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新药剂,对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30%醚菌酯WP 30 g/667 m2、20 g/667 m2防效分别为78.57%和72.10%,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处理的防效;20%三唑酮EC 80 ml/667 m2和80%戊唑醇WP 15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62.63%、54.40%;30%氟菌唑WP 20 g/667 m2和20%乙嘧酚磺酸酯ME 20 ml/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50.17%和44.99%。药后20 d,30%醚菌酯WP 30 g/667 m2和30%醚菌酯WP 20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3.40%和83.53%,防效在各处理中最高,其次为20%三唑酮EC 80 ml/667 m2,防效为61.25%,以上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及其他处理都达到显著性差异;80%戊唑醇WP 15 g/667 m2和20%乙嘧酚磺酸酯ME 20 ml/667 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2.60%和18.28%,30%氟菌唑WP 20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仅有5.90%。因此30%醚菌酯WP 30 g/667 m2和20 g/667 m2处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48%氰烯菌酯·戊唑醇、32%丙硫菌唑·戊唑醇、1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2%丙硫菌唑·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而且小麦色泽金黄,颖枯很少;而生物制剂木霉菌和1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差。10%井冈霉素对氰烯菌酯与戊唑醇的复配配方有一定增效作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40 mL/667 m~2的防效略好于25%氰烯菌酯SC 100 mL/667 m~2+43%戊唑醇SC 20 mL/667 m~2复配的防效,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60 mL/667 m~2的防效明显好于25%氰烯菌酯SC 100 mL/667 m~2+43%戊唑醇SC 20 mL/667 m~2复配的防效。另外,常规使用的配方40%多菌灵SC 130 mL/667 m~2+43%戊唑醇SC 20 mL/667 m~2和25%氰烯菌酯SC 100 mL/667 m~2+43%戊唑醇SC 20mL/667 m~2之间防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对花生褐斑病田间防治效果好的杀菌剂,结合室内毒力测定(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萌发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对四种杀菌剂与常规使用的杀菌剂多菌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多菌灵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强,抑菌率为91.4%;其余四种供试杀菌剂中以咪酰胺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5.6%;王铜效果最差;多菌灵对分生孢子的抑制率为60.9%,其余四种杀菌剂效果差异不显著。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咪酰胺2 000mg/kg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60.62%,远远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15.53%)以及其它三种供试杀菌剂(王铜、爱可和戊唑醇)。此外咪酰胺比清水对照增产32.28%,也远远高于其它几种药剂。通过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田间杀菌剂防治花生褐斑病时,咪酰胺比对照药剂多菌灵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适用于花生褐斑病重病地区。  相似文献   

4.
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病菌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土传病害,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本研究进行了5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毒力测定和病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抑霉唑、嘧菌酯抑菌作用较好,EC50分别为4.46μg·mL-1、8.32μg·mL-1,相关系数r均大于0.91。5种药剂在田间防病中,噻氟菌胺沟施浓度过高对马铃薯出苗产生药害,相对出苗率为92.3%,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嘧菌酯、噻氟菌胺、百菌清、抑霉唑沟施和拌种对地中茎防病效果均在83%以上;抑霉唑(沟施)、嘧菌酯(沟施和拌种)、百菌清(沟施)对预防因病造成植株死亡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1.6%、69.3%、67.4%、67.3%;嘧菌酯预防薯块带菌效果最好,沟施和拌种防病效果分别为90.7%、86%。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对花生褐斑病田间防治效果好的杀菌剂,结合室内毒力测定(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萌发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对四种杀菌剂与常规使用的杀菌剂多菌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多菌灵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强,抑菌率为91.4%;其余四种供试杀菌剂中以咪酰胺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5.6%;王铜效果最差;多菌灵对分生孢子的抑制率为60.9%,其余四种杀菌剂效果差异不显著。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咪酰胺2 000mg/kg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60.62%,远远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15.53%)以及其它三种供试杀菌剂。此外咪酰胺挽回32.28%的产量损失,也远远高于其它几种药剂。通过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田间杀菌剂防治花生褐斑病时,咪酰胺比对照药剂多菌灵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适用于花生褐斑病重病地区。  相似文献   

6.
几种杀菌剂对甜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喷雾的方法,筛选对甜菜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及合理的施药剂量,结果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325g/L苯甲·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400g/L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250g/L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乙嘧酚水悬浮剂800倍液,防效分别为73.46%、70.59%、69.48%、68.09%。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6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的试验。结果表明:75%拿敌稳水分散性粒剂6 000倍、50%肟菌酯水分散性粒剂4 000倍、43%好力克悬浮剂3 000倍、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200倍效果均比较好,防效在82.0%~84.3%之间,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400倍次之,防效75.9%~76.0%;80%代森锰锌500倍再次之,防效66.2%~66.8%。以上6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有效药剂应用。  相似文献   

8.
9.
丙环唑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丙环唑乳油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丙环唑乳油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有效控制了白粉病危害。1试验目的为了验证25%丙环唑乳油对小麦白粉病的药效,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使用效果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2试验作物及对象2·1试验作物  相似文献   

10.
于2014年在阜宁县实施了六大类型15种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酮、戊唑醇等11个药种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应于小麦白粉病始盛期第1次施药,盛发期(间隔7 d)第2次施药,连续施药2次,为延缓小麦白粉病的抗药性,要做好不同药种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抗感品种间作和混种对白粉病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抗感品种间作和混种对白粉病的防控效果,2018-2019年,在农业部太原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近免疫品种晋麦104号与感病品种晋麦86号进行了间作和混种防控白粉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抗、感品种间作、混种可以降低感病品种晋麦86号对白粉病的严重度。与单作区相比,间作区感病品种的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降低率分别为8.35%、24.69%、20.11%,其中倒二叶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抗、感品种间作对感病品种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34.14%、44.79%、32.97%。抗感品种按抗∶感比1∶1、2∶1、1∶2(m∶m)混种较单作感病品种(0∶1),均降低了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最终相对防效分别为30.25%~74.49%、41.96%~64.67%、36.39%~53.69%。其中倒二叶的相对防效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抗、感混种比例2∶1较1∶2均降低了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严重度。  相似文献   

12.
草莓白粉病是琼海草莓生产中的常发性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草莓的生产。琼海草莓种植期间低温、高湿气候情况频发,有利于草莓白粉病的发生。通过不同配方组合发现:枯草芽孢杆菌按4 050 g/hm2用量单独使用,预防草莓白粉病防效达92.09%,发病后混合化学药剂露娜森做治疗,具有防效快、持效期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菌致病毒性和抗病基因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本文从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分化与毒性监测 ,抗病基因及其利用 ,小麦抗白粉育种新途径三个层面综述了我国小麦白粉病菌致病毒性 ,抗病基因利用和抗白粉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结合作者研究工作对当前小麦抗白粉育种新途径、新方法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差异显示技术克隆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簇毛麦抗病易位系进行差异显示分析,以期获得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克隆。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域,设计了简并引物,与锚定引物组合,对抗病诱导的小麦抗白粉病易位系进行了差异显示分析,共获得10个差异片段,其中两个片段R3-1和8C1.3-6Northern杂交为阳性。将这两个片段克隆后进行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为两个新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F498271和AF498272。R3-1没有发现同源性较高的植物基因序列,发现8C1.3-6与Sphenostylisstenocarpa 类几丁质酶基因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将多个不同的抗病亲本及优良农艺亲本进行复合杂交,选育出抗病且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新品系观4.为了明确观4的抗病性及品质状况,对该品系的抗病基因及品质性状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观4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其白粉病抗性主要来自亲本92R179中的Pm21基因,而条锈病抗性则主要源于YW243中的抗条锈病基因YrX;辽春10号中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7+8也遗传到新品系观4中.因此,观4可作为优良小麦亲本应用于小麦品质和白粉病、条锈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高效药剂,同时验证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效,2019—2020年连续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9%啶氧·丙环唑SC 70 mL/667 m2、125 g/L氟环唑SC 50 mL/667 m2、40%咪铜·氟环唑SC 30 mL/667 m2、25%噻呋·嘧菌酯SC 4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89.95%、89.85%、87.05%、85.60%,体现了较高防效;75%肟菌·戊唑醇WG 15 g/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为81.30%,也有较高防效;而36%丙环·咪鲜胺SC 5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仅为78.20%,防效稍差。前5种药剂可结合稻瘟病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初期使用,能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为害。  相似文献   

17.
陕西小麦地方品种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抗性育种提供更多的种质资源,通过连续三年白粉病抗性鉴定,筛选出了7份对白粉病表现高抗的陕西省小麦地方品种,它们分别为阴山小白麦、芒麦、矮秆芒麦、白葫芦、大红头、红油麦、红麦.用这7个地方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杂交,对其杂种后代进行抗病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阴山小白麦、芒麦、矮秆芒麦、红油麦、红麦各含有3对隐性抗白粉病基因,白葫芦含有1对隐性抗白粉病基因,大红头含有两对显性互补抗白粉病基因.  相似文献   

18.
豫西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Fuzzy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灵宝市1987~2002年的病情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为依据,用模糊数学原理对豫西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找出了影响该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即气象因素,建立了简单易行,适于基层推广使用的Fuzzy数学预到模型,可在进入防治关键期前2个月对其发生程度做出预测估计,互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抗白粉病小麦植株的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广用途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聚糖酶基因(连锁有GUS基因)导于到受体小麦龙辐91B569中,在D1和D2代跟踪接种鉴定抗病性并检测GUS基因活性。结果表明,广用途几丁质酶基因→龙辐91B569的D2代6个株系具有极高的白粉病抗性;葡聚糖酶基因(连锁有GUS基因)→龙辐91B569的D2代12个单株具有极高的GUS活性和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系)在白粉病圃中抗病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3~1999年,作者在小麦白粉病菌非自然越夏区陕西杨凌建立的模拟鉴定病圃中,对9个已知抗病基因鉴别材料和5个小麦常规品种苗期、成株期抗病性变化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病圃中小麦白粉病混合菌系组分复杂,年度间寄主反应有所变化。5个小麦品种中,淮阴894、阿勃、陕225等3个品种抗、感病性相对稳定,是较理想的参照品种。对如何延长抗病品种使用年限及抗病选育方法提出了商榷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