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2013年春季(3月)和秋季(8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7门64种(属),以硅藻门最多,25种(属),占39.1%;其次是绿藻门19种(属),占29.7%;蓝藻门12种(属),占18.8%;金藻门和甲藻门各3种属,分别占4.6%;裸藻门和隐藻门各1种属,分别占1.6%。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星杆藻(Asterionel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席藻(Phormidium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锥囊藻(Dinobryon sp)、衣藻(Chlamydomona sp)、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实球藻(Pandorina sp)13种,其中硅藻门7种,占优势种类的53.8%。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秋季(8月)高于春季(3月),2季均以硅藻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平均密度25.33×104个/L,平均生物量0.0732 mg/L,硅藻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70.7%和77.9%,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现存量表现为秋季(8月)高于春季(3月)。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2.21,Pielou指数平均值0.73,Marggalef指数平均值0.66,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Marggalef指数秋季(8月)略高于春季(3月),Pielou指数春季(3月)高于秋季(8月)。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9月(秋季)、2014年12月(冬季)、2015年3月(春季)以及2015年7月(夏季)对抚仙湖进行采样,在全湖共设置12个样点,通过野外调查及实验室研究的方法,对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共有浮游植物8门、66属、101种,种类构成比例中,绿藻占54.46%、硅藻占21.78%、蓝藻占9.90%、其他13.86%;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差异极显著(P0.01),夏季种类最多,有79种,冬季最少,仅有61种。优势度分析显示,抚仙湖共有优势种4门、13种,其中绿藻门最多,有8种,且在全年均形成优势种,蓝藻在夏季、秋季和冬季成为优势种,硅藻和金藻在春季和夏季形成优势种。抚仙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9.9×104~193.2×104个/L,平均为61.51×104个/L;生物量为0.242~0.567 mg/L,平均为0.455 mg/L。浮游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31~3.18,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3.14~3.6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9~0.95,综合评价抚仙湖水体为无污染至轻污染。聚类分析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四季变化明显,不同区域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差异较大。将抚仙湖浮游植物与国内外典型的贫营养湖泊进行相似性比较,Jaccard相似性指数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与其他湖泊均为极不相似,说明其物种及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4.
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8年4月-2009年1月对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依据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多维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结果表明,沙湖浮游植物共有8门94属117种,种类构成比例为绿藻49.6%、硅藻21.6%、蓝藻16.0%和其它12.8%。春季优势种的种类较多,蓝、硅、绿藻均有,夏、秋季蓝藻占绝对优势,冬季以绿藻为主。浮游植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分布依季节而异,高峰期出现在7月,低谷期出现于1月。Margalef指数2.872~4.652,Shannon指数2.058~3.057,均匀度指数0.521~0.759,综合评价沙湖水体为中富营养水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春、夏、冬季聚为3类,秋季聚为2类,除春季外,MDS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支持和证实了聚类分析的结果,很好地揭示了沙湖各季节、各样点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b 相似文献
5.
于2008年4月-2009年1月对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依据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多维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结果表明,沙湖浮游植物共有8门94属117种,种类构成比例为绿藻49.6%、硅藻21.6%、蓝藻16.0%和其它12.8%。春季优势种的种类较多,蓝、硅、绿藻均有,夏、秋季蓝藻占绝对优势,冬季以绿藻为主。浮游植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分布依季节而异,高峰期出现在7月,低谷期出现于1月。Margalef指数2.872~4.652,Shannon指数2.058~3.057,均匀度指数0.521~0.759,综合评价沙湖水体为中富营养水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春、夏、冬季聚为3类,秋季聚为2类,除春季外,MDS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支持和证实了聚类分析的结果,很好地揭示了沙湖各季节、各样点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b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 5、 7、 9、 1 1月对黑龙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共计 8门 1 2 7种 ,以绿藻、硅藻为主 ,分别占 47%和 44% ,尺骨针杆藻、细星杆藻、钝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美丽星杆藻、歧射盘星藻、毕氏林氏藻、卵形隐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数量为 35 1 2 9× 1 0 4ind /L ,以硅藻为主 ,数量为 2 4 4 62×1 0 4ind /L占 69 63% ,生物量为 3 88mg/L ,硅藻最高 ,为 3 1 1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 ,数量夏季最高为 5 75 2 8× 1 0 4ind /L ,生物量以秋季最高 5 65 5mg/L ;水平分布抚远江段最高 ,平均为 5 31 47× 1 0 4ind /L和 4 95mg/L。多样性指数变化是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均匀度指数变化是冬季 >夏季 >春季 >秋季。 相似文献
7.
横江中下游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对横江中下游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现存量、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评价了横江流域水质营养状况。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6科33属78种(含变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藻类总种数的71.80%和16.67%。优势种主要有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 C.A.Ag)、偏肿桥弯藻(Cymblla veatricosa Kütz)、短小舟形藻(Navicula exigua(Grey.)Mull.)、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agare Bory.)、系带舟形藻(Navicula cincta(Ehr.)Kütz)、中型脆杆藻(Fragilaria intermidia Grun.)、长鼻空星藻(Coelastrum proboscideum Bohl.)、吻状隐藻(Cryptomonat rostrata)等。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232×105~4.255×105cells/L,水富小岸坝河口(S1)最高,盐津撒渔沱(S3)最低,平均值为3.392×105cells/L;生物量为0.443~1.330 mg/L,最高和最低仍分别出现在水富小岸坝河口(S1)和盐津撒渔沱(S3),平均值为0.779 mg/L。7个采样站点,Shannon-Wiene多样性指数(H)为4.01~4.43,张窝水电站库区(S2)最低,大观河大关县城(S7)最高,平均为4.22;Pielou均匀性指数(J)为0.74~0.83,张窝水电站库区(S2)最低,洛泽河水电站库区(S4)最高,平均为0.80。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横江中下游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分布格局均匀,水质总体上为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和10月对乌江流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两次调查,研究其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特征及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评价乌江的水质现状,探讨水电开发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江共检出浮游植物计7门75属156种,其中硅藻门68种,占检出种类的43.6%;绿藻门55种,占35.3%;蓝藻门22种,占14.1%,裸藻门4种,占2.6%;甲藻门、隐藻门各3种,分别占1.9%;金藻门1种,占0.6%。浮游植物密度均值为1.013×106个/L,生物量均值为0.4437 mg/L,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25,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6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与溶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依据藻类生物学指标评价标准,乌江水质为贫-中营养类型。 相似文献
11.
12.
对大渡河河口春秋季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53属、157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共109种,占总数的69.43%,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左侧汊河和青衣江浮游植物种类较多.优势度分析显示,大渡河河口浮游植物优势种季节演替明显.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69 040个/L和0.9051mg/L,均以硅藻最高.浮游植物密度春季高于秋季,生物量则春季低于秋季,青衣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较干流低.大渡河河口多样性指数春季平均为3.1728,秋季平均为3.3547;均匀度指数春季平均为0.5300,秋季平均为0.5749.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均高于春季,青衣江两指标均较干流低.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在大渡河河口选定15个采样点进行原生动物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大渡河河口共采集到原生动物118种,春季优势种以纤毛虫为主,秋季优势种以肉足虫为主;原生动物平均密度为977个/L,平均生物量为0.0312 mg/L,春季的原生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秋季。春秋季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50和1.40。原生动物功能营养类群B群(食菌-碎屑者,Bactivores-detritivores)所占比例最大,在60%以上。大渡河河口寡污性指示种类为17种,占55.55%。通过对原生动物多样性指数、功能营养类群和指示种的分析,大渡河河口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探究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汝溪河水质预警、水华防治等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从汝溪河上游至回水区共设置6个采样点,包括未受影响的自然河流水体、过渡区水体和回水区水文类型,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进行了逐月周年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环境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藻类8门117属,非回水区样点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回水区段以绿藻、蓝藻、甲藻和隐藻为优势种。6个样点Margalef多样性指数(d)为1.38~3.09,Shannon-Wiener指数(H)为1.15~3.6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Y)为0.31~0.90,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季节和水域不同呈现差异。应用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和综合富营养化指数评价汝溪河水质,显示其水质为中营养-轻度富营养或α-中污型至β-中污型水体。结果表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汝溪河回水区水质较差,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2016年春季对赤水河4个断面浮游植物的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变化及优势种生态位,揭示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规律、优势种的生态位分化及其环境适应性,可为赤水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6年间在赤水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8属、233种(变种),主要为硅藻,占比超过60%;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7.28~136.68)×104个/L,各段面浮游植物密度年际间变化无显著差异,群落组成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明显,时空方差分解显示,时间变异可解释总变异的24.5%,空间变异仅解释总变异的2.0%;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示,2014年和2016年赤水河处于轻污或无污染状态,2011-2013年和2015年受到中度人为影响。2011-2016年春季赤水河共出现优势种31种(变种),主要为广生态位和中生态位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在同一门类物种中最高,在不同门类物种中最小。研究表明,赤水河春季浮游植物对水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水环境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囊谦段夏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11年夏季(6月)和秋季(9月)对澜沧江囊谦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澜沧江囊谦段浮游植物共计4门、57种(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33种(属),占总种类数的57.9%;其次是绿藻门,为13种(属),占22.8%,蓝藻门10种(属),占17.5%,甲藻门仅检到1种,占1.8%。夏秋两季澜沧江囊谦段均以喜低温的硅藻为主,绿藻、蓝藻种类秋季多于夏季,甲藻仅在夏季出现。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75.0%,种类有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异极藻(Gomphonem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席藻(Phormidium sp.)。浮游植物数量为13.26×104~375.59×104个/L,平均数量99.36×104个/L;生物量为0.0445~1.9972mg/L,平均0.4915mg/L。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均以硅藻最高,分别占总数量的61.2%和总生物量的71.3%。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高,均值分别为2.24、0.48;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体现了贫营养型河流的特征,水域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三峡库区龙滩河段生态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13年3-12月对该河段4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的监测。结果表明,龙滩河段浮游植物共计7门、99属种;其中,绿藻门39种(占39.39%),硅藻门次之,为28种(占28.28%),蓝藻门12种(占12.12%);浮游植物的年均丰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845×106个/L和4.469 mg/L;水体年均透明度为1.38 m,叶绿素a、总磷、总氮含量分别为5.891μg/L、0.138 mg/L、2.04 mg/L;香农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年均值分别为3.22和0.91,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年均值为56.05,变幅38.57~68.52;由此推断,龙滩河水质为中污染至轻污染状态,属中-富营养型,龙滩河段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的水质相近。 相似文献
19.
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3、6、9、12月对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沅水浮游植物共计6门147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43.53%和36.73%。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21×105ind./L,蓝藻密度最大为1.33×105ind./L;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97 mg/L,蓝藻生物量最大为3.42 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秋季最大(4.64×105ind./L),夏季最小(1.6×104ind./L);生物量冬季最大(12.86 mg/L),夏季最小(0.2 mg/L)。水平分布密度和生物量均是牛鼻滩站最大,分别为6.03×105ind./L和29.6 mg/L。调查显示沅水浮游植物中巴豆叶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钝脆杆藻、美丽星杆藻、细星杆藻、格孔单突盘星藻、泥污颤藻、铜绿微囊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指数变化由高到低分别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