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以吉林西部草甸碱土为例,简述了开发利用盐碱荒地资源的意义。介绍了吉林西部开荒稻田的自然条件,从植被、土壤盐分组成和养分方面说明了吉林西部草甸碱土的特点,对在草甸碱土开发种植水稻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作为类似土壤种植水稻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6.
7.
8.
9.
为改善苏打盐碱土区的玉米生长状况并提高氮肥肥效,本研究以尿素硝酸铵溶液、氮肥增效剂、调酸剂等材料制备增效液体氮肥(Effectively Urea Ammonium Nitrate Fertilizer,简称Eff UAN),在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区开展田间试验,验证其在滴灌施肥和常规施肥模式下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滴灌施肥与常规施肥两种模式下,增效液体氮肥与传统尿素和尿素硝酸铵溶液相比,玉米产量提高10.2%~18.5%,氮肥利用率提高8.1~18.2个百分点,氮素损失率降低 9.5~23.7 个百分点。在玉米生育期内使表层土壤(15 cm)的 pH 值从 8.8 降低到 7.5~7.7。两种施肥模式下增效液体氮肥都能够显著改善植株的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综上,增效液体氮肥可以有效降低生育期内土壤的pH值,改善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0.
苏打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但因其土壤理化性质恶劣,种植作物产量低。改良和合理利用苏打盐碱地对于区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改良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个打孔密度,分析了填充改良物条件下不同打孔密度对土壤团聚体结构、pH值、含盐量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打孔对照相比,填充改良物条件下打孔处理增加了耕层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耕层土壤pH值和含盐量,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随着打孔密度的增加,耕层土壤改良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不打孔对照相比,当打孔密度达到15孔/m2时,耕层土壤中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提高26.22% ,土壤pH 值下降4.75%,含盐量降低10.16%,水稻的实际产量增加72.57%。继续增加打孔密度,水稻产量有所下降,但与15孔/m2的打孔密度处理差异不显著。综合生产实际和可操作性,打孔密度为15孔/m2或每1 m2的打孔面积为0.12 m2可作为改良中重度苏打盐碱水田水稻种植的合理打孔方案。结果为苏打盐碱水田改良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通过对水稻配方施肥示范试验,在水稻的产量、效益上与常规施肥进行对比,从增产率、增收、产投比等指标对配方肥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对第一作业区、第二作业区、第四作业区、第六作业区、第七作业区的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更好,产投比增幅也较大;而对第三作业区、第五作业区、第八作业区、第十作业区、科技园区的水稻有增产作用,但不增收。 相似文献
15.
16.
水稻应用配方肥料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水稻品种辽河5号进行了配方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配方肥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增产73.4 kg/667 m2,增加效益136.8元/667 m2,最佳施肥量为N-16.9 kg/667 m2、P2O5-4.0 kg/667 m2、K2O-6.4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18.
植茶对土壤环境效应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多年种植茶园与相邻自然土之间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茶园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容重、孔隙、水稳性团聚体、水分性能、三相比等物理指标得到明显而持续的改善;同时,土壤持续酸化,CEC增加,pH下降,交换性酸量增大。持续种茶土壤的基础养分较自然土有大幅度增加,有效钾有所减少;钙、镁有效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持续减少趋势。土壤微量元素Mn、Zn、Cu和重金属元素Cd、Pb、As、Hg、Cr全量未出现积累或减少,但Mn有效性增幅较大,Cu、Zn有效性也有显著增加,Hg有效性则显著下降。茶园土壤中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较自然土大幅增多。 相似文献
19.
20.
本试验通过在水稻分蘖期间实行无水层管理,在保证水稻必要的生理生态需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田间的水分浪费,提高地温,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此项栽培技术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有效地改善水稻的生育环境,减轻倒伏、早衰、病虫害等问题,是一项可以大力推行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