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荐双季稻区油菜合理施肥时期,以中熟偏早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1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不同追施时期对油菜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追施时期条件下,N_(150)处理下仅追施1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要高于N_(180)处理下仅追施1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而N_(150)处理下追施2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要低于N180处理下追施2次氮肥的平均株高;多次追施比一次性全部追施油菜籽粒含油量高。N_(150)水平下各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在N_(180)水平下,腊肥+薹肥追施时期处理与其他增施腊肥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与其他处理均达显著水平,腊肥+薹肥处理油菜籽粒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苗肥+薹肥追施时期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都最高。此外,双季稻区油菜生产第一次氮肥追施可适当延后。  相似文献   

2.
氮肥追施时期对油菜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推荐双季稻区油菜合理施肥时期,以中熟偏早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1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不同追施时期对油菜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追施时期条件下,N_(150)处理下仅追施1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要高于N_(180)处理下仅追施1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而N_(150)处理下追施2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要低于N180处理下追施2次氮肥的平均株高;多次追施比一次性全部追施油菜籽粒含油量高。N_(150)水平下各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在N_(180)水平下,腊肥+薹肥追施时期处理与其他增施腊肥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与其他处理均达显著水平,腊肥+薹肥处理油菜籽粒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苗肥+薹肥追施时期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都最高。此外,双季稻区油菜生产第一次氮肥追施可适当延后。  相似文献   

3.
用叶绿素仪预测水稻氮肥施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田间氮施肥用量试验,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非常明显,最高增产幅度达86.9%。水稻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生理变化特征是:返青期完成后,进入分蘖期,叶绿素含量达到最高点,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叶绿素含量逐步降低,灌浆期后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成熟后期降至最低点;生产上一般以前两次追施氮肥最为重要,如果第一次追施氮后SPAD值不足44,第二次追施氮量应适当加大,如果SPAD值超过46,第二次追施氮量应适当减少,第二次追施氮肥后SPAD值不足47时,应考虑在7月中旬适当补追施一定量的穗肥,如果SPAD值超过47,可以免追穗肥。  相似文献   

4.
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简化施肥技术利用缓释肥能够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比不施氮肥对照增产5.0%~7.9%。一次基施缓释肥+一次尿素追施处理增产效果大于一次基施缓释肥和尿素处理,在减量10%的条件下仍表现较好。缓释肥还能提高水稻籽粒吸氮量,其氮肥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肥料,并有助于水稻吸收的氮向籽粒转移。  相似文献   

5.
<正>氮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对水稻丰产丰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水稻生产中关于氮肥的追施还不是很合理,从而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的发展,氮肥施用不合理主要表现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和氮肥追施时期不合理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一、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氮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施用过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倒伏和贪青晚熟,如果施用少了会造成  相似文献   

6.
<正>氮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对水稻丰产丰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水稻生产中关于氮肥的追施还不是很合理,从而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的发展,氮肥施用不合理主要表现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和氮肥追施时期不合理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一、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氮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施用过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倒伏和贪青晚熟,如果施用少了会造成  相似文献   

7.
正氮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对水稻丰产丰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水稻生产中关于氮肥的追施还不是很合理,从而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的发展,氮肥施用不合理主要表现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和氮肥追施时期不合理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1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氮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施用过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倒伏和贪青晚熟,如果施用少了会造成分蘖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减量追施氮肥运筹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方法】5个处理施基肥量一致,以大田常规追施氮肥量为对照,在常规追施氮肥量的基础上减施10%、20%、30%、40%作为减量追施氮肥处理,分析减量追施氮肥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常规追施氮肥量、减施10%追施氮肥量和减施20%追施氮肥量处理的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结铃数和籽棉产量均显著高于减施30%追施氮肥量和减施40%追施氮肥量处理,并且各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重按大小依次为减施10%追施氮肥量处理、常规追施氮肥量处理、减施20%追施氮肥量处理、减施30%追施氮肥量处理、减施40%追施氮肥量处理;追施氮肥量、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籽棉产量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结论】大田常规追施氮肥基础上减施10%追施氮肥量不会显著降低籽棉产量,对棉花的结铃数和铃重、衣分也均未显著降低,同时不会影响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且有利于棉株生殖器官分配比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底施高分子肥并配合追施不同用量的氮肥研究瑞泰丰高分子功能肥对水稻产量及效益影响,结果表明,在苏家屯基地,只施高分子肥处理产量比对照亩减少46.4 kg,齐穗期增施氮肥处理与对照效益持平。在辽中基地,分蘖期增施氮肥处理比对照每亩增产54.4 kg。说明基施高分子肥再追施适量氮肥有利于产量增加。减少氮用量,可以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氮肥底施与追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庄浪县旱寒区旱地梯田,采用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研究了氮肥不同底施与追施比例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底施与追施比例显著影响马铃薯的经济性状,以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的综合性状最佳,氮肥40%底施、60%追施处理次之。马铃薯折合产量以氮肥60%底施、40%追施处理和氮肥40%底施、60%追施处理较高,均为39 208.3 kg/hm2;氮肥80%底施、20%追施处理次之,为3 5587.5kg/hm2;氮肥100%底施处理居第3位,为32 725.0 kg/hm2;氮肥20%底施、80%追施处理的折合产量最低。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建立了产量(y)和底施肥比例(x)回归方程:y=-4.563 5x2+545.77x+22 900,R2=0.855 8,经解析,最佳底施氮肥比例应占总施氮量的59.8%。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粳稻牡丹香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追施氮肥、半量追氮和全量追氮条件下叶面喷施含有5-氨基乙酰丙酸(ALA)的禾稼春叶面肥对植株形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大米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和禾稼春叶面肥处理均显著促进水稻植株营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其中,半量追氮(75 kg/hm~2)+禾稼春处理的产量最高,大米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直链淀粉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追施氮肥和禾嫁春叶面肥处理还不同程度地提高大米氮、磷、钾、钙、镁、铁、锰、锌和铜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因而,在东北黑土地上,适量追施氮肥,同时配合施用禾稼春叶面肥,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而且能够提高大米营养价值。禾稼春叶面肥可以部分替代尿素,从而为农业减肥生产实践提供了一条新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低产田水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宁夏灌区中低产田水稻氮肥基追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插秧稻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13 436.5 kg/hm2.50%基肥、50%追肥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12 957.0 kg/hm2.直播稻氮肥50%基施、50%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7 403.0 kg/hm2.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7 253.5 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氮肥不同追施处理下甜高粱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及最佳氮肥追施方式。【方法】设置大田试验,分析空白不施肥(CK)、B1(2次沟施追氮肥)、B2(2次滴施追氮肥)、B3(4次滴施追氮肥)等4种氮肥不同追施处理对6种甜高粱品种不同生育阶段叶片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动态规律及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甜高粱叶片的Pn、Tr、Ci、WUE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氮肥追施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品种和处理间存在变化规律差异的现象。同一品种在同一生育阶段氮肥不同追施处理的光合特性有差异,叶片光合特性受氮肥追施处理的影响。Pn的变化范围在5.50~28.52μmol CO2/(m2 ·s),大力士在B3处理处于最高值,比CK显著提高39.91%。全部品种在B2处理的Tr值与CK处理的Tr值差异均不显著。拔节和乳熟期B3处理所有品种的Gs值与CK处理的Gs值差异均不显著。WUE的变化范围在3.05~16.86μ...  相似文献   

14.
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和少数常规粳稻的氮肥利用率呈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显著下降的趋势;不同叶龄追施氮肥的时期与氮肥利用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比例与氮肥利用率之间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总的来说,氮肥施用量过小过大,氮肥追施过早过迟,氮肥前中后期运筹不合理,水稻的氮素利用率均不高,造成氮肥浪费甚至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直播氮肥运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水稻旱直播氮肥运筹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旱直播栽培模式下,不同氮肥运筹处理对水稻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氮肥施用量及追施次数的增加,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显著增加;基肥利用率为45.46%,分蘖肥利用率为62.53%,穗肥和粒肥利用率分别为40.49%和39.61%。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至2001年连续3年对水稻基肥中氮肥施用量与叶鞘B/A测定值的相关性及相应氮肥追施指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稻B/A值与水稻氮肥施用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其效应方程为y=1.68十0.0657x,氮肥施用指标:B/A值≤2.2时,氮肥追施量为3.0kg/667m^2;B/A值≤2.0时,氮肥追施量为6.0kg/667m^2;B/值≤1.8j时,氮肥追施量为9.0kg/667m^2,应用该指标进行大田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应用不同组合方法研究了水稻配施氮肥增效剂的效果,为合理施用此类产品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全部一次追施效益最好。配施硝化抑制剂(伴能),能明显延长氮素释放,提升氮肥效果,进而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8.
施肥技术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制种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摸索进一步提高其制种产量技术,本试验是在两系杂交水稻-皖稻153(1892S/RH003)的制种过程中,在同等氮肥施用总量的条件下,进行了一次性施用氮肥(对照)与三个处理的分次施氮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次施肥均比对照(一次性施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制种产量的作用,其中追施花肥可增产22.9%,追施粒肥可增产6.7%;花、粒肥兼施的增产1.7%。  相似文献   

19.
插秧稻氮肥追施时期及施用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及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插秧稻在全生育期施纯N 27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45kg/hm2的施肥水平下,水稻插后9~10 d追施纯N 54 kg/hm2,倒四叶和倒二叶时期各追施纯N 27 kg/hm2产量最高;水稻插后9~10 d追施纯N 54 kg/hm2,倒四叶时追施纯N 54 kg/hm2产量次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水稻随水施肥技术的最佳施肥次数。[方法]以玉香油占为水稻供试品种,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肥料深施、肥料撒施、肥料随水追施2次、肥料随水追施3次、肥料随水追施4次,研究各处理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水稻生产中采用随水施肥技术,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多,各产量指标中除实粒数和空秕率外,其余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追肥3次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其他施肥方式增产7.83%~25.56%,追肥2次和4次处理的产量差异不大,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结实率提高。随水冲施处理的投入成本大于深施与撒施处理,净收益以肥料随水追施3次处理最高,达15 515.73元/hm2。[结论]综合考虑,肥料随水追施3次能最大程度凸显水稻随水施肥技术的增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