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选育。品种审(认)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10。 特征特性:属春性二棱皮大麦。株型较松散,植株较高.抗寒性较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长方形.灌浆后期穗颈弯曲.长芒,齿芒,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差。生育期180.9d。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公顷产5842.35kg,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6.62%。蛋白质(干基)含量10.9%.粗纤维含量7.1%。田间白粉病、大  相似文献   

2.
荆州市创想农作物研究所选育。品种审(认)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12。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二棱皮大麦品种。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成株茎秆无蜡粉。穗长方形,长芒、齿芒。抗寒性一般,抗倒性较强。生育期179.6d。  相似文献   

3.
华中农业大学选育。品种审(认)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11。 特征特性:属春性二棱皮大麦。株型较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成株蜡粉少,剑叶中等大小。穗纺锤形,长芒、齿芒。对酸性反应敏感,抗倒性一般。生育期180.2d。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公顷产量5755.50kg,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11.4%。蛋白质(以绝干计)含量12.9%。田间白粉病发生较重,纹枯病中度发生,赤霉病、条纹病发生较轻。适于湖北省大麦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农科所选育。品种审(认)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09。 特征特性:属春性二棱皮大麦。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成株茎秆覆蜡粉,叶片中等偏大。穗层欠整齐,长芒、齿芒,熟相较好。抗寒性一般,抗倒性较好。生育期184.5d。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公顷产量5893.05kg,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11.4%。蛋白质(以绝干计)含量13.5%。田间白粉病发生较重,赤霉病、条纹病、纹枯病发生较轻。适于湖北省大麦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农场94份大麦亲本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产量、穗长、芒长、穗粒数、株高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全生育期与穗长、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穗长与穗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94个大麦品种(系)可分为3大类及若干亚类,其中包括24份高产材料,28份矮杆材料。  相似文献   

6.
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选育。品种审(认)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13。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二棱裸大麦品种。株型较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植株中等,叶片中长、下披。穗长方形,长芒。生育期182d。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公顷产5344.65kg,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1.01%。  相似文献   

7.
大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切穗鉴定法”分别对大麦1668个品种(二棱大麦435个品种、六棱大麦1233个品种)、413个品种和346个品种进行了大麦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表明:二棱大麦的赤霉病抗性比六棱大麦强;来自温带湿润地区(日本、中国、朝鲜等国)的大麦品种比来自干旱地区(土耳其、非洲等地)的大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强;用方差分析法估算的大麦赤霉病抗性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9和0.52。  相似文献   

8.
用“切穗鉴定法”分别对大麦1668个品种(二棱大麦435个品种、六棱大麦1233个品种)、413个品种和346个品种进行了大麦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表明:二棱大麦的赤霉病抗性比六棱大麦强;来自温带湿润地区(日本、中国、朝鲜等国)的大麦品种比来自干旱地区(土耳其、非洲等地)的大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强;用方差分析法估算的大麦赤霉病抗性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9和0.52.  相似文献   

9.
扬州大学农学院选育。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08。 特征特性:属春性二棱皮大麦。株型较紧凑,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茎秆较粗壮,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长芒、齿芒,熟相较好。生育期189.6d。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公顷产量5 811.30 kg,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3.46%。蛋白质(干基)含量13.8%,粗纤维含量5.6%。田间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发生较重,条纹病发生较轻。适于湖北省大麦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一、特征特性“杨农啤5号”属弱春性、早熟二棱皮大麦品种,主茎总叶片数为11张,幼苗直立,株高85厘米左右,叶色较绿,株型紧凑,分蘖性强,成穗率高,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50万~55万.每穗实粒数24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籽粒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优,据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测定,该品种麦芽蛋白质含量为10.1%,微粉浸出率为79.8%,糖化力为377单位。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2007,(6):5-10
一、主导品种(40个) (一)冬小麦品种(10个) 1、石麦15号 品种简介: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紧凑,株高77厘米左右,生育期244天左右,属半冬性品种。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一般,熟相较好。中抗条锈、叶锈,白粉病1—2级。籽粒蛋白质13.52%,籽粒粗蛋白含量13.52%。生产试验亩产504公斤。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选育。品种审(认)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10。 特征特性:属春性二棱皮大麦。株型较松散,植株较高,抗寒性较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长方形,灌浆后期穗颈弯曲,长芒,齿芒,熟相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大麦营养生长与营养成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啤、西南86911、2000/2-6-2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大麦叶片中蛋白质、叶绿素、维生素C、SOD酶活性等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大麦品种在幼苗生长期,生长至第15d时,蛋白质、维生素C、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高。在第15d,西南86911比双啤、2000/2-6-2两个品种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高,而双啤在前期(10-15d)SOD活性均比西南86911和2000/2-6-2都显著提高;收获大麦幼苗以20d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14.
选用35日龄杂交阉公猪45头(体重9.5kg)检测去壳低磷大麦突变株M422,M635和M955。这些突变株是普通大麦(NB)的等位基因后代,其植酸含量比普通大麦分别低47%,66%,80%。此外,还检测另一种少壳的低磷大麦(M422-H),M422-H不是其他品种的近等基因。检测标准分别为:表观因子平衡、骨强度和生长性能。阉公猪采用单栏饲喂。大麦和大豆饲料是植酸的惟一来源。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省育成的6个大麦品种(系)进行两个年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育成的大麦品系产量提高9.2%~16.6%,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在各试点表现不同,品种与地点互作显著,(2)丰产,稳产性较好,各构成因素相对比较稳定和协调的品种为闽麦06;莆麦50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偏差(有效穗,其余两个因素稍好);莆麦93,闽诱3号和泉1418产量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大麦虫     
【品种介绍】大麦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虫科昆虫。幼虫长70~80毫米,条虫重1.3~1.5克,是黄粉虫或黑粉虫的3~4倍。大麦虫的幼虫含粗蛋白质51%,脂肪含量29%,还含富含糖类、氨基酸、维生素、酶及多种矿物质等,可作为高蛋白鲜活饲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比色法和标准曲线法准确测定了美国和中国的400份大麦品种籽粒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中生物碱的含量不同,每100 g中国大麦籽粒生物碱含量(18.24±8.22)mg,高于美国大麦籽粒的(16.25±6.17)mg,多棱大麦籽粒生物碱含量(14.84±5.97)mg,低于二棱大麦籽粒(17.33±6.94)mg。  相似文献   

18.
耿玲 《农家顾问》2009,(7):11-11
由上海市农科院、浙江嘉兴农科院育成的大麦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02。 该品种属春性二棱皮大麦,成穗率高,株型较紧凑,茎韧性好。抗病性好。株高83厘米左右.粒重43克左右。一般单产450~500千克.高产可达6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科技》2006,(11):34-34
黔中饲1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选育的大麦品种。已通过贵州省审定。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90厘米左右,叶片宽大上举,茎秆粗壮,穗长方形,长齿芒,穗粒数35~50粒,千粒重30克以上。春性四棱大麦品种,全生育期170~190天,分蘖力强,落黄好,抗寒、抗倒伏,高抗白粉病及叶锈病,未见秆锈病、条锈病、条纹病、云纹病、网斑病等病害,赤霉病轻。籽粒蛋白质含量11.84%~14.33%,品质好。大田生产一般亩产200千克左右。栽培技术要点(1)霜降至立冬间播种,高寒地区偏早,低热地区偏迟,亩播量7~8千克。(2)下等肥力注意增施肥料,上等肥力地块注意防止…  相似文献   

20.
在大麦(HordeumsativumL.)拔节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20、40、60mg/L)的试验结果表明:①喷施对产量直接影响不大,年度间反应不同,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品种经烯效唑加钾混合处理后,因穗、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均明显改善,均显著或极显著增产;②烯效唑具有延缓衰老作用,处理后明显提高大麦生育后期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根系活力;加钾处理能强化延缓衰老作用.其原因与生育后期保持较高的超氧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关;③提高植株总氮量,灌浆初期,促进氮元素向籽粒运转;也可进一步提高植株总钾量.加钾和赤霉素可提高烯效唑作用;④烯效唑对三类型大麦(二棱、四棱和六棱)敏感性基本一致,均有50%左右品种(系)不敏感或敏感性较弱,10%左右品种(系)极敏感,35%左右品种(系)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