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对凤尾菇担孢子萌发至原基形成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培养20小时,大多数孢子已经萌发,初生菌丝长至30μm左右开始产生分枝,但无锁状联合,有的初生菌丝能形成原垣孢子、培养约6天、两条初生菌丝通过顶端细胞或其他部位融合,发育成具有顶端分生孢子和锁状联合的次生菌丝体,培养22天,大量次生菌丝的中部相互扭结,形成半球形的原基。  相似文献   

2.
菌丝片段法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食用菌菌丝都有横隔膜,由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单核、双核或多核的多细胞构造。每一个食用菌菌丝细胞都是一个小小的生命体,在适宜条件下一般都可独立培养、繁殖。在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和部分酵母菌研究和应用中,必须首先获取单细胞生长繁殖得到的纯培养;同样道理,磨碎菌丝体,得到由单个菌丝片段(细胞)萌发的单菌落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菌丝片段法的操作为:打取待处理的菌丝体在适宜液体培养基中恒温静置培养;将液体培养物用玻璃磨碎器、组织捣碎器或研钵等磨碎,也可直接将待处理菌丝体加少量水磨碎;将磨碎物适当稀释后涂布平板,恒温倒置培养后取菌丝片段萌发的单菌落转管,或将磨碎物直接液体培养,进行其他实验。  相似文献   

3.
蒙古口蘑担孢子萌发及初生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为试材,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担孢子及菌丝体形态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蒙古口蘑担孢子萌发及初生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担孢子呈肾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4~6)μm×(6~9)μm;担孢子在培养基上萌发出肉眼可见的微小菌落至少需要1周的时间;MS培养基中添加1.5g·L~(-1)酵母粉和1.5g·L~(-1)酸水解酪蛋白,对担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初生菌丝菌落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等有关特征,发现有5种明显不同类型的初生菌丝,分别为菌丝绒毛型、菌丝贴生型、菌丝稀薄型、成簇生长型、缓慢生长型。另外,采用rDNA-ITS方法、PCR产物测序及NCBI-Blast比对,证明试验材料为蒙古口蘑。该试验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丝体直接PCR的方法,为进行有关食用菌DNA分子方面研究提供了便利;该研究结果可为蒙古口蘑担孢子交配型研究提供依据,为珍稀食用菌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食用菌杂交育种时,亲本的孢子萌发必须和菌丝发育阶段相近,才能通过菌丝融合形成双核菌丝,产生新类型。为了使亲本孢子萌发和菌丝发育阶段相近,研究孢子萌发到双核菌丝形成的细胞学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采用凹玻片悬滴培养平菇孢子,成功地进行了从孢子萌发到双核菌丝形成的显微观察。从实践中体会到,用此法培养平菇孢子,比采用平皿、试管斜面、液体浅层培养法更为简便和省料,且适于在光镜下直接进行活体观察。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凡有栎类分布的地方均有野生香菇生长。除日本外,中国南部、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喜马拉雅山地带及婆罗洲、菲律宾、新几内亚等岛屿中的标高1000~1500m的山地也都有分布。在食用菌中,香菇的生活史很有代表性。若用显微镜观察香菇子实体的菌褶,就能看到有4个角的担子(小柄状),其顶端有担孢子;这些担孢子一旦成熟,会随风飘散,遇适宜环境便会萌发成菌丝。菌丝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形成子实体。单核菌丝与不同性的另一条单核菌丝相结合,就形成具有双个核的双核菌丝(亦称二次菌丝)。双核菌丝的核相结合但不相融合,随着细胞的分裂,两个核各自分裂,故双核菌丝的细胞通常就是4个核。这种特殊的分裂方式,就像夹板一样连在一起,不久子实体也就形成了。在未成熟担子中的两个核则融合在一起并进行分裂,还原成具有几个染色体的核,各个核又通过担子移向担孢子。影响香菇菌丝伸长蔓延(增殖)的因子有温度、光照等物理条件及氧气、pH值、营养与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化学条件。就香菇菌丝而言,当原木接种后,就如同被营养物包围住一样,此后,影响香菇菌丝伸长蔓延的因子有原木组织的生死情况、水分含量、氧气供给情况及温度等。对段木作热处理和气体处理后,检查香菇菌丝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程晓彬 《食用菌》2011,33(1):51-51,53
金针菇是规模栽培菇类中所需温度最低的一种食用菌。孢子在15-25℃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在5~30℃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3℃左右,对高温抵抗力较弱,在34℃以上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子实体分化在3-18℃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4民国时期食用菌菌种技术的进步4.1纯菌丝体种源获取的方法与技术在近代真菌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虽知食用菌的"孢子"是"种子",但不能直接用于播种。只有在"孢子"萌发为菌丝,且单核菌丝质配后的双核菌丝,才可以作菌种繁殖出菇;基质内以及组织内的菌丝繁殖后也可以做菌种用于播种出菇等。国内业界不少仁人志士了解这些知识后,开始进行孢子培养与组织培养来获取菌丝体的实验研究。其中胡昌炽、潘志农、余小铁等的工作在笔者以前的拙文中已有  相似文献   

8.
文本对鸡菌性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孢子分离、小白球分离,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萌发成菌丝体,采用HCL吉姆萨法(Giemsa)染色,在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子实层和菌丝发育成双核菌丝,可见锁状联合,具有典型担子菌的特征,在人工培养基上还形成分生孢子和小白球。它们萌发的菌丝普遍有菌丝联接现象,偶尔也观察到锁状联合,初步认为是异宗结合菌类。  相似文献   

9.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子实体、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为材料,采用荧光染色法对子实体的囊状体、担子、担孢子,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粉孢子进行镜检、观察细胞核。结果为子实体中囊状体无细胞核,只有担子和担孢子内有细胞核,细胞核分裂不同步;细胞核变化过程为:由双核经历核融合,形成单核,经过二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8个核,以2个为一组进入担孢子,形成双核担孢子,最后留下无核的担子。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的菌丝)细胞核不定,为1~5个核,次生菌丝(初生菌丝细胞质融合形成的双核菌丝)细胞核为2个,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形成的粉孢子均为1~2个核,以单核为主。  相似文献   

10.
研究食用菌孢子萌发条件和早期菌丝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变化,必须解决菌丝和孢子的培养方法。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固体平板、试管斜面或液体培养等方法。这些方法仍是科研和生产上行之有效的,但不能满足光学显微镜下对孢子和菌丝发育动态活体观察的要求,在控制条件下研究细胞细微结构的变化亦存在一定困难。细胞学研究者如Po(?)rykusI.黄瑞心等,用悬滴法培养原生质体形成小植株,优点甚多,而应用这种技术培养食用菌孢子和菌丝,国内尚未见报导。为  相似文献   

11.
浅谈锁状联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食用菌有360多种,多数是野生的。如何在分离培养中确定是担子菌,这是获得纯种的关键。担子菌一般具有担孢子、双核菌丝体和锁状联合等三个典型特征。在担子菌亚门约半数的菌种中,作为双核化菌丝的最常见的特征是形成锁状联合。那么,锁状联合的形成过程、形态特征及其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呢?这就要从担子菌的营养体谈起了。  相似文献   

12.
一、生活史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 Ito et Imai.)为菌根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在林下一般形成园形蘑菇圈或环形菌环。成熟子实体菌盖下面菌褶的两侧是子实层,子实层由栅状排列的担子构成,其顶端产生与其他担子菌相同的4个担孢子,但有单核担孢子和双核担孢子两种类型。单核孢子萌发成为单核菌丝(一次菌丝),与其他异性单核菌丝进行胞质融合而成为双核菌丝(二次菌丝)。另一种则是双核担孢子萌发后直接形成双核菌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5种杀菌剂施保功、库力班、克霉灵、多菌灵和H2O2对食用菌生产中5种常见污染霉菌总状毛霉、黑根霉、绿色木霉、黑曲霉和青霉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及对栽培平菇苏研7号杂菌污染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对该5种霉菌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和EC90均很低,分别在0.24%-1.61mg/L和1.09-2.89mg/L,但对杂菌菌丝没有抑制作用。H2O2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出菇和菇产量没有影响,可有效抑制杂菌污染,且易分解无残毒,是高效无公害食用菌防杂药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空气放电技术对尖孢镰刀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放电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效果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空气放电处理后的菌丝体干瘪褶皱且表面粗糙,外层结构不完整;菌丝细胞和孢子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壁内陷或者突起,厚薄不均匀,其中孢子细胞内出现大量液泡且液泡体积较大,细胞质失去紧致结构;利用AO/EB荧光染料标记孢子细胞,结果显示空气放电处理显著促进孢子凋亡(P0.05)。  相似文献   

15.
熊维全 《食药用菌》2015,(2):126-127
<正>链孢霉又叫脉孢霉,是食用菌生产中的重要竞争性杂菌。链孢霉菌丝顽强,繁殖迅速,适宜温度条件下孢子萌发时间短,初期菌丝稀疏,较淡,呈绒毛状,后期形成大量棉絮状菌丝,2天左右形成馒头状孢子团,向空间弹射大量白色或粉红色分生孢子。链孢霉一旦大爆发,便成灭顶之灾,如处理不及时,将会导致菌种或栽培袋全数毁灭,还造成场地污染,严重时停工停产,危害极大。1发生特点1.1发生症状被污染的菌种或菌袋,初期长出灰白色纤细菌丝,生长速度很快,几天后在瓶口或袋口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由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子实体、菌丝体胶质化产生的双核酵母状孢子(FBMds)的萌发条件,研究比较了不同来源和不同浓度的香灰菌(Annuloypoxylon stygium)浸提液及不同来源银耳孢子发酵液对银耳Tr21 FBMds萌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香灰菌浸提液和银耳孢子发酵液均有...  相似文献   

17.
柳松菇的遗传生活史及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现栽柳松菇菌种遗传特征及生活史的研究发现,该菇由菌丝生长的营养生长阶段进入原基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阶段,可产生正常的子实体,电镜观察可见成熟的担子上着生双孢担孢子,单个担孢子隅适宜条件萌发形成有锁状联合的菌丝体,并自交可孕、基于柳松菇具有次级同宗结合菌的单孢可育特征,我们采用单孢分离方法进行品种选育,获得了出菇菇丛密,菇数多、产量高的单孢菌株。  相似文献   

18.
在危害食用菌生长的所有杂菌中,木霉威胁最大.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能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木毒还能生长在生长势减弱的香菇菌丝体上,使香菇组织细胞溶解死亡.  相似文献   

19.
香菇单核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迎捷  伯海英 《食用菌》1992,14(3):14-15
从食用菌菌丝体中制备出的单核或同核原生质体,是一种不同于孢子单核体的新的育种材料,是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重要应用.它为充分利用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扩大现有栽培种的基因型,缩短育种周期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以香菇为材料,研究了其单核原生质体的形成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20.
蘑菇病害     
7.菌丝霉病害名称白霉病病原菌无具体拉丁属名分类地位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无孢科生长环境多发生在双孢蘑菇覆土层上,偶然见于培养基上。宏观特征为生长迅速的白色菌丝体,在生长中纤细或棉絮状。此科中的种很像蘑菇菌丝体,与之不易区分。有时形成白色至黑色的菌丝结集而呈菌核状。微观特征发育良好的菌丝网,有或无锁状连合。仅知其营养菌丝体阶段。因为没有产孢子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