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个铃形和2个尖形甜椒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温室和露地三种栽培条件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花芽形成前温度对甜椒果实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从幼苗三叶期到第3侧枝花芽形成期用18℃、25℃/18℃(昼/夜)、35℃三种恒温进行处理,然后定植到温室或露地直到收获。根据不同处理分别采收果实.试验表明:同适温(25℃/18℃)相比,高温(35℃)能增加甜椒单果子房室数,铃形椒4室果显著增多,3室果相应减少。低温(18℃)虽然稍微增加子房室数,4室果相应增多,但由于大多数果实又短又钝因而商品性差。单果子房室数的增加与铃形椒性状的改良有关,对尖椒则不然。要获得优质甜椒必须在花芽形成前进行高温处理之后进行适温处理。  相似文献   

2.
高亮 《中国蔬菜》1995,1(4):30-0
幼苗期高温能改善灯笼形甜椒果实的形状和大小美国学者研究表明,灯笼形甜椒幼苗期进行高温处理能显著改善其果实的形状和大小。在甜椒三叶期到第三侧枝花芽形成时分别用18℃(低温)、25℃/18℃(昼/夜适温)、35℃(高温)3种温度处理,之后进行常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3.
外源ABA和GA3处理对人工控制条件下柑桔抗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布100×10^-6ABA和GA3对锦橙实生苗抗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可在非锻炼条件(昼20℃/夜10℃)下提高抗冻力1.26℃(处理后第5天)和2.26℃(处理后第10天);而GA3则在锻炼条件(昼10℃/夜5℃)下降低抗冻力1.24℃(处理后第5天)和2.00℃(处理后第10天)。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2):197-198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ucorrhiz fungi, AMF)对低温胁迫下黄瓜(CucumissativusL.)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昼/夜,15/10℃),研究低温胁迫下接种AMF对黄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昼夜温度对水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3种不同昼温(20℃/15℃,25℃/15℃和30℃/15℃)和夜温(30℃/25℃,30℃/20℃和30℃/15℃)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昼温的升高,生菜的叶片数、地上部干鲜质量、根干鲜质量、叶面积等均显著增加。30℃条件下,茎长/茎粗的值显著增大,但并未造成抽薹现象,不影响生菜的商品性。综合昼温对水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昼温保持在25~30℃较为适宜。相对昼温,夜温对生菜生长影响较小。夜温从20℃降低到15℃,生菜地上部干鲜质量、根干鲜质量、叶片数和叶面积均无显著性变化,较低的夜温有助于抑制抽薹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生菜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蛹虫草菌种在不同条件下保藏对其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宜的菌种保藏条件。方法:采用10℃/5℃(昼/夜)和15℃/10℃(昼/夜)两种变温条件、散射光和黑暗两种光照条件,分别保藏菌种1个月和2个月的时间,以冰箱保藏为对照。结果:结果表明,10℃,5℃保藏时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优于15℃,10℃及对照保藏;散射光保藏菌落颜色和菌丝气生性及子实体产量好于黑暗保藏;在10℃/5℃温度下,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影响不大,可以继续延长保藏时间,在15℃,10℃温度下,不宜超过2个月的保藏时间。[结论],较适宜的保藏条件是10℃/5℃、散射光、保藏1个月,菌株表现为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气生性中等,菌丝致密,菌落角变面积小,菌丝长速均匀稳定,菌丝干重及子实体产量较高。可见,蛹虫草菌种在较低的常温、有散射光条件下保藏要比保藏在冰箱里效果佳。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196-196
目的:探讨低温(18℃/10℃,昼/夜)、弱光(80umol·mts-1)及盐胁迫(70mmol·L-1Natl)下辣椒叶片光合特性的响应机制,为辣椒冬春设施生产中的温、光、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椒4号’幼苗为试材,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桃性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元月  贾克功 《果树科学》1999,16(4):301-303
在可控温度生长箱内,研究了4个昼/夜温度处理对二年生盆载早露蟠桃性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性器官发育速度加快,败育趋势增加。(1)与20-15℃处理相比,25/15℃、30/15℃处理花粉粒成熟期分别提前3、6d;花粉粒数量分别减少54%、86%;35/15℃处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雄笥完全败育;92)与20/15℃71处理相比,25=/15  相似文献   

9.
番茄耐热优良品种筛选初报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番茄耐热优良品种筛选初报刘进生,汪隆植,李式军,韩素中(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210014)番茄植株生长期间不耐高温,一般品种在昼温26℃,夜温20℃以上即受到损害,昼温35℃,夜温26℃以上则受严重损害[3]。番茄受高温损害而降低产量的形态表现因素有:...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北方园艺》1997,(5):52-54
光合光子流量(PPF),日温(DT)和夜温(NT)的影响决定了在短日照(SD)条件下生长的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aTzvelv.灿烂的金色的安妮)叶片数目、叶片伸展率、新梢长度。如在一系列指定条件下,花芽形态将出现在100天短日照之内,一个用于预测的函数关系首先被建立。从10℃~30℃范围内的日温(DT)和夜温(NT)所有组合被预测在高于10.8克分子/天米2光合光子流量(PPF)时导致花芽显露。当日温(DT)和夜温(NT)从10℃增加到30℃时,在花以下形成的叶片成二次方增加。当PPF从1.8t增加到21.6克分子/天米2时,每个枝条上只形成1~2片或更少的叶片。随着日平均温度的提高,叶片展开率从10°F0.2叶/天直线地增加到在30°F0.5叶/天。节间长度与昼夜温差(DIF=DT-NT)高度地相关,即DIF从-12°增加到12°渐渐地导致较长的节间。  相似文献   

11.
西瓜断根插接适宜地温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京欣砧一号为砧木,京欣一号为接穗,在17℃、21℃、25℃地温条件下,对断根插接西瓜苗的根发生数量和根长进行调查,结果证明:断根插接后保持地温21℃-25℃能促使嫁接苗发根速度快、数量多。5d(天)后,地温在17℃-21℃范围内有利于根量和根长的增加。嫁接后第6d(天)将嫁接苗在14℃、17℃、21℃、25℃地温条件下进行培养,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各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嫁接后25d(天)的调查结果表明:地温与接穗株高和叶片数具有正相关关系;叶面积与地温积温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各个生长数量性状的比较和壮苗指数分析,认为嫁接成活后,地温保持在17℃左右有利于壮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叶龄期低温处理对番茄花粉发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东农704番茄品种,分别在不同叶龄期进行低温处理,处理的温度是15℃/5℃(昼/夜),时间3天,在开花期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四唑染色法观察花粉的育性和生活力,结果表明:番茄在7、8片叶龄期进行低温处理对花粉的育性和生活力影响最大,败育主要发生在小孢子形成阶段,低温条件下花粉生活力与座果率呈正向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1年生的双瓣茉莉扦插植株为试材,在30℃/25℃(昼/夜)、20℃/15℃(昼/夜)2种温度处理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花芽分化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0℃/25℃(昼/夜)处理下的双瓣茉莉植株较20℃/15℃(昼/夜)处理下的长势较好,并提前1周现蕾和成花,现蕾量高25个百分点;30℃/25℃(昼/夜)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量要高于20℃/15℃(昼/夜)处理;在花芽分化前期,30℃/25℃(昼/夜)处理下双瓣茉莉植株体内的ZR、ABA和GA含量高于20℃/15℃(昼/夜)处理;IAA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期30℃/25℃(昼/夜)处理低于20℃/15℃(昼/夜)。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甜椒(CapsicamunnuumL.Vargrssmbaily),品种“海花三号”为材料,观察甜椒花器官在开花前后脱落情况,并分析了开花前后甜椒子房中生长促进物质和生长抑制物质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甜椒器官脱落主要是花后幼果的脱落。并在花后第3天,第6天脱落较多,花后10天以后很少脱落.甜椒子房提取物中的生长促进物质活性在花前很高,在开花当天和花后3~6天,生长促进物质活性出现2次大幅度降低,同时伴随着生长抑制物质活性的两次升高。可见,子房中生长促进物质活性和生长抑制物质活性的平衡状态直接决定着甜椒花器官的脱落程度。  相似文献   

15.
催芽温度对芦笋种子发芽及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种子的发芽率与α-淀粉酶活性、呼吸强度呈正相关。发芽过程中种子贮藏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含量逐渐降低。变温催芽优于恒温催芽,尤以昼高夜低(25℃/20℃)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196-197
为了弄清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提高亚适宜温光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效果,以‘津优1号’黄瓜为试材,用0.5mg·L-1。ALA喷洒幼苗,利用光照培养箱模拟亚适宜温光条件(昼/夜温度18℃/12℃,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对孔雀草和万寿菊不同品种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治国  王飞  张文娥  赵秀明 《园艺学报》2011,38(10):1947-1954
以万寿菊属(Tagetes)的6个孔雀草品种和3个万寿菊品种为试材,研究了38℃/21℃(昼/夜)高温胁迫对其株高、根长、根数、干样质量、热害指数以及叶绿素[Chl.(a+b)]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提供了花椰菜、莴笋等喜冷冻蔬菜育苗,不需要阳畦或改良阳畦培育。仅借用冬闲大棚,增设简易自控电热温床,掌握适温低限节能技术,在1月中旬播种,3月中旬定植。其苗龄比阳畦常规苗缩短65—80天,每亩成苗节支69元。试验证明菜花、莴笋苗期适温低限范围,地温在13-18℃;气温在8-25℃的环境下,能在短期内培育出适龄壮苗,增产幅度在15—50%之间。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花椰菜,莴笋育苗冬季长时间占用育苗设备的问题,而且技术易掌握,在京郊试用,效果显著,深受菜农欢迎。  相似文献   

19.
在植物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布100×10~(-6)ABA和GA_3对锦橙实生苗抗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可在非锻炼条件(昼20℃/夜10℃)下提高抗冻力1.26℃(处理后第5天)和2.26℃(处理后第10天);而GA_3则在锻炼条件(昼10℃/夜5℃)下降低抗冻力1.24℃(处理后第5天)和2.00℃(处理后第10天)。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的耐湿热特性,以3种生态型39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常温条件下常湿(65%)和高湿(95%)试验;以不同热敏性的3种生态型6个黄瓜品种为试材,进行高湿条件下不同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相对于常湿处理,高湿处理主要使黄瓜幼苗叶面积增加,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而对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品种间差异较大,并与生态型有关。高湿条件下,38~40℃高温对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44~46℃高温对大多数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表现抑制作用,42℃高温处理下幼苗的叶面积、地上部和根干质量能很好地区分黄瓜品种的耐热性。综上,42℃/32℃(昼/夜)+95%(空气相对湿度)可作为黄瓜品种耐湿热性鉴定的温湿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