粉,对照组饲喂全乳,2组间犊牛的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参照NRC(2001)给出的小白牛肉饲养标准计算犊牛的全乳、代乳粉饲喂量。2.试验日粮。全乳使用试验所在牛场生产的鲜牛奶。代乳粉为市售犊牛代乳粉。全乳饲喂时,将牛奶加热38℃,即刻饲喂;代乳粉饲喂时,用38℃温水按7∶1的比例将代乳粉冲调并充分搅拌均匀(调和乳)。犊牛代乳粉原料成分主要包括奶粉、乳清粉、大豆浓缩蛋白、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其他营养成分(由北京农大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3.饲养管理。犊牛全部饲养在围栏里,每天3次定时饲喂牛奶或代乳粉。4周龄以前定时让犊牛出去晒太阳。及时清扫圈舍、定期消毒,保证犊牛舍的环境干净、卫生,预防疾病。犊牛出现腹泻及时治疗。全乳奶与调和乳均用奶桶进行饲喂。4.屠宰试验。宰前12小时禁食,  相似文献   

6.
小白牛肉规模化生产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00头3日龄荷斯坦奶牛公犊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全期用鲜奶饲喂,Ⅱ组以代乳粉和代乳料饲喂。通过6个月育肥试验,结果显示:在0~2个月体重显著(P<0.05)低于Ⅰ组,3~6个月体重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胴体重、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P<0.05)低于Ⅰ组,分别比Ⅰ组低9.3%,6.4%,8.4%;但Ⅱ组饲料成本比Ⅰ组减少994元/头,降低34%,毛利比Ⅰ组多664元/头,提高62%;两组肉质均能满足市场要求。试验表明:Ⅱ组以代乳粉和代乳料饲喂犊牛可保证生长增重和肉品质量,在小白牛肉的规模化生产中可作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 1.引言我国过去多沿用苏联高奶量法育犊牛,即用800~1000公斤奶,哺乳期6个月。80年代初,各地逐渐采用低奶量育犊法,一般哺乳期3~4个月,补奶量300~500公斤。科研单位进行人工代乳料和80~90公斤低奶量育犊试验。但是,一些试验表明,在犊牛哺乳期,仅喂全乳或代乳等液体饲料会使瘤胃发育迟缓,甚至完全停滞。本试验表明,犊牛早期多喂精料和干草等固体饲料,有助于瘤胃提早发育。 2.材料与方法 2.1 试牛选择选用品种、胎次尽量相同的初生重在30斤以上的黑白花奶犊牛,按出生顺序公母配对,分别编入ⅠⅡ组,每组7头。 2.2试验期犊牛出生后即进入试验期,全期90天,饲养方案见表1。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代乳粉(主要含乳类制品)液态饲喂和代乳料(主要含植物类饲料等)干喂对荷斯坦奶公犊生产犊牛白肉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健康无病、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犊,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进行了120 d的生长育肥试验。Ⅰ组饲喂市售的代乳粉(粗蛋白质22%,粗脂肪16%);Ⅱ组饲喂配制的代乳料(粗蛋白质22%,消化能16 MJ/kg)。结果表明:①Ⅱ组犊牛0~90 d平均日增重高于Ⅰ组犊牛,91~120 d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Ⅰ组犊牛(P< 0.05),但两组犊牛0~120 d平均日增重和试验末重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②不同代乳品及饲喂方式对奶公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 0.05)。③Ⅰ组犊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5),分别比Ⅱ组高11.88%、11.04%和8.12%,但两组间的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犊牛背最长肌的pH、剪切力、蒸煮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Ⅰ组犊牛的失水率比Ⅱ组犊牛高20.83%(P< 0.01);Ⅰ组犊牛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1),但两组犊牛背最长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和铁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④Ⅱ组犊牛的饲养成本比Ⅰ组降低45.38%。综上所述,饲喂代乳料的犊牛可获得与饲喂代乳粉犊牛相似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显著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9.
对11头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公犊开展了犊牛代乳料饲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60d饲喂,试验I组平均体质量95.58kg,试验II组平均体质量87.33kg,试验I组体质量与试验II组体质量无差异;试验I组全期消耗代乳料226.8kg,试验II组全期消耗代乳料268.3kg;试验I组全期总成本3090.15元,饲养成本890.15元,试验II组全期总成本3411.89元,饲养成本1211.89元。  相似文献   

10.
<正>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分组。选取健康、无病的20头饲喂完初乳(7天)的荷斯坦奶牛公犊。将犊牛按体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犊牛10头,其中试验组饲喂代乳粉,对照组饲喂全乳,2组间犊牛的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参照NRC(2001)给出的小白牛肉饲养标准计算犊牛的全乳、代乳粉饲喂量。2.试验日粮。全乳使用试验所在牛场生产的鲜牛奶。代乳粉为市售犊牛代乳粉。全乳饲喂时,将牛奶加热38℃,即刻饲喂;代乳粉饲喂时,用38℃温水按7∶1的比例将代乳粉冲调并充分搅拌均匀(调和乳)。犊牛代乳粉原料成分主要包括奶粉、乳清粉、大豆浓缩蛋白、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其他营养成分(由北京农大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3.饲养管理。犊牛全部饲养在围栏里,每天3次定时饲喂牛奶或代乳粉。4周龄以前定时让犊牛出去晒太阳。及时清扫圈舍、定期消毒,保证犊牛舍的环境干净、卫生,预防疾病。犊牛出现腹泻及时治疗。全乳奶与调和乳均用奶桶进行饲喂。4.屠宰试验。宰前12小时禁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夏南牛的泌乳性能、乳成分及犊牛生长需求指标。[方法]采用人工挤奶与机械挤奶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夏南牛的泌乳量。采取母犊分离饲养的方法人工饲喂犊牛,测量犊牛生长发育乳汁需求量。[结果]20头试验牛,平均泌乳天数26.7d,平均每头牛总产奶量94.70kg,平均日产奶量3.55kg。犊牛吃乳平均每天需求量5.85kg。试验牛平均乳脂率5.74%、乳蛋白4.52%、乳糖4.77%,总固体14.93%。[结论](1)规模养殖的夏南牛母牛泌乳期较短,泌乳量较少,不能满足犊牛生长发育需要。(2)犊牛需要及时补充代乳粉或代乳料。(3)规模母牛养殖场实行母犊分离饲养,由专人饲喂犊牛,不仅可以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犊牛的断奶体重,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饲喂酸化奶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配对设计将40头犊牛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常乳,试验组饲喂酸化乳,其饲喂量和饲喂程序相同。结果,饲喂酸化奶母犊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出25.68%(P<0.05),公犊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有增长的趋势;两组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犊牛的腹泻发病率比对照组低50%。结果显示,饲喂酸化奶可有效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降低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代乳粉对早期断奶乳公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日龄和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荷斯坦公犊18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牛奶,试验1组饲喂国产代乳粉,试验2组饲喂进口代乳粉。结果表明:试验2组犊牛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国产代乳粉组(P0.01),且进口代乳粉组的利润最高,试验1组次之,对照组最低,但3组犊牛体尺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进口代乳粉无论在犊牛生产性能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优于国产代乳粉和牛奶。  相似文献   

14.
1犊牛初乳和全奶是犊牛的天然饲料,但全奶饲喂肉用犊牛不经济,必须尽可能用脱脂奶、人工奶或乳料哺育犊牛。用脱脂乳多从犊牛生后2~3星期开始,逐渐增加脱脂乳,相应减少全乳。然后用代乳料,过渡到以植物性饲料(谷物)为主,配合其他饲料,可以制成粉状或颗粒状,犊牛吃1星期初乳后,于第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系统评价饲喂不同日粮对西杂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择18头初生的健康西杂犊牛公犊,随机分为2组,每组9头,根据L9(34)正交表设计了初乳喂量,不同营养水平代乳料及饲喂量三因素三水平两重复的正交试验方案,饲喂18个月.[结果]通过三因素之共同作用,分析其对西杂犊牛断奶体重,平均日增重,以及腹泻等感染性疾病患病次数的影响,应用方差分析法,确定了饲喂初乳4.5 L,饲喂强化代乳料及1.5 kg/d喂量对西杂犊牛生长发育影响极显著(P<0.01).[结论]从而提出了适合本地西杂犊牛生长发育的最佳饲喂方法,对促进我市肉牛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两个奶牛农场共进行两次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犊各30头,试验组母犊饲喂5天初乳期后改用代乳粉,其精料、粗料两组均相同,试验期分33天和77天。试验组喂代乳粉期间生长发育正常,饲料转化效率有所提高,断奶后试验组的日增重反而比对照组高。表明犊牛代乳粉的营养价值完善,不但完全可用来代替全乳饲养母犊,而且还可以促进犊牛的早期生长发育,为培育高产奶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头犊牛还可节省饲养成本210元左右(饲喂到断奶)。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源代乳料对肉用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将20头新生黑安格斯犊牛按体重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CK组(对照组)、A组(发酵豆粕组)、B组(膨化大豆粉组)和C组(大豆蛋白粉组),每组5头,试验期45d。结果表明:在30~45日龄期间,试验组犊牛日增重均显著低于CK组(P0.05),营养物质消化率低,犊牛腹泻率处于整个试验期的最高水平,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45日龄时不同蛋白源代乳料对犊牛血清中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脂和钙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45~60日龄期间,试验组犊牛日增重明显增加,各组犊牛腹泻率开始降低,60日龄时试验组犊牛血清生化指标受不同蛋白源代乳料的影响减小;在60~75日龄期间,试验B组和C组犊牛日增重与CK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明显提高,腹泻率大幅降低,甚至无腹泻情况发生,75日龄时各组犊牛血清生化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不同蛋白源代乳料的饲喂效果差于母乳,但随着犊牛日龄增加有所改善,其中膨化大豆粉为最佳代乳料蛋白源。  相似文献   

18.
应用代乳粉培育放牧犊牦牛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粉对48头犊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其生产经济效益的分析,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27%、29%蛋白质水平的代乳粉对犊牦牛的增重效果优于自然放牧牦牛;饲喂29%蛋白质水平代乳品的犊牛生长性能优于饲喂25%和27%蛋白质水平代乳粉的犊牛;对犊牦牛饲喂代乳粉的经济效益大幅优于天然放牧的犊牦牛,27%蛋白质水平代乳粉的投入回报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在新生荷斯坦公犊初乳替代物中添加乳铁蛋白对IgG吸收、血浆IgG浓度和木糖吸收/肠道发育的影响。80头(其中48头来自新罕布什尔大学,32头来自商业养殖奶牛)公犊按照2×4因子设计随机分组。试验犊牛在出生90min内饲喂厂商推荐剂量的初乳替代品+乳铁蛋白。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料对犊牦牛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研制出适合于犊牦牛正常生长发育的代乳粉产品。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犊牦牛进行自制的代乳料饲喂试验。18头犊牦牛2月龄后被分成3组(MR1、MR2和MR3组),断母乳饲喂液态代乳料,6头犊牦牛作为对照组(CK组)随母牛哺乳放牧,6月龄屠宰采样时MR1组平均体质量增重率最高,为155%;CK组犊牦牛血清总蛋白显著低于饲喂代乳料的3组,与MR2和MR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而MR1、MR2和MR3组间差异不显著。4组犊牦牛球蛋白含量和白蛋白与球蛋白含量比值的数据显示,CK组与其他3组差异极显著。4组尿素氮与胆固醇水平差异不显著,MR1组尿素氮平均值略高于其他各组,而CK组血清胆固醇水平相比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