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秦皇岛市野生蕨类植物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皇岛市野生蕨类植物区系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其区系特征,归纳了其生态分布特点,提出了野生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蕨类植物区系的水平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系的内部分化是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将广西蕨类植物区系划分为9个子区系的基础上,对不同子区系的蕨类植物组成,优势类群分布和特有成分差异。不同子区系间的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构成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频率资料对区系分区研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子区系在蕨类植物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分布和优势特有类群构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浙江松阳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松阳蕨类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并与邻近地区山地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松阳蕨类植物共有38科72属161种7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卷柏科、铁角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短肠蕨属、瘤足蕨属;科的分布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分布以泛热带分布为最多,种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特别是中国—日本分布类型最多,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本区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西南、华南、华中、日本、华北、西北、东北;与邻近的6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密切,可以划为同一自然区;与国内11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相比,松阳的蕨类植物丰富程度不高;松阳拥有37种中国特有蕨类植物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对小北湖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布区类型和生态类型进行分析,比较了该区与其他9个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小北湖保护区蕨类植物共54种,隶属18科32属。其中,优势科为蹄盖蕨科、鳞毛蕨科、卷柏科、岩蕨科和木贼科。小北湖蕨类植物中既有较原始的科,也有较进化的科,在系统发育上有着较为连续的关系。从属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温带成分为主;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东亚成分众多,是分布中心的一部分。与其他地区蕨类植物的相似性系数比较表明,小北湖保护区与黑龙江凉水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最高。小北湖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以土生为主,附生类型较少。  相似文献   

5.
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有蕨类植物35科67属192种;优势科属明显,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高;科属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生境特点以土生为主;与城口大巴山和巫溪阴条岭保护区物种相似性系数较高,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贵阳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特点,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对贵阳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贵阳喀斯特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9科90属301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优势属为铁角蕨属、耳蕨属、鳞毛蕨属、卷柏属.在科、属的水平上,具热带性质,以泛热带分布为主,而种的地理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类型占优势,表明贵阳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具有温带性质,属东亚区系.贵阳地区蕨类植物与重庆的关系密切,而与昆明西山、贵州红水河的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河南大别山计有药用植物160科、597属、1168种,是我国长江以北丰富的区系之一,具有从北亚热带到暖温带明显的过渡性质。多种成分汇集,以华东、华中区系成分为主,受华北区系的强烈影响及西南区系成分的渗透。原始、古老种类的拥现多是与该区地史上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天目山清凉峰共有维管束植物181科,601属,1228种(包括种下等级)。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显著优势(占蕨类植物属总数的71.10%),但本区蕨类区系不属于熟带蕨类区系,而应划归耳蕨—鳞毛蕨类植物区系。种子植物属以温带性成分占优势(占种子植物属总数的63.03%),也兼有热带性成分(33.54%),呈现亚热带特性。通过维管束植物区系地理分析,揭示了本区植物区系作为华夏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具有地理成分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福建省武平县蕨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对该县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区系特征,可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蕨类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要意义。采用生态学调查技术手段,依照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程中的线路法,以蕨类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科属分布区类型为指标,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开展福建武平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武平县共有蕨类植物38科、71属、160种,其中新纪录种有71种,有3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优势科为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凤尾蕨科;鳞毛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毛蕨属为优势属。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其中热带分布科比例55.26%;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1个,超过50%属均为热带分布,说明该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特征。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发现在中亚热带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蕨类植物的热带成分减少,温带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10.
周巍  李纯  周颖  尹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97-199
分析了河南大别山-桐柏山区天然色素的植物优势,提出开发利用该区天然色素植物资源的意见,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南野生观赏地被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喜梅  梁芳  袁丽洁  叶永忠  顾东亚  黄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22-10023,10025
在野外调查和文献统计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河南野生观赏地被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与评价。结果表明,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有100科402属1 112种,蕨类植物有26科53属153种,单子叶植物有11科163属439种,双子叶植物有61科204属522种。根据河南省地被植物种植的现状,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是农业进步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农业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农业领域也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科技奖励。文章对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领域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明确了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孔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993-6995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河南省豫北地区农村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河南省豫北地区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制约因素。提出河南省豫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对策,为带动河南省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GEE支持下的河南省冬小麦面积提取及长势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珂  柳乐  张俨娜  苗茹  杨阳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1):2302-2318
【目的】使用遥感技术对2017—2020年河南省冬小麦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高精度的提取,然后对2020年冬小麦的长势进行高频度的监测并结合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对选取的Landsat 8影像数据根据NDVI最大值进行合成,然后进行特征构建,添加地形特征、纹理特征、NDVI以及一个新特征NDVI增幅,使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样本数据按照构建的特征进行训练提取河南省2017—2020年冬小麦的播种面积信息;经过精度验证后对提取的河南省2020年的冬小麦种植区域生成掩膜,对掩膜区域(冬小麦种植区域)结合MODIS高时间分辨率影像数据,使用NDVI同期差值法对2020年2—4月份的冬小麦进行高频度的长势监测。【结果】使用GEE云平台能够对河南省冬小麦种植区域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快速制图;使用随机森林方法加入地形特征、纹理特征、NDVI后再加入新特征NDVI增幅,能够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提取精度以及降低与统计数据的相对误差,基于混淆矩阵计算的平均总体分类精度为95.2%、平均kappa系数为0.909、冬小麦的平均分类精度为95.3%,与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相比,本文方法提取的2017—2019年河南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相对误差均低于3%,河南省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域的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6%;使用MODIS影像数据结合NDVI差值模型能够对河南省2020年的冬小麦进行高频度的长势监测,河南省冬小麦在返青初期长势较往年及2019年好,到生育后期大部分区域长势与往年及2019年持平,总体上2020年冬小麦的长势较往年及2019年好。【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对河南省冬小麦进行高精度的提取以及高频度的长势监测,且能够为地方政府或者一些农业部门在安排指导农事活动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4-2012年粮食产量与农业生产条件的8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条件对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关联序为: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常用耕地面积、农村用电量、农林牧渔从业人数和农用机械总动力。在此基础上,依据关联度的分析,就提高河南粮食产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实现提供前期研究。借助Mapinfo与VBA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数据库,建立潜力测算模型。通过区域权属图库的快速构建、区域地形条件、区域农民收入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农田整理、村庄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潜力测算,借助GIS实现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并对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的划分标准进行了分析。笔者研究将河南省划分为十个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确定了农田整理、村庄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同时确定了河南省五大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背景下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路燕  宋利利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11-13,73
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同时也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文章针对河南省耕地资源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从耕地保护投入机制、耕地流转机制、耕地保护主体、耕地保护科技保障四个方面构建河南省耕地保护机制,从而促进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A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responsible for national food security,at present it has become the largest province in the cultivation and sales of the pod pepper.All producing area of pod pepper in Henan has formed different interplanting system with main crop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interplanting systems of pod pepper in different area of Henan province for reference.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2001—2015年间不同时期(2001—2005、2006—2010及2011—2015年)冬小麦种植频率(winter wheat planting frequency,WWPF)时空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定量分析,进一步明晰区域作物种植频率变化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顺序。【方法】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冬小麦为研究作物,在利用中低分辨率MODIS EVI时序遥感数据和CART决策树算法进行连续15年(2001—2015年)作物种植空间分布信息提取基础上,获取了研究区不同时期冬小麦种植频率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时期冬小麦种植频率时空变化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时期研究区种植频率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基于MODIS EVI时序遥感数据和CART决策树算法可获得河南省较高精度连续多年冬小麦种植空间分布信息,经验证,研究区冬小麦遥感提取平均总体精度为90.39%,Kappa系数在0.82—0.92之间,可满足区域冬小麦种植频率变化研究所需作物空间分布精度要求;通过分析河南省不同时期冬小麦种植频率时空变化信息,省域内冬小麦主产区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冬小麦种植频率(WWPF>80%),而豫西南和豫南等山区由于地形复杂、自然条件较差导致冬小麦种植频率普遍较低(WWPF≤40%)。此外,3个时段期间,河南省冬小麦主产区高频种植冬小麦面积呈逐步增加趋势,WWPF>80%的面积比例分别为42.68%、59.94%和63.07%,低频种植面积呈减小趋势,WWPF≤40%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8.53%、17.99%和16.63%,这对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具有重要意义;从冬小麦种植频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看,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频率与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播期气候适宜度、坡度和高程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除与坡度、高程呈负相关外,与其余因素均为正相关关系。以上指标对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频率变化影响程度的排序结果为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播期气候适宜度>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坡度(高程),即土壤质量>播期气候条件>灌溉条件>地形条件。【结论】通过对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频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明确了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频率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明晰了河南省区域冬小麦种植频率变化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排序,为开展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分析提供了一定技术方法和思路借鉴,为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决策模型构建提供一定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从气候因素、土壤状况、缺苗断垄、收获时间等方面对豫中南低产田玉米产量提高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以为提高豫中南地区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