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大量钻井、测井剖面以及相标志的基础上,对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发育湖泊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底扇相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浅湖亚相是湖泊相中的主要亚相类型,由浅湖砂坝、浅湖泥、浅湖灰泥、藻灰岩、浅湖鲕粒(生物碎屑)滩和风暴沉积组成。辫状河三角洲相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该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和河口砂坝微相;湖底扇相主要发育于七个泉地区,其中发育典型浊积岩层序序列。  相似文献   

2.
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油层组之一,但一直以来对其沉积相研究程度较低。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对其岩石类型、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等进行详细研究,具体分析了其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并建立长7油层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冯地坑-洪德地区长7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种亚相,湖泊相发育浅湖亚相;研究区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细砂-粉砂为主,发育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  相似文献   

3.
根据岩心、测井、钻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莫116井区三工河组二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为辫状河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等微相、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和浅湖亚相。依据测井曲线综合解释和试油试采资料,分析了油气分布规律。并综合以上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的含油性最好,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4.
钟市油田潜江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砂体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市油田潜江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以砂岩、岩盐、暗色泥岩及泥膏岩为主。根据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特征,在潜江组共识别出10种岩石相,主要有Mg、Mp、SSrf、SSr、SSp和Srf等。根据岩石相类型和沉积构造特征,研究区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2种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席状砂4种沉积微相。通过沉积相演化和砂体发育特征的分析,认为南北向展布的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砂体为区域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5.
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Ⅱ油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化验、录井资料,通过岩石颜色、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流沙港组三段(流三段)Ⅱ油组的沉积相类型,划分了沉积亚相和微相,并据此探讨了流三段Ⅱ油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流三段Ⅱ油组为扇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进一步可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和滨浅湖4个亚相和若干微相;流三段Ⅱ油组沉积时期,扇三角洲沉积在该研究区西北部广泛发育,仅在其东南部分布滨浅湖亚相;Ⅱ油组MSC5到MSC6沉积时期,沉积相展布格局基本相似,但伴随湖平面逐渐上升,MSC6沉积时期扇三角洲分布范围逐渐减小;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层相带。  相似文献   

6.
巴彦呼舒凹陷的油气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将南屯组(K_1n)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在该基础上开展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进而预测有利区带。研究表明,K_1n沉积时期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沉积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发育于东部的缓坡带;湖泊沉积相主要发育在中部洼槽带及扇(辫状河)三角洲的边部。沉积格局整体具有"东西分带"特征,从盆地陡坡带到盆地缓坡带,沉积相类型依次由扇三角洲逐渐过渡为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再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不同沉积演化时期,沉积体系分布有所差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深盆、深水"到"广盆、浅水"的变化,从SQ1到SQ2沉积时期,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变小。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物性较好,紧邻规模较大的优质烃源岩,在陡坡带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在缓坡带可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而靠近洼槽区易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横穿张东地区的张东断层严重影响断层上、下盘的沉积、构造演化,因此有必要对张东断层下降盘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专门研究,建立下降盘沉积演化机制。本文依据粒度、岩性、沉积构造等沉积学特征,综合测井资料对张东断层下降盘的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进行精细测井微相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构造高位的埕宁隆起西南部,发育半深湖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和支流间湾等4种微相,前扇三角洲亚相在某些阶段也有发育;沙二段物源仍为埕宁隆起西南部,属浅、滨湖沉积环境下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3种微相。通过分析沙三段、沙二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认定张东断层作为物源通道,对进入下降盘的沉积物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赵凹油田A区B层7口取心井岩心观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测录井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识别出研究区主体为扇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确定了10种(碎屑流、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溢岸砂、席状砂、浊流、前三角洲泥、浅湖砂坝、浅湖泥等)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沉积微相的组合特征和剖面、平面分布特征,指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浅湖砂坝为有利的储集相带,为油田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北长7油藏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铁边城北长7油藏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半深湖-深湖亚相,由水下支流间湾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构成,三角洲前缘的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水下支流间湾微相。研究区延长组长7沉积期主要物源来自盆地北东向,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非常发育,厚度较大,分布面积广,对于盆地中生界的石油勘探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岩石类型、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确定高邮凹陷花庄油田阜三段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2种亚相,缺失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在综合考虑研究区沉积背景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岩心、电性资料基础上,从单井相入手,识别出多种沉积特征,认为勒3区块七克台组属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并可分为4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水下溢岸及席状砂,并分析了沉积演化,建立了沉积相模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为发育,孔隙度和渗透率也较好,是主要的储集砂体,而席状砂孔渗较差,连片性不好,是次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2.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in the Karoo Basin of South Africa was characterized by a rapid and apparently basin-wide change from meandering to braided river systems, as evidenced by preserved sedimentary facies. This radical changeover in river morphology is consistent with geomorphic consequences stemming from a rapid and major die-off of rooted plant life in the basin. Evidence from correlative nonmarine strata elsewhere in the world containing fluvial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sections suggests that a catastrophic terrestrial die-off of vegetation was a global event, producing a marked increase in sediment yield as well as contributing to the global delta(13)C excursion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相似文献   

13.
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简称沙三中)是临盘油田盘一断块区的主要储集体。为了明确该区沙三中的沉积相类型,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沙三中砂体属于牵引流沉积,其沉积相类型为湖成三角洲和湖泊相。  相似文献   

14.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发育了3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曲流河三角洲砂体。不同类型的砂体分布在凹陷区域的不同位置,受物源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其砂体沉积特征及储集性能和油气的分布均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岩石组成、层理类型、内部相带的发育情况等的分析,阐述了3种类型沉积砂体的特征,并进一步对3种沉积砂岩的储集性能及其油气分布进行论述,从而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储层沉积相分析的复杂地质模型,将多Agent技术和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技术引入到储层沉积相分析中,在地质储层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储层沉积相分析模型.对面向Agent混合智能的Gaia方法论进行了研究,具体步骤分为收集需求信息、分析阶段、框架设计阶段、详细的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逐步完善沉积相分析的模型建立.并在此方法论的基础上设计了沉积相分析的Agent模型、角色模型、技巧模型、知识模型和组织模型、交互模型.最后,构建了一个基于多Agent储层沉积相分析社会模型的原型系统,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的测井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地球化学特征、粒度资料分析,详细研究了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南部桃园组三段碎屑岩体的储层特征。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南部核桃园组三段为一套扇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体、湖底扇等沉积微相内。储集层的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连通性较好,孔隙度平均值为10%~20%,渗透率平均值为1000×10-3μm2,属于中孔高渗储层。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成因的湖底扇沉积砂体物性较好,且被周围的浅湖-半深湖相暗色烃源岩包围,是该区核桃园组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7.
合水地区长3地层油气分布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3地层的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长3地层的油气分布受沉积微相、渗透性砂体、微构造等多重因素的控制,其中有利沉积相带和渗透性砂体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其次是微构造,微构造常与岩性因素共同控制着油气分布。这些研究结论的得出,为工区进一步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测井相的原理,然后利用测井曲线特征对东部凹陷JZS地区沙三上亚段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井相和联井相分析,最终结合地层参数(地层厚度、砂岩百分比含量等),绘制出平面相,搞清了不同沉积相的分布范围,指出了有利砂体,对储层预测和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