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豆角由于其肉质多、口感好而成为市场上豆角的佼佼者,商品价值比较高,是北方棚室菜豆栽培中的主打品种,通过棚室早春栽培或秋季延晚栽培使油豆角提早或延后上市从而提高了商品价值。但由于多年连续栽培,在棚室油豆角上发生的病害有所加重,尤其是菜豆细菌性疫病不但影响着油豆角的产量而且还影响了品质,大大降低了油豆角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因此正确识别在油豆角上发生的菜豆细菌性疫病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菜豆几种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包括菜豆枯萎病、炭疽病、灰霉病、细菌性疫病、细菌性晕疫病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菜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是菜豆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除危害菜豆外,还可在豇豆、绿豆、小豆上发生.  相似文献   

4.
介绍北方油豆角常见的菜豆根腐病、菜豆角炭疽病、菜豆锈病、菜豆细菌性疫病等4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并制定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芸豆学名菜豆,菜豆属,分普通菜豆和多花菜豆。芸豆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既是蔬菜又是粮食,还可作糕点和豆馅,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农副产品,栽培面积逐年扩大。黑龙江垦区芸豆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菌核病、细菌性疫病等。芸豆病害防治关键措施是适期晚播,使芸豆免受低温影响,生长发育正常,根部病害发生轻,叶部抗病能力增强。下面将这几种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与防治措施加以介绍,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茂名市的菜豆种植面积大,年种植20多万亩,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近年来,由于连作严重及管理粗放等原因,菜豆病害发生严重,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锈病、菌核病、细菌性疫病。本文阐述四大病害发病症状,阐明发病原因及规律,提出正确的防治方法,为茂名市菜豆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菜豆细菌性晕疫病与豌豆细菌性疫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细菌引起的2种重要豆科作物细菌性病害。传统检测方法不仅周期长,且鉴定步骤繁琐。本研究首次使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检测和鉴定,发现2种病原菌在3 000~4 000 cm-1内具有特异性峰位,显示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 1.菜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炭疽病、细菌性疫病、灰霉病、枯萎病、根腐病、线虫病等.  相似文献   

9.
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中国北方地区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病原菌。【方法】应用菌落特征、油菜黄单胞菌菜豆变种诊断试剂检测、致病性测定、16S rDNA和16S-23S rDNA ITS序列分析、特异PCR检测、脂肪酸分析及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对病原菌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从病害样品和菜豆种子样品中均分离到类似黄单胞杆菌的细菌分离物,选取25个代表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有24个分离物在菜豆品种“英国红”上导致典型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症状。结合16S rDNA及16S-23S rDNA ITS序列比对分析、特异性PCR检测及生理生化反应的结果,24个分离物中7株被鉴定为地毯草黄单胞菌菜豆变种,17株为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结论】中国北方地区发生的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由地毯草黄单胞菌菜豆变种或(和)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引起;褐色黄单胞菌褐色亚种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张冰 《油气储运》2007,(1):16-16
利用棚室栽培甜瓜效益较高,但病害的发生特别严重。种类繁多的病害令瓜农防不胜防,如甜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疫病,蔓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菜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叶烧病,是菜豆常见病害,常年都有发生,夏播菜豆发病较重,而且影响豆荚的商品性和食用价值。在无病留种田或无病株上采种。带病种子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95%敌克松原粉拌种,药量为干种量的0.3%。实行2~3年轮作,选用蔓生品种应及早插架绑  相似文献   

12.
1、细菌性疫病 (1)症状及发病条件。菜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叶烧病,是菜豆的常见病害,除为害菜豆外,也可侵染豇豆等。菜豆地上部分叶、茎蔓和豆荚均可发病,而以叶部为主。被害叶片、叶尖和叶缘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像开水烫状,后扩大呈不规则灰褐色的斑块、薄纸状,半透明。干燥时易脆破,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严重时病斑相连似火烧状,全叶枯死,但不脱落。潮湿时腐烂变黑,病斑上分泌出黄色菌脓,嫩叶扭曲畸形。茎上病斑呈条状红褐色溃疡,中央略凹陷,绕茎1周后,上部茎叶萎蔫枯死。豆荚上病斑多不规则,红褐色,严重时豆荚萎缩。  相似文献   

13.
张西银  刘发明  董勤成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08-108,179
由于连年重茬种植,药剂选择和使用方法不当,田间症状鉴别困难,对药剂敏感等原因,导致保护地菜豆病害种类达20种,其中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有锈病、花叶病、细菌性疫病等7种,发生频率均在10%以上,病情指数在5以上。主要通过气流、雨水和流水及农事活动传播。采取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实施高垄栽培,加强田间管理,进行种子和土壤消毒等措施,发病初期,辅之以药剂防治,则能将病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4.
桑树细菌性疫病是元阳县春季主要桑树病害,影响桑树的产叶量和春蚕收蚁时间。为了掌握细菌性桑疫病的发病规律,调查了元阳县逢春岭乡2个村的桑树细菌性疫病危害情况,分析了元阳县山区立体气候对桑树细菌性疫病发病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山的当阳面桑树细菌性疫病危害重,而山的背阴面桑树细菌性疫病危害轻;通风山谷中桑树细菌性疫病危害轻,而避风的山谷危害重。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利用,有效地解决了病毒侵染,但种薯在网棚繁殖和贮藏中,仍将受到其它病原菌的为害。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及原种栽培与贮藏期发生的病害有3种类型,一是栽培生产环节侵染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环腐病等;二是收获运输过程中侵染的病害,主要有干腐病等;三是贮藏过程中新侵染的病害,主要为细菌性软腐病。  相似文献   

16.
<正>菜豆,又称豆角、芸豆、四季豆等,为蔬菜作物。由于栽培管理粗放,病害防治重视不够,致使菜豆主要病害菜豆炭疽病、菜豆枯萎病和菜豆根腐病的发生。为此,笔者对菜豆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总结如下。1菜豆炭疽病1.1症状。菜豆整个生育期皆可发生炭疽病,且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有机、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菜豆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差异不显著,有机栽培的菜豆产量仍是最高的。硝酸盐含量是常规〉有机〉特别,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也都是常规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有机栽培能够改善土壤的养分水平,其中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特别和常规栽培下的速效磷含量,但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差异不显著。相对于特别和常规栽培,有机栽培下土壤pH变化相对小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同步检测菜豆晕疫病菌和细菌性萎蔫病菌的双重PCR方法,根据Gen Bank上公布的菜豆晕疫病菌arg K基因特异性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SPF1/PSPR2,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检测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特异性引物Cff F1/CffR2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双重PCR反应体系,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结果显示,采用双重PCR体系,能从菜豆晕疫病菌和细菌性萎蔫病菌基因组DNA以及人工模拟带菌大豆种子样品中扩增到特异性条带,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同时检测出菜豆晕疫病菌和细菌性萎蔫病菌,可用于口岸进口大豆中2种检疫性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番茄设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也随之增多、加重,特别是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危害均有加重之势,部分生产者对此2种病害识别不清,防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介绍了2种病害的典型症状、发病规律及病害防治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栽培方式对菜豆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有机、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菜豆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差异不显著,有机栽培的菜豆产最仍是最高的.硝酸盐含量是常规>有机>特别.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也都是常规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有机栽培能够改善土壤的养分水平,其中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特别和常规栽培下的速效磷含最,但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差异不显著.相对于特别和常规栽培,有机栽培下土壤pH变化相对小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