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暗管改碱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暗管改碱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确定暗管改碱的适应条件、进行暗管改碱技术的适宜性评价、苏打碱土透水性调节技术选择、确定暗管间距、埋深等技术参数等,还要确定苏打盐碱土改土培肥等配套技术,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客土压沙、有机物料培肥、施用改良剂等。为了使暗管更好地发挥作用,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暗管改碱的原则是"浅埋、密布、深松、改土",利用种稻洗盐排碱。  相似文献   

2.
浅谈江苏滨海盐碱地暗管改碱示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目前已形成20多万hm2滨海盐碱地,如何快速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对增加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江苏滨海盐碱地暗管改碱示范区通过以暗管改碱技术为核心的滨海盐碱地强化脱盐、土壤改良技术,快速提高滨海盐碱地耕地质量和滨海湿地生态恢复,为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示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暗管排水技术及其在苏打盐碱土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暗管排水技术是土壤改良中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措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用较多。本文对暗管材料的种类、铺设暗管的手段和参考指标、排水质量的预测、以及暗管排水技术在苏打盐碱土改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而且对于吉林省苏打盐碱土改良来说,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为暗管改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水稻覆膜旱作条件下稻田地下水水质变化作了动态检测。结果表明 ,与常规淹水栽培区相比 ,覆膜旱作区水稻不仅极显著增产 ,而且稻田地下水总氮含量 ,包括NH4 -N、NO3--N、特别是NO2- -N含量明显降低 ,氯根 (Cl-)含量也较低 ,地下水总磷含量、水溶性磷含量有所降低 ,但总体上相差不大。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方式能对施肥造成的稻田地下水水质非点源污染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盐碱地不同砂滤料暗管排水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盐分的影响,以水稻秋优88为试验材料,设细砂粒(F1)、细砂粒和细碎石1∶2(质量比)混合(F2)、细碎石(F3)3种暗管砂滤料,分析不同暗管砂滤料处理对水稻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偏生产力及土壤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2处理有利于0~60.0 cm土壤排盐,改善水稻根系环境,对水稻生长及产量促进效果最为明显。F2处理下,水稻拔节期叶片SPAD值较F1、F3处理分别提高10.24%、8.67%,抽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高于F1、F3处理,稻谷产量较F1、F3处理分别提高21.82%、15.29%;在试验末期,F2处理0~60.0 cm各土层电导率均显著低于F1、F3处理,其中F2处理0~20.0、20.1~40.0、40.1~60.0 cm的土壤脱盐率分别为68.72%、58.82%、45.96%,脱盐率显著高于F1、F3处理。所以,在土壤重度盐碱化地区,选用细砂粒和细碎石1∶2(质量比)混合作为暗管排水砂滤料有利于降低土壤盐分,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2008年至今的水文地质资料收集、水质长期监测以及泉点饮用水的取样,探明了花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浅层地下水赋存情况。同时对花江示范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进行了分析,使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的方法对区域内主要的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花江示范区内的采石场与化肥施用是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原因,对水利设施进行改良对于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当地水稻施肥水平,设计4个不同施肥量的处理,探讨施肥量对稻田水体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稻田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随之增加,而溶解氧相应降低,施肥量对稻田水质有一定影响;当地习惯减20%处理,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符合清洁农业生产趋势,可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8.
稻田生态养蟹的水质变化与水稻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养蟹稻田中,对水质动态变化、水稻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蟹稻田的水溶性N、P、K及水质环境条件均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养蟹稻田的水稻许多经济性状及产量均优于对照稻田,综合经济效益也明显高于对照稻田.对照稻田产值为16 065元/hm2,盈利9 735元/hm2;养蟹稻田产值为38 925元/hm2,盈利21 375元/hm2.  相似文献   

9.
土壤改碱剂CLS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改碱剂CLS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重碱土施用改碱剂CLS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土壤容重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孔隙度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表现为pH值、总碱度、交换性钠等指标下降较大,但对阳离子交换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改碱剂CLS对土壤的综合改良效果较好,适用于重度盐碱土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水稻根分泌物及其与类产碱菌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目的 为了筛选适合双城市的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优良品种,解决目前水稻品种多乱杂问题,使水稻品种能够得到更新换代,从而推动全市水稻生产的发展,今年从吉林省引进了5个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平原区5地(州)地下水水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2003年与2011年57对(原位点52个,就近点5个)取样点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各项水质指标.结果表明,2003-2011年,盆地中劣质水(Ⅳ、Ⅴ类水)水样点占总取样点由2003年的63.1%升至2011年的82.5%,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内的水样点均恶化为Ⅴ类水.分析了造成水质恶化的原因有成井质量差、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超量开采等,提出了控制城镇污染源、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分层开采地下水等塔里木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改良与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五改一覆盖”高产集成栽培技术,以水稻旱育秧简化技术为核心,通过改水育秧为旱育秧、改等行稀植为宽行窄株、改深水插秧为浅水插秧、改“一炮轰”习惯施肥为平衡施肥、改重烤田为分次轻烤和移栽活棵后覆盖秸秆,具有省工、省种、省肥、培肥土壤、增产、可操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除了受其自身的特性影响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大范围暴发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都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随着水稻栽培时间及面积的扩大,地处吉林省半干旱地区的大安市水稻生产也受到了病虫害及自然灾害如早霜等侵袭。相比2002年,10年后稻瘟病、螟虫(二、三化螟)、潜叶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采用不同方法如光学、荧光、电子显微镜、#+(10)B-α径迹法等研究了粪产碱菌对水稻根的侵染能力和它们在稻根中的分布规律,并通过稻根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电镜观察,进一步确证了粪产碱菌聚集并紧密地附着在水稻根表,但部分细菌可以进入稻根细胞内。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粪产碱菌与稻根愈伤组织的联合共生体。#+(15)N#-2示踪技术表明,二者具有较紧密的联合共生关系。粪产碱菌从愈伤组织提供的碳源中获得能量固定分子氮,并能提供维持愈伤组织生长所需的氮源。其最大固氮量为35.53μgN/克(干重)·天。  相似文献   

16.
籼改粳对豫南水稻耕作制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麦(油、肥)两熟是豫南稻区基本的耕作制度。籼改粳有利于水稻直播、抛秧等轻便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早春茬口的安排,能错开农忙季节,也利于机械收割的普及。应用油菜免耕直播、套种,小麦旋耕播种、套种技术可以解决腾茬晚与油菜、小麦适期播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位对农业用水量变化响应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用水占实际取水总量的80%以上,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成为除降水之外的唯一灌溉水源.农业用水与地下水位的变化密切相关,被认为是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最大诱因.因此,研究地下水动态只有与农业用水结合才更有意义.本研究将DSSAT和MODFLOW两个不同尺度模型耦合,将作物用水与地下水直接建立关系,屏蔽了复杂的包气带水分运动过程,模型达到了很高的精度.通过对华北山前平原区2000年和2001年的模拟分析表明,农业用水节水28.36%,印减少抽取地下水118.75ram的情况下,才能停止本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东农425和耐盐碱的长白10号杂交获得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对亲本重测序,利用差异设计120对Indel引物,在实验室原有102个SSR标记基础上增加113个多态性较好Indel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鉴定水稻耐盐、碱性。以浓度6 ds·m-1的Na Cl水溶液,p H 9.0 Na2 CO3水溶液作全生育期处理,正常水灌溉为对照。2016~2017年盐、碱胁迫和自然条件下测定水稻抽穗期对剑叶形态相关性状,并对各性状作QTL定位。结果表明,在两年试验中亲本和RIL群体受碱胁迫影响大于盐胁迫,亲本每个性状在盐、碱两种条件下均表现显著相关性,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共检测到26个与剑叶形态性状相关QTL。q SLl9和q ALl8在两年试验中均被检出,是两个主效QTL。研究结果可为水稻抽穗期耐盐、碱性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孔樟良  章明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096-12098,12125
选择浙西低丘地区的黄筋泥田和红紫砂田2类土壤的水田与相应改旱不同年限的旱地、果园和茶园,比较研究了水田改旱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改旱后,土壤中>5.00 mm和>0.25 mm非水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均呈现下降,土壤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减弱,其中,水稳定性团聚体的下降比非水稳定性团聚体更为明显.水田改旱种植旱粮,土壤中>5.00 mm和>0.25 mm非稳定团聚体、水稳定性团聚体及团聚体的稳定呈持续下降;而当水田改旱种植果树和茶树时,初期土壤中>5.00 mm和>0.25 mm非稳定团聚体、水稳定性团聚体和团聚体的稳定呈明显下降,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大团聚体逐渐恢复.改旱后土壤团聚体的变化与其有机碳和无定形氧化铁数量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灵武农场种植水稻前后和稻槎后种植春小麦对土壤盐分,地下水位,水质的变化,特于该场二站十六号地进行定点观察,兹将所得资料分述如下:一、观察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