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N生长调节剂在旱地油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抽薹期和初花期分别喷施浓度为2~8mg/kg的BN-1和BN-2生长调节剂均能促进油菜叶片中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单株产量。油菜抽薹期喷施BN-2、初花期喷施BN-1效果较好,使用浓度均以6mg/kg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喷施草甘膦对抗草甘膦油菜物质生产的影响。[方法]以抗草甘膦油菜品种N07为试验材料,在施用氮、磷、钾和不施肥条件下,设置喷施草甘膦和不喷施草甘膦2个处理,测定油菜的产量、产量构成等。[结果]抽薹期喷施草甘膦,降低了抗草甘膦油菜初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重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籽粒产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角果数的减少所致,受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抽薹期喷施草甘膦降低了抗草甘膦油菜抽薹后7d、初花期和盛花期叶片中以及结角中期角果皮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抗草甘膦油菜的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在中等缺硼土壤上研究了硼肥不同施用方式、高效速溶硼肥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喷施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 ,与基施硼砂相比 ,油菜叶面喷施高效速溶硼肥具有用量少、增产效果好等优点 ,可在油菜的苗后期、抽薹期、初花期等进行 ,最佳喷施量为 90 0~ 135 0g/hm2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喷施草甘膦对抗草甘膦油菜糖氮代谢的影响,为抗除草剂油菜品种的选育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喷施草甘膦对抗草甘膦油菜各器官糖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抽薹期喷施草甘膦,抗草甘膦油菜初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糖总量均明显增加;各器官的氮素含量和氮素总量明显减少;各器官的糖氮比明显提高。施N、施P、施K和不施肥条件下,喷施草甘膦上述各指标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各器官中呈现出糖增氮降的变化可能主要是由于含氮物质合成能力的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期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结果表明,抽薹后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防治油菜菌核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防效最好时期为盛花期,其次是初花期和抽薹后期。  相似文献   

6.
噻苯隆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活性极高.为了确定其液剂--益果灵和粉剂--太丰保对油菜农艺性状与产量的作用,进行了本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噻苯隆能显著增优北方冬、春油菜的各项农艺性状,能较大地提高其经济性状和产量.冬前喷施以2-4.0mg/l处理增优的趋势明显;于抽薹、初花期再各喷1次,可净增产12-75 k g/667m2左右、增幅7%-46%左右;以2.0mg/l喷施浓度表现最好.抽苔、初花期各喷1次的增幅明显高于抽苔期喷1次.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冬季气温持续偏高,我国油菜产区作物生育期比常年提前3-7天,长势良好。目前,秋播油菜在云南大部已进入结荚期,江南南部处于盛花期,江南北部、西南大部处于初花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蕾薹期至初花期,陕南和豫南处于抽薹期至蕾薹期。受积温偏高和寄主生育期提前的综合影响,早春油菜病虫害发生期偏早、较为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国油菜病虫害发生面积达2532万亩,比近5年均值增加17.1%。其中油菜菌核病全国发生面积63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68.3%;油菜蚜虫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象资料对南昌县油菜花花期进行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花现蕾始期、现蕾普期、抽薹始期、抽薹普期、开花始期、开花普期、开花盛期平均日期分别为1月5日、1月21日、2月10日、2月17日、3月1日、3月8日、3月19日。油菜花现蕾始-普期、抽薹始-普期、开花始-普期、开花普-盛期间隔日平均值分别为7、8、8、11 d。利用气象因子和油菜花期各阶段日数建立的回归方程可用于油菜花花期预测。油菜花现蕾始期至普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平均气温、开花期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开花普期至盛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前2周最低气温、开花期前3周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降水量与油菜花花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几种叶面肥在互助县杂交油菜上的肥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油菜苗期、蕾薹期和盛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油菜丰霸、喷施宝和新产品"新秀"均能使油菜增产增收,其中新秀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南昌县油菜花花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气象资料对南昌县油菜花花期进行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花现蕾始期、现蕾普期、抽薹始期、抽薹普期、开花始期、开花普期、开花盛期平均日期分别为1月5日、1月21日、2月10日、2月17日、3月1日、3月8日、3月19日。油菜花现蕾始-普期、抽薹始-普期、开花始-普期、开花普-盛期间隔日平均值分别为7、8、8、11 d。利用气象因子和油菜花期各阶段日数建立的回归方程可用于油菜花花期预测。油菜花现蕾始期至普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平均气温、开花期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开花普期至盛期间隔日数与开花期前2周最低气温、开花期前3周最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降水量与油菜花花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油菜抽薹现蕾期,喷施撞钟丰油素1.5kg/hm2、油菜丰霸0.3kg/hm2、垦原丰产素0.15ml/hm2、KH2PO4(又名丰收王)1.5kg/hm2和喷施宝0.075ml/hm2,都能达到增产效果。其中以KH2PO4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夏大豆进行全程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总量一定时,在大豆苗期、分枝期、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不同剂量的药剂化控,都能提高大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剂量大,叶色值含量高;株高、结荚高度,以分枝期20 g+初花期30 g及苗期5 g+分枝期10 g+初花期20 g+盛花期15 g降低较多,初花期1次喷施50 g降低较少;化控各处理的茎粗变细,倒伏重于对照,初花期1次喷施50 g的最重;分次喷施的各处理分枝数、株荚数、粒数都明显高于不喷及只喷1次的;产量以分枝期喷量20 g,初花期喷30 g效果最好,较CK增产达17.1%,少量多次优于1次喷施,1次剂量过大,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  相似文献   

13.
在临夏州高寒阴湿油菜种植区,选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来防治油菜菌核病,三种药剂按1 000倍液稀释,施药量以药液充分湿润整株叶面不滴水为宜,喷施数量效果表明:一般初花期药量30 g对水30 kg,盛花期药量45g对水45 kg;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防效可达到87.5%,盛花期喷施1次,防效82.6%,喷施2次比喷施1次防效提高4.9%,增产率提高2.29%;最佳喷施时期,盛花期防治比初花期防治好。在高海拔、高密度区域也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盛花期喷施1次,能有效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叶霉病等真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14.
在油菜蕾苔期和初花期喷施"丰硒源"富硒有机营养肥,可明显提高油菜产量。蕾苔期施用和始花期施用2种方法中,以蕾苔期施用效果较好;蕾苔期以施用2次效果最好。但是施硒处理菜籽含油量有小幅下降,且施用硒肥对提高菜籽油中硒含量无效。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鉴定多元素高效化肥叶面喷施对油菜的增产效果,1981年在油菜初花期作了喷肥试验.试验分两个处理:即用O.4%浓度的多元素高效化肥在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喷清水为对照,其结果是初花期叶面喷多元素高效化肥的小区实收产量为957.5克,理论产量为977.65克,折合亩产139.67斤,对照(喷清水)小区实收产量为845克,理论产量为875.18克,折合亩产125.03斤.喷肥比不喷的增产11.71%.初花期叶面喷施0.4%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休闲观光需求,延长油菜花观赏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摘薹、增施氮肥、烯效唑处理、苯磺隆处理和分期播种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薹处理可推迟初花期3.0~10.0 d,终花期2.0~12.0 d,与不摘薹组合应用可将整个观花期增加7.5~10.5 d;摘薹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17.7~19.3 d。薹期增施氮肥对花期调节效果好于越冬期增施氮肥,与不增施氮肥组合应用,可将观花期增加8.5~9.0 d;增施氮肥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15.0~17.7 d。喷施烯效唑可延长花期0~5.0 d,与不喷施烯效唑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9.5~10.0 d;喷烯效唑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平均增加17.5 d。平头期喷施苯磺隆可使花期增加1.5~13.5 d,与不喷施苯磺隆搭配,观花期增加16.0~18.5 d;喷施苯磺隆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增加约25.0 d。分期播种可显著延长油菜观花期,3个品种分期播种的平均总观花期为46.5 d, 40.5 d和38.5 d,分期播种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达66.0~72.0 d,增加39.8~42.5 d,观花期延长1倍以上。综上,分期...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威力泰肥在油菜上的合理施用浓度,给油菜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甘蓝型油菜油研50为材料,在油菜抽薹期叶面喷施7种不同浓度的威力泰肥,研究其对油菜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400倍、200倍和100倍威力泰肥对油菜株高、每角粒数和单株角果数的影响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12.78%、19.60%和30.35%;喷施400倍威力泰肥可降低油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同时增加含油率、蛋白质和油酸含量,且油分和蛋白的总含量最高,达67.91%,较对照提高2.58%。因此,在油菜抽薹期喷施400倍威力泰肥最有利于提高油菜籽的品质,且综合农艺性状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东晚季稻冬闲田直播观赏绿肥油菜面积持续增加。酸模叶蓼是油菜田的主要伴生植物,为评估其对油菜绿肥和观赏目标的影响,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江门市新会区和韶关市仁化县设置了6个处理,进行油菜和叶蓼长势、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在油菜抽薹期到盛花期,叶蓼密度下降;在油菜抽薹前,油菜株高低于叶蓼;至初花期前,油菜株高均显著高于叶蓼;X2处理的油菜株高平均高出X1处理约28.0 cm;X2处理油菜和叶蓼生物量的和大于X1处理;春耕还田时不同处理生物量为X3>X6>X2>X1>X5>X4。因此,广东冬闲田直播油菜用种量0.40 kg/亩且不清理叶蓼,不影响油菜花观赏,还田生物量大,用种量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摸索优质杂交油菜氮肥施用量和多效唑喷施时期与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和多效唑喷施时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纯氮20kg/667m2抽薹期叶面喷施(浓度200mg/kg)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的油菜产量最高,为227.9kg/667m2,增产达显著水平;施纯氮15kg/667m2各时期叶面喷施多效唑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2)叶面喷施多效唑对品质有一定影响,可使硫甙含量增加1.07~3.52μmol/g饼,蛋白质含量增加0.91~2.74百分点,但对其他品质性状的影响均较小。结论:优质杂交油菜在施纯氮20kg/667m2且于抽薹期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使杂交油菜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油菜高效轻简化施肥方式,项目组开展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油菜复合肥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性撒施后,结合耕地用旋耕机将肥料旋入土壤中,可以较好地满足油菜各生意期对养分的需求,植株农艺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同时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净收益;基肥施入部分肥料后,在抽薹期和初花期追肥中耕,油菜植株农艺性状最好,产量最高,但是扣除劳动力成本后净收益为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