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实验区为例,分析了典型庭院中提高收集雨水经济转化利用效率的途径。以庭院经济种植业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雨水经济转化效率的数学表达公式B=R×C1×C2×C3,依据试验数据,确定了C1、C2、C3各个参数的数值,最后计算出雨水的经济转化效率B分别为:蔬菜9.61元/m3,西瓜3.44元/m3,果树15.93元/m3,三种作物的平均转化效率为9.66元/m3。果树的转化效率最大,其次为蔬菜,再次是西瓜。针对每个参数的可变化范围提出了提高雨水经济转化效率的途径,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验区处于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生态环境恶劣,气候干旱,雨水是黄土丘陵区惟一水源,集雨工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典型庭院为个例,计算出多年平均集雨量为240.7 m3;人均生活用水量在高、中、低三种水平(分别为30,20和10 L/d)下,基本年需水量分别为33,22和11 m3;庭院养殖业每年需水量在高、中、低三种水平下分别为38.04,31.66和25.73 m3;庭院种植业的每年最大用水量(干旱年)和平均用水量(平水年)分别为18.1和10.1 m3。根据基本限制因素—生存周期和经济效益,确定用水优先序为:人的生活用水—养殖业用水—种植业用水;并且在3个子系统内部,又进一步细化了用水的优先序。估算庭院集雨量和优化配置使用有限的雨水资源,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风水蚀复合区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区域的东面与南面毗邻水蚀地貌形态,东南界为沙漠化土地发生、发展的东南界;区域的西面与北面与风蚀地貌形态接壤,西北界为旱作农业的西北界。复合区包括74个县(旗),面积42.77万km^2,总人口2400万(2004年)。主要生态问题为:沙漠化持续发展,沙尘暴频发;土地退化严重,承载力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复合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风水蚀在时间上交错,空间上叠加。受侵蚀营力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制约,水土流失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26万1517.35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1.14%;复合区每年流失土壤11.97亿t,其中水力侵蚀量5.55亿t,风力侵蚀量6.42亿t。近20多年来,复合区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侵蚀强度有所降低。随着国家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预计在未来的十到几十年,复合区的水土流失态势将呈现逐步逆转的趋势,但局部的水土流失状况依然很严峻。风水蚀复合区水土流失治理要以预防为主、保护领先为原则,生物措施、农业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把国家的生态需求与农户的经济需求相结合,依法协调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量。根据风水蚀复合区现状,提出了一些治理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复合区黄河粗泥沙综合治理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将大大减少进入黄河的粗泥沙量,风水蚀复合区水土流失状况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牧交错带资源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我国东部农区与西部牧区之间生态过渡带———农牧交错带独特资源与环境特征 ,指出该区应打破系统的封闭性 ,引进负熵促进系统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使农牧业系统良性耦合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获取外源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和信息流 ,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5.
作为黄土高原半农半牧区重要经济支柱的畜牧业 ,要确保其稳定增长 ,需在提高粮食单产、保障食物安全的前提下 ,保持及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畜牧业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态。同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的共同支撑 ,优化协调畜牧业生产中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配套解决和优化畜牧业系统内部矛盾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黄土高原半农半牧区重要经济支柱的畜牧业,要确保其稳定增长,需在提高粮食单产、保障食物安全的前提下,保持及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畜牧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态.同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的共同支撑,优化协调畜牧业生产中的外部条件和环境,配套解决和优化畜牧业系统内部矛盾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河北坝上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坝上地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于长期大规模高强度地滥垦滥牧,在近100年的时间里,该区生态环境遭受了空前的破坏;而该区域居民粮食不足和收入低的事实又使其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该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必须走生态、经济兼顾型道路。该文依据国家旱农张北试验区多年田间试验结果和作者的调查,提出了以“乔灌成网、少耕留茬、高效集约、草畜一体”为内容的生态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退化,造成环境恶化。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一个独特的地理景观,对它的研究在生态、区域发展上有重要意义。在定义土壤侵蚀指数的基础上.以土地资源类型为单元,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分析不同土地资源类型下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阐明土地资源的土壤侵蚀背景,揭示出两之间的关系,并作了区域上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我国农牧交错带的东部草地退化,西部沙化严重,亟需治理。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农牧交错带栗钙土的发生与演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半干旱农牧产错带玄武岩和沙质沉积物上发育的典型草原土壤-栗钙土形成了距今6000~8000年以前。随着时间的进程,它经历了有机质积累与分解,碳酸盐淀积与淋溶,元素氧化物迁移与富集,以及风沙堆积等作用,近二百余年,栗钙土在人为强度活动,开垦种植和过度放牧经营管理下,土壤理化性质逐渐趋恶化,从而反映出演变过程中的土壤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东北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生产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位于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吉林省长岭县种马场为例,调查了其农业生产状况,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对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优化生产模式。经过优化设计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优化后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使1 hm2农田的纯收益达到8254.6元,是优化前(4019.96元)的2.05倍,单位面积土地承载牛的数量也明显增加。优化结果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合理,整体效益明显优于优化之前,本优化方案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陕北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风沙区、丘陵沟壑区和高原沟壑区三大类型区组成。区内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严重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40多年的综合治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粮食生产显著提高,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表明通过开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根本改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整体上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环境建设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和几十年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教训,陕北生态环境建设应以生态环境改善为基础,加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过程中,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林草建设为重点,进行综合治理。大力推广旱作农业增产技术及雨水集流、节水农业技术,充分高效利用降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事实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充分说明了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农业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可靠保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并防止山区水旱灾害,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详细地论述了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是制约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通过对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雨水利用和技术经济可行性及雨水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指出,雨水利用是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超负荷的人口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提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是实现整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深入分析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在实地调研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即:(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指导思想;(2)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与发展小流域生态  相似文献   

15.
关于黄土高原径流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径流农业实质上是增强人工对自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调控能力,实现高效用水的系列化技术体系。目前黄土高原径流农业的主要类型是控制径流非目标输出、径流在时间和空间上向农田聚集。为了促进黄土高原跨世纪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必要深化对径流农业内涵的认识,分区位科学规划和规范化利用径流资源,把径流利用、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小流域为单元,加强对径流资源网络化利用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关于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地资源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经济“专家”系统建设等限制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运作设想,以求得在上述几个领域内为黄土高原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的正反两方面事例,分析了制约该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了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并以此认为,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是实行农耕制度革命的重要举措,应该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