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薯处理对防控马铃薯烂薯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榆林马铃薯产区常年发生的田间烂薯问题,通过防控试验,比较药剂种薯处理和茎叶喷施对控制马铃薯烂薯病害的效果,初步分析导致马铃薯烂薯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及初侵染源,为大田防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种薯处理和茎叶喷施防控的田块,马铃薯产量、薯块商品率及总产值均显著高于农户未防治田块;种薯处理结合茎叶喷雾防控的田块,其马铃薯产量比单纯茎叶喷雾防控田块提高15.7%,纯收入增加27.6%。从田间病薯中未分离出晚疫病菌,表明当地烂薯的发生不是由晚疫病菌引起的。种薯药剂处理作为马铃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控制田间烂薯效果明显,可以作为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关键环节,在陕西榆林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种薯环腐病形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田间发生此病害,严重时可减产60%,而且这种病害在贮藏期还可以继续危害种薯,这对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品质及后代种薯的生产是极为不利的。本文对环腐病的形成因素、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通过病毒抗血清、田间检验鉴定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分析,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脱掉PVX、PVY、PVA、PLRV、PAWV等主要病毒,也能兼防其他真菌、细菌病害。因此,脱毒种薯生长发育健壮,叶面积、植株鲜重、单株块茎重成倍增加,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是当前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害较先进的技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脱毒后的品种应在良种繁育体系比较完善的前提下.按照种薯栽培技术和种薯生产指标,严格检验定级,逐步生产合格的各级种薯.供生产者生产商品薯,逐步达到种薯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良种化,发挥脱毒种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1、搞好田间管理要保证贮藏质量,首先要从夏秋田间管理抓起。提高块茎耐贮能力,块茎入窖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马铃薯能否贮藏成功,而块茎耐贮能力的强弱,又对入窖有直接的影响。1)搞好田间病害防治。入窖块茎的病斑和烂薯是贮藏的最大隐患,而病薯和烂薯都来自田间。搞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豪 《青海农技推广》2003,2(3):32-35,42
本文详细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胫病、环腐病4种病原及其侵染途径和田间症状;针对马铃薯不同病害,马铃薯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和化学防治措施,如选育与推广抗病品种、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建立无病留种田、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种薯药剂处理和田间化学喷雾防治等措施,将病害因素给马铃薯生产所造成的为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对定西马铃薯贮藏病害种类调查,初步发现了14种贮藏病害,同时也明确了造成贮藏损失的主要病害是干腐病和晚疫病,干腐病和晚疫病复合侵染是造成烂窖的主要原因。药剂防治田间病害、精细挑选入库薯块的质量、严格块茎贮藏期间的温湿度管理将是马铃薯贮藏成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盖草能、富薯、薯乐3种除草剂对马铃薯的安全性和对其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特在巴里坤县设置了3种药剂防治马铃薯田间杂草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均对马铃薯安全,薯乐除草剂对马铃薯田间1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的防治效果高于盖草能和富薯,增产率高,纯收益大于另外2种除草剂,建议推广薯乐除草剂防治马铃薯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8.
依据包头市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笔者研究总结了该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原种田间生产和各级脱毒种薯的检验、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技术。该田间技术适应于包头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原种、合格种薯生产。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加植株中下部光照,防治田间郁闭,降低田间湿度,从而减轻病害发病,同时大垄为地下结薯创造更大空间,可以增加结薯数量,减少青头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蓄水保墒,既抗旱,又抗涝,增产效果显著。1、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PH值5-7,上茬未种过甜菜、茄科、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种植马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病害的种类及特点,并提出选用抗病性强的脱毒种薯、选好繁种地、选用无其他症状的无病害种薯、防止切刀切块传染、加强对脱毒种薯的田间管理、加强筛选并改善种薯储藏条件等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制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红腐病两种根腐类病害的种衣剂。【方法】 选用萎锈灵和咯菌腈原药为主要成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种衣剂配方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力,采用室内发芽及盆栽试验验证其对棉苗的安全性及促生作用;并于室内及田间进行防病、增产比较。【结果】 萎锈灵:咯菌腈为7.2∶1.0复配比的种衣剂抑菌及棉苗促生效果最佳,且优于市售种衣剂20%甲枯·福美双。经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验证发现7.2∶ 1.0复配比,防病及增产效果最好,其在室内对立枯病及红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7.19%、88.30%,在田间对两病的防效分别为75.79%、66.3%,增产效果达到9.11%。【结论】 萎锈灵·咯菌腈种衣剂配方以7.2∶ 1.0复配最佳,该种衣剂有效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并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水稻稻瘟病和恶苗病是水稻上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化学防治是主要防治措施之一。为探明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FS)对稻瘟病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干稻种拌种并晾干后播种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1%肟菌.异噻胺FS 15 mL/kg和25 mL/kg种子对沪软1212苗瘟、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87.19%、77.64%、45.20%和93.75%、84.75%、58.92%,对沪软1212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的恶苗病防效分别为83.44%、83.89%、84.35%和85.89%、88.26%、88.12%,各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成苗安全。24.1%肟菌.异噻胺FS推荐剂量拌种对苗瘟、叶瘟和恶苗病防效较好,对水稻生长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稻瘟病和恶苗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春油菜拌种对菌核病和跳甲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控油菜病虫害,提升春油菜优质高效生产水平,以油菜菌核病和油菜跳甲为防治对象,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选择咯菌腈与吡虫啉、噻虫嗪混合或单独拌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拌种处理对油菜的出苗率有一定影响,其中杀虫剂拌种对油菜出苗率的影响大于杀菌剂;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拌种对菌核病和跳甲的防效均高于单独拌种;吡虫啉+咯菌腈拌种对油菜跳甲、春油菜菌核病的防效最高,分别可达66.80%和72.98%。春油菜菌核病病情指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梯度式增加,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综合产量分析,最佳播种密度为28.5~3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杂交中籼Ⅱ优 83 8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 ,总结出 6条主要技术措施 :确定父、母本播差期 ;改进育秧方式 ,提高秧苗素质 ;本田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花期预测 ,喷施“九二○”和人工辅助授粉 ;去杂保纯  相似文献   

15.
复合型棉花种衣剂田间防效评价及减施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筛选防治新疆棉花苗期主要病害和虫害、促进作物出苗和生长等功能的棉花种衣剂。【方法】 制备种衣剂,进行棉种包衣田间试验,评价其田间生物学效应。【结果】 供试的11种种衣剂中,17.2%吡虫啉·萎锈灵·福美双种衣剂表现最佳,对棉花苗期立枯病和红腐病的防效分别为72.28%、74.44%,对蓟马、地老虎防效分别为83.33%、85.00%,处理棉田出苗率、株高、根长、茎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产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7.89%、16.04%、11.18%、5.03%、68.44%、124.04%和13.98%。【结论】 17.2%吡虫啉·萎锈灵·福美双种衣剂可用于新疆苗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控,较常规药剂喷施显著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相似文献   

16.
药剂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丝黑穗病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采用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止该病的侵染,控制其为害。为了筛选对丝黑穗病防效好的拌种药剂,2010年对山西省市售的8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拌种对玉米出苗基本没有影响,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效明显,降低了发病率,相对防效达到50.6%~86.9%,其中,以20%吡.福.戊唑的防治效果最好,丝黑穗病株率最低,为3.1%,相对防治效果为86.9%;其次为戊唑醇,病株率为3.7%,防治效果为84.4%。  相似文献   

17.
结合晋江市玉米种植情况,从精选种子、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从制种田的选择、制种时间、育苗、整地与施肥、定植方法与密度、肥水管理、搭架整枝、授粉、采种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苦瓜利用强雌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种衣剂1号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衣剂1号包衣水稻种子,防治恶苗病、立枯病效果显著。1989—1990年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用种子重量的0.3%的种衣剂1号(有效成分下同)对恶苗病、立枯病防效分别为98.9%和96.5%,高于生产上推广的用恶苗灵、敌克松防治两病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对于两病采取土壤调酸,药剂浸种,土壤施药等方法防治,成本较高,防治工序烦锁,技术环节农民不易掌握,致使两病在生产上仍危害较重。采用种子包衣防治两病,可以省去上述工序,减少用药量,减轻环境污染,经济、安全,使用方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Pests and Diseases)成为农业科技界的研究应用热点。笔者数十年连续不间断对江苏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田间应用进行了研究,根据亲身实践,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中的农业防控措施包括选种、种子检疫、菌源清理、虫源防控、栽培控制等,生物防控措施包括天敌控虫、生物农药使用等,化学药剂防控措施包括种子处理、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破口期、抽穗期、灌浆结实期使用等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制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用技术简明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提高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落地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