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国,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中国的现代化。研究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如果不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将是片面的、肤浅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民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的现代化是中国整个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探讨农民现代化的历史与内涵,对于正确分析中国的农民问题,正确选择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把农民、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三位一体地放在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来认识,认为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农民现代化为核心、以农业现代化为根本,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依靠政策、依靠科学,通过改革开放,有分别有步骤、由先富带后富,发展农业生产力,最终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和农村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农村.农村现代化诸方面互相关联。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必然导致农民阶层分化.从而影响农村社会的政治;同时,农村社会政治现代化的程度也会反作用于农村经济现代化.固化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我国的农业产业,中国开展了旨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基于此,本文针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农民素质、增加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以及引入高质量教育培训资源等方面入手,来有效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李雪 《吉林农业》2011,(12):12-13
中国社会特殊的二元社会结构,以及由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使中国农民这一特殊而庞大的群体,不仅生存于乡土与城市的夹缝之中,而且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搓揉。在这种夹缝与搓揉中实现中国农民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社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民利益,推动农民现代化的实现,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成功解决,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更新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主体的农民,其现代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生产方式现代化是基础和前提。本文试图从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来寻求农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农业,今年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新农村建设与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关系出发,对现代化的本质、实现机制以及新农村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从理论层面对中国特色现代化框架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重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应从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着重加强新农村建设,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在分析影响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经济、社会、政策及农民自身因素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完善社会制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等对策和建议,以此来加快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步伐。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在农民培训方面有系统化的培训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小康是社会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经验,对于中国培养新型农民,建设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美国、日本、韩国农民培训的做法,并得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职业农民则是农民中的优秀代表。农民的职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以“职业农民培养”为主题,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查阅近十年来的文献,分析研究认为,关于职业农民培养研究趋势主要包括其概念界定、培养意义、对策、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理论研究内容单一、实证研究较少等,并对未来研究思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村社会的发展将建立在农民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即农民素质的提高与完善.在新农村建设语境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突破农民素质"瓶颈"的制约,成为事关整个农村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在一定意义上最能揭示出20世纪初期至21世纪初期中国农村社会民主发展的轨迹和中国民主化程度。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没有农民的政治参与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整个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时农民的政治参与进行疏理.这时中国农民政治参与以后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构建国家制度可容纳的农民政治参与成为当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并且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之程;培养新型农民,应着力抓好农民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应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还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必须有管理作保证诸方面,系统阐述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提高农民素质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相对传统农民,新型农民具有新的内涵,新型农民的大多数已逐步转变为现代产业工人。新型农民是农民群体中先锋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本文研究了通过扩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农业部门本着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构建农技服务、灾情预报、电子商务、农民培训、政策服务、政务监督、村务公开、生活服务等八大信息化平台,有效提升了农业信息化水平。为进一步发展绍兴农业信息化工作,全面打造数字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应在推进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拓展深化网络系统功能、健全多元投入建设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等四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本文以此为思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接着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即大力发展农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与中国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知识经济影响下,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包括知识武装农业,生产要素智能化;经济活动信息化;农业产业高级化;资源和资本高效利用;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四化”联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等。  相似文献   

19.
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形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微观组织模武.实现建设现代农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积极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选对于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加快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应坚持分类指导、利益联结、产业创新、科技支撑等基本原则.本文总结出"科技企业带农户"、"科技专家带农户"、"专家大院带农户"、"科技园区带农户"、"科技合作社带农户"和"科技农场带农户"等以科技为支撑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民移动教育学习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的大力改善,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兴起,新型农民教育有了新的培育途径.本文分析了移动教育对新型农民培育的优势,提出移动教育学习体系结构、教学资源及学习环境的构建,以及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包括与农民信箱、农网等的协作,基层人才、信息资源建设、培训过程的交互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