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舟山海岛普陀樟等3种特有树种种质资源清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清查,发现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 chenii集中分布于舟山市普陀区所辖范围内的洛伽山、朱家尖岛以及以朱家尖、桃花、六横岛为中心的毗邻悬水小岛上,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共有结果母树1.2万余株,大年种子产量有1500 kg左右。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 sericea分布在普陀区的朱家尖、桃花、普陀山和定海区的大猫岛,其分布特点是孤立,散生,且范围极小,无成片分布,共有结果母树300余株,种质资源较为贫乏,加之不合理的采种,迄今大年种子产量仅为100 kg。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分布范围更是有限,主要分布在桃花岛蚂蝗坑和定海区大猫岛茅草屋冷坑,呈群落分布,共有结果母树170余株,每年种子产量极少,能采到的种子只有0.25 kg左右。表3参12  相似文献   

2.
桃花岛及朱家尖岛森林植物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海岛植物区系与邻近的大陆区系相比,常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浙江舟山群岛中的桃花岛和朱家尖岛是该省东南沿海滨岛植物资源较丰富的岛屿。经多次调查采集,计维管束植物101科,353种和变种、变型(蕨类及草本不全),编成名录,以供科研,生产和开发利用参考。 两岛的森林分布:黑松、马尾松组成的针叶林占林地面积的60%。桃花岛还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灌丛,其中以南京极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及红楠、日本珊瑚树、舟山新木姜子及天竺桂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为奇特。朱家尖岛无常绿阔叶林,仅有一片以黄连木、沙朴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其余多为灌丛及裸岩;在沙滩上有一片保存很好的单叶蔓荆、肾叶打碗花、矮生苔草和珊瑚菜等沙生植物。这些次生林对绿化、防风、防冲和改善海岛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普陀樟天然林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陀樟天然林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普陀樟在浙江仅见于舟山海岛,天然分布集中于舟山市普陀区境内的普陀山、洛伽山、朱家尖、悬鹁鸪岛等地,以海拔100m以下的低丘或寺庙附近最为常见,呈群落、片状散生或零星分布,天然更新良好,群落更新层密度达2933株/hm^2,单株树冠下,更新幼苗达200株/m^2以上,最密处为890株/m^2。  相似文献   

4.
丛晓峰  陈昊  李丹 《农学学报》2023,13(6):65-69
为研究野生华山参的生境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秦岭北坡中段至东段野生华山参的物候特征、群落特征、土壤性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华山参多生于郁闭度在30%~45%之间的林下或林缘;所处的坡度多在15°~25°;土层厚10~20 cm,地表枯落物厚度3~5 cm。(2)华山参多生长于中低海拔山区,以盐肤木、锐齿槲栎、黄栌、枫杨等乔木建群;按生活习性划分,华山参生境内有木本植物16科28属36种,草本植物12科22属35种。(3)适于华山参生长的土壤多为森林棕壤,土壤pH的变异系数较小,仅为1.54%,呈中性;土壤中营养元素主要是植物凋落物经过分解后的产物。野生华山参种群在秦岭山区分布不连续,多数种群延坡面呈带状或片状分布。生境内水热分布较均匀,相对稳定,乔灌草发育较为完善。华山参种群多位于保护区内,植被保存良好,生境较为完整,但野生种群基本由成年植株组成,更新苗稀少,可能是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没有得到有效传播和萌发,居群年龄结构不合理,属于衰退型居群,推测华山参自然更新困难是其致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极小种群植物四药门花野生种群在中山五桂山的分布现状与生境进行调查。[方法]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广东中山五桂山四药门花的种群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山五桂山的四药门花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是不连续、不均匀的,分布范围狭窄;林下缺乏四药门花的幼苗,自然更新困难,种群呈衰退型;部分大树为砍伐后萌生的植株,原生境人为干扰严重,濒临灭绝。[结论]人为干扰以及四药门花自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是使其种群衰退的原因。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四药门花资源,建议加强对四药门花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宣传教育,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曾辉  陈勇  杜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16-15419
对澜沧江中下游糯扎渡水电站工程枢纽区和库区内篦齿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篦齿苏铁在澜沧江干流的两岸分布不均匀,右岸占48.37%,左岸占4.26%,支流占46.37%;主要生长在落叶季雨林下,以半阴半阳坡较多,占总株数401株的47.85%。调查区域内篦齿苏铁种群密度很低,平均约1株/hm2。由于人为采挖严重,导致其种群大小级结构不完整,成年个体较少,缺乏Ⅲ级个体,以Ⅰ级、Ⅱ级幼小个体较多,占32.21%。种群内开花结实植株少,仅发现5株开花,2株结实,但其单株自然结实率较高。目前该种群面临的威胁有:人为采挖;人类生产和建设活动使其生境丧失及生境退化严重;啮齿动物的啃食。使该区域苏铁种群密度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各种人为干扰,而非自然因素。指出应加大对篦齿苏铁野生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力度,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并开展人工繁殖、遗传多样性和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舟山群岛中的舟山岛、普陀山、中街山列岛、桃花岛、朱家尖、梅山岛、大榭岛、金塘岛、册子岛等9个主要岛屿间种子植物区系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应用PC-ORD 4.0、SPSS 15.0软件对各岛屿区系相似性进行聚类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岛的种子植物种类组成有一定的地理分化:舟山岛、金塘岛、梅山岛、大榭岛、册子岛的植物区系较为相近,可以归为一组,它们与整个浙江省的分布区类型也较为相似;桃花岛、朱家尖、普陀山、中街山列岛的植物区系可以归为另一组,该组具较明显的热带亲缘特征;②除了舟山岛,各岛的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关系与种子植物大致一样;③种子植物种类组成受岛屿的海拔、离大陆远近和岛屿自身的海岸线长度影响较大,岛屿总面积、山地面积、平地面积、人口数量对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山地/平地面积对其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
李荣  邹璞  唐源江  廖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86-4088
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分布于广东西南地区的兰花蕉和广西十万大山的长萼兰花蕉种群的样地调查,分析兰花蕉分布规律、种群结构、濒危现状及其濒危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兰花蕉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型,种群规模小,致濒的原因是环境破坏和自身繁殖能力下降。从形态学特征上分析兰花蕉及长萼兰花蕉的5个叶部特征,结果表明不管在种水平还是在居群水平,兰花蕉及长萼兰花蕉5个形态特征差异都达显著(P<0.05),其变异相对不太稳定,已出现一定的分化,且呈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全国11个居群的291个珊瑚菜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0个引物共检测到79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样性条带65条,多样性条带百分率(PPB)为82.28%;POPGENE32分析显示,其物种水平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2.12;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35;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0.56;居群水平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51,其中68.63%(Hs=0.35)的遗传分化来自于居群内,31.37%的遗传分化来自于居群间(GST=0.31),居群间基因流(Nm)为1.10。本研究表明野生珊瑚菜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居群内变异大于居群间变异。由此推断珊瑚菜的濒危原因主要来源于野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当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刨花润楠在自然分布状态下的种群结构及其分布特性,为其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造林提供理论参考,在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设置3.2 hm2固定大样地,通过野外监测调查,运用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法,对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刨花润楠的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刨花润楠种群的各级分布结构整体上呈“L”型,种群中Ⅰ级幼树和Ⅱ级小树的个体数分别占47.75%和39.45%,92.4%的个体高度在10m以下;种群的Deevey存活曲线接近于Ⅱ型,表明种群在不同生长阶段中表现出相近一致的死亡消失率;种群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型,并具有从早期生长阶段的聚集分布逐渐转变成后期生长阶段均匀分布的动态特征.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的刨花润楠种群结构相对完整,属于增长种群,在自然潜在干扰影响中目前仍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正>白冠长尾雉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对象。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但因环境破坏和人为干扰,目前仅见于河南、湖北、安徽、贵州、陕西等地,呈破碎的"孤岛状"分布,种群数量下降明显。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西段北坡,以森林珍稀野生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是白冠长尾雉的重要分布区,分布密度及种群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10年被命名为  相似文献   

12.
菜蕨的生态群落调查及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属蹄盖蕨科(Athyriaceae)菜蕨属植物,由于其嫩叶可作野菜且属于品质上乘的野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局部地区开始栽培,但其主要繁殖方式为采挖野生植株进行移栽,对野生菜蕨的生境破坏较大,导致野生菜蕨种群日益萎缩.因此,对菜蕨的生态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蕨适宜在比较阴湿的生境里生长,其共有种均属于广布种,且这些物种进入菜蕨生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菜蕨的野生环境受到破坏,种群萎缩但还不至于使物种濒于灭绝.菜蕨可通过根萌繁殖增加菜蕨的种源,从而有利于菜蕨的保护,但还必须保护野生菜蕨资源,减少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遂昌县野生华重楼资源分布现状及生境特点,为开展其人工驯化栽培并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走访、野外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遂昌县野生华重楼资源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华重楼生境特点与濒危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遂昌县华重楼在海拔347~1068 m均有分布,平均分布海拔为697 m;分布地多为半阴坡,坡度在26°~38°,平均坡度为34°;分布地土壤偏酸性.毛竹林、油茶林、灌木林、古榧树林和竹阔混交林等林地条件下均有华重楼分布;在自然生境中,华重楼个体形态差异较大.[结论]华重楼喜阴,其野生群落数量与生境的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类活动对野生华重楼个体生长和种群繁衍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舟山群岛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对舟山群岛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的分析表明,天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有21种,种类较少,缺乏古老性,特有成分极少,但具明显的滨海植物区系特色有一定数量的古树。一些乔木树种常为各类次生阔叶林的伴生种或更新种,个别为优势种。地理分布从普它向定海,岱山,嵊泗递减,其中以桃花岛,朱家尖岛,普陀山3个岛屿最集中。针中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分布特点及保护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保护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贵州省32个分布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生态因子为研究对象,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特征、气候特征和主要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乔木型较多,占50%,小乔木型较少,仅占0.03%,灌木型为49.97%;水平分布范围104°58′~108°36′E、24°58′~29°07′N,垂直分布范围是海拔615~1 900 m,基本处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伴生的木本植物种类较少;野生茶树分布数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机质含量、主要伴生植物数量、主要伴生植物种类呈显著正相关。部分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能够在极端气候下长期存活,对极端气候有独特的适应性。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自然分布状态已经改变,因此,要加强对贵州野生茶树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极危狭域物种大果木莲种群分布情况。[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麻栗坡县保护区内大果木莲野生种群分布现状与生境,调查面积约10 km2,植株22株,其空间分布局限于23.095 1°~23.109 4°N,104.487 6°~104.498 4°E,海拔1 480~1 710 m。[结果]整体来看,分布是不连续的、零星的,范围很狭窄,分布区环境条件差异大。成熟个体下未发现实生幼苗,开花结实率低,种群自然更新已较难完成,种群濒于灭绝。[结论]生境片断化与人类不合理利用是其野生资源迅速减少和现有种群不能自然更新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该物种的野外调查与就地保护,积极开展人工种群构建与恢复。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三种野生稻的濒危现状与研究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分布于云南21个县143个点的热带、亚热带温热生境中的三种野生稻,由于人为干扰和生境被破坏,居群大量绝灭,尤其是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报道了云南野生稻的濒 状况及研究利用现状,探讨了致濒的原因及利用对策,着重强调建立野生稻原生地自然保护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南昆山观光木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东省南昆山观光木天然次生林中设置了5个1 600 m2的样地,调查了观光木种群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及观光木种群的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观光木种群所在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以樟科、山茶科、壳斗科植物为优势科;观光木种群以Ⅱ级幼苗为主,缺乏Ⅲ级苗,中龄树及成年母株少,是一个衰退种群;其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或弱聚集分布.由于人为干扰活动较频繁,观光木自然种群处于濒危状态.建议采取积极的保育措施,加强对南昆山观光木资源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普陀鹅耳枥种质资源的岛内外就地与迁地保存现状,认为人为毁林开垦是导致其濒危的直接原因,花期不利天气是影响其传粉的外部因素,而雌雄花序分布格局不合理、有效授粉期短、花粉活力低、果壳坚厚等自身繁殖机制是限制其野外种群恢复和重建的主要原因。从野外种群的自我重建与天然更新角度分析,认为普陀鹅耳枥目前仍处于濒危状态。提出了进一步扩大种群规模,持续做好野外种群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努力提高种子品质,加强天然更新能力研究等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是重要的野生果树资源,其野生群落在我国仅见于新疆伊犁地区天山野果林区。采用群落取样方法对我国境内已知的唯一天然分布欧洲李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野生欧洲李居群表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成林郁闭度最高可达0.7,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低,群落内木本植物有7科14属15种,共计712株/丛,以蔷薇科(Rosaceae)为优势科(7种),其个体数占总数的77.95%,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组成尤为简单,均以欧洲李为优势种,分别为103株和312株,占总数的59%,相应重要值也最高,分别为116.48和105.45;草本植物25科59属70种,共计2091株/丛,以禾本科(Poaceae)为优势科,共6种,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26.06%,其中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个体数最高,达391丛,占总数的19%,重要值高达37.11;野生欧洲李群落分层明显,乔、灌层物种丰富度显著小于草本层,但在物种均匀度方面,灌木层表现最低,主要受制于上层乔木遮蔽的影响而产生集聚效应;野生欧洲李种群数量稀少,分布区狭窄,只分布在新源县和巩留县的10个分布地,现有野生欧洲李共415株,基于胸径和株高的龄级结构,均表现出种群的繁育层比较发达,幼苗占比在70.12%以上,壮年树及老年树相对较少,种群发育具有一定潜力,但其种群规模狭小且严重破碎化,面临野外灭绝的风险,亟需将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建立种质资源保育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