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Ⅱ优129父母本的生育期。主茎叶片数和出叶速度,抽穗进展。开花习性等主要生育特性进行详细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和制种实践总结出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高低,关键是父母本花期是否相遇。通过对测48-2等9个恢复系(亲本)不同播种期与主茎叶片生长、出叶速度、抽穗动态的观察分析,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中如何利用恢复系叶片生长规律来确定播种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夺取杂交稻制种高产。  相似文献   

3.
利用出叶间隔预测杂交水稻制种花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出叶间隔的变化来预测杂交水稻制种花期,其方法是通过3天1次的叶龄记载,换算成出叶间隔,绘出出叶间隔变化曲线,从曲线中直观地确定父母本出现出叶转换点的时间;根据父母本出现出叶转换点的时间差来判断花期的相遇程度。一般父本的出叶转换点比母本早5~6天出现,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若父母本出现出叶转换点的时间差少于或超过5~6天,母本的始穗时间就早于或迟于父本的始穗时间,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适当调控。另外,应注意不同父母本花期相遇还存有不同的出叶转换点的时间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鄂粳杂1号(即N5088S/R187)是湖北省已通过审定、并大面积推广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3]。近2a来,我们开展了该组合的制种工作,并对其父母本出叶、孕穗及抽穗扬花进度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旨在为今后制种实现双亲花遇准确、获得高产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早造制种父母本播叶差及对应叶龄参照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潮汕地区杂交稻早造制种实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亲本主茎总叶片数与平均出叶速度间的相关性 ,建立了父母本播叶差及对应叶龄参照表 ,可为杂交稻早造制种播差安排及前期预测花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8 ~ 2010年对8优682的父本和母本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及自然结实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结果表明:叶片数父本比母本多0.8~1.2片,年份间差异较小;4月20日至5月30日播种,平均每晚播10 d,叶片数减少0.2片;同期播种,父母本播始历期相差3~7d;抽穗速度差别不大,大田群体日开花高峰值出现时间,父本较母本迟2~3 d;同时段开花,父母本开花量重合率,12:00前达46.09%,11:40 ~ 12:40时段内达74.67%;割叶喷洒“920”,自然异交结实率提高0.5% ~11.12%.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粳稻云光8号高产制种,应以稳定父母本播始历期为基础,缩短母本抽穗历期为原则,确定最佳抽穗扬花期和父母本播期;立足身田攻蘖,插足基本苗,加强肥水病虫管理,构建高产群体结构;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严格种子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8.
Ⅱ优航2号亲本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优质杂交稻Ⅱ优航2号亲本航2号与Ⅱ-32A的形态特征、生育特性、抽穗动态及开花习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亲本的生育期虽有一定差距,但出叶速度相似,可早预测、调节花期;两者抽穗高峰期花时相遇较吻合。若合理安排好播差期,是一个易制种获高产、稳产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杂交种子生产时,制繁种产量的高低除了与父本能否及时提供足量的花粉有关之外,还与母本接受花粉的状况密切相关。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父母本挺立的上位叶片会阻挡父本花粉的有效传递。因此,为了提高制繁种产量,传统的杂交稻制繁种必须在父母本开始抽穗的1~2d内人工割叶,割得太早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物质的积累;割得太迟则会增加割叶的难度,甚至割去部分稻穗。杂交稻的制繁种都是安排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割叶不仅劳动力集中,而且强度又大,在劳动力匮乏的情况下,这都是杂交稻种子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阐明了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1)安排母本比父本早 2天抽穗以充分利用父本初散花粉 ;(2 )利用药物刺激剑叶叶枕分生组织 ,创造最佳授粉态势 ;(3)利用柱头外露敏感期进行特殊技术处理 ,提高母本柱头外露率及柱头外露体积 ;(4 )在父本散粉高峰期人工辅助授粉以及创造超高产制种父母本苗架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干旱胁迫方法对苎麻品种圆叶青不同生育期抗旱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苎麻品种圆叶青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胁迫指数均以苗期>工艺成熟期>旺长期,旺长期是苎麻品种圆叶青干旱胁迫敏感期。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谷子、花生单作为对照,设置谷子花生2:2和4:4两种间作模式,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不同种植模式对谷子花生干物质积累、作物群体覆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花生谷子间作下,谷子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收获期均显著高于单作,且灌浆期和收获期2:2间作模式显著高于4:4间作模式;而间作下花生干物质量各生育期均低于单作°各生育期间作谷子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单作,且两种间作模式差异不显著;而间作花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低于单作,收获期则高于花生单作,且2:2间作高于4:4间作模式°两种间作模式下花生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净面积产量均低于单作;而2:2间作模式谷子产量显著高于4:4间作模式,且两种间作模式下谷子净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谷子单作°谷子花生2:2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大于4:4间作模式,且均大于1.0°可见,间作谷子在干物质积累、作物群体覆盖、产量等方面均优于单作,而谷子花生2:2模式又优于4:4模式’因此,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推广谷子花生2:2间作种植模式利于提高作物群体覆盖、土地生产力,从而促进作物高效共生、盐碱地改良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培试验技术,研究不同钾水平(K2O浓度0、1、10、50、250mg/L)对巴西橡胶树RRIM600种子实生幼苗生长及体内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0mg/LK2O范围内,巴西橡胶树实生幼苗株高、根长、茎粗及各器官生物量等均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钾水平处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氮含量、氮利用效率不随钾浓度的升高而呈现规律的变化,但氮积累效率则随钾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施钾降低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磷含量,而提高了不同器官磷积累效率和利用效率,但各器官磷含量、磷积累量、磷利用效率均不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橡胶树幼苗根、茎、叶各器官钾含量、钾积累量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钾利用效率则随钾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除在根中0、1mg/LK2O处理钾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外,在根中其他处理间及在茎、叶中各处理间钾利用效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钾利用效率更能体现不同钾浓度处理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及其种群田间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辽宁省稻飞虱发生频繁、为害严重等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稻飞虱不同种类的危害发生规律,以及稻飞虱天敌种类及其田间消长规律。这些调查研究,可为通过生态调节增强稻田天敌的作用和控制稻飞虱的为害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控制或减少稻飞虱的暴发。  相似文献   

15.
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粳稻品种群体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粳稻品种的群体生长特征。【方法】在各自最适施氮水平下,选用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氮中效高产型和氮高效中产型3类代表性常规粳稻品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及物质生产与积累特征。【结果】拔节前氮高效高产型群体茎蘖数最少,拔节后平缓下降,最终成穗率最高;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最大,氮低效低产型最小,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比氮中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高2.53%、5.58%;有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氮高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氮中效高产型,高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氮中效高产型氮高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抽穗至成熟阶段,氮中效高产型和氮高效高产型群体光合势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氮高效中产型,分别高10.58%和9.86%;氮高效高产型水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略低于氮中效高产型,抽穗至成熟阶段,随着籽粒产量的提高,干物质积累呈递增趋势,干物质积累比例以氮高效高产型最高;收获指数表现为氮高效型品种大于氮中效品种;氮高效高产型品种群体生长率在抽穗前低于氮中效高产型品种,而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则显著高于氮中效高产型与氮高效中产型,分别高8.79%、17.46%。【结论】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拔节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均低于氮高效中产型和氮中效高产型;抽穗到成熟期光合势、收获指数、群体生长率、成穗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桉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南岛主要植枝区的土壤肥力状况差异极大,其中大部分桉林分布在贫瘠的褐色砖红壤、燥红土和滨海砂土上,这些土壤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都不高。在热带地区营造桉林后,林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明显酸化。初步拟定了桉树速生丰产的土壤肥力指标,供桉树配方平衡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苎麻骨粉在金针菇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去皮后的新鲜苎麻骨晒干,加工成0.2-0.3cm大小的颗粒,通过不同用量添加到杂木屑、棉子壳中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①当用量不超过50%时,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良好,菌丝生长健壮、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低,且子实体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较高;②以30%麻骨粉与杂木屑或棉子壳混合,比单纯用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要好,生物转化率提高约10%左右,麻骨粉可以代替部分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麻骨粉30%为栽培食用菌的最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1的形态学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解加拿大技碱草与肥技碱草杂种F1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基础和育种潜力,用定株观测、花粉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植株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和株高明显超过其双亲,株型倾向母本加拿大技碱草,穗较长,穗型呈中间型,叶片宽大,花粉可育率及结实率均为0;F1为五倍体(2n=5x=35),其PMCMI平均染色体构型为5.79Ⅰ 14.3Ⅱ 0.17Ⅲ,后期Ⅰ出现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育系泉5A生育特性的观察发现:泉5A在4月初播种,播始历期为76d,比珍汕97A长1d,属中早熟籼型三系不育系;主茎叶片数为14叶,与珍汕97A相同;泉5A有良好的不育特性,开花习性好,在繁殖和制种方面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