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空降作品赏析:那铜板大小的陶盆、拇指粗细的英石和银针长短的榆树,合成了一件掌上附石盆景作品。领地虽微,却气势磅礴。树悬半空,石破天惊,顽猴挺而走险,让人汗颜。  相似文献   

2.
读《溢》     
这是一块马安彩陶石,石色一绿一黑,俗称彩陶鸳鸯石。此石表皮光滑细腻,即通常说的手感好,石质光润;石色以绿为主调,黑为点缀;石形方中带圆,丰润饱满;石的纹理规则地变化,富韵律感,一层一层叠加的皱褶,好似太满了,盛不下了,往外溢,往下流。流出的是什么?是吉祥?是财富?还是幸福……  相似文献   

3.
读《乡情》     
《乡情》是福清黄明山先生的又一盆艺力作。该树高度1.1米却大气小凡,让人看了犹如置身千年古榕下,似乎习习清爽漫围了过来,不管从技术角度还是艺术效果来看,都不失为榕树盆景的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4.
读《展翅》     
刊登在五期彩页上陈顺义(误写成陈顺远)的作品《展翅》,个人愚见,总体构图较好,树势轩昂,主干细顺,顶部向左侧偏折与右长边枝托既协调,且富动感。左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卉盆景》今年第2期刊登了一组张天祥的作品,其中一幅《天趣》由张春凯作了一番赏评。现把我的一点肤浅看法写出,当否请指正。我们知道,比例失调乃盆景制作之大忌,以往的盆景作品中虽然也或多或少存在,但该作品的比例失调状况可以说已发展到极致。观看作品中山石的造型与摆件的布局,山中有古塔,山顶上有古亭,山脚下有屋舍,浑然是一座大山形象。然而,再看山上的一棵大树怎么能将整座大山都覆盖了呢?世上有如此之大的树木? 这种树大山小的造型组合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我认为“天趣”完全是三尊摆件惹的祸。如果将其全部拿掉,整块山石可以理解为山体的一角(局部),  相似文献   

6.
7.
悬崖式在盆景艺术中较为常见,大悬崖比小悬崖少一些.难度也较大。它通过曲折向下的主干体现树相的力度.由俯冲的层次表现气势;层次浓密为佳.主干苍桑为上品,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期《中国花卉盆景》推出了《君子兰专辑》。这是一个莳养方法交流和栽培技艺推广的绝佳大课堂,内容颇丰,很适合大众口味。可以这样说,爱好栽培君子兰的朋友,捧来一册,一定爱不释手。编辑千辛万苦地聚集了20来位高手的杰作,尽管文章的主题不同,风格迥异,但却一样鲜明流畅,能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9.
我不知道《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是从何时起开设《大片欣赏》栏目的,但从第一次见到它就喜欢上了。每次收到《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总是急不可耐地去翻阅《大片欣赏》,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大片欣赏》以整版篇幅刊登一幅盆景照片,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走近盆景大师们的盆景佳作,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远  相似文献   

10.
在仔细研究了《中国花卉盆景》1993年3期所刊载的《故乡行》一文及其图片后,我认为《故乡行》采用阶梯状的排列似乎单调、呆板了一点,缺少山水盆景应具有的节奏感。关于节奏,赵庆泉老师在所著的《中国盆景造型艺术分析》一文中作过这样的解释:节奏,  相似文献   

11.
该作品构图自然,动感强烈,且主题(表现主体)与配景(底座配置)协调统一,色彩明暗相间,既有自然美,又有工艺美,是件较好的作品。深暗色的底座,线条柔美,自然,顺畅。腐而不朽的树蔸表面,前后上下凹凸不平,色调忽明  相似文献   

12.
凡是艺术都有它们的共性,然而每类艺术又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唐代画家张彦远曾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根艺就是以外师造化为依托,在自然造化的基础上“中得心源”的一门独立艺术。李润的根艺作品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就拿他的作品《大  相似文献   

13.
收到90年第十期《中国花卉盆景》,翻开封页,一个醒目的标题《百花园中的奇葩》映入眼帘。我反复阅读多遍,越读越觉得文章情真意切。作者赞《养花与健康》栏目“常常从香花翠草中推出治病良药”,对此,我深有体会。前年我就用仙人掌捣烂外敷治好了多年缠身的老疾。那是六年前,我的右脚拇指节间突然发生酸痛,约半月酸痛自然消失,但在患处长出蚕豆大小的一颗  相似文献   

14.
读了冯蜂鸣先生的鉴赏文章后颇有异议。觉得冯先生并不是按盆艺最基本的标准,对作品进行恰如其分的件介.而是在作牵强附会的演义解释,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冯文说“这是一件难得的象形式盆艺作品”。象形式盆景,顾名思义,虽不能说根、干、枝冠的整体造型具象得栩栩如生,但一般也无须解释,一看便懂。触景生情.更回味无穷。如:杨吉章的《凤舞》、庄灿光的《鹿鸣》、石启业的《海狮》等等。无不把盆景艺术融于物象的特定神韵之中。恐龙不是神话,是地球上早已灭绝了的庞大物种,形象有化石作证。但未有传说或典故说它有口衔巨树的习性。  相似文献   

15.
荣获1999昆明世博会大奖的《古木清池》水旱盆景(树种:榔榆;盆长135厘米),是赵庆泉先生近期又一力作。作品以榔榆为主景,以旱地、龟纹石为次景,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且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作品的参展,烘托出世博会“人与自然”的主题。《古木清池》在构思布局上,着重强调了主景树的表现和塑造。其根裸露,自然有力,仿佛历尽沧桑,饱经风吹雨打,它支撑着粗壮古老的躯干。主景树欹侧天空,顶端微微昂起,一主侧枝洒脱地甩向池面,与水相  相似文献   

16.
17.
伍宜孙大师新作《罗汉松》(《中国花卉盆景》96第7期封面)枝托分布巧妙自然,过渡合理;桩头盘根错节,曲虬有力;树干侧斜雄浑苍劲,灵动之中颇具稳健;用盆大小、深浅、色泽及配件位置和谐得体,加工雕饰痕迹都深藏不露地融于桩景的整体之中。但在仔细欣赏的过程中,觉得该作品有两点值得商榷。这里笔者斗胆提出,请教于百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卉盆景》2011年9期32页王子旭先生的《嫁接桂花新法》是难得的好文章,主要是有新意。这些经验是前人没有提出过的,能把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好经验无私奉献给大家,精神可佳。而且提法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特别是接穗的削法第一刀"见木不伤木",仅仅五个字说中要害,说得多好。这时暴露出的形成层面积最大,若再多削进一点形成层就变成两条很细的线,难与砧木中的形成层对准了,成活率就会大打折扣。理论来于经验,经验源于实践。说起桂花,顺便说说我的日香桂引种。大约上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9.
20.
<正>(一)二十八春,似长又短,二十八秋,似短又长;它,承载了行业的厚望,寄托了数亿农友的期望风风雨雨闯九州,奋力拼搏数十载。(二)人性化设计,科学化管理;信息量最大,实战性最强。今日之耕耘,明日之硕果。集农资之能辈,播丰收之硕果。造福众农友,甘当孺子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