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植红松幼林生长3年后,选其优良母树采集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红松幼树嫁接9年后,树高、胸径、冠幅的生长量比同龄常规造林分别提高13%、19%、17%;红松幼树嫁接从6年开始,随年龄的增大,生长量明显加快,红松幼树嫁接后,树高生长率比常规造林提高9%,胸径生长率提高8%。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对5年生的福建柏人工林进行修枝试验,修枝3 a后调查分析树高、胸径和枝下高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枝对幼林期福建柏人工林的胸径生长无显著影响,对树高、单株立木材积和枝下高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作用由大到小为:修剪枯枝+2轮活枝>修剪枯枝>不修枝。与不修枝相比,修枝3 a后,修剪枯枝处理树高生长增加了57.61%,单株立木材积生长量提高44.86%,枝下高增长了4.43倍;修剪枯枝+2轮活枝处理树高生长量提高55.14%,单株立木材积生长量提高72.37%,枝下高增长了5.62倍。  相似文献   

3.
1 前言从单纯同龄林定期直径生长与树高生长情况看,就直径生长而言,定期直径生长量与期首直径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而就树高生长而言,定期树高生长量与期首树高之间却并不具有相关关系。两者的生长方式互不相同。为此,田中先生曾分别就该直径与树高的生长方式研制了随机性模型,以研究林分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翻地深度和不同栽植密度的造林试验,对河北省查字龙头山种苗场的华北落叶松早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栽植5a后,调查结果表明:深翻15cm可促进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生长,深翻15cm比深翻40cm和对照的树高生长量分别提高5cm、16cm,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0.12cm、0.23cm;造林密度2.0m×2.0m的比密度1.5m×1.5m的树高生长量低4cm、胸径高0.07cm;华北落叶松在一年中的7、8月份生长量最大,深翻15cm和40cm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46.60%和43.71%、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38.52%和40.65%,造林密度2.0m×2.0m和密度1.5m×1.5m的树高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38.23%和40.43%、胸径生长量分别达到年生长量的44.93%和40.45%。因此,通过适宜深度翻耕与合理的栽植密度造林可提高华北落叶松早期生长量。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嫁接种子园树体修剪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5m× 5m密度马尾松种子园嫁接母树在 5~ 9龄实施修剪对比试验 ,对 4~ 12龄母树连续观测 ,掌握了修剪对树高、直径、冠幅和球果产量产生的效应 ,以及树冠结构变化。合理修剪可在 12龄期时降低树高10 %~ 16 % ,增加树冠立体体积 2 0 % ,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引种造林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经过连续14 a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引种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5 m×2.0 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2)抚育压青6 a的辐射松幼树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02倍,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的2.19倍;每株幼树施20 g(N)+100g(P)施肥量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提高65.7 cm~120.2 cm,地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74 cm~3.83 cm;1/3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生长量提高295.7 cm,地径生长量提高3.0 cm,1/4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提高198.1 cm、地径生长量提高2.54 cm;(3)辐射松1 a中有2次高生长高峰期、3次径生长高峰期,高、径速生期在4~6龄年出现,幼林的根系、枝干、叶的生物量在5 a生时也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小美旱杨伐根嫁接三倍体毛白杨引种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伐根嫁接的三倍体毛白杨成活率达88%;1年生幼树生长量大于小美旱杨扦插苗,嫁接5a后平均树高9.18m,胸径9.52m,均高于同龄的小美旱杨,且表现出了耐寒抗旱的特性。伐根嫁新方法更新三倍体毛白杨比植苗更新节省造林资金70%-80%。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沙地树种结构,在章古台沙地进行了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的生长试验。嫁接方法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试验表明,在该地区用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嫁接成活率达到47%。嫁接10年后调查,红松平均胸径生长量为487cm,平均树高生长量为244m,平均冠幅181m,形成了正常发育的树冠。  相似文献   

9.
印楝人工幼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楝幼树生长1a抽3次梢,即春梢(2-4月)、夏梢(6-8月)和秋梢(10月)。幼林树高、地径的连年生长量在栽后第1a最大,第2a最小,以后各年较一致。1a中印楝季节性生长分为3个时期,即滞生期(1-3月和11-12月),生长量较小或生长停缓;生长期(4-10月),生长量明显;快速生长期(5-8月),树高的生长高峰出现在7、8两月,占全年生长量的62.1%,地径的生长高峰开始比树高生长高峰早,结束得晚。月平均温度对当月树高、地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程度;月平均降水对当月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也达显著程度,但对当月地径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月平均温度对树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较月平均降水量的大。造林保存率较高;定植后第2a结果株率为53.3%,到第4a为93.1%。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杉木香樟采用混交、纯林不同模式整地造林,苗木种植之后成活率较高。幼林经过4 a的经营管理,结果显示:试验地Ⅰ每公顷的苗木成活率,幼林4 a生的林木每株平均树高、地径、树冠、单株材积、每公顷蓄积,分别比试验地Ⅱ、Ⅲ每公顷成活率分别提高3.7%~11.0%。幼树生长株树分别保存率提高1.0%~12.8%,幼林4a生生长的林木每株平均树高提高5.8%~8.9%,地径粗15.7%~17.47%,树冠大7.4%~3.6%,单株材积大42.9%~33.3%,每公顷蓄积多46.36%~54.13%。可见杉木香樟不同方式整地造林经营模式,4a生混交林林木的生长量,均比杉木香樟纯林林木的生长量有所高,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以黄檗5 a生幼树为材料,对叶面喷施不同组合的植物激素,利用正交设计,研究其对生长性状的影响,并建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栽植当年和翌年秋季幼树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7%和95%,平茬与未平茬在定植2年后未发现生长性状有显著差异;植物激素不同组合处理对幼树树高、地径生长量影响较为明显,3种植物激素对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影响大小依次为NAA6-BAGA3;有效促进树高生长的最佳植物激素配比为NAA200 mg·L-1+6-BA400 mg·L-1+GA3400 mg·L-1,有效促进地径生长的最佳植物激素配比为NAA200 mg·L-1+6-BA400 mg·L-1+GA3200 mg·L-1。地径是影响生物量的主因子,拟合程度最高的一元生物量方程为Y=0.061-0.083X+0.047X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素试验,在榆林研究了嫁接时间、砧木年龄、修剪时间、修剪强度、遮阴等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成活率、新梢高度、新梢基部直径等指标影响,结果为5月上旬为最佳的嫁接时间,樟子松柘木6年生最适宜,嫁接后第二年修剪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时修剪新稍生长量最高,修剪强度以修剪第一层轮枝1/3枝桠(含霸王枝)为最优,4帧遮阳网遮盖嫁接成果率最高,3帧遮遮阳网遮盖嫁接苗新稍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肥料对蓝花楹幼树生长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开展了5种不同肥料对蓝花楹幼树生长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的生长量均以A处理(羊粪200 g/株)为最好,其次是氮磷钾复合肥,再次是牛粪,最差的是F(对照,不施肥)处理。A处理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上分别高出F(对照)处理的82.6%和44.7%。不同肥料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分析了同龄纯林的林木生长量,探索了直径生长机制和树高生长机制之间的显著差异。在直径生长实际情况中,定期直径生长量和已知林龄的直径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然而,在树高生长的实际情况中,定期树高生长量与已知林龄的树高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基于这一结论,提出了同龄纯林树高生长的随机模型,并通过分析,推导了反映树高分布方差增大的方程。此模型能够说明许多树高分布变动系数小于直径分布变动系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刺槐、樟子松2个树种3种配置方式进行退耕还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树种配置方式对林木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刺槐在纯林配置时的生长量优于混交配置,前者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140.2%和129.7%;樟子松混交配置时的生长量要优于纯林配置,前者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119.0%和125.0%。土层厚度对林木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刺槐在厚土层立地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是薄土层的112.0%和104.0%;樟子松在厚土层立地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是薄土层的115.0%和113.0%,林地郁闭度亦提高了1成。  相似文献   

16.
在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4种更新位置樟子松5年生以上幼树树高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更新类型樟子松幼树6年生以后,同龄幼树高都呈现樟子松林缘〉樟子松林隙〉银中杨林内、樟子松林缘〉小黑杨林内〉银中杨林内的趋势;樟子松林隙和小黑杨林内规律性不明显。不同更新位置同龄幼树当年高生长量,呈现樟子松林缘〉小黑杨林内〉樟子松林隙〉银中杨林内的趋势。樟子松林缘、樟子松林隙、小黑杨林内、银中杨林内5~10 a(11a)生樟子松更新幼树年均高生长量范围分别为10.8 cm(5 a)~33.6 cm(11 a)、9.4 cm (5 a)~30 cm(11 a)、9.2 cm(5 a)~26.5 cm(10 a)、9.0 cm(5 a)~25.3 cm(10 a)。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云南红豆杉种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进行了云南红豆杉多种技术措施的种植试验。结果显示在此气候区立地条件是影响云南红豆杉生长的重要因素。采取修剪、施肥及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表明在云南的南亚热带乃至热带北缘地区不宜大面积种植云南红豆杉。可选择立地良好的小环境行小面积种植。经试验发现修剪能促进云南红豆杉植株新梢的生长,修剪留高50 cm最有利于新梢生长。另对云南红豆杉幼树进行了月生长过程观测,结果表明树高年生长量达30.4 cm,平均月生长量达2.53 cm,树高生长与月份显著相关;地径年生长量达0.35 cm,平均月生长量达0.029 cm,地径生长与月份显著相关;新梢年生长量达37.6 cm,平均月生长量达3.42 cm,也与月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2种修剪方式对红松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松人工林进行截顶和修枝2种修剪试验,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红松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适中的林分截顶后能促进林木直径的生长,试验区比对照区提高了30.8%;适当的修枝(修去枯死枝和下层1~2轮活枝)不仅可以提高林木的质量,还可以提高林木直径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9.
在凤城宝山林场45年生日本落叶松冠下,研究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以冠下4m×5m和带状5m×5m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量影响最大。适宜的造林密度有利于幼树的生长,防止由于过密而产生的偏冠现象,3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较对照1.5m×1.5m提高21.8%~58.4.8%。  相似文献   

20.
以生长较直立的3a生丹桂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主干高、主干数及拉枝、环割和环剥等技术措施对丹桂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主干高度的升高,桂花幼树树高和平均生长量升高,冠幅和总生长量降低;与主干高度正好相反,随着主干数的增加,桂花幼树树高和平均生长量降低,而冠幅和总生长量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